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内部控制评价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改善意见,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活动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展。
【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问题;措施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主体不明确
我国的内部控制评价主要是依赖注册会计师的审核实施的,呈现只重视外部评价主体,忽视内部评价主体的局面。设置正式的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所占比例比较低,大部分上市公司在设置公司治理机构时忽视对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即便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也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大多数受到总经理的行政领导,内部审计的职能难以得到发挥。所以,上市公司必须对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有一个明确的主体定位。
2.评价方式过于简单
目前的内部控制评价主要是依靠内部控制调查表、内部控制流程图等基于主观的定性评价方法,致使内部控制评价的效率较低,效果较差。企业具体采取何种措施进行年度评价和专项评价并没有做出清晰的界定,这也使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中缺乏统一的形式和标准的指导。
3.评价目标不明确
很多企业将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置和内部控制的执行作为内部控制工作的重点开展,但是并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重要性,这导致了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在企业中大多停留在表面上,最终流于形式。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并没有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各个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主体在素质上良莠不齐,使得评价目标不明确,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形式主义严重。
4.披露不充分
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的最终结果、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发挥最终都要通过内部控制披露展现出来。而从目前我国的内部控制披露来看,尚不存在明确的要求和制度来强制上市公子进行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时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和格式作为参考,这就造成了上市公司资源披露的比例比较低,即便披露了,也是很不充分的信息披露。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措施
1.明确评价目标
促使内部控制产生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内部控股的目标应该和企业内部控制产生的需求之间相契合:内部控制可能是产生于管理的需求,这是内部控制评价倾向于对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的监督;内部控制评价可能是为了满足内部审计的需求,那么内部控制评价应该倾向于对财务报表可靠性产生影响的部分。
2.理清评价主体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主体是指谁需要对客体进行评价.在内外部多元评价主体时期,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活动也要从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出发,对企业的战略活动、经营管理活动以及企业各项活动的合法合规性进行评价。企业在日常的运营过程中也应开展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活动。同时内部控制评价的外部主体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政府部门和其他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主体。
3.界定评价客体
内部控制评价的对象和内容构成了内部控制的客体,也就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及其执行的过程,内部控制评价重点关注内部控制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对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做出了规范,内部控制评价包含了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和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两部分的评价。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是指企业设置的内部控制制度、考虑的内部控制要素是完整且恰当的;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按照制度的规定和程序的要求进行了正确的执行。
4.确定评价模式
就是评价活动的模型、样式,对构成评价活动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形式的规定。它具体规定了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基本范围、内容和过程,规定了评价活动的逻辑和程序。笔者认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模式的采用要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将内部控制的评价与企业风险管理的过程紧密结合,即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评价模式。
5.构建评价指标
内部控制的评价指标是指在内部控制评价的过程中,公司内部控制评价部门为评价目标的实现程度设定的衡量标尺。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以评价的一般标准为基础,形成评价的目标指标体系。
6.讲究评价方法
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可以划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內部控制定性方法主要针对内部控制的合理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和合法性进行评价。内部控制定量方法则需要建立定量评价标准,以可计量的你数学分析模型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评价。内部控制定性方法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主观性比较强,往往容易受到内部控制评价人员主观意识的影响;内部控制定量评价方法则具有可比性、精确性和科学性。所以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评价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着重使用定量评价方法,使得内部控制评价更具有指导性和可读性。
三、结束语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其所进行的评价也是不断完善的。鉴于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致力于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的统一和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及模式的改进。在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和科学的评价方法体系,构建符合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评价框架,以此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蔡吉甫.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2
[2]戴彦.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A省电网公司的案例研究.会计研究,2006.1
【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问题;措施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主体不明确
我国的内部控制评价主要是依赖注册会计师的审核实施的,呈现只重视外部评价主体,忽视内部评价主体的局面。设置正式的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所占比例比较低,大部分上市公司在设置公司治理机构时忽视对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即便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也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大多数受到总经理的行政领导,内部审计的职能难以得到发挥。所以,上市公司必须对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有一个明确的主体定位。
2.评价方式过于简单
目前的内部控制评价主要是依靠内部控制调查表、内部控制流程图等基于主观的定性评价方法,致使内部控制评价的效率较低,效果较差。企业具体采取何种措施进行年度评价和专项评价并没有做出清晰的界定,这也使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中缺乏统一的形式和标准的指导。
3.评价目标不明确
很多企业将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置和内部控制的执行作为内部控制工作的重点开展,但是并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重要性,这导致了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在企业中大多停留在表面上,最终流于形式。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并没有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各个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主体在素质上良莠不齐,使得评价目标不明确,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形式主义严重。
4.披露不充分
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的最终结果、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发挥最终都要通过内部控制披露展现出来。而从目前我国的内部控制披露来看,尚不存在明确的要求和制度来强制上市公子进行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时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和格式作为参考,这就造成了上市公司资源披露的比例比较低,即便披露了,也是很不充分的信息披露。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措施
1.明确评价目标
促使内部控制产生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内部控股的目标应该和企业内部控制产生的需求之间相契合:内部控制可能是产生于管理的需求,这是内部控制评价倾向于对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的监督;内部控制评价可能是为了满足内部审计的需求,那么内部控制评价应该倾向于对财务报表可靠性产生影响的部分。
2.理清评价主体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主体是指谁需要对客体进行评价.在内外部多元评价主体时期,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活动也要从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出发,对企业的战略活动、经营管理活动以及企业各项活动的合法合规性进行评价。企业在日常的运营过程中也应开展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活动。同时内部控制评价的外部主体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政府部门和其他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主体。
3.界定评价客体
内部控制评价的对象和内容构成了内部控制的客体,也就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及其执行的过程,内部控制评价重点关注内部控制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对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做出了规范,内部控制评价包含了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和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两部分的评价。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是指企业设置的内部控制制度、考虑的内部控制要素是完整且恰当的;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按照制度的规定和程序的要求进行了正确的执行。
4.确定评价模式
就是评价活动的模型、样式,对构成评价活动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形式的规定。它具体规定了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基本范围、内容和过程,规定了评价活动的逻辑和程序。笔者认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模式的采用要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将内部控制的评价与企业风险管理的过程紧密结合,即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评价模式。
5.构建评价指标
内部控制的评价指标是指在内部控制评价的过程中,公司内部控制评价部门为评价目标的实现程度设定的衡量标尺。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以评价的一般标准为基础,形成评价的目标指标体系。
6.讲究评价方法
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可以划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內部控制定性方法主要针对内部控制的合理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和合法性进行评价。内部控制定量方法则需要建立定量评价标准,以可计量的你数学分析模型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评价。内部控制定性方法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主观性比较强,往往容易受到内部控制评价人员主观意识的影响;内部控制定量评价方法则具有可比性、精确性和科学性。所以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评价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着重使用定量评价方法,使得内部控制评价更具有指导性和可读性。
三、结束语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其所进行的评价也是不断完善的。鉴于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致力于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的统一和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及模式的改进。在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和科学的评价方法体系,构建符合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评价框架,以此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蔡吉甫.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2
[2]戴彦.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A省电网公司的案例研究.会计研究,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