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败血症的血培养系统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菌性败血症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日益增高,真菌血培养系统仍然是确诊真菌性败血症的主要依据,其从手工培养系统逐渐发展到自动培养系统,各有其特点及优缺点。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和鉴定血液中的病原性真菌,仍然是目前需要研究的课题。将真菌的血培养系统与各种先进的真菌鉴定技术结合应用,是真菌血培养系统的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机体的胸腺、骨髓、脾、淋巴结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泌乳素及泌乳素受体。泌乳素通过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血清泌乳素水平过高或过低都将导致免疫功能紊乱。高泌乳素血症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有关。
α链病主要是粘膜的IgA抗体产生细胞发生癌变导致IgA的重链(α链)产生过剩、轻链缺如的免疫球蛋白异常症,是重链病的一种.自1968年Sligmann等首次报告以来至今全世界约报告200例.
期刊
现已明确某些遗传性皮肤病与特定的基因缺陷有关。产前诊断可以及时阻止有基因缺陷的胎儿出生。
复习了近几年银屑病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某些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有关银屑病的原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表皮DNA含量、胶原合成、银屑病相关抗原Pso p27、中性粒细胞活化蛋白、神经纤维瘤蛋白及角蛋白K16、K17等方面的内容。
银屑病患者常接受PUVA疗法。流行病学研究认为PUVA治疗是银屑病患者皮肤癌的一个危险因素。这在实验动物中已得到验证,但还不能肯定在接受PUVA治疗的银屑病患者中,皮肤癌发病率的增高是源于PUVA的致癌作用还是其它因素如UVB的作用。
系统应用第二代维A酸治疗某几型银屑病有效,但常有严重的副作用,因此有必要研究 不引起系统副作用的外用维A酸。报道一种新的第三代乙炔维A酸他扎罗汀(tazarotene)凝胶外用治疗银屑病的研究结果。
期刊
作者对1986~1997年间文献报告因使用干扰素(IFN)而诱发和加重的30例银屑病进行了统计分析.30例患者中男23例,女7例.
为进一步证实金制剂在天疱疮治疗中的功效,作者回顾了近10年来用金制剂治疗的26例天疱疮(男13例、女13例)。
本文提出白念珠菌流行病学的概念,并就其研究方法和内容加以初步总结。这一概念为今后如何更好地利用基因分型技术绘制了一个轮廓。本概念可进一步推广至整个微生物的流行病学研究之中。
寻常型银屑病是一种有免疫及遗传背景的皮肤病,该病约占人群总数的1%~3%。该文通过HLA血清分型及对HLA-I类基因DQ及DP位点的基因分析,调查了芬兰人中发生寻常型银屑病的遗传易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