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稳定的兔脑死亡模型,检测脑死亡后不同时间点肝脏形态及功能变化,评估脑死亡者供肝进行移植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健康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和脑死亡组(n=20).各组再根据脑死亡后时间分为2、4、6及8h四个亚组.分别于实验结束后,留取血液及肝脏组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HE染色法观察肝脏的形态学改变,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肝脏细胞的凋亡情况;并用竞争抑制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 脑死亡后2、4、6及8h血清中ALT与AST均有所升高,且以脑死亡后8h最高,与6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1,P=0.0086).光镜下,脑死亡后2、4h肝脏无明显改变;而在脑死亡后8h,肝细胞变性明显,肝索结构消失,部分肝细胞灶状坏死.该形态学变化与凋亡指数的变化趋势一致.血清IL-1β、IL-6、IL-8、TNF-α水平均随着脑死亡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 脑死亡可以导致肝脏功能及形态学改变,且随脑死亡时间的延长其改变更加明显.该现象可能与炎症介质的释放有关.脑死亡状态维持8h以上,肝脏的形态及功能将发生明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