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常问我做企业的成功经验,其实我觉得创业并不复杂,简而言之就是把你看到或认定的好机会迅速转化为效益,并不断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有人想这也太轻松了吧!不错,搞企业创品牌不是儿戏,而是个牵涉方方面面的工作。创业16年来,我一直比较顺利,原因在于我总是能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想到就马上做,看准了马上开炮。
先讲一个故事:有一次,法国部队与德国部队联合演习,其中一个任务是摧毁树林里的一个目标。法国人的坦克炮筒很长,准确度高。德国人用的是美国坦克,自动化程度高,炮筒较短。接到指令后,法国兵立刻派一个人爬到树上,先找到两个教堂的尖顸做参照点,然后将测量的数据输入电脑,根据电脑计算的结果调整角度,最后射击;随后,根据第一次射击的偏差再校准角度,第二次射击时就把目标击中,耗时X分。德国人不一样,他们看准了大致的方向就射击,然后不断地前进、射击、调整偏差,最后几乎毁掉了整个用来演习的树林,才把目标击中。不过一算时间,他们比法国人用得要少。
在这个故事中,体现了“预备、瞄准、射击”和“预备、射击、瞄准”两种截然不同的作战思路。毫无疑问,前者是理性和稳妥的做法;后者感性但速度快。客观而言,两种思路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对错之分,但是从做企业的角度看,预备、射击、瞄准收效更好。
中国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温州的企业,在创业之初,都是在一种懵懂的意识中开始的,他们一看到机会就一头扎进商海,也许当时他们并没有想好,或者对市场看得不清楚,但是在常年的摸爬滚打中练就了本领,并不断壮大。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后者“粗犷”的做法会造成巨大的成本浪费。我认为这曲解了“预备、射击、瞄准”的本意,对成本内涵也产生了误解。
奥康16年发展成了中国皮鞋行业的第二,靠的是什么?我说,速度决定一切。我这个速度包括三个方面:发展速度、创新速度和学习速度。比如我们营销模式的不断创新变革、我们投资西部建鞋都和我们与意大利鞋业第一品牌GEOX强强合作,都是在很短时间内做出决策,并迅速上马。我们靠的就是把握机会的速度。
但讲速度并不意味着冒进,“预备、射击、瞄准”实际上是一种有策略意识的行事风格。什么事情都完全想好再去做,就会贻误战机、浪费机会。市场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市场环境本身是个动态的过程,而做企业也是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往往很多时候,由于市场的巨变而使许多机会出现的时候,没有瞄准好,也得射击。
我们经常谈到成本,但更多人只知道看得见的经营成本,而往往忽视了一个更为重要的“机会成本”。很多情况下,你深思熟虑过后的所谓机会事实上已离你远去,如果说暂时的经营成本增加,那只是暂时减少你短期的利润;但如果没有扼住“机会成本”的咽喉,你将会失去未来。在那个时候,你再谈成本已毫无意义。
我认为,市场研究的理性要掌握合适的“度”,没有把握的事不做,绝对有把握的事也不做。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国有企业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反面教材。大家都知道它们一般都有一个被规划好的任务目标,什么都是被计划好的,然后就是员工们按部就班地实施。这样的企业没有创新、没有奇迹、没有惊喜。
中国的企业需要惊喜,需要奇迹,尤其是我们这些民营企业。而这样的惊喜和奇迹,就在于你“漫无目的”地大肆炮击后,突然发现,目标已经被击毁!
当然,我认同的“预备、射击、瞄准”并不是要乱开炮。事实上,我们核心的目标不能变,方向不能模糊。因为在实际竞争中,企业不可能有充分的时间来瞄准某个目标后再射击,只能一边向目标的大致方向开炮,一边做出调整。
有人想这也太轻松了吧!不错,搞企业创品牌不是儿戏,而是个牵涉方方面面的工作。创业16年来,我一直比较顺利,原因在于我总是能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想到就马上做,看准了马上开炮。
先讲一个故事:有一次,法国部队与德国部队联合演习,其中一个任务是摧毁树林里的一个目标。法国人的坦克炮筒很长,准确度高。德国人用的是美国坦克,自动化程度高,炮筒较短。接到指令后,法国兵立刻派一个人爬到树上,先找到两个教堂的尖顸做参照点,然后将测量的数据输入电脑,根据电脑计算的结果调整角度,最后射击;随后,根据第一次射击的偏差再校准角度,第二次射击时就把目标击中,耗时X分。德国人不一样,他们看准了大致的方向就射击,然后不断地前进、射击、调整偏差,最后几乎毁掉了整个用来演习的树林,才把目标击中。不过一算时间,他们比法国人用得要少。
在这个故事中,体现了“预备、瞄准、射击”和“预备、射击、瞄准”两种截然不同的作战思路。毫无疑问,前者是理性和稳妥的做法;后者感性但速度快。客观而言,两种思路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对错之分,但是从做企业的角度看,预备、射击、瞄准收效更好。
中国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温州的企业,在创业之初,都是在一种懵懂的意识中开始的,他们一看到机会就一头扎进商海,也许当时他们并没有想好,或者对市场看得不清楚,但是在常年的摸爬滚打中练就了本领,并不断壮大。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后者“粗犷”的做法会造成巨大的成本浪费。我认为这曲解了“预备、射击、瞄准”的本意,对成本内涵也产生了误解。
奥康16年发展成了中国皮鞋行业的第二,靠的是什么?我说,速度决定一切。我这个速度包括三个方面:发展速度、创新速度和学习速度。比如我们营销模式的不断创新变革、我们投资西部建鞋都和我们与意大利鞋业第一品牌GEOX强强合作,都是在很短时间内做出决策,并迅速上马。我们靠的就是把握机会的速度。
但讲速度并不意味着冒进,“预备、射击、瞄准”实际上是一种有策略意识的行事风格。什么事情都完全想好再去做,就会贻误战机、浪费机会。市场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市场环境本身是个动态的过程,而做企业也是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往往很多时候,由于市场的巨变而使许多机会出现的时候,没有瞄准好,也得射击。
我们经常谈到成本,但更多人只知道看得见的经营成本,而往往忽视了一个更为重要的“机会成本”。很多情况下,你深思熟虑过后的所谓机会事实上已离你远去,如果说暂时的经营成本增加,那只是暂时减少你短期的利润;但如果没有扼住“机会成本”的咽喉,你将会失去未来。在那个时候,你再谈成本已毫无意义。
我认为,市场研究的理性要掌握合适的“度”,没有把握的事不做,绝对有把握的事也不做。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国有企业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反面教材。大家都知道它们一般都有一个被规划好的任务目标,什么都是被计划好的,然后就是员工们按部就班地实施。这样的企业没有创新、没有奇迹、没有惊喜。
中国的企业需要惊喜,需要奇迹,尤其是我们这些民营企业。而这样的惊喜和奇迹,就在于你“漫无目的”地大肆炮击后,突然发现,目标已经被击毁!
当然,我认同的“预备、射击、瞄准”并不是要乱开炮。事实上,我们核心的目标不能变,方向不能模糊。因为在实际竞争中,企业不可能有充分的时间来瞄准某个目标后再射击,只能一边向目标的大致方向开炮,一边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