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摄影的内涵、文献性和表现性,并利用易经的哲学观念,分析了摄影的文献性和表现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摄影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摄影 文献 表现 分析 思考
当今社会,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都能够看到摄影的身影,它能够起到一定的记载和保存信息的作用,同时,当摄影作品呈现在人们面前时,它又能够起到一定的传递信息的作用,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艺术摄影的出现使摄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能够将摄影师的情感、态度、审美在摄影中得到充分的展现。现阶段探索摄影的文献性和表现性的关系及摄影的未来发展方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摄影的内涵
1.摄影的概念
摄影即利用光线来进行绘图,这个词最先是从希腊语演变而来的,在很多时候我们也会把摄影叫做照相。它是借助物体发射以及反射的光线来实现感光介质曝光目标的一种行为。摄影能够将瞬时的动作、现象、事物等等变成可以永久保存的视觉图像。
摄影术从诞生到今天已经有将近两百年的发展历史,期间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现如今,人类文明的每个领域当中都能够看到摄影的身影,它凭借着自己强大的纪实、信息储存、传递的能力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稳恒固定信息载体。
2.摄影的分类
摄影基本可以分为:静物类、人像类、纪实类、艺术类、商业类等。各类摄影之间有时是没有明确的界限的,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里面可以包含多类的摄影。在实际摄影工作中,也需兼采各类摄影的特点和优势。
靜物摄影:以一切无生命的客观物体为对象进行的摄影。
人像摄影:主要以刻画与表现人物的摄影。
纪实摄影:在拍摄客观事物时强调纪录性与真实性的摄影。
艺术摄影: 艺术思维与艺术特征极为明显的摄影。
商业摄影:以实现商业用途为最终目标的摄影。
3.摄影的特性
摄影不仅能够对客观生活进行直观的反应,它还有着强大的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能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摄影师只有同时具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思想修养和丰富自身的阅历,才能够真正创造出优秀的摄影作品。
纪实性、瞬间性、形象性、艺术性是摄影最为主要的四个特征。只有充分熟知把握其特征,并在各类摄影作品将其呈现,摄影才能够真正为人类所用。
纪实性: 这是摄影最为本质的特征。在摄影的过程当中,摄影者利用相机等设备器材将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记录下来。
形象性:是指摄影师借助摄影技术来反映客观对象时,除了能够真实地再现之外,还能够利用提炼以及艺术加工等方式物化客观事物。将其最为本质的特征进行物化,赋予抽象事物一定的实际形象,以便人们更好的认识与理解。
瞬间性:是指在摄影的过程当中并不能够完整的记录事物的变化过程,而是定格事物或现象的某个瞬间{1}。
艺术性:是指摄影有时会加入摄影师的主观态度,是创造与艺术再创造的过程。
二、摄影的文献价值和表现价值
1.摄影的文献价值
(1)摄影的文献性
文献是一切情报的载体,也可以简单地将其理解为文字、视频、符号等具体的资料{2}。文献能够帮助人们记录信息、传播知识,也是人类社会当中情报交流以及传播的最为主要的方式之一。
摄影不是天生的文献,一种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文献,具有较强的文献性{3}。在摄影术出现之前,人们在记录历史时只能使用文字或者绘图的方式,并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记录的客观性与直接性,相比其他记录方式,摄影更加真实,并且摄影可以记录瞬间所发生的事。摄影在进行信息传播时并不需要翻译,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直接读懂它。捕捉瞬间,记录生活,叙述事件,抒发心境,能够使人们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丰富人们的见闻,这是其最大的独特之处。摄影的结果是影像记录作品。摄影作品能够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客观世界、更能够在此基础之上科学研究、增强人们提高自己、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水平,它早已经与人类的生活融为一体。
(2)摄影的文献价值
摄影文献的时代感和思想性{4}:借助摄影文献,人们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获取更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人生见闻。同时摄影文献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它能够将某个历史阶段的特征囊括进来,并且能够较为全面的展现时代面貌,也能够挖掘社会生活当中的一切新思想。例如《大眼睛的小女孩儿》这幅摄影作品就通过强大的思想性成为了社会公益事业以及希望工程的标志。摄影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完善自身的各个方面,摄影文献能够通过对知识或者信息的记录传播,使人类最大程度的突破时空的桎梏,探寻更广阔的世界。
摄影文献的语言性:实际上,摄影是可以作为视觉语言而存在的,它在现代视觉文化的发展过程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摄影有着极强的真实性和形象性,因而摄影文献在进行信息的传递时并不受语言文化的约束,它能够最大程度地引起人类的共鸣,这是其它文献难以做到的。相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摄影文献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2.摄影的表现价值
(1)摄影的表现性
表现:表示出来;故意显示出来。施展出来的行为。
摄影随着时代、艺术的发展,许多人萌生了利用摄影表现出更多的美的想法,希望摄影能够拥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性特征,不少艺术家也开始运用摄影的手段表达其艺术想法,创作其艺术作品。
摄影的表现性指以创造艺术形象为目的,利用选择、概括、提炼、艺术加工等方法对客观对象进行再创造的一种独有特征。摄影艺术能够将事物的本质规律物质化,也就是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如情感、想象、理想、幻想等)通过摄影手段在客观中直接表达出来,摄影作品是摄影师对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呈现的有机统一体。 2.摄影的表现价值
摄影的表现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艺术性。作为一种十分典型的視觉艺术, 摄影艺术有审美评价活动的功能,能够加强主客体之间的双向交流。
摄影能够起到一定的信息储存与传播、艺术传达的作用。摄影师在创作中往往更注重其艺术创造性。例如摄影的艺术性能够更好地吸引人们的眼球,利用相应的艺术性方式将产品的形象、特征、作用等以更加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让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广告内容,进而起到扩大传播范围的作用。艺术表现也就是指它能够借助一定的艺术思维在摄影的过程当中赋予摄影作品更强的艺术性,使之具备更加强烈的表现价值。
摄影艺术在进行创作时,首先要融入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作品和人类心灵的统一,才能够使二者之间进行高质量的沟通与交流,引起人类的共鸣。之所以要进行艺术创作构思,是为了将创作意图更好地呈现出来,创作出更加贴合实际需要的艺术形象,以便被更多的人认识和理解。摄影艺术家们在进行创造的过程当中可以利用扭曲、虚构、模糊等丰富多样的方式不断拓宽创作空间,使摄影艺术能够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呈现出人们的内心情感,而不是局限于对于客观事物的生硬再现。摄影表现可以贯穿摄影的整个过程。在拍摄时,可以利用化妆、虚焦等增强表现力度;在完成摄影之后,也能够利用各种各样的电脑软件对摄影作品进行修改与完善。人对于摄影的认识通常不够全面,甚至有一部分人会将摄影和拍照等同起来。但实际上,除了生产图像之外,获取图像、处理图像同样是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摄影师只有把握好摄影时间和事物的特征,才能够创造出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优秀作品,才能够更好地传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引,起更多人的共鸣。
三、摄影的文献性与表现性关系分析
《易经》指出,太极能够生发出阴阳,二者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阴阳在不断的变化中,甚至由一极变成另外一极,这也称为一阴一阳之谓道{5}。阴、阳互相对待,并非它们之间的矛盾、对立,而是彼此的和谐、均衡。阴阳分不开,阴阳之中还有阴阳,阴阳之上也有更高层次的阴阳。西方在给出观点或者回答问题时如果说YES,那就是“完全是”的意思,它并不包含任何“NO”的意思,否则就带有了一定的欺骗的性质。而中国在说“对”时,通常也会包含一定的“不一定完全对”的意思。《易经》的观念:如图1 所示,世界上的东西并不是非真即假;其实有一部分是真的,有一部分是假的,真的很少,假的很少,最多的是非真非假,有真有假,最多的是中间实。
摄影“文献价值”和“表现价值” 犹如“真”“假”和“实”之间的关系。摄影有时具有强大的“文献价值”,有时具有很大的“表现价值”,有时“文献价值” “表现价值”并举。假如强行进行这种二元的划分,非此即彼,不是真的就是假的,把摄影的“文献价值” 与“表现价值”对立起来,那就违背《易经》的哲学原理,现实中摄影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大多数是“实”,大多数情况下摄影作品“文献价值” 与“表现价值”兼而有之,大多数时候“文献价值” 与“表现价值”是共存的,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并不是非此即彼。
摄影的文献性蓬发生机。摄影术发明之日起由于纪实的记录属性给了天然的文献特点,在这个方面可以延伸到人造影像。而在摄影术发明之前,文献基本上是文字、传说及绘画等。摄影术出现之后,它在记录以及纪实方面能力要比绘画强上许多,绘画在逐渐地远离文献的纪实属性,走向纯粹的“表现”,绘画的纪实文献功能越发不再被广泛使用。绘画这一传统媒介形式,可以说回归主要的“表现”功能,回归纯粹的视觉、造型、线条、几何等。目前从记录角度来看,由于代替摄影术的媒介形式并没有诞生,摄影的文献价值在没落是不成立的。
另一个方面,摄影已经悄无声息地融入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了,几乎每个人都有手机和照相机,每天会产出无数的影像。在这种情况下,摄影的文献价值并没有没落,摄影完成了超量的任务,拍过的无数的主题、对象,且手法不断更新,在这样的摄影大“爆炸”环境里,在摄影本身具有的记录与文献功能之外,摄影不断探索,提升其“表现价值”“艺术价值”是必然。
摄影的表现价值和文献价值并不矛盾。当今社会,各种科技手段的发展速度极快,这也给摄影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命活力,摄影的表现力比原来大大提高,包括造型、光线的利用、视觉效果等,现今的影像比早年黑白影像的画面更好,特别是无人机、全息摄影可拍摄更多角度,更大范围的图像。随着智能手机功能上的愈加强大,人们实现了随手记录的愿望,开始热衷摄影事业,磨练摄影技术,使影像主题内容的多样性和表现力更强。微信及网络的普及使人们欣赏到更多好的摄影作品,能让更多人感受到影像文献的“表现价值”。 摄影的表现价值提高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文献价值也相应提高,使得文献更加逼真、清晰度更高、纪实性更加细腻。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摄影的文献性与表现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摄影的文献性能够帮助我们在更加丰富的资料的帮助之下加大对于民间文化艺术的研究力度,取得预期中的研究成果。摄影作品能够将发生在过去以及现在的每一个事物与每一种现象都呈现在人们面前,它同其他的文献相比具有更强烈的真实性,传播信息的速度也更快。摄影的纪实性还能够帮助记录更多的真实细节,从而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较高的文献性。正如上文所言,表现性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能够将民族民间文化当中的艺术性特征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从而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发挥出摄影艺术的价值。虽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当中,既有文献性也有表现性,但是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冲突,它们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的发展与完善。
艺术摄影虽然可以利用纪实手法,但它在表现方面则更注重作品所能够表达出来的艺术性特征。很多摄影作品是既有文献价值,又有表现价值,表现性增加其文献价值,文献性促进表现价值的提升。
四、摄影的文献性与表现性发展
对于摄影的文献性与表现性来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纪实摄影文献价值永远胜过表现价值,人类在没有出现传递真实的新媒介前,需大力提升摄影的文献价值;艺术摄影表现价值与日俱增,摄影已不是早期的简单拍摄,它早已经成为了一门集情感、技巧等多种因素为一体的艺术,运用艺术思维捕捉客观事物,符合艺术发展趋势。需要注意的是,摄影的文献价值与表现价值是和谐统一的,它们不是对立的,为了达到较好的文献价值或表现价值,它们是可以互相促进提高的。在促进摄影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反对一切为了求新、求异而完全放弃摄影文献的真实性,使文献逐渐丧失权威,走向“无限”表现的艺术道路;又要反对把艺术摄影当作纪实摄影,不顾审美价值,达不到最佳艺术效果,阻碍摄影艺术发展的道路。摄影师应将不同的摄影摆在其正确的位置上,尊重摄影的多重性和演变性。
注释:
{1}苏珊·桑塔格.论摄影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
{2}GT/T 4894-1985.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基本术语[S].北京:国家标准局,1985.
{3}安德烈·胡耶.摄影:从文献到当代艺术[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8.
{4}董红民.摄影资料的文献性[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0(2).
{5}曾仕强.易经的奥秘1[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2.
关键词:摄影 文献 表现 分析 思考
当今社会,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都能够看到摄影的身影,它能够起到一定的记载和保存信息的作用,同时,当摄影作品呈现在人们面前时,它又能够起到一定的传递信息的作用,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艺术摄影的出现使摄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能够将摄影师的情感、态度、审美在摄影中得到充分的展现。现阶段探索摄影的文献性和表现性的关系及摄影的未来发展方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摄影的内涵
1.摄影的概念
摄影即利用光线来进行绘图,这个词最先是从希腊语演变而来的,在很多时候我们也会把摄影叫做照相。它是借助物体发射以及反射的光线来实现感光介质曝光目标的一种行为。摄影能够将瞬时的动作、现象、事物等等变成可以永久保存的视觉图像。
摄影术从诞生到今天已经有将近两百年的发展历史,期间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现如今,人类文明的每个领域当中都能够看到摄影的身影,它凭借着自己强大的纪实、信息储存、传递的能力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稳恒固定信息载体。
2.摄影的分类
摄影基本可以分为:静物类、人像类、纪实类、艺术类、商业类等。各类摄影之间有时是没有明确的界限的,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里面可以包含多类的摄影。在实际摄影工作中,也需兼采各类摄影的特点和优势。
靜物摄影:以一切无生命的客观物体为对象进行的摄影。
人像摄影:主要以刻画与表现人物的摄影。
纪实摄影:在拍摄客观事物时强调纪录性与真实性的摄影。
艺术摄影: 艺术思维与艺术特征极为明显的摄影。
商业摄影:以实现商业用途为最终目标的摄影。
3.摄影的特性
摄影不仅能够对客观生活进行直观的反应,它还有着强大的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能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摄影师只有同时具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思想修养和丰富自身的阅历,才能够真正创造出优秀的摄影作品。
纪实性、瞬间性、形象性、艺术性是摄影最为主要的四个特征。只有充分熟知把握其特征,并在各类摄影作品将其呈现,摄影才能够真正为人类所用。
纪实性: 这是摄影最为本质的特征。在摄影的过程当中,摄影者利用相机等设备器材将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记录下来。
形象性:是指摄影师借助摄影技术来反映客观对象时,除了能够真实地再现之外,还能够利用提炼以及艺术加工等方式物化客观事物。将其最为本质的特征进行物化,赋予抽象事物一定的实际形象,以便人们更好的认识与理解。
瞬间性:是指在摄影的过程当中并不能够完整的记录事物的变化过程,而是定格事物或现象的某个瞬间{1}。
艺术性:是指摄影有时会加入摄影师的主观态度,是创造与艺术再创造的过程。
二、摄影的文献价值和表现价值
1.摄影的文献价值
(1)摄影的文献性
文献是一切情报的载体,也可以简单地将其理解为文字、视频、符号等具体的资料{2}。文献能够帮助人们记录信息、传播知识,也是人类社会当中情报交流以及传播的最为主要的方式之一。
摄影不是天生的文献,一种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文献,具有较强的文献性{3}。在摄影术出现之前,人们在记录历史时只能使用文字或者绘图的方式,并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记录的客观性与直接性,相比其他记录方式,摄影更加真实,并且摄影可以记录瞬间所发生的事。摄影在进行信息传播时并不需要翻译,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直接读懂它。捕捉瞬间,记录生活,叙述事件,抒发心境,能够使人们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丰富人们的见闻,这是其最大的独特之处。摄影的结果是影像记录作品。摄影作品能够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客观世界、更能够在此基础之上科学研究、增强人们提高自己、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水平,它早已经与人类的生活融为一体。
(2)摄影的文献价值
摄影文献的时代感和思想性{4}:借助摄影文献,人们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获取更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人生见闻。同时摄影文献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它能够将某个历史阶段的特征囊括进来,并且能够较为全面的展现时代面貌,也能够挖掘社会生活当中的一切新思想。例如《大眼睛的小女孩儿》这幅摄影作品就通过强大的思想性成为了社会公益事业以及希望工程的标志。摄影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完善自身的各个方面,摄影文献能够通过对知识或者信息的记录传播,使人类最大程度的突破时空的桎梏,探寻更广阔的世界。
摄影文献的语言性:实际上,摄影是可以作为视觉语言而存在的,它在现代视觉文化的发展过程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摄影有着极强的真实性和形象性,因而摄影文献在进行信息的传递时并不受语言文化的约束,它能够最大程度地引起人类的共鸣,这是其它文献难以做到的。相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摄影文献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2.摄影的表现价值
(1)摄影的表现性
表现:表示出来;故意显示出来。施展出来的行为。
摄影随着时代、艺术的发展,许多人萌生了利用摄影表现出更多的美的想法,希望摄影能够拥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性特征,不少艺术家也开始运用摄影的手段表达其艺术想法,创作其艺术作品。
摄影的表现性指以创造艺术形象为目的,利用选择、概括、提炼、艺术加工等方法对客观对象进行再创造的一种独有特征。摄影艺术能够将事物的本质规律物质化,也就是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如情感、想象、理想、幻想等)通过摄影手段在客观中直接表达出来,摄影作品是摄影师对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呈现的有机统一体。 2.摄影的表现价值
摄影的表现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艺术性。作为一种十分典型的視觉艺术, 摄影艺术有审美评价活动的功能,能够加强主客体之间的双向交流。
摄影能够起到一定的信息储存与传播、艺术传达的作用。摄影师在创作中往往更注重其艺术创造性。例如摄影的艺术性能够更好地吸引人们的眼球,利用相应的艺术性方式将产品的形象、特征、作用等以更加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让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广告内容,进而起到扩大传播范围的作用。艺术表现也就是指它能够借助一定的艺术思维在摄影的过程当中赋予摄影作品更强的艺术性,使之具备更加强烈的表现价值。
摄影艺术在进行创作时,首先要融入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作品和人类心灵的统一,才能够使二者之间进行高质量的沟通与交流,引起人类的共鸣。之所以要进行艺术创作构思,是为了将创作意图更好地呈现出来,创作出更加贴合实际需要的艺术形象,以便被更多的人认识和理解。摄影艺术家们在进行创造的过程当中可以利用扭曲、虚构、模糊等丰富多样的方式不断拓宽创作空间,使摄影艺术能够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呈现出人们的内心情感,而不是局限于对于客观事物的生硬再现。摄影表现可以贯穿摄影的整个过程。在拍摄时,可以利用化妆、虚焦等增强表现力度;在完成摄影之后,也能够利用各种各样的电脑软件对摄影作品进行修改与完善。人对于摄影的认识通常不够全面,甚至有一部分人会将摄影和拍照等同起来。但实际上,除了生产图像之外,获取图像、处理图像同样是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摄影师只有把握好摄影时间和事物的特征,才能够创造出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优秀作品,才能够更好地传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引,起更多人的共鸣。
三、摄影的文献性与表现性关系分析
《易经》指出,太极能够生发出阴阳,二者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阴阳在不断的变化中,甚至由一极变成另外一极,这也称为一阴一阳之谓道{5}。阴、阳互相对待,并非它们之间的矛盾、对立,而是彼此的和谐、均衡。阴阳分不开,阴阳之中还有阴阳,阴阳之上也有更高层次的阴阳。西方在给出观点或者回答问题时如果说YES,那就是“完全是”的意思,它并不包含任何“NO”的意思,否则就带有了一定的欺骗的性质。而中国在说“对”时,通常也会包含一定的“不一定完全对”的意思。《易经》的观念:如图1 所示,世界上的东西并不是非真即假;其实有一部分是真的,有一部分是假的,真的很少,假的很少,最多的是非真非假,有真有假,最多的是中间实。
摄影“文献价值”和“表现价值” 犹如“真”“假”和“实”之间的关系。摄影有时具有强大的“文献价值”,有时具有很大的“表现价值”,有时“文献价值” “表现价值”并举。假如强行进行这种二元的划分,非此即彼,不是真的就是假的,把摄影的“文献价值” 与“表现价值”对立起来,那就违背《易经》的哲学原理,现实中摄影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大多数是“实”,大多数情况下摄影作品“文献价值” 与“表现价值”兼而有之,大多数时候“文献价值” 与“表现价值”是共存的,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并不是非此即彼。
摄影的文献性蓬发生机。摄影术发明之日起由于纪实的记录属性给了天然的文献特点,在这个方面可以延伸到人造影像。而在摄影术发明之前,文献基本上是文字、传说及绘画等。摄影术出现之后,它在记录以及纪实方面能力要比绘画强上许多,绘画在逐渐地远离文献的纪实属性,走向纯粹的“表现”,绘画的纪实文献功能越发不再被广泛使用。绘画这一传统媒介形式,可以说回归主要的“表现”功能,回归纯粹的视觉、造型、线条、几何等。目前从记录角度来看,由于代替摄影术的媒介形式并没有诞生,摄影的文献价值在没落是不成立的。
另一个方面,摄影已经悄无声息地融入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了,几乎每个人都有手机和照相机,每天会产出无数的影像。在这种情况下,摄影的文献价值并没有没落,摄影完成了超量的任务,拍过的无数的主题、对象,且手法不断更新,在这样的摄影大“爆炸”环境里,在摄影本身具有的记录与文献功能之外,摄影不断探索,提升其“表现价值”“艺术价值”是必然。
摄影的表现价值和文献价值并不矛盾。当今社会,各种科技手段的发展速度极快,这也给摄影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命活力,摄影的表现力比原来大大提高,包括造型、光线的利用、视觉效果等,现今的影像比早年黑白影像的画面更好,特别是无人机、全息摄影可拍摄更多角度,更大范围的图像。随着智能手机功能上的愈加强大,人们实现了随手记录的愿望,开始热衷摄影事业,磨练摄影技术,使影像主题内容的多样性和表现力更强。微信及网络的普及使人们欣赏到更多好的摄影作品,能让更多人感受到影像文献的“表现价值”。 摄影的表现价值提高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文献价值也相应提高,使得文献更加逼真、清晰度更高、纪实性更加细腻。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摄影的文献性与表现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摄影的文献性能够帮助我们在更加丰富的资料的帮助之下加大对于民间文化艺术的研究力度,取得预期中的研究成果。摄影作品能够将发生在过去以及现在的每一个事物与每一种现象都呈现在人们面前,它同其他的文献相比具有更强烈的真实性,传播信息的速度也更快。摄影的纪实性还能够帮助记录更多的真实细节,从而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较高的文献性。正如上文所言,表现性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能够将民族民间文化当中的艺术性特征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从而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发挥出摄影艺术的价值。虽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当中,既有文献性也有表现性,但是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冲突,它们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的发展与完善。
艺术摄影虽然可以利用纪实手法,但它在表现方面则更注重作品所能够表达出来的艺术性特征。很多摄影作品是既有文献价值,又有表现价值,表现性增加其文献价值,文献性促进表现价值的提升。
四、摄影的文献性与表现性发展
对于摄影的文献性与表现性来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纪实摄影文献价值永远胜过表现价值,人类在没有出现传递真实的新媒介前,需大力提升摄影的文献价值;艺术摄影表现价值与日俱增,摄影已不是早期的简单拍摄,它早已经成为了一门集情感、技巧等多种因素为一体的艺术,运用艺术思维捕捉客观事物,符合艺术发展趋势。需要注意的是,摄影的文献价值与表现价值是和谐统一的,它们不是对立的,为了达到较好的文献价值或表现价值,它们是可以互相促进提高的。在促进摄影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反对一切为了求新、求异而完全放弃摄影文献的真实性,使文献逐渐丧失权威,走向“无限”表现的艺术道路;又要反对把艺术摄影当作纪实摄影,不顾审美价值,达不到最佳艺术效果,阻碍摄影艺术发展的道路。摄影师应将不同的摄影摆在其正确的位置上,尊重摄影的多重性和演变性。
注释:
{1}苏珊·桑塔格.论摄影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
{2}GT/T 4894-1985.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基本术语[S].北京:国家标准局,1985.
{3}安德烈·胡耶.摄影:从文献到当代艺术[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8.
{4}董红民.摄影资料的文献性[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0(2).
{5}曾仕强.易经的奥秘1[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