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人眼分别滴用0.5%左氧氟沙星、0.3%加替沙星及0.3%乳酸左氧氟沙星后房水中药物浓度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研究方法.选取2006年8月至2007年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老年白内障患者150例(150只单侧眼),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个大组:0.5%左氧氟沙星组(50只眼)、0.3%加替沙星组(50只眼)、0.3%乳酸左氧氟沙星组(50只眼),每个大组冉使用随机排列表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眼.按不同大组,术前分别局部给予0.5%左氧氟沙星、0.3%加替沙星或0.3%乳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总共4次,每次间隔15 min.手术时按不同亚组,分别于最后1次给药后15、30、60、120、180 min时抽取房水多于100 μl,然后用加样器准确定量至100μl置于带塞试管中.全部标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房水中药物浓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对不同时间点的3种药物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两两之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给药后15、30、60、120、180 min房水内0.5%左氧氟沙星浓度(1.61±0.48)、(2.41±0.80)、(2.93±0.50)、(2.56±0.63)、(1.87±0.88)mg/L分别高于对应时间点的0.3%加替沙星浓度(0.70±0.18)、(1.29±0.54)、(1.59±0.67)、(1.41±0.50)、(1.13±0.28)mg/L及0.3%乳酸左氧氟沙星浓度(0.55±0.39)、(1.15±0.42)、(1.38±0.49)、(1.02±0.33)、(0.55±0.3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64,12.82,21.13,25.00,12.22;P均<0.05).0.3%加替沙星和0.3%乳酸左氧氟沙星的房水药物浓度经检验在15、30、60、120 min无明显差异(t=1.09,0.68,0.83,2.00;均P>0.05).在180 min时0.3%加替沙星的房水药物浓度高于0.3%乳酸左氧氟沙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P<0.05).结论 人眼滴用0.5%左氧氟沙星、0.3%加替沙星及0.3%乳酸左氧氟沙星后,以滴用0.5%左氧氟沙星后房水的药物浓度最高。
0.5%左氧氟沙星与0.3%加替沙星及0.3%乳酸左氧氟沙星的房水药物浓度研究
【摘 要】
:
目的 探讨人眼分别滴用0.5%左氧氟沙星、0.3%加替沙星及0.3%乳酸左氧氟沙星后房水中药物浓度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研究方法.选取2006年8月至2007年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老年白内障患者150例(150只单侧眼),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个大组:0.5%左氧氟沙星组(50只眼)、0.3%加替沙星组(50只眼)、0.3%乳酸左氧氟沙星组(50
【机 构】
:
310009,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310009,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310009,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310009,杭州,浙江大学医学
【发表日期】
:
2009年45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与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VRQoL)研究设计和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我国VRQoL的研究适用范围;生存质量量表和健康效用值这2种测量VRQoL方法的区别,以及具体工作中该如何选择;阐述国外量表的引进必须经过的翻译、回译及文化调适等步骤,以及自制量表的规范方法.建议国内VRQoL研究尽量采用成熟中文量表;探讨生存质量研究实施中必须遵循的随机、对照、均衡原则等。
目的 采用MRI成像技术显示正常人眼球运动神经的颅内段、海绵窦段和眶内段的影像特征.方法 正常受试者20名,年龄24~38岁,平均(28.25±4.07)岁.眼球运动神经脑池段采用头线圈,层厚0.8 mm,3D-RESTA序列扫描;海绵窦段采用头线圈,冠状而FSE,T1WI扫描,层厚2.0 mm,层间距0.3 mm;眼眶段采用表面线圈,冠状面FSE,T1WI扫描,层厚2.0 mm,层间距0.3 m
白内障手术眼内感染是一种十分严重和对视力具有破坏性的术后并发症.20世纪初,其发生率高达10%.目前随着消毒、手术方法和抗生素应用方面的改进,绝大多数统计表明其发生率降至0.015%~0.360%[1-2],在我国,刘玉华和刘奕志[3]报道7998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发生化脓性眼内炎17例(0.21%),也有报道发生率为O.02%[4]。
期刊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b)标本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M),并分析VM与Rb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缺氧诱导因子-1αa(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关系,进一步阐述VM的临床意义.方法 实验研究.收集60例Rb患者、10例正常人视网膜组织石蜡标本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应用过碘酸-雪夫(PAS)与CD34双重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0例Rb中是否存在VM和分布,观
目的 探讨泪道内窥镜对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泪道激光和微型电钻对阻塞部位的探通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2006年9至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眼科对89例(104只眼)上泪道阻塞(包括泪小管阻塞、泪总管阻塞)(PSCO)与鼻泪管阻寒(NLDO)的患者于局部麻醉下使用泪道内镜进行泪道检查,了解泪道黏膜和阻塞情况,针对阻塞部位进行激光或微型电钻处理
“快速通道”论文必须具备创新性、重要性和科学性,该论文的早El公布将对临床和科研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快速通道”论文投稿的要求:(1)作者在网上投稿时,应一并提供说明论文需要通过“快速通道”发表理由的申请材料。(2)作者提供省级及以上图书馆或医学信息研究所等单位出具的“查新报告”。
患者女性,18岁.因右眼眼前黑影6 d.于2009年1月11日来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眼科就诊.患者患再生障碍性贫血2年.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0.8,左眼为1.0;眼睑结膜颜色淡白;双眼底情况见精粹图片1.眼科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眼底病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