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神经鞘瘤脂肪分离征和神经出入征的观察分析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nan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MRI脂肪分离征和神经出入征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患者的MRI资料。根据手术所见肿瘤位置,将患者分为肌内、肌间组,对两组神经鞘瘤的脂肪分离征和神经出入征进行对照分析,并以χ2检验比较两组间两种征象的分布情况。

结果

141例患者共有152个病灶:肌内神经鞘瘤41个,肌间神经鞘瘤111个。肌内神经鞘瘤出现脂肪分离征48处、神经出入征14处,肌间神经鞘瘤出现脂肪分离征9处、神经出入征190处。统计结果显示,两组病灶的脂肪分离征(χ2=55.545,P<0.001)、神经出入征(χ2=26.96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脂肪分离征多出现在肌内神经鞘瘤,神经出入征多出现在肌间神经鞘瘤。

其他文献
2019年《中华放射学杂志》在全体编委、审稿专家、读者、作者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杂志发展过程中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目前国家高度重视我们科技期刊的发展,为国内期刊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作为国内期刊从业者,应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开创杂志工作的新局面。
目的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探讨ApoE-ε4等位基因对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认知功能和静息态功能MRI(rs-fMRI)的影响。方法2009年9月至2015年11月对16例携带ApoE-ε4基因的aMCI患者(aMCI-ε4组)和24例非携带ApoE-ε4基因的aMCI患者(aMCI-nonε4组)进行前瞻性研究。两组受试在基线期和随访期完成成套的神经心理测评和rs-fMRI影像数据采集。
目的评估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前瞻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5例CTEPH患者,均接受BPA治疗,其中男10例、女15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BPA治疗前后患者脑尿钠肽(BNP)、平均肺动脉压(mPAP)、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6 min步行实验(6WMD)、右心室基底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评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最终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行CCTA检查,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CTO患者共66例,分为PCI成功组(48例)和PCI失败组(18例),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年龄、BMI、CTO闭塞段钙化积分、CTO闭塞段内钙化位
目的探讨MRI在不同疗效的韧带样纤维瘤病(DF)中的信号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08至2015年经病理证实的术后复发DF患者124例的MRI资料,MRI资料包括确诊复发后发病部位的基线MRI图像,至少每半年随访1次MRI,随访满3年且有第3年末的MRI扫描图像。采用基于肿瘤大小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其疗效,将患者分为进展(PD)、缓解(PR)、稳定(SD)组。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颌骨动静脉畸形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7例下颌骨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3例、女4例,年龄8.0~13.0(10.6±1.7)岁。4例为突发大出血,3例为自发性反复渗血。3例经动、静脉途径行双介入栓塞治疗,4例单纯经动脉途径栓塞,栓塞材料为聚乙烯醇颗粒及弹簧圈,术后随访9~18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7例
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颅内肿瘤性病变,占所有儿童肿瘤的2%~3%,由于其对放疗和化疗高度敏感,早期准确诊断并及时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绝大多数患者无需手术即可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颅内生殖细胞瘤好发于松果体区、鞍上、基底节区等部位,其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等方面各有一定的特点。本文对颅内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目的探讨影像组学在低剂量CT扫描条件下实性肺结节CT图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CT750 HD CT分别在不同管电压及不同管电流下对胸部肺结节人体仿真模型进行扫描,记录不同扫描条件下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测量并计算图像中结节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分析辐射剂量、噪声与管电压管电流变化的规律,将所有扫描数据通过影像组学分析软件对实性结节的全部特征进行提取,使
腹腔局灶性脂肪坏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腹部脂肪病变,常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就诊。大部分腹腔局灶性脂肪坏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临床处理方法与其他急腹症不同,需要依靠影像学方法及时诊断并区分鉴别,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和过度治疗。笔者主要结合临床病例探讨腹腔局灶性脂肪坏死的典型影像学征象及其主要鉴别诊断。
本文报道左侧胸壁胸小肌下冬眠瘤一例。患者,男,61岁。CT表现为左侧胸壁胸小肌下椭圆形低密度为主的软组织肿块,与皮下脂肪接近但不完全相同,CT值约-50HU,内部可见线样、曲线样分隔。MRI平扫表现为轴面T2WI见左侧胸壁胸小肌下水滴状高信号,略低于皮下脂肪信号,其内可见网状线状低信号,轴面T2WI脂肪抑制见该病灶信号明显减低,其内可见网状线状高信号,冠状面T2WI见该病灶信号呈半球状,轴面T1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