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催你回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炊烟,是催人的长笛,总是在田间太阳落、牛羊回村庄的时候飘起,催促那些远离故乡的游子回家。对那些半生或者多年在外漂泊的游子来说,炊烟就是母亲的身影模样,就是母亲的手,就是母亲的呼唤。无论是旅居富贵繁华的京华,还是客居温柔烟雨的江南,无论是奔走于苍凉旷古不见人烟的塞外大漠,还是蛰伏于人海茫茫的大都市,炊烟总是能够惊醒心中蛰伏着的那一条思乡的虫蛰,来啃噬隐隐作痛的心口。
  昔日的乡间,过去的日子,是有炊烟的,是温暖的。炊烟的身影总是很温柔的,炊烟的手总是很温暖的,炊烟的声音和味道,总是很母亲的。
  如今的乡间,难见炊烟了,如今的都市,更是根本不见炊烟了。故乡的村村寨寨早已被拆迁,统一建盖了与城市一模一样的商住小区。温柔温暖的炊烟、瓦房、庄稼地、河流消失了,换成了模样千篇一律、坚硬冷酷的水泥楼房。故乡不见了。作为一个年近半百、久居城市的“乡村子弟”,有时候开车或者走路跟在一辆可能是烧柴油的公交车后面,公交车屁股后面突然噗噗地冒出一股黑烟,虽然刺鼻难闻,常常会招来别人厌恶反感,却常常会引发我对炊烟、乡间和故乡的回忆。渴望见到炊烟、乡村,怀念故乡的我,宁愿自己错把这烦人的汽车油烟当作了炊煙,享受那几秒钟的乡愁慰藉。

  最幸福的时候,是去远处的山区县市乡镇出差,那可能就有机会看到一缕缕炊烟。田间太阳落,炊烟催你回。每当太阳落山,就是牛羊回村、人们回家、炊烟袅袅的时候了。炊烟是想家思乡的催化剂。15年前的一个冬天,有一次坐班车回老家,早上九点半的班车,从楚雄市南华县开到姚安县,已经过了午饭时间,开到大姚县与永仁县接壤处的大峡谷里、金沙江右岸的一条支流蜻蛉河边———“江底河”时,已经是傍晚五点半左右了,太阳落了,车却坏了,停在那里检修,大家都很沮丧。当时却看见路边一户人家的温暖炊烟香喷喷地升起来,大家更加感到身心寒冷,归心似箭,而与妻儿两地分居的我,更加觉得寒冷。班车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近十点钟了,妻儿都早已睡了。出发的时候,还是白霜满地的早晨,回到老家的时候,就已经是露重霜凝的深夜里了。
  一缕缕轻飘飘的炊烟,能够勾起多少人沉重的乡愁啊!
  选自《郑州日报》
其他文献
1978年,25岁的我参加了粉碎“四人帮”以后的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8月,“绿色天使”给我送来了录取通知书,作为家中的长子,能够考上普通高校的中文系,也算是百里挑一了,爸爸妈妈自然非常高兴,临行前,妈妈带我上街,在一家百貨公司给我买了两样东西。一只行李箱,还有把伞。这是一把上海出产的黑布雨伞。弯曲的伞把手,像高级手杖,外镶着皮套,既华贵,又舒适,伞杆是不锈钢做的,伞尖有10厘米长,铮明瓦亮。伞把上
立秋时节,一场小雨悄无声息地降临在我居住的这座小城。雨下的如丝入扣,轻柔的像一挽细纱在脸颊掠过,只是凉意渐起,弥散在我的全身,舒适而又不知所措,原来秋天真的来了。秋天这个季节就像走过而立之年迈入不惑的人一样,由青涩蜕变成了成熟,由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到现在的老气横秋,季节越变越像流水越没有痕迹,人越活越明白越像戏剧越能看清结局。季节总是轮回,人的光阴却再也回不到从前。谁会刻意地在乎流逝的岁月?只是那或
有一张照片,是黑白的。上面有四个人:父亲,母亲,我,弟弟。父亲穿着军装,戴着军帽,目光里流露坚毅,母亲充满喜悦,我的头有点歪,弟弟懵懵懂懂。我们背后,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很巍峨。那是1975年,我们从兰州的一个县来,在北京中转,目的地是东北。我们不是去东北旅游,那个年代没有旅游。那个年代,人出一趟远门是大事情;举家迁移,是天大的事情。离开家乡的那个下午,亲人来站台送别,母亲抱着外婆哭得稀里哗啦,仿佛
每个来到世界的孩子都是天使,中途的不幸让天使折断了羽翼,但天使依旧圣洁,美丽!———题记爷爷曾说过,我是正月初八正午十二时生的,生辰八字太硬,要不是三岁时遇上一次车祸,可能将来会有大出息。爷爷说完带着遗憾的口气,像是抱怨生活为什么不按照他所预想的轨道行驶,中途出了差错。未来,一个飘渺不定的不可预知和不敢想象。在每个清晨,看到弟弟努力撕扯着衣服、书包去上学的疲惫不堪的苦瓜脸,我多么希望这就是我自己。
每当街灯亮起,昏黄的光晕里,市工商银行门前的空坪上,总有一个中年女人如期出现。支起一块小三合板,薄薄的,肯定是从哪里捡来的边角废料,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几个字:修自行车。字是黑色的,在发黄的三合板上,像一道道凝重的眉头,带着几分莫可名状的酸涩。一个锈迹斑斑的脸盆里装了半盆多水,一动不动的水面隐现女人靠近时皱褶的脸庞。周边横七竖八地散落着扳手、起子、刀片、橡皮等修车用具,唯一享受站立待遇的是打气筒,身
不知不覺,我靠近了岳阳楼旁的怀甫亭。那会儿,夕阳与树上的枫叶一个颜色,风一吹,“哗啦啦”落下来,像一种叹息。一片叶子落在我的肩上,停泊了一会儿,画出一个弧,掉在地下。那一刹,我疑心这不止是一种生命的坠落,也是季节的归属。但,不管怎样,都是过程,让生命处于停泊状态的过程。其实,从石级到怀甫亭不过几十步的路程,但我走得很慢很慢,生怕时间加快脚步的速度,会将十多个世纪浓缩成一瞬。我知道,那掩在树林中的亭
在我乡下老家的高山顶上,生长着一棵老柳树。它虽然长得不是十分高大伟岸,但也躯干粗壮,大约两三个人才得以合抱;由若干枝杆绿叶组成的树冠,蓬蓬松松,像一把巨伞,苦苦撑起一片天空;远远望去,如哨兵一般,默默虔诚地守护着一方天地和天地间的黎民百姓。这棵老柳树是何时何人所栽,村人们都说不清楚。想必,一定是第一个涉足者抢先栽下的,分明在告诉世人,这里已经有了主人!有了树,就有了生机;有了生机,也就渐渐吸引来更
统万城这个霸气的名字,曾让我一遍遍地臆想它的巍峨壮观,坚不可摧;复原它的繁华富丽,车水马龙;再现马背汉子赫连勃勃的英武和神明。不羁的心曾无数次地徜徉在统万城,来寻找一个强大的帝国。跪拜远逝的灵魂,扼腕血色的帝国梦。前段时间应同学邀请终于有幸亲临了统万城。驱车前往,漫漫的黄沙像长幅的卷轴徐徐展开在眼前,我撒出长长的视线去搜寻,只见萋萋的荒草在风中摇曳,车一直向前行驶、行驶,同伴有点泄气了:“这不就是
那时,相机是侈奢品。因而,那时会想,有个相机必定是很称心的事。春夏秋冬、天南海北、张三李四,举手之劳就能留住青春、定格欢乐、固定真情。因而临毕业前就果断出手,买下个135虎丘。更伟大的是,这相机是熟人帮着以出厂价购得。同学都以我的这个“伟大”而欢呼、而幸福、而沾光。翻看那些有的已因时久而泛黄的相片,思绪会随画面穿越时空,而那固定的画面也会动起来。随着,脑子里就会一连串的蒙太奇;再随着,面上就会泛起
清秋时节的乡愁,如诗如画般美丽,比大海宁静,比高原充实,比山川灵动。在故乡,四季格调分明,春夏秋冬的迷人景致交替纷呈。而清秋或浅秋时节又是绚丽多姿的,送爽的秋风秋雨,养眼的青山碧水,飘香的瓜果蔬菜;蓝天丽日,白云飘飘,信天游在山川荡悠悠,缠缠绵绵———山峁峁上看得远,你在山的那一边,叫一声妹妹听不见,你是哥哥的心尖尖……经过一场秋雨的洗礼,故乡的山,青翠,叠秀;故乡的树,碧绿,泛秋;故乡的人,神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