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6年10月,“绿色崛起、赛过江南”写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以下简称“巴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成为巴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论文从着眼创新重点,推动农牧业转型升级;找准创新痛点,发挥“旅游 ”战略潜能;立足创新人才培养,实现创新“双驱动”;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创新驱动“绿色崛起”的政治保证等入手,阐述巴市在创新驱动“绿色崛起”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对巴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绿色崛起;创新驱动;巴彦淖尔市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6.072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6-0-02
1 研究背景
黨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遵循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愿景的如期实现。当前,面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新变革、新挑战,我国以“五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经济发展方式正从改革开放以来的规模型、速度型、粗放增长型,逐步转向质量型、效率型和集约增长型,经济结构也逐步从过去的增量扩能,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的方向迈进。“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创新”预示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将在过去传统增长的基础上生长,壮大出许多新的经济社会增长点,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
2016年10月,“绿色崛起、赛过江南”正式写入巴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成为巴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它是巴市在经历农业经济辉煌后,新一轮实现地区经济社会赶超可能的“发展梦”。在“绿色崛起”的过程中,时时处处离不开创新驱动,巴市必须立足发展实际,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求突破,以创新支撑“绿色崛起”的新梦想,打造发展新引擎,把握创新关键,认准创新方向,顺应创新大趋势来驱动新发展。在用创新驱动“绿色崛起”的过程中,巴市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2 着眼创新重点,推动农牧业转型升级
巴市在创新驱动“绿色崛起”的过程中,一定要着眼于农牧业这个重点领域,在农牧业领域创新突破,打破传统的农牧业模式,推动农牧业转型升级。
一是要用创新的方式守好绿色宝地。巴市地处河套平原腹地,是包括都江堰灌区、淠史杭灌区在内的国家三大面积超过6666.67平方千米的灌区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农牧业资源优势。守好绿色宝地,就要落实好国家关于创新战略部署中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政策,抓住国家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小麦、水稻生产,优先将超过466 666.66平方千米的水田和水浇地,建成高标准口粮田,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的契机,全面推进国家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有提高。农牧业领域创新要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的发展道路,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推广优良品种和标准化高产、高效绿色技术模式,贯彻好国家农业供给侧改革政策,在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和农村稳定不出问题的前提下,激活现有农畜产品市场,激活农牧民改革的积极性,激活企业主体活力,挖掘河套农牧业优势资源,把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作为更高的发展目标,当好全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输出基地的排头兵。
二是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运用创新的方式方法,实施好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盐碱地改良;灌排设施改造;节水灌溉等重点工程,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牧业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三是在草原生态保护中谋求创新。巴市要在乌拉特草原境内落实好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坚持草蓄平衡,科学进行轮牧、休牧,加快推进草原畜牧业现代化进程,结合农区畜牧业发展,做优做强农区牧区畜牧业。四是巴市要在现有线上“河套馆”电商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打造升级农业畜牧业电商服务平台,不断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和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建设,加强与国际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合作,推动巴市“名、优、特”农畜产品走入全国市场和世界市场。
3 找准创新痛点,发挥“旅游 ”战略潜能
所谓“痛点”,就是人们体验中的“不痛快”“不爽”“不尽如人意”的缺憾,这个“痛点”就是未来工作的要点和突破口,就是市场的赢利点以及体制的完善点。目前,旅游经济是推动巴市“绿色崛起”的必然路径之一。巴市旅游业起步较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成绩面前,巴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痛点”更应该引起关注,以便于在后续发展中少走弯路,少付代价。只要正确看待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困境,超前规划布局,找准旅游业创新发展“痛点”,巴市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速度和潜能必将显现。
痛点一:在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之路上必须拒绝同质化。当前,“景点旅游”的时代正将被“全域旅游”的新理念取代。巴市2017年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以“全域旅游、全时旅游、全民旅游”为核心主题和核心战略。在我国目前的旅游结构中,非景点旅游的游客人数约占到80%,住宾馆饭店的游客比重在不断降低。也就是说,游客角度对一个地方旅游资源的感受与评价,不再仅仅局限于当地的特产特色、景点景区、住宿购物,而是一踏上这个区域就开始体验,并对其综合环境要素和旅游品质进行评价,享受更为多元的旅游资源与产品,从而从不同旅游者个体需求出发得到更好的旅游体验。因此,巴市的旅游规划从开始就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虽非“大景区”,但必须体现良好的特色体验,如自驾游中遇到的厕所数量少、指示牌不明确、交通道路不畅等问题必须提前解决,区域内基础设施及服务必须同步完善,真正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及格局。
痛点二:巴市的“全域旅游”能不能全方位诠释“全”的问题。当前中国旅游业倡导的“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把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通过对该区域内经济社会涉及的资源,特别是旅游资源、区域内相关产业、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公民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最终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旅游产业在带动消费、拉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需要全社会、“全行业”共同参与。巴市的全域旅游也必须围绕旅游这一工作重点,政府的各个机关部门要积极参与进来,但目前巴市的旅游发展还存在“小马拉大车”的问题。旅游局作为行业管理部门主推旅游工作,其他部门虽然参与,但整体社会参与度远远达不到“全域旅游”“全时旅游”中“全”的要求。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单一部门管理难以完成全域旅游的现实任务,必须要由旅游局当好“带头马”,同时逐步做到“小马”变“大马”,最终实现“众马拉车”。 痛点三:“旅游 ”战略拓展亟待解决。巴市由于旅游起步晚,还不能一步跨越到以旅游产业为基础,积极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阶段。推进“全域旅游”“全时旅游”,不仅要从空间更需要从产业角度来认识理解。“全域旅游”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要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 ”融合发展方式转变,改变以单一旅游形态为主导的旅游产业结构,构建以旅游为平台的复合型旅游产业结构,推动旅游产业由“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型。巴市必须构建“旅游 农业”“旅游 牧业”“旅游 康养”“旅游 体育”等旅游战略性业务深度融合的布局,同时加强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着力打造“八百里河套,塞上水乡,田园风光”背后的文化品牌价值。
4 立足创新人才培养,实现创新“双驱动”
随着创新战略的实施,属于中国的创新、创业“黄金时期”已经来到,全民参与创新、创业的意愿空前高涨。“绿色崛起”需要认准方向、把握关键,依靠创业创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打造发展新引擎,但目前巴市还缺乏新一代创新人才来支撑“绿色崛起”。著名经济学家常修则教授倡导的“人本导向”理念提出,在创新驱动的过程中要兼顾“创新双驱动”,即,一是要通过创新来驱动经济的发展;二是要通过创新,驱动人自身的发展。当前,新的科技力量必将催生一批新人,要让每一个创新者“心灵放飞”,促进一代新人的成长,实现创新“双驱动”才是社会需要的创新,也就是说,不仅要驱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还要驱动人自身的发展,造就一代新人。巴市近年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了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巴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但与“绿色崛起”所需的各方面、各领域创新人才的缺位相比,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创新机制支撑地区发展的关键在创新人才,只有激发人才活力,才能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要规避创新人才引进的壁垒。巴市要从分配激励政策入手,继续完善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政策,通过知识产权入股、年薪制、特殊贡献奖励等多种方式提高人才待遇,调动和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培养、引进紧缺、急需的人才,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
二要分梯次选拔、培养创新人才。巴市要立足于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各项选拔培养工程,分梯次选拔、培养创新人才。巴市要落实好市内少数民族特培计划等重点项目,为地区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培养与之相匹配的少数民族专业人才;开展专家下基层、服务基层等系列行动,鼓励和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在基层创新创业;依托周边高校科研院所,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推进市域内技工院校深化改革,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等。
三要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政府在创新管理领域的服务转变是科技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首先,政府要在社会上营造寬容失败,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其次,政府要在创新驱动过程中,主抓宏观、主抓战略、主抓前瞻、主抓基础,为创新人才链前后端延伸提供政策支撑和保障。
四要更加注重优化政策供给。政策要适合适应当地的发展需求,不能搞看着漂亮,实则难实施的“高大上”政策,与国家高层次科技决策咨询机制对接,提高当地科技创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聚焦国家创新战略目标,强化科技同当地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当地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当地现实生产力对接,推动巴市各创新主体深度合作共融,真正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资源的活力。
五要倡导和鼓励巴市域内现有特色主要产业逐步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政府敢于和善于向创新投资,支持联盟承担产业共性技术研发重大项目,完善产业创新链,促进当地产业,特别是巴市农牧产业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5 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创新驱动“绿色崛起”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始终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一系列党内法规的重新制定、修订和出台,为全面从严治党扎紧制度的笼子,使党内呈现风清气正的新气象。巴市的“绿色崛起”目标,如果没有全面从严治党的保证,一切成果必然付之东流,“绿色崛起”目标的实现,必须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前提、为基石、为保障。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是“绿色崛起”的队伍保障、率先垂范的保障和政策宣传的保障,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到“四个”合格。
一是政治合格。政治合格为胜利之本,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普通公务员都要从自身做起,增强宗旨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责任意识,还要不断修炼服从意识,从个人做起,爱岗敬业,多做为党加分、为巴市加分的事儿,少做、不做给党减分、给巴市减分的事儿。二是执行纪律合格。用党规党法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要用更高的政治素养和政治高度,认识“绿色崛起”的实际意义,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党性修养,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政令畅通,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三是品德合格。心以“正大”为光明,行以“正道”为高尚,党员干部要坚守做人道德,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一系列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越过最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还要坚守从政道德,真正做到清正廉洁、从严治家。四是发挥作用合格。奉行讲奉献、有作为、敢担当的敬业精神,履好职,有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在社会中率先垂范,形成正能量合力,最终汇聚成推动巴市“绿色崛起”的强大动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巴彦淖尔日报社全媒体中心.[聚焦党代会]图解中国共产党巴彦淖尔市第四次代表大会报告[EB/OL].(2016-10-27)[2017-07-04]. http://www.bynrnews.com/new/shizhen/20161027/243818.html.
[2]常修泽.创新立国战略[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3.
[3]赵磊.找准一带一路建设的十大痛点[EB/OL].(2015-06-29)[2017-07-04].http://www.charhar.org.cn/newsinfo.aspx?newsid=9505.
[关键词]绿色崛起;创新驱动;巴彦淖尔市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6.072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6-0-02
1 研究背景
黨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遵循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愿景的如期实现。当前,面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新变革、新挑战,我国以“五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经济发展方式正从改革开放以来的规模型、速度型、粗放增长型,逐步转向质量型、效率型和集约增长型,经济结构也逐步从过去的增量扩能,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的方向迈进。“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创新”预示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将在过去传统增长的基础上生长,壮大出许多新的经济社会增长点,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
2016年10月,“绿色崛起、赛过江南”正式写入巴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成为巴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它是巴市在经历农业经济辉煌后,新一轮实现地区经济社会赶超可能的“发展梦”。在“绿色崛起”的过程中,时时处处离不开创新驱动,巴市必须立足发展实际,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求突破,以创新支撑“绿色崛起”的新梦想,打造发展新引擎,把握创新关键,认准创新方向,顺应创新大趋势来驱动新发展。在用创新驱动“绿色崛起”的过程中,巴市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2 着眼创新重点,推动农牧业转型升级
巴市在创新驱动“绿色崛起”的过程中,一定要着眼于农牧业这个重点领域,在农牧业领域创新突破,打破传统的农牧业模式,推动农牧业转型升级。
一是要用创新的方式守好绿色宝地。巴市地处河套平原腹地,是包括都江堰灌区、淠史杭灌区在内的国家三大面积超过6666.67平方千米的灌区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农牧业资源优势。守好绿色宝地,就要落实好国家关于创新战略部署中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政策,抓住国家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小麦、水稻生产,优先将超过466 666.66平方千米的水田和水浇地,建成高标准口粮田,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的契机,全面推进国家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有提高。农牧业领域创新要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的发展道路,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推广优良品种和标准化高产、高效绿色技术模式,贯彻好国家农业供给侧改革政策,在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和农村稳定不出问题的前提下,激活现有农畜产品市场,激活农牧民改革的积极性,激活企业主体活力,挖掘河套农牧业优势资源,把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作为更高的发展目标,当好全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输出基地的排头兵。
二是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运用创新的方式方法,实施好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盐碱地改良;灌排设施改造;节水灌溉等重点工程,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牧业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三是在草原生态保护中谋求创新。巴市要在乌拉特草原境内落实好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坚持草蓄平衡,科学进行轮牧、休牧,加快推进草原畜牧业现代化进程,结合农区畜牧业发展,做优做强农区牧区畜牧业。四是巴市要在现有线上“河套馆”电商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打造升级农业畜牧业电商服务平台,不断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和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建设,加强与国际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合作,推动巴市“名、优、特”农畜产品走入全国市场和世界市场。
3 找准创新痛点,发挥“旅游 ”战略潜能
所谓“痛点”,就是人们体验中的“不痛快”“不爽”“不尽如人意”的缺憾,这个“痛点”就是未来工作的要点和突破口,就是市场的赢利点以及体制的完善点。目前,旅游经济是推动巴市“绿色崛起”的必然路径之一。巴市旅游业起步较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成绩面前,巴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痛点”更应该引起关注,以便于在后续发展中少走弯路,少付代价。只要正确看待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困境,超前规划布局,找准旅游业创新发展“痛点”,巴市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速度和潜能必将显现。
痛点一:在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之路上必须拒绝同质化。当前,“景点旅游”的时代正将被“全域旅游”的新理念取代。巴市2017年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以“全域旅游、全时旅游、全民旅游”为核心主题和核心战略。在我国目前的旅游结构中,非景点旅游的游客人数约占到80%,住宾馆饭店的游客比重在不断降低。也就是说,游客角度对一个地方旅游资源的感受与评价,不再仅仅局限于当地的特产特色、景点景区、住宿购物,而是一踏上这个区域就开始体验,并对其综合环境要素和旅游品质进行评价,享受更为多元的旅游资源与产品,从而从不同旅游者个体需求出发得到更好的旅游体验。因此,巴市的旅游规划从开始就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虽非“大景区”,但必须体现良好的特色体验,如自驾游中遇到的厕所数量少、指示牌不明确、交通道路不畅等问题必须提前解决,区域内基础设施及服务必须同步完善,真正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及格局。
痛点二:巴市的“全域旅游”能不能全方位诠释“全”的问题。当前中国旅游业倡导的“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把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通过对该区域内经济社会涉及的资源,特别是旅游资源、区域内相关产业、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公民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最终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旅游产业在带动消费、拉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需要全社会、“全行业”共同参与。巴市的全域旅游也必须围绕旅游这一工作重点,政府的各个机关部门要积极参与进来,但目前巴市的旅游发展还存在“小马拉大车”的问题。旅游局作为行业管理部门主推旅游工作,其他部门虽然参与,但整体社会参与度远远达不到“全域旅游”“全时旅游”中“全”的要求。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单一部门管理难以完成全域旅游的现实任务,必须要由旅游局当好“带头马”,同时逐步做到“小马”变“大马”,最终实现“众马拉车”。 痛点三:“旅游 ”战略拓展亟待解决。巴市由于旅游起步晚,还不能一步跨越到以旅游产业为基础,积极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阶段。推进“全域旅游”“全时旅游”,不仅要从空间更需要从产业角度来认识理解。“全域旅游”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要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 ”融合发展方式转变,改变以单一旅游形态为主导的旅游产业结构,构建以旅游为平台的复合型旅游产业结构,推动旅游产业由“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型。巴市必须构建“旅游 农业”“旅游 牧业”“旅游 康养”“旅游 体育”等旅游战略性业务深度融合的布局,同时加强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着力打造“八百里河套,塞上水乡,田园风光”背后的文化品牌价值。
4 立足创新人才培养,实现创新“双驱动”
随着创新战略的实施,属于中国的创新、创业“黄金时期”已经来到,全民参与创新、创业的意愿空前高涨。“绿色崛起”需要认准方向、把握关键,依靠创业创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打造发展新引擎,但目前巴市还缺乏新一代创新人才来支撑“绿色崛起”。著名经济学家常修则教授倡导的“人本导向”理念提出,在创新驱动的过程中要兼顾“创新双驱动”,即,一是要通过创新来驱动经济的发展;二是要通过创新,驱动人自身的发展。当前,新的科技力量必将催生一批新人,要让每一个创新者“心灵放飞”,促进一代新人的成长,实现创新“双驱动”才是社会需要的创新,也就是说,不仅要驱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还要驱动人自身的发展,造就一代新人。巴市近年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了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巴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但与“绿色崛起”所需的各方面、各领域创新人才的缺位相比,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创新机制支撑地区发展的关键在创新人才,只有激发人才活力,才能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要规避创新人才引进的壁垒。巴市要从分配激励政策入手,继续完善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政策,通过知识产权入股、年薪制、特殊贡献奖励等多种方式提高人才待遇,调动和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培养、引进紧缺、急需的人才,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
二要分梯次选拔、培养创新人才。巴市要立足于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各项选拔培养工程,分梯次选拔、培养创新人才。巴市要落实好市内少数民族特培计划等重点项目,为地区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培养与之相匹配的少数民族专业人才;开展专家下基层、服务基层等系列行动,鼓励和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在基层创新创业;依托周边高校科研院所,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推进市域内技工院校深化改革,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等。
三要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政府在创新管理领域的服务转变是科技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首先,政府要在社会上营造寬容失败,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其次,政府要在创新驱动过程中,主抓宏观、主抓战略、主抓前瞻、主抓基础,为创新人才链前后端延伸提供政策支撑和保障。
四要更加注重优化政策供给。政策要适合适应当地的发展需求,不能搞看着漂亮,实则难实施的“高大上”政策,与国家高层次科技决策咨询机制对接,提高当地科技创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聚焦国家创新战略目标,强化科技同当地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当地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当地现实生产力对接,推动巴市各创新主体深度合作共融,真正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资源的活力。
五要倡导和鼓励巴市域内现有特色主要产业逐步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政府敢于和善于向创新投资,支持联盟承担产业共性技术研发重大项目,完善产业创新链,促进当地产业,特别是巴市农牧产业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5 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创新驱动“绿色崛起”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始终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一系列党内法规的重新制定、修订和出台,为全面从严治党扎紧制度的笼子,使党内呈现风清气正的新气象。巴市的“绿色崛起”目标,如果没有全面从严治党的保证,一切成果必然付之东流,“绿色崛起”目标的实现,必须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前提、为基石、为保障。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是“绿色崛起”的队伍保障、率先垂范的保障和政策宣传的保障,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到“四个”合格。
一是政治合格。政治合格为胜利之本,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普通公务员都要从自身做起,增强宗旨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责任意识,还要不断修炼服从意识,从个人做起,爱岗敬业,多做为党加分、为巴市加分的事儿,少做、不做给党减分、给巴市减分的事儿。二是执行纪律合格。用党规党法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要用更高的政治素养和政治高度,认识“绿色崛起”的实际意义,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党性修养,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政令畅通,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三是品德合格。心以“正大”为光明,行以“正道”为高尚,党员干部要坚守做人道德,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一系列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越过最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还要坚守从政道德,真正做到清正廉洁、从严治家。四是发挥作用合格。奉行讲奉献、有作为、敢担当的敬业精神,履好职,有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在社会中率先垂范,形成正能量合力,最终汇聚成推动巴市“绿色崛起”的强大动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巴彦淖尔日报社全媒体中心.[聚焦党代会]图解中国共产党巴彦淖尔市第四次代表大会报告[EB/OL].(2016-10-27)[2017-07-04]. http://www.bynrnews.com/new/shizhen/20161027/243818.html.
[2]常修泽.创新立国战略[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3.
[3]赵磊.找准一带一路建设的十大痛点[EB/OL].(2015-06-29)[2017-07-04].http://www.charhar.org.cn/newsinfo.aspx?newsid=9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