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二手书店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zi9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当了一个学期的客座教授,从台湾带回三箱新旧书,除了随身的一箱,有两箱尚未寄到。而师弟傅杰从台湾竟能淘回十几箱旧书,以及书友钟锦从温哥华托运回三十六箱书,庶几相当于石崇斗富的故事。关于他们,这里先按下不表。总之,尽管我斩获甚少,内心依然富足,主要有淘书的那些美妙时刻。于是在我等书的日子,不免也连带忆念起台北的旧书店来了。
  
  飘着旧书香的城市
  
   我以为,一座没有旧书香的城市,无论它怎么繁荣,都算不上是一个有文化的城市。因为它完全没有韵味,不能吸引读书人在它的身边徘徊流连。
   台北并不算是一个旧书店多的城市。记得去年在温哥华访问一个月,最开心的享受之一即是逛二手书店。那暮春的阳光里,温哥华满街的樱花纷纷飘坠。曾先生开车,与小钟一道,我们手执一张大温地区的旧书店地图(Used and Antiquarian Bookstores of Greater Vancouver and the Fraser Valley),遍访那些偏远、落寞而从容自在的小店。一路上,粉白、淡红的樱花瓣,飞扬着,逐车而舞,如晏殊的“宝马香车,逐处杨花满袖风”,而樱花比杨花,似更多一番豪情。买好书之后,总是春风沉醉的晚上,从谷歌和维基,搜寻着关于书的版本信息,记几笔书皮子学问的笔记,同时在孔夫子网上确定书的估价,真乃“心心念念,说尽无凭,只是相思”。
   温哥华的二手书店至少有三种层次,一是纯粹的旧书店,大的有几层地下室,存货极丰,居然有日本明治时期的旧书。小的兼营新书。二是咖啡吧兼书店。三是旧货店兼营旧书。后两类,虽然书不多,不能教人长久流连,但是更新极快,地盘好的店,每天进货充足,而且便宜,半买半送,通常一两元加币,即能得一大厚本。此缘于温哥华有十分便利而效率甚高的旧书回收系统,一般市民也早已养成习惯,将不用的书经常返回社会。但此类旧货店里的旧书,小钟往往先我一步,将有价值的好书“洗劫”一遍。
   所谓有价值的好书,即一些名声较好的出版社出版的古典文学或史哲名著。特别是有注释的版本,通常很快即被买走。如荷马、莎士比亚、弥尔顿的经典集注本,或尼采的注释本。
  
  将旧书当“准古董”来卖
  
   然而前年在香港,重访旺角的旧书店,却发现田园、学津,值得流连的老书实在不多了。香港的旧书业已经溃败,不要说民国的书,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书,都找不到一二本。1994年我在香港访学时的淘旧书乐趣,早已不复存在。
   有这样对照的经验,于是当我在台北,发现妙章书店这样的藏有大量民国版书籍的旧书店,心里着实惊艳一番。妙章书店在南昌路的一家小银行边,它的店面并不当街,奇怪地从街面的人行道,凹退进去数米,此一格局,好比一个避世复恋世的半隐者,欲拒还迎。因而不经意间,就会走过而错失了。依我的经验,妙章书店确实是台北旧书香仅存的堡垒,没有妙章,台北的旧书店可能就全军覆没,再也见不到民国三十八年前的书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台北并不是一个真正有二手书店的城市,与温哥华比,它差得太远了。
   因而,妙章的书较贵,奇货可居呀。然而将旧书当“准古董”来卖,淘旧书的意味即荡然。我去几次,老板姓蔡,还有两个伙计,奇怪的是,他们都站着,几乎不动,宛如雕塑。书店里可以回旋转身的空间又小,天气又热,他们又站着看你选书,好像随时为你服务,因而看书的过程并不舒服。我想起温哥华的旧书店老板,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或专注地看书,头也不抬。我在Macleod’s Boods的地下室里,居然可以用手机或相机狂拍几个小时,都没有人管。那些老板或老板娘,以开店自娱自乐,完全不以盈利为目的,有一种旧时大户人家的有闲子女,守着深宅老院,岁月静好,从容打发日子的意味。
   我在妙章看到徐中玉先生在1942年出版的《学术研究与国家建设》一小册,就忍不住对蔡老板说:“这是我们学校的教授,今年有一百岁了。”老板开价一千元新台币,其实也不算贵。我前几天去看徐先生,他刚从北京开作协会议回来,精神矍铄,对我说:“其实会议没有多少讨论,所有的问题,都是预先定好了的,只是去给大家通报一下。”今年正好是《学术研究与国家建设》出版七十周年,大半个世纪,学术知识人能给“国家建设”使得多少劲,老人的心里是清楚的。
   蔡老板的书是二三十年前,专门到大陆来大规模收购的。所以有非常全套的旧期刊和民国版老书。妙章的书主要卖给日本人。日本人对台湾早期的出版品很有兴趣,日本人也是世界上最懂旧书的民族。所以,蔡老板完全是一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模样。
   第二个主顾即台湾那些懂书的公私收藏家。蔡老板说不久前国家图书馆从这里整批购入了一个系列的正中书局1946年出版的全套通俗小说,计有两百多本。这套书我曾见过,小十六开,每本皆薄,字极密,有彩图的封面。大陆关于通俗文学的研究,一直被五四启蒙文学的主流压抑着,其实文学更有读者的,从古到今,无疑是这类作品。从阅读史的角度,还原文学历史的真相,仍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方面的研究目前正在形成新的格局,将来说不定会重新发展出文学史的另一种重要论述出来。有一次到苏州大学开学科发展的会议,我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台北最值得去的旧书店
  
   台北最值得去的旧书店,集中在重庆南路和台大附近。重庆南路是书店街,三民、学生、商务、中华等老牌书店的总店,都在这里,虽然不算旧书店,但前几年的旧书也蛮多的。台北口碑最好、甚至作为文化地标的旧书店,是旧香居。宋无名氏的“事与行云共远,罗衾旧香余暖”,有点故旧、有点香艳、有点温馨。旧香居有连锁的分店,我有一回去政治大学演讲,坐公交车回来途经一家旧香居,即不禁下车往回走一站来逛。然而结果却失望,杂书太多,冒充书香而已。有资格当得起“旧香”的书,并不太多。在晓海兄的博士生建邦的引领下,我们穿过师大夜市,找到了坐落在夜市尽头的旧香居的主店。书店的地势非常重要。这家书店的一大特色即关门较晚,延至晚上九时,人们可以在夜市吃好小吃,一番口福之后,浮花浪蕊之外,再于旧色旧香之中,认取芳心一点。台大、师大的学子们,好不开心!
   我在旧香居购入的书有:黄以周辑解《子思子》、单晏一《庄子天下篇荟释》、王叔岷《史记斠证》以及清人汪孟鋗《龙井见闻录》(清光绪十年钱塘嘉惠堂丁氏刊本,台北广文书局本)等。我的購书三大原则是:大陆少见、未印以及电子版不易得的。
   旧香居的另一特色是旧书分类严整,找书极易,每一本旧书,都极有尊严的样子,占着它该占的位置,“沽之哉、沽之哉,我待善沽者也”。”不然,一本学术名著,溷于一堆畅销书或教辅书之间,好像被什么怪男女嬲着的书生,那种感觉,十分难受的。什么叫古色古香,其实皆是如此这般一种意味而已。据说,这家旧香居主人,现在换了他留学法国的女儿在经营,因而传统的茶香之外,又添了一点巴黎的咖啡香味。这就不同于诚品的太新、太洋派。
   但是诚品书店,有一回我陪到台北开会的世骏兄去逛,发现竟有联经版何冠彪《生与死:明季士大夫的抉择》1997年版本,这说明它的存货还是很丰富的。
   台大附近的旧书店非常多,尽管现在凋零多了,以前新生南路的光华商场下面,以及罗斯福路、温州路、汀州路,皆淘旧书的天堂。现在只有胡思、茉莉,以及书宝、古今、雅舍等几家而已,不过,大半天的时间也不够。因为仔细“淘”,老杂志、不时新添的旧货中,还是会有些闪光的东西。而唐山虽卖新书,但八折的联经版折扣,也还好,与台湾最大的网上购书博客来,是差不多的优惠,但所看即所得,比网上购书更有感觉。
其他文献
种种迹象表明,当代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已走入困境,实践正在验证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而西方主流经济学却无力回天。西方主流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失败源于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