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外贸出口面临多重压力的情况下,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是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一环。而进口贸易,尤其是义乌进口贸易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加强对进口贸易的研究和谋划,加大进口政策扶持力度,搭建进口贸易综合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外贸环境等对推动义乌国贸综合改革,以及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义乌;进口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近年来,我国外贸出口面临外需不振、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加剧等多重压力,因此,国家强调从多方面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其中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而义乌作为国务院批复的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足以说明其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且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进口贸易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的发展目标。因此,了解义乌进口贸易的现状,分析其进口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借助国贸改革的契机,研究义乌进口贸易快速发展的策略,对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具有推动作用,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 义乌进口贸易现状
1.进口贸易额呈现连年攀升态势。据商务部门提供数据显示,自“十一五”以来,义乌自营进口总额从2006年的1.25亿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3.51亿美元,年均增幅达22.9%。其中2011年,生产企业进口2.83亿美元,同比增长32.44%,流通公司进口0.68亿美元,同比增长47.3%。
2.进口商品种类不断丰富。目前,义乌进口商品种类已达4.5万余种,主要包括机械设备、化工原料、日用品、工艺品、化妆品、食品(含红酒)、服装、小五金、家用电器、鞋帽、纺织品、运动健身器材等。
3.进口商品来源地遍及全球。义乌进口货源来自国际上83个国家和地区,已基本覆盖全球。 “非洲产品展销中心”目前已有33家主体正式入驻,经营来自南非、埃及等23个国家近2300多种商品。另外,“东盟产品展销中心”也确定在义乌国际商贸城进口商品馆设立专门展销窗口,这些都使国际商品馆跃上了国家层面的政治高度。
4.初步構建起进口商品市场销售网络。据调研,目前义乌进口商品的80.9%销往国内大中城市,其中长三角地区为主要目标销售区域。随着电子商务的逐渐兴起与繁荣,约44.3%的经营主体选择通过网上销售拓宽销售网络。转口贸易也成为义乌进口商品新的销售方向,以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为媒介,义乌进口商品转口贸易开始兴起。
二、义乌发展进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结构性失衡现象突出,进口贸易总体发展不够快
1.进口总量偏小,发展严重滞后于出口。近年来,义乌的进口贸易总体上有所增长,2004年达到了1.22亿美元,2011年为3.51亿美元,但2012年略有下降,进口额为3.4亿美元,比2011年下降2.5%。与出口相比,明显滞后。2012年义乌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出口总值90.1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150%。从进口占出口比重上看,2012年义乌进口占出口的比重不足1/26,为0.0377,严重滞后于出口。
2.进口主体日趋增加,规模化进口企业较少。随着义乌市场进口需求的不断扩大,开展进口贸易的企业也越来越多。据统计,2012年全市有进口实绩的企业达300多家。从进口企业规模上看,小企业居多,规模化企业仍相对较少。2012年,进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仅4家,其中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进口额超过1亿美元。
(二)进口服务平台和扶持政策缺失,影响进口贸易发展壮大
1.进口综合服务平台缺失。进口商品货源组织、销售渠道铺设等都是由进口企业自主开拓,组货渠道不畅,销货方式单一问题突出。目前义乌尚未建立进口贸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也没有较大规模、有影响力的本地进口商品展会,导致进口商品供销渠道信息来源严重不足。再加上一些进口企业对进口商品通关、商检、税收等方面法律法规及进口流程不甚了解,不敢贸然扩大进口。上述问题长时间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影响义乌进口市场健康发展。
2.有效的进口扶持奖励政策缺失。目前,宁波、上海等国内一线城市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扶持、奖励政策,大力培育本地进口贸易。同他们相比,义乌的进口扶持与奖励政策力度还不够大,甚至出现政策缺位现象。许多进口企业希望政府在仓储、税收、进口商品销售、金融等方面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也希望政府出台一视同仁的进出口奖励政策,以培育初具规模的进口贸易。
(三)进口监管便利化优势不够突出,尚存不少体制性障碍
1.进口清关手续繁琐,存在诸多不便。一方面,当前国家普遍采用的进口监管方式不适用于义乌进口市场单笔进口货物品种多,但单一品种数量少的进口模式,造成进口环节所需时间和成本大大增加;另一方面,进口商品异地通关成本居高不下。许多进口商品无法在义乌直接通关,大多选择上海、宁波等口岸报检、报关,存在手续繁琐、沟通困难、时间长等诸多不便之处。
2. 保税仓库功能亟待完善。很多进口商品,尤其是食品类商品,对仓储条件要求比较苛刻。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义乌的保税仓库硬件设施还无法达到一些进口商品的保存要求,亟待改造提升;另外,从功能上而言,义乌的保税仓库无法实现“分批提货,集中报关”要求,即不能分批次提出货物,仅在最后一批货物提出时进行申报并缴纳税款,而是每次提货都要报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进口企业的工作量,也加重了他们的资金负担。
三、加快义乌进口贸易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进口贸易发展的系统研究与战略谋划
1.对义乌进口贸易发展进行系统研究,进一步明确义乌进口贸易发展战略定位。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进口贸易的发展趋势和国内消费市场对于进口商品的需求情况,提出义乌进口贸易的长期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实现途径等方面的建议。
2.进一步明确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定位。以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以做大做强国际商贸城进口商品馆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为重点,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服务体系,加大扶持引导,扩大经营队伍,优化商品结构,创新贸易方式,积极构建连接世界商品和中国市场,满足和扩大国内市场需求的贸易新通道,促进市场功能创新。力争通过五年的培育发展,把义乌初步建成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二)构建良好的综合服务平台,提升进口贸易竞争优势
1.构建进口贸易信息服务平台。对进口企业提供综合性贸易信息服务:一是贸易信息服务。发挥原有小商品市场销售网络和客户资源的优势,整合国内外客户信息,为市场经营户提供供货、销货信息渠道;二是贸易预警信息服务。重视进口贸易风险防范和协调处理工作,引导广大进口贸易企业增强经营风险防范意识,高度重视价格、质量、储运、销售、汇率等方面的风险防范。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发布进口贸易预警信息,加大风险防范力度,促进规范经营,依法惩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进口贸易纠纷协调,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确保进口市场科学健康又好又快发展。
2.搭建进口贸易会展平台。积极培育进口商品展会,打造优质共享的进口商品展会交易平台。借助义博会进口展、文博会、森博会、旅博会等展会平台邀请国外参展商参展。加强多边、双边交流与合作,加大“走出去”支持力度,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华交会、跨国采购大会以及境外的各类展会,为义乌采购商与境外生产商牵线搭桥,拓宽进口供货、销货渠道。
3.打造进口贸易相关政策咨询平台。整合海关、检验检疫、工商、财政等相关部门的现有资源,组织专业人士,为外贸从业人员提供进口法律法规、进口环节、进口清关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咨询服务。开展进口贸易专业知识讲座,普及进口贸易知识,宣传进口贸易政策,推广先进经验,提升进口贸易经营主体总体素质。
(三)加大政策扶持,提升进口主体整体经营水平
1.加大进口贸易主体培育力度。一是优化进口市场招商政策。加大招商引商力度,吸纳一批掌握境外货源的进口主体及一级代理商入驻进口商品馆,不断完善进口馆的软硬件设施,增强平台的全球展销功能;二是鼓励引导市场经营主体实行公司化交易。对进口商品馆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内经营的个体工商户转型为公司化组织形态的,按照相关政策给予奖励;三是加大进口贸易人才培养力度。切实提高广大进口贸易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努力把义乌打造成进口贸易主体最丰富,主体发展最有活力的进口市场;四是支持进口主体积极拓展经营业态,铺设进口商品国内销售网络。鼓励和引导开展进口贸易的外贸流通企业通过发展代理商、开设直营店或加盟店、开展网上銷售等方式拓展贸易网络。
2. 支持经营主体开拓多元化进口市场。巩固从传统进口国家原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进口,更加注重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口,加强与日用消费品制造国以及非洲、澳大利亚等资源丰富国家的经贸来往,通过互惠互利的合作,探索扩大进口的途径,推动进口方式和来源多元化。鼓励大中型进口流通企业与境外供应商、国内进口商建立业务合作联系,支持有实力企业整合进口相关环节,打造“国际采购—进口—自营销售”一体化平台,减少进口中间环节。引导义乌外商投资企业利用境外平台,扩大进口。扶持一批业务能力强、经营商品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中小型企业开展进口,引导一批优势突出的义乌品牌批发企业从事进口贸易,构建多元化进口企业队伍。
3. 优化进口市场商品结构。利用建设国际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机遇,加大对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的进口力度,为经济转型发展服务;积极扩大短缺资源、大宗原材料的进口规模,缓解能源、原材料瓶颈约束。扩大对部分高档消费品如高档汽车、服装箱包、化妆品及部分奢侈品的进口。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能源和矿产资源,建立稳定的进口基地。努力把义乌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进口商品的集散中心,成为境外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大通道。
(四)借力“改革试点”,为进口贸易发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1.实现通关便利化,提升服务功能。一是实现通关便利,提高通关效率。履行工作日24小时预约通关承诺,确保进出境货物及时通关,享受通关便利。在海关设置专窗向进口经营者提供预归类、预审价等便利服务,属地报关享受优先办理货物申报、查验、放行等海关手续;二是完善保税仓库设施。完善现有保税仓库硬件设施,考虑各种商品的特殊情况,对义乌现有保税仓库升级扩容。研究推动保税仓库“分批出库,集中申报”的通关模式,充分发挥保税仓库在进口贸易中的功能和作用;三是借力改革契机,积极争取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利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契机,通过各种渠道,争取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努力获得通关、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提高进口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2.优化检验检疫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一是实行便利机制,提高检验检疫效率。全面落实24小时预约检验检疫工作机制。免费为企业提供进口食品、化妆品标签预审核服务,精简检测项目,降低检验费用。二是实行差异化检验检疫流程,提供个性化服务。对不同的进口产品,商检的速度、流程有所区别,尤其是对于保质期较短的进口农副产品,一定要考虑其特殊性,进一步简化程序,加快商检速度,缩短货物在口岸滞留的时间,提供有针对性的贴心服务,降低经营户对食品保质期的焦虑,增强经营户的信心。三是做好进口产品风险预警工作。认真做好进口商品风险分析和风险预警,科学制定抽批规则,有针对性开展涉及安全、卫生和环保等项目的检测工作。
3.提供优质的综合配套服务。一是优化融资环境,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金融部门要加大对进口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进口企业的重点进出口业务和季节性资金要求予以重点支持。要积极探索创新适合进口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帮助进口企业特别是中小进口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二是完善进口风险保障制度。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推出支持进口的保险产品和服务,降低企业进口风险;三是对进口市场主体提供优惠的仓储配套服务。充分发挥保税仓库在进口贸易中的功能和作用;四是积极引进具有业务优势和良好声誉的货运物流、船务代理、报关、报检代理等各类外贸中介服务机构到义乌落户,不断壮大进口服务主体。
4.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进口市场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一是打响“全球进口商品批发中心”的品牌。通过整体的品牌宣传,在大众心中形成这样一个概念:“买进口商品到义乌,卖进口商品也到义乌。”充分发挥义乌得天独厚的批发中心地位;二是加大广告宣传投入。制定进口商品馆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宣传推介工作计划,面对重点客户和重点市场,加大宣传推介投入,不断提高进口商品馆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影响力和辐射面。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普及进口贸易知识,宣传进口贸易政策,推广先进经验,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发展进口市场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刘迪玲.上海进一步扩大进口的政策研究[J].国际贸易,2012,(3).
[2] 李杨,张汉林.完善进口体制机制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J]. 国际贸易,2012(4).
[3] 王君英.新形势下加快义乌进口贸易深入发展的探索[J].对外经贸实务,2012,(8).
责任编辑 蓝光喜
[关键词]义乌;进口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近年来,我国外贸出口面临外需不振、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加剧等多重压力,因此,国家强调从多方面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其中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而义乌作为国务院批复的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足以说明其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且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进口贸易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的发展目标。因此,了解义乌进口贸易的现状,分析其进口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借助国贸改革的契机,研究义乌进口贸易快速发展的策略,对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具有推动作用,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 义乌进口贸易现状
1.进口贸易额呈现连年攀升态势。据商务部门提供数据显示,自“十一五”以来,义乌自营进口总额从2006年的1.25亿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3.51亿美元,年均增幅达22.9%。其中2011年,生产企业进口2.83亿美元,同比增长32.44%,流通公司进口0.68亿美元,同比增长47.3%。
2.进口商品种类不断丰富。目前,义乌进口商品种类已达4.5万余种,主要包括机械设备、化工原料、日用品、工艺品、化妆品、食品(含红酒)、服装、小五金、家用电器、鞋帽、纺织品、运动健身器材等。
3.进口商品来源地遍及全球。义乌进口货源来自国际上83个国家和地区,已基本覆盖全球。 “非洲产品展销中心”目前已有33家主体正式入驻,经营来自南非、埃及等23个国家近2300多种商品。另外,“东盟产品展销中心”也确定在义乌国际商贸城进口商品馆设立专门展销窗口,这些都使国际商品馆跃上了国家层面的政治高度。
4.初步構建起进口商品市场销售网络。据调研,目前义乌进口商品的80.9%销往国内大中城市,其中长三角地区为主要目标销售区域。随着电子商务的逐渐兴起与繁荣,约44.3%的经营主体选择通过网上销售拓宽销售网络。转口贸易也成为义乌进口商品新的销售方向,以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为媒介,义乌进口商品转口贸易开始兴起。
二、义乌发展进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结构性失衡现象突出,进口贸易总体发展不够快
1.进口总量偏小,发展严重滞后于出口。近年来,义乌的进口贸易总体上有所增长,2004年达到了1.22亿美元,2011年为3.51亿美元,但2012年略有下降,进口额为3.4亿美元,比2011年下降2.5%。与出口相比,明显滞后。2012年义乌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出口总值90.1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150%。从进口占出口比重上看,2012年义乌进口占出口的比重不足1/26,为0.0377,严重滞后于出口。
2.进口主体日趋增加,规模化进口企业较少。随着义乌市场进口需求的不断扩大,开展进口贸易的企业也越来越多。据统计,2012年全市有进口实绩的企业达300多家。从进口企业规模上看,小企业居多,规模化企业仍相对较少。2012年,进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仅4家,其中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进口额超过1亿美元。
(二)进口服务平台和扶持政策缺失,影响进口贸易发展壮大
1.进口综合服务平台缺失。进口商品货源组织、销售渠道铺设等都是由进口企业自主开拓,组货渠道不畅,销货方式单一问题突出。目前义乌尚未建立进口贸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也没有较大规模、有影响力的本地进口商品展会,导致进口商品供销渠道信息来源严重不足。再加上一些进口企业对进口商品通关、商检、税收等方面法律法规及进口流程不甚了解,不敢贸然扩大进口。上述问题长时间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影响义乌进口市场健康发展。
2.有效的进口扶持奖励政策缺失。目前,宁波、上海等国内一线城市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扶持、奖励政策,大力培育本地进口贸易。同他们相比,义乌的进口扶持与奖励政策力度还不够大,甚至出现政策缺位现象。许多进口企业希望政府在仓储、税收、进口商品销售、金融等方面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也希望政府出台一视同仁的进出口奖励政策,以培育初具规模的进口贸易。
(三)进口监管便利化优势不够突出,尚存不少体制性障碍
1.进口清关手续繁琐,存在诸多不便。一方面,当前国家普遍采用的进口监管方式不适用于义乌进口市场单笔进口货物品种多,但单一品种数量少的进口模式,造成进口环节所需时间和成本大大增加;另一方面,进口商品异地通关成本居高不下。许多进口商品无法在义乌直接通关,大多选择上海、宁波等口岸报检、报关,存在手续繁琐、沟通困难、时间长等诸多不便之处。
2. 保税仓库功能亟待完善。很多进口商品,尤其是食品类商品,对仓储条件要求比较苛刻。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义乌的保税仓库硬件设施还无法达到一些进口商品的保存要求,亟待改造提升;另外,从功能上而言,义乌的保税仓库无法实现“分批提货,集中报关”要求,即不能分批次提出货物,仅在最后一批货物提出时进行申报并缴纳税款,而是每次提货都要报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进口企业的工作量,也加重了他们的资金负担。
三、加快义乌进口贸易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进口贸易发展的系统研究与战略谋划
1.对义乌进口贸易发展进行系统研究,进一步明确义乌进口贸易发展战略定位。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进口贸易的发展趋势和国内消费市场对于进口商品的需求情况,提出义乌进口贸易的长期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实现途径等方面的建议。
2.进一步明确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定位。以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以做大做强国际商贸城进口商品馆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为重点,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服务体系,加大扶持引导,扩大经营队伍,优化商品结构,创新贸易方式,积极构建连接世界商品和中国市场,满足和扩大国内市场需求的贸易新通道,促进市场功能创新。力争通过五年的培育发展,把义乌初步建成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二)构建良好的综合服务平台,提升进口贸易竞争优势
1.构建进口贸易信息服务平台。对进口企业提供综合性贸易信息服务:一是贸易信息服务。发挥原有小商品市场销售网络和客户资源的优势,整合国内外客户信息,为市场经营户提供供货、销货信息渠道;二是贸易预警信息服务。重视进口贸易风险防范和协调处理工作,引导广大进口贸易企业增强经营风险防范意识,高度重视价格、质量、储运、销售、汇率等方面的风险防范。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发布进口贸易预警信息,加大风险防范力度,促进规范经营,依法惩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进口贸易纠纷协调,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确保进口市场科学健康又好又快发展。
2.搭建进口贸易会展平台。积极培育进口商品展会,打造优质共享的进口商品展会交易平台。借助义博会进口展、文博会、森博会、旅博会等展会平台邀请国外参展商参展。加强多边、双边交流与合作,加大“走出去”支持力度,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华交会、跨国采购大会以及境外的各类展会,为义乌采购商与境外生产商牵线搭桥,拓宽进口供货、销货渠道。
3.打造进口贸易相关政策咨询平台。整合海关、检验检疫、工商、财政等相关部门的现有资源,组织专业人士,为外贸从业人员提供进口法律法规、进口环节、进口清关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咨询服务。开展进口贸易专业知识讲座,普及进口贸易知识,宣传进口贸易政策,推广先进经验,提升进口贸易经营主体总体素质。
(三)加大政策扶持,提升进口主体整体经营水平
1.加大进口贸易主体培育力度。一是优化进口市场招商政策。加大招商引商力度,吸纳一批掌握境外货源的进口主体及一级代理商入驻进口商品馆,不断完善进口馆的软硬件设施,增强平台的全球展销功能;二是鼓励引导市场经营主体实行公司化交易。对进口商品馆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内经营的个体工商户转型为公司化组织形态的,按照相关政策给予奖励;三是加大进口贸易人才培养力度。切实提高广大进口贸易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努力把义乌打造成进口贸易主体最丰富,主体发展最有活力的进口市场;四是支持进口主体积极拓展经营业态,铺设进口商品国内销售网络。鼓励和引导开展进口贸易的外贸流通企业通过发展代理商、开设直营店或加盟店、开展网上銷售等方式拓展贸易网络。
2. 支持经营主体开拓多元化进口市场。巩固从传统进口国家原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进口,更加注重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口,加强与日用消费品制造国以及非洲、澳大利亚等资源丰富国家的经贸来往,通过互惠互利的合作,探索扩大进口的途径,推动进口方式和来源多元化。鼓励大中型进口流通企业与境外供应商、国内进口商建立业务合作联系,支持有实力企业整合进口相关环节,打造“国际采购—进口—自营销售”一体化平台,减少进口中间环节。引导义乌外商投资企业利用境外平台,扩大进口。扶持一批业务能力强、经营商品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中小型企业开展进口,引导一批优势突出的义乌品牌批发企业从事进口贸易,构建多元化进口企业队伍。
3. 优化进口市场商品结构。利用建设国际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机遇,加大对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的进口力度,为经济转型发展服务;积极扩大短缺资源、大宗原材料的进口规模,缓解能源、原材料瓶颈约束。扩大对部分高档消费品如高档汽车、服装箱包、化妆品及部分奢侈品的进口。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能源和矿产资源,建立稳定的进口基地。努力把义乌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进口商品的集散中心,成为境外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大通道。
(四)借力“改革试点”,为进口贸易发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1.实现通关便利化,提升服务功能。一是实现通关便利,提高通关效率。履行工作日24小时预约通关承诺,确保进出境货物及时通关,享受通关便利。在海关设置专窗向进口经营者提供预归类、预审价等便利服务,属地报关享受优先办理货物申报、查验、放行等海关手续;二是完善保税仓库设施。完善现有保税仓库硬件设施,考虑各种商品的特殊情况,对义乌现有保税仓库升级扩容。研究推动保税仓库“分批出库,集中申报”的通关模式,充分发挥保税仓库在进口贸易中的功能和作用;三是借力改革契机,积极争取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利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契机,通过各种渠道,争取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努力获得通关、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提高进口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2.优化检验检疫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一是实行便利机制,提高检验检疫效率。全面落实24小时预约检验检疫工作机制。免费为企业提供进口食品、化妆品标签预审核服务,精简检测项目,降低检验费用。二是实行差异化检验检疫流程,提供个性化服务。对不同的进口产品,商检的速度、流程有所区别,尤其是对于保质期较短的进口农副产品,一定要考虑其特殊性,进一步简化程序,加快商检速度,缩短货物在口岸滞留的时间,提供有针对性的贴心服务,降低经营户对食品保质期的焦虑,增强经营户的信心。三是做好进口产品风险预警工作。认真做好进口商品风险分析和风险预警,科学制定抽批规则,有针对性开展涉及安全、卫生和环保等项目的检测工作。
3.提供优质的综合配套服务。一是优化融资环境,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金融部门要加大对进口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进口企业的重点进出口业务和季节性资金要求予以重点支持。要积极探索创新适合进口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帮助进口企业特别是中小进口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二是完善进口风险保障制度。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推出支持进口的保险产品和服务,降低企业进口风险;三是对进口市场主体提供优惠的仓储配套服务。充分发挥保税仓库在进口贸易中的功能和作用;四是积极引进具有业务优势和良好声誉的货运物流、船务代理、报关、报检代理等各类外贸中介服务机构到义乌落户,不断壮大进口服务主体。
4.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进口市场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一是打响“全球进口商品批发中心”的品牌。通过整体的品牌宣传,在大众心中形成这样一个概念:“买进口商品到义乌,卖进口商品也到义乌。”充分发挥义乌得天独厚的批发中心地位;二是加大广告宣传投入。制定进口商品馆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宣传推介工作计划,面对重点客户和重点市场,加大宣传推介投入,不断提高进口商品馆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影响力和辐射面。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普及进口贸易知识,宣传进口贸易政策,推广先进经验,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发展进口市场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刘迪玲.上海进一步扩大进口的政策研究[J].国际贸易,2012,(3).
[2] 李杨,张汉林.完善进口体制机制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J]. 国际贸易,2012(4).
[3] 王君英.新形势下加快义乌进口贸易深入发展的探索[J].对外经贸实务,2012,(8).
责任编辑 蓝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