【摘 要】
: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儿童最常见的眼部恶性肿瘤,"二次突变假说"认为RB1抑癌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在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相继失活,导致RB1-/-型RB的发生。最新研究发现约2%的RB患者体内MYCN原癌基因高度扩增的同时不伴有RB1基因突变,因此将RB1+/+MYCNA作为RB一种新的致病基因型。此型RB较经典RB1-/-型RB起病早、侵袭性强、保眼率低。MYCN基因也
【机 构】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 40001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 4000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儿童最常见的眼部恶性肿瘤,"二次突变假说"认为RB1抑癌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在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相继失活,导致RB1-/-型RB的发生。最新研究发现约2%的RB患者体内MYCN原癌基因高度扩增的同时不伴有RB1基因突变,因此将RB1+/+MYCNA作为RB一种新的致病基因型。此型RB较经典RB1-/-型RB起病早、侵袭性强、保眼率低。MYCN基因也为RB精准治疗提供了研究新靶点。(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133-139)
其他文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DR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斑马鱼作为一种模型动物,能够通过一定的处理很好地模拟糖尿病及DR的发病过程,如DR早期眼底微血管瘤样改变。同时,斑马鱼也可以为新研发药物的治疗效果提供可靠的参考。(国际眼科纵览,2020, 4
青光眼是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丢失导致不可逆性视力减退和视野丧失为特征的退行性视神经病变。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和自我更新的特性,干细胞治疗已被证明可用于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有望成为青光眼视功能恢复的有效手段。干细胞根据来源可分为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在青光眼治疗中的移植方式包括前房移植、玻璃体内移植、视网膜下和脉络膜上腔移植。干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其带来的视力损害不可逆转,而眼前节的解剖因素异常与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anterior-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是一种无创、非接触式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能为眼前节的解剖结构提供多个客观量化指标,与传统的青光眼检查手段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以往已有文献介绍了AS-OCT在青光眼领域的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作为一种新型的角膜表层手术,具有切削更加准确、无负压吸引、无切口等特点,其切削模式的改变一定程度减轻了以往表层手术术后疼痛,改善了上皮愈合延迟等问题。目前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验证,但术后角膜神经纤维的恢复、角膜生物力学的改变及术后相关并发症仍需继续研究并完善。(
既往认为儿童干眼是少见疾病,近年来儿童干眼的患病率增加,应引起重视。儿童干眼发病率约0.2%,患病率6.6%~20%。儿童干眼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时间视频终端使用、过敏性结膜炎、隐形眼镜的配戴、被动吸烟及环境与营养因素等。(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117-120)
XEN凝胶支架植入术是新型微创青光眼手术,属于外引流手术。该手术具有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能有效降低眼压、并发症少且易于学习掌握等优点,术后严格管理滤过泡对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82-86)
双眼同期白内障手术在发展中国家开展较少,许多医师不赞同进行双眼同期手术主要是担心术后并发眼内炎,以及不利于调整第二只眼包括人工晶状体度数误差在内的手术方案。近年来,随着现代白内障手术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提升,应重新考虑双眼同期白内障手术的可行性,其具有节约医疗资源与成本,降低麻醉包括全身麻醉的风险,提升视觉效果及儿童患者的手术效果等多种优势。(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87-91)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Posner-Schlossman syndrome,PSS)是轻度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继发眼压升高的一种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以单眼反复发作的轻度前房炎症伴随急性高眼压为特征,可产生不可逆性视神经损害。病因学包括病毒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免疫、基因易感性等,从前列腺素升高、房水动力学系数改变、代谢组学等角度可推测眼压升高的机制。抗炎和降眼压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