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和体会数学思想,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的应该是一种数学能力,而非只会解数学题。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要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素材,在授课时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解决数学难题。
【关键词】数学 生活 应用 实践
著名的俄罗斯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有一句名言:“不管数学的任一分支是多么抽象,总有一天会应用在这实际世界上。”素质教育下的数学教学也正是如此: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和体会数学思想,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的应该是一种数学能力,而非只会解数学题。课标也诠释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根据不同学段的教材内容和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笔者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一、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素材
数学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边的实际事物,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是很贴近的,数学是植根于生活的,使学生有更浓厚的兴趣学习数学,从而降低教学的难度。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厘米和米”时,由于学生对于长度单位这种概念比较模糊,没有贴近生活的事物做对比,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不妨从学生所处的环境中直接提取素材,化抽象为具体,化抽象为直观。如就以学生所处的环境教室为例,可以在教室里找教学素材,教室里的桌子、椅子、讲台、窗户、黑板、铅笔、文具盒、课本……都可以成为学生观察的对象,而这些观察对象正是学生每天触眼可及的事物,对学生来说,这些事物都再熟悉不过了,于是导着学生通过看一看、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等一系列的热热闹闹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二、从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在情境中也能感觉到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如教学“如何买门票”时,教师可以用现在很热门的旅游话题引出门票问题,既自然过渡又让学生兴趣横生。一说到旅游,大多数学生津津乐道,肯定有很多话想说,这时引出数学问题:为了让我们的旅游支出合理,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如何买门票最划算呢?问题一抛出,学生开始思索,这时教师紧追其上:同学们有没有办法帮助你的爸爸妈妈节省旅游开支呢?为你的家庭理财也献出一份力吧!这时,积极向上的课堂就开始啦!
三、在生活的体验中理解数学难题
“出租车收费的问题”一直是学生很难攻克的难关,原因是虽然日常生活当中出租车处处可见,但大多数的学生并没有去亲身体验过坐出租车的感觉,更别说知道如何收费了。教师可引导学生罗列出学生获得的各种乘坐出租车的生活经验,一起来解决出租车计费的问题:
某市出租车计费标准是起步路程3千米内(含3千米)共计费8元,3千米~5千米按每千米2元计费,5千米之外每增加1千米增收1.5元。王叔叔乘出租车到19千米的地方办事,要付车费多少元?
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这种抽象的收费问题就不会再感觉太陌生,教师再予以引导,这是典型的分段收费问题,从条件中可得知,可以将计费标准分为三段:3千米内(含3千米)为一段,此段收费共8元;3—5千米为一段,此段每千米2元,共2千米,收费为2×2=4元;5千米以外为一段,每千米收费1.5元,共19-5=14千米,收费1.5×14=21元。所以小红共付车费为8+2×2+(19-5)×1.5=33(元)。
我们生活当中的其他分段收费问题,如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水费,电费中的数学问题等等,学生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困难了,生活的体验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带给他们的是收获成功的喜悦。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就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生活即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作者单位:江西省遂川县正人红军小学)
参考文献:
[1]徐友新.“数学味”缘何会淡[J].河北教育:教学版, 2006,(7).
[2]刘小丽.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几点认识[J].新教育,2007,(6).
【关键词】数学 生活 应用 实践
著名的俄罗斯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有一句名言:“不管数学的任一分支是多么抽象,总有一天会应用在这实际世界上。”素质教育下的数学教学也正是如此: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和体会数学思想,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的应该是一种数学能力,而非只会解数学题。课标也诠释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根据不同学段的教材内容和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笔者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一、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素材
数学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边的实际事物,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是很贴近的,数学是植根于生活的,使学生有更浓厚的兴趣学习数学,从而降低教学的难度。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厘米和米”时,由于学生对于长度单位这种概念比较模糊,没有贴近生活的事物做对比,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不妨从学生所处的环境中直接提取素材,化抽象为具体,化抽象为直观。如就以学生所处的环境教室为例,可以在教室里找教学素材,教室里的桌子、椅子、讲台、窗户、黑板、铅笔、文具盒、课本……都可以成为学生观察的对象,而这些观察对象正是学生每天触眼可及的事物,对学生来说,这些事物都再熟悉不过了,于是导着学生通过看一看、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等一系列的热热闹闹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二、从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在情境中也能感觉到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如教学“如何买门票”时,教师可以用现在很热门的旅游话题引出门票问题,既自然过渡又让学生兴趣横生。一说到旅游,大多数学生津津乐道,肯定有很多话想说,这时引出数学问题:为了让我们的旅游支出合理,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如何买门票最划算呢?问题一抛出,学生开始思索,这时教师紧追其上:同学们有没有办法帮助你的爸爸妈妈节省旅游开支呢?为你的家庭理财也献出一份力吧!这时,积极向上的课堂就开始啦!
三、在生活的体验中理解数学难题
“出租车收费的问题”一直是学生很难攻克的难关,原因是虽然日常生活当中出租车处处可见,但大多数的学生并没有去亲身体验过坐出租车的感觉,更别说知道如何收费了。教师可引导学生罗列出学生获得的各种乘坐出租车的生活经验,一起来解决出租车计费的问题:
某市出租车计费标准是起步路程3千米内(含3千米)共计费8元,3千米~5千米按每千米2元计费,5千米之外每增加1千米增收1.5元。王叔叔乘出租车到19千米的地方办事,要付车费多少元?
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这种抽象的收费问题就不会再感觉太陌生,教师再予以引导,这是典型的分段收费问题,从条件中可得知,可以将计费标准分为三段:3千米内(含3千米)为一段,此段收费共8元;3—5千米为一段,此段每千米2元,共2千米,收费为2×2=4元;5千米以外为一段,每千米收费1.5元,共19-5=14千米,收费1.5×14=21元。所以小红共付车费为8+2×2+(19-5)×1.5=33(元)。
我们生活当中的其他分段收费问题,如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水费,电费中的数学问题等等,学生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困难了,生活的体验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带给他们的是收获成功的喜悦。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就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生活即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作者单位:江西省遂川县正人红军小学)
参考文献:
[1]徐友新.“数学味”缘何会淡[J].河北教育:教学版, 2006,(7).
[2]刘小丽.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几点认识[J].新教育,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