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着教学体系不科学,教学内容不能真实、完整和系统地反映实际工作内容,会计专业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实践教学活动的展开较难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会计实训基地建设不到位,校外实训流于形式。丰富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提高会计实训指导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快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会计实践教学创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会计; 实践教学; 问题; 解决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011. 059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1- 0096- 02
1 引 言
实践性教学是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核心环节,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不同,对实践教学环节要求也不尽相同。[1]众所周知,会计是应用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由于财会工作的特殊性、保密性和严肃性,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难度更大。
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实训与实习。实习通常是高职院校学生去职教集团成员单位顶岗实习;实训则是高职院校利用自身或职教集团成员单位现有资源,采取仿真、模拟的方式进行专业动手能力的训练。目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在实际的操作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2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院校缺乏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践停留在手工模拟环节上,没有形成科学体系。[2]在实践教学安排上缺乏整体考虑,综合性较差。
2.2 缺少完善规范的实训教材
从目前出版的会计实训教材来看,存在以下问题:
(1) 内容陈旧,针对性差。内容跟不上相关的法律法规、会计制度和准则的变化,往往不是过于简单就是过于复杂,很难找到难易程度适中的会计实训教材。
(2) 选择的业务类型单一化和模式化,不能反映企业会计核算遇到的繁杂的经济问题。一般是将某一企业特定时期的会计资料原封不动地拿过来,根据会计核算程序的要求,完成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工作。学生虽然掌握了处理这类企业的会计业务的方法,但由于无法接触其他类型企业的会计业务,而在实际工作中束手无策。
(3) 过分强调会计核算过程,忽视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使学生所学知识达不到全面实践的要求。
(4) 实践内容缺乏综合化。在目前大部分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拟中缺乏相关的业务部门,如生产、销售、采购、税务、银行和审计等,割断了会计工作和其他工作的联系,使得学生对经济事项的来龙去脉无法全面了解,总觉得经济事项很虚。
2.3 实践教学的师资缺乏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
作为会计实践指导教师,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而且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会计专业教师,多数是从高职院校毕业后到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虽然具有较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但会计实践能力相对匮乏。师资年龄结构不尽合理,缺乏有实际工作经验的老教师。实践教师队伍的现状,导致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4 校外实习流于形式
由于高职院校经费紧张,同企业的联系较少,大部分企业不愿意接收实习生;高职院校很难建立自己的实习基地,使学生真正能够深入到企业会计部门进行实习的机会不多。
学生到企业会计部门实习,由于业务不熟不能给其增效,难免给其会计等部门增加工作量;会计信息涉及“商业秘密”,企业对会计专业在校生的实习存在一定的排斥现象。因此,会计专业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无法做到真正意义的顶岗实习,使校外实习流于形式。[3]
3 改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措施
针对会计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尽快完善会计实践教学,培养合格实用的会计人才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主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构建科学的财务会计实践体系
目前,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来看,其需要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应结合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在现有的会计实践体系基础上,构建科学的财务会计实践体系。
为了突出实践教学、确保实践教学的实施,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独立设置专业主干课程的“实务”课程。这些课程与理论课教学在同一学期开设,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进行实务训练,学中做、做中学,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对每一独立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同时,将毕业前进行的综合模拟实训、工作能力训练和顶岗实习列入教学计划,作为学生的必修内容,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会计主干课程“课程实训 综合模拟实训 工作能力训练 岗位实习”的“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也比较重视一些会计主干课程的技能训练,但各门实践课程之间缺乏系统性,往往前一个实践课程的实习资料不能为下一个实践课程所用。如:学生做完会计手工模拟实践的凭证及资料,可作为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基础资料输入到计算机里,进行数据处理。这样,不仅能巩固会计业务处理能力,还能更好地熟悉会计软件的使用方法。经过计算机处理的会计模拟资料还可以应用于财务报表分析中。这些资料同样也可以用到《税法》的实践课中,让学生练习如何报税,如何根据会计资料填制纳税申报表等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的内容。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相协调。
3.2 编写切实有效的会计实践教材
随着会计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会计准则、制度的不断更新与修订,会计理论教学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因此,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也要符合时代要求,不断进行调整,保持有效性。 在进行会计模拟实践时,需要将一般企业内部相配套的供、产、销各个环节的会计业务引入实践教学。由于企业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涉及银行贷款、存款、贸易、外汇、申报税务等业务,因此所模拟的会计部门应全面设置出纳、材料、工资、成本、综合等会计岗位,以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熟悉不同的岗位和工作,使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得到全方位的训练,尽可能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同时也为进行轮岗和混岗训练创造条件。
在实践内容上,要求不仅能模仿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所模拟的行业还应多元化,事业单位、商业、服务业、金融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农业等都要列入实践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爱好或者未来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地选择。
3.3 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师队伍自身的素质
要想提高会计实践教学水平,必须重视会计实践师资队伍的建设,只有具有综合型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才能开发出高水平的会计实践课,因此必须加大会计实践师资的培养力度。
① 采取内引外联的方式,聘请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总会计师、税务师、资产评估师、经理人作为高职院校的兼职实践教师。一方面,学生对真正的实践活动认识更直观;另一方面,弥补在校会计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② 采取上送下派方式,提高会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对未经过实践锻炼,动手操作能力不强的教师,下派到业务部门、企业挂职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以便多积累一些实际的工作经验。③ 创造条件让会计教师平时经常到第一线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会计循环各个阶段的实务操作,并能够解答会计循环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中一些特殊会计事项的处理,具有综合会计信息、分析会计信息的能力。
3.4 多渠道建设会计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职教集团成员单位的联系,并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保证学生有较多的实践机会。
为了解决学生较难接触会计资料的问题,高职院校可与校办企业或后勤集团公司进行合作,安排部分教师和学生到校办企业和后勤集团去参与日常财务工作,这样企业既节省了人工费用,教师和学生又有了较好的实践锻炼岗位。
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服务意识,利用自身高级会计人才聚集的资源优势,成立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事务所既有一般的会计账务处理、审计、会计咨询等社会服务职能,又可以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主要的实习基地,承担培养会计人员的教育功能,这种方式应该是会计实习基地建设的最有效手段。
4 结 论
会计实践教学是一种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教育方式,它的最终目的是给该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习。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会计实践教学的未来也将以更加多样化、更加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开展,让学生在“做中学”,最终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和探索新事物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 翟金华. 对高职会计教育中会计实验教学的思考[J]. 会计之友,2008(16).
[2]何存华. 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14(1).
[3] 韩培庆.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 职教论坛:下半月,2010(3).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会计; 实践教学; 问题; 解决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011. 059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1- 0096- 02
1 引 言
实践性教学是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核心环节,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不同,对实践教学环节要求也不尽相同。[1]众所周知,会计是应用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由于财会工作的特殊性、保密性和严肃性,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难度更大。
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实训与实习。实习通常是高职院校学生去职教集团成员单位顶岗实习;实训则是高职院校利用自身或职教集团成员单位现有资源,采取仿真、模拟的方式进行专业动手能力的训练。目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在实际的操作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2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院校缺乏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践停留在手工模拟环节上,没有形成科学体系。[2]在实践教学安排上缺乏整体考虑,综合性较差。
2.2 缺少完善规范的实训教材
从目前出版的会计实训教材来看,存在以下问题:
(1) 内容陈旧,针对性差。内容跟不上相关的法律法规、会计制度和准则的变化,往往不是过于简单就是过于复杂,很难找到难易程度适中的会计实训教材。
(2) 选择的业务类型单一化和模式化,不能反映企业会计核算遇到的繁杂的经济问题。一般是将某一企业特定时期的会计资料原封不动地拿过来,根据会计核算程序的要求,完成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工作。学生虽然掌握了处理这类企业的会计业务的方法,但由于无法接触其他类型企业的会计业务,而在实际工作中束手无策。
(3) 过分强调会计核算过程,忽视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使学生所学知识达不到全面实践的要求。
(4) 实践内容缺乏综合化。在目前大部分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拟中缺乏相关的业务部门,如生产、销售、采购、税务、银行和审计等,割断了会计工作和其他工作的联系,使得学生对经济事项的来龙去脉无法全面了解,总觉得经济事项很虚。
2.3 实践教学的师资缺乏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
作为会计实践指导教师,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而且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会计专业教师,多数是从高职院校毕业后到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虽然具有较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但会计实践能力相对匮乏。师资年龄结构不尽合理,缺乏有实际工作经验的老教师。实践教师队伍的现状,导致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4 校外实习流于形式
由于高职院校经费紧张,同企业的联系较少,大部分企业不愿意接收实习生;高职院校很难建立自己的实习基地,使学生真正能够深入到企业会计部门进行实习的机会不多。
学生到企业会计部门实习,由于业务不熟不能给其增效,难免给其会计等部门增加工作量;会计信息涉及“商业秘密”,企业对会计专业在校生的实习存在一定的排斥现象。因此,会计专业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无法做到真正意义的顶岗实习,使校外实习流于形式。[3]
3 改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措施
针对会计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尽快完善会计实践教学,培养合格实用的会计人才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主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构建科学的财务会计实践体系
目前,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来看,其需要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应结合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在现有的会计实践体系基础上,构建科学的财务会计实践体系。
为了突出实践教学、确保实践教学的实施,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独立设置专业主干课程的“实务”课程。这些课程与理论课教学在同一学期开设,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进行实务训练,学中做、做中学,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对每一独立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同时,将毕业前进行的综合模拟实训、工作能力训练和顶岗实习列入教学计划,作为学生的必修内容,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会计主干课程“课程实训 综合模拟实训 工作能力训练 岗位实习”的“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也比较重视一些会计主干课程的技能训练,但各门实践课程之间缺乏系统性,往往前一个实践课程的实习资料不能为下一个实践课程所用。如:学生做完会计手工模拟实践的凭证及资料,可作为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基础资料输入到计算机里,进行数据处理。这样,不仅能巩固会计业务处理能力,还能更好地熟悉会计软件的使用方法。经过计算机处理的会计模拟资料还可以应用于财务报表分析中。这些资料同样也可以用到《税法》的实践课中,让学生练习如何报税,如何根据会计资料填制纳税申报表等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的内容。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相协调。
3.2 编写切实有效的会计实践教材
随着会计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会计准则、制度的不断更新与修订,会计理论教学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因此,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也要符合时代要求,不断进行调整,保持有效性。 在进行会计模拟实践时,需要将一般企业内部相配套的供、产、销各个环节的会计业务引入实践教学。由于企业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涉及银行贷款、存款、贸易、外汇、申报税务等业务,因此所模拟的会计部门应全面设置出纳、材料、工资、成本、综合等会计岗位,以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熟悉不同的岗位和工作,使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得到全方位的训练,尽可能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同时也为进行轮岗和混岗训练创造条件。
在实践内容上,要求不仅能模仿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所模拟的行业还应多元化,事业单位、商业、服务业、金融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农业等都要列入实践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爱好或者未来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地选择。
3.3 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师队伍自身的素质
要想提高会计实践教学水平,必须重视会计实践师资队伍的建设,只有具有综合型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才能开发出高水平的会计实践课,因此必须加大会计实践师资的培养力度。
① 采取内引外联的方式,聘请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总会计师、税务师、资产评估师、经理人作为高职院校的兼职实践教师。一方面,学生对真正的实践活动认识更直观;另一方面,弥补在校会计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② 采取上送下派方式,提高会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对未经过实践锻炼,动手操作能力不强的教师,下派到业务部门、企业挂职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以便多积累一些实际的工作经验。③ 创造条件让会计教师平时经常到第一线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会计循环各个阶段的实务操作,并能够解答会计循环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中一些特殊会计事项的处理,具有综合会计信息、分析会计信息的能力。
3.4 多渠道建设会计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职教集团成员单位的联系,并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保证学生有较多的实践机会。
为了解决学生较难接触会计资料的问题,高职院校可与校办企业或后勤集团公司进行合作,安排部分教师和学生到校办企业和后勤集团去参与日常财务工作,这样企业既节省了人工费用,教师和学生又有了较好的实践锻炼岗位。
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服务意识,利用自身高级会计人才聚集的资源优势,成立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事务所既有一般的会计账务处理、审计、会计咨询等社会服务职能,又可以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主要的实习基地,承担培养会计人员的教育功能,这种方式应该是会计实习基地建设的最有效手段。
4 结 论
会计实践教学是一种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教育方式,它的最终目的是给该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习。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会计实践教学的未来也将以更加多样化、更加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开展,让学生在“做中学”,最终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和探索新事物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 翟金华. 对高职会计教育中会计实验教学的思考[J]. 会计之友,2008(16).
[2]何存华. 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14(1).
[3] 韩培庆.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 职教论坛:下半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