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交际法在外语教学中运用广泛, 本文分析了我国外语教学中实施交际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交际法;外语教学;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一、我国外语教学中实施交际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的观念和认识问题
许多外语教师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思想保守、观念滞后,喜欢沿着传统外语教学的老路亦步亦趋,而不肯花大力气改进教学方法。个别教师虽对交际法有一定的了解,但也只是皮毛上的认识。没有也不愿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工作,浅尝辄止,一遇困难即止步不前。当然,也有一部分教师看到了我国传统外语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并且愿意接受交际法教学理论,但却把交际法看作是解决这些弊端的一剂“救命良药”,以为一试就灵,因而不顾各种主客观条件制约,不加分析地生搬硬套,盲目实施,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二)教师的素质问题
交际法强调教学过程交际化,要求“外语教学要选择真实的言语,真实的情景和在真实的实际过程中使用语言”[1],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设置多种场景,想方设法激励、启发学生用在、真实的话语进行积极的对话交流。因此,采用交际法进行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发达的思维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快速应变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美国英语或英国英语。然而,目前在我国外语师资队伍中,这样高素质的教师并不很多。
(三)学生的心理问题
交际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两个方面,学的方面更重要。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学生更重要”[2],要求外语教学应尽量设计成二、三个人自然地进行交际的过程,以促使学生运用外语交际,并通过交际活动发展交际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交际意识、竞争意识和自我表现意识,积极参与与教师组织的二人对话或小组活动,展开热烈讨论,自由表达思想,而不是仅仅充当“接受器”的角色被动听讲、沉思默想。“然而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事实:相对西方学生而言,中国学生普遍拘谨、含蓄”[3],自我表现意识差,怕犯错误、爱面子思想严重。表现在回答问题上,宁愿“礼让三先”,小组活动中,甘心保持沉默。更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口语练习机会少,口语能力低,怕犯错误,因而普遍存在着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又往往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和焦虑”[4]。
(四)考试的导向问题
考试的侧重点为学生的语言知识而不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于是,为了提高“升学率”、“通过率”,教师纷纷采用应试教学:课内忙于“满堂灌”,追求语言知识的讲解,课外指导学生埋头题海练“考”功。个别教师热衷于给学生传授应试技巧、培养学生获取高分的能力。其结果可想而知:注重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和可望而不可及的教学目标。
二、基本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做到准确评价交际法
有关方面应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教育和帮助广大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增强科研意识,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当然,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并不意味着要一概否定传统教学法,全盘接受交际法。事实上,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达到某种特定教学目的的产物”[2]。交际法是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因此,强调教学过程交际化,是其优势所在,但忽视语言基础知识的系统讲练,绝对排斥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不主张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又是其偏颇之处。因此,外语教师在转变观念的同时,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做到准确评价包括交际法在内的所有教学法。否则“盲目地生搬硬套或轻易地持肯定或否定态度都难以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2]
(二)坚持交际法,但不排斥传统教学法,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外语教学的新路子
我国的国情及具体教学实际决定了我国外语教学不宜采用单一的交际化,而应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以交际法为主线、合理吸收其它教学法,博采众长,兼收并畜,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根据笔者教学实践,交际法和传统教学法的综合运用不失为一条外语教学的好路子。以高校外语基础课精读教学为例:学生语音、语调的训练,课文中的解词释义、句法分析,课后的词汇练习、语法讲解以及每周一诗的教学拟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句型操练、对话练习、角色模拟以及问题回答、分组讨论、主题总结等可用交际法组织教学。此外,教师在课堂上组织的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为目的的讲故事、演小剧、谈时事、汇报班务活动等也属交际语言教学的范畴。两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既强调言语实践,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亦不偏废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基础知识教学课堂教学的组织,既不完全以教师为中心,亦不完全以学生为中心。
(三)狠抓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建设一支与新教学法体系相匹配的教师队伍
无论是交际法还是交际法和传统教学法结合并用的综合教学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法而言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是口语表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及有关政府部们应重视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接再培训的机会。通过举办教师培训班、在职研究生班甚至选派部分教师出国进修等形式帮助教师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业务素质和交际能力,同时,外语教师也应加强自学,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的教学法需要。
(四)重视情感教学,创造语言环境,努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鉴于学生在外语课堂上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紧张和焦虑情绪,外语教师理应重视情感教学,即用真情启发学生,诱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与此同时,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和创造真实的、逼真的言语交际情景和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由表达思想,并通过交际活动发展交际能力。除课堂环境外,还应为学生创造课外“交际练习的言语环境”[5],如组织英语晚会、英语演讲比赛,创办英语角、英语周、英语节、英语沙龙等,使学生有更多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
(五)改革考试制度,改进测试内容,确立以评估语言能力为目的考试指导思想
我国目前的外语考试制度及测试内容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影响了交际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实施和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因而必须加以改革。近年来,这一问题已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他们纷纷撰文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思路,如顾定兰[6]建议将四、六级考试社会化,即由各省、市教委统一组织,安排考点,学生可按自己的兴趣或将来谋职的需要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这样既可以避免各高校之间不良的攀比风,也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刘正光[7]认为关于如何降低测试反拨作用的负面影响可参考和借鉴我国香港地区及国外如英国在这方面的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山东石油大学外语系的吴铭方[8]等对大英专业阅读阶段英语考试从形式到内容上进行了初步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尽管这些见解和尝试还不很成熟,也不很全面,但毕竟向外语考试制度及测试内容的改革方面跨了一大步。笔者有理由相信,只要外语界同仁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力量联起手来,共同努力,不断探索,那么创立适应我国国情的、以评估语言能力为目的的外语测试新模式不久将得以产生。
参考文献:
[1]李岚清.改进外语教学方法,提高外语教学水平[Z].1996年6月28日在外语教学座谈会上的讲话.
[2]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M].上海:华乐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3]初俐岩.“进口的”不如“国产的”[J].国外外语教学,1997,(2).
[4]唐志峰,陆效用.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9).
[5]戴炜栋,黄任.转变观念,全面推进外语教学改革[J].外国语,1998,(9).
[6]顾定兰.社会需求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转轨[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5).
[7]刘正光.测试一交际语言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6).
[8]吴铭文,李德高等.努力探索,不断改革,建设大学英语后勤教学新体系[J].外语界,1998,(4).
关键词: 交际法;外语教学;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一、我国外语教学中实施交际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的观念和认识问题
许多外语教师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思想保守、观念滞后,喜欢沿着传统外语教学的老路亦步亦趋,而不肯花大力气改进教学方法。个别教师虽对交际法有一定的了解,但也只是皮毛上的认识。没有也不愿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工作,浅尝辄止,一遇困难即止步不前。当然,也有一部分教师看到了我国传统外语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并且愿意接受交际法教学理论,但却把交际法看作是解决这些弊端的一剂“救命良药”,以为一试就灵,因而不顾各种主客观条件制约,不加分析地生搬硬套,盲目实施,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二)教师的素质问题
交际法强调教学过程交际化,要求“外语教学要选择真实的言语,真实的情景和在真实的实际过程中使用语言”[1],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设置多种场景,想方设法激励、启发学生用在、真实的话语进行积极的对话交流。因此,采用交际法进行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发达的思维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快速应变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美国英语或英国英语。然而,目前在我国外语师资队伍中,这样高素质的教师并不很多。
(三)学生的心理问题
交际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两个方面,学的方面更重要。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学生更重要”[2],要求外语教学应尽量设计成二、三个人自然地进行交际的过程,以促使学生运用外语交际,并通过交际活动发展交际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交际意识、竞争意识和自我表现意识,积极参与与教师组织的二人对话或小组活动,展开热烈讨论,自由表达思想,而不是仅仅充当“接受器”的角色被动听讲、沉思默想。“然而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事实:相对西方学生而言,中国学生普遍拘谨、含蓄”[3],自我表现意识差,怕犯错误、爱面子思想严重。表现在回答问题上,宁愿“礼让三先”,小组活动中,甘心保持沉默。更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口语练习机会少,口语能力低,怕犯错误,因而普遍存在着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又往往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和焦虑”[4]。
(四)考试的导向问题
考试的侧重点为学生的语言知识而不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于是,为了提高“升学率”、“通过率”,教师纷纷采用应试教学:课内忙于“满堂灌”,追求语言知识的讲解,课外指导学生埋头题海练“考”功。个别教师热衷于给学生传授应试技巧、培养学生获取高分的能力。其结果可想而知:注重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和可望而不可及的教学目标。
二、基本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做到准确评价交际法
有关方面应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教育和帮助广大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增强科研意识,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当然,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并不意味着要一概否定传统教学法,全盘接受交际法。事实上,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达到某种特定教学目的的产物”[2]。交际法是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因此,强调教学过程交际化,是其优势所在,但忽视语言基础知识的系统讲练,绝对排斥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不主张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又是其偏颇之处。因此,外语教师在转变观念的同时,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做到准确评价包括交际法在内的所有教学法。否则“盲目地生搬硬套或轻易地持肯定或否定态度都难以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2]
(二)坚持交际法,但不排斥传统教学法,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外语教学的新路子
我国的国情及具体教学实际决定了我国外语教学不宜采用单一的交际化,而应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以交际法为主线、合理吸收其它教学法,博采众长,兼收并畜,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根据笔者教学实践,交际法和传统教学法的综合运用不失为一条外语教学的好路子。以高校外语基础课精读教学为例:学生语音、语调的训练,课文中的解词释义、句法分析,课后的词汇练习、语法讲解以及每周一诗的教学拟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句型操练、对话练习、角色模拟以及问题回答、分组讨论、主题总结等可用交际法组织教学。此外,教师在课堂上组织的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为目的的讲故事、演小剧、谈时事、汇报班务活动等也属交际语言教学的范畴。两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既强调言语实践,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亦不偏废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基础知识教学课堂教学的组织,既不完全以教师为中心,亦不完全以学生为中心。
(三)狠抓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建设一支与新教学法体系相匹配的教师队伍
无论是交际法还是交际法和传统教学法结合并用的综合教学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法而言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是口语表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及有关政府部们应重视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接再培训的机会。通过举办教师培训班、在职研究生班甚至选派部分教师出国进修等形式帮助教师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业务素质和交际能力,同时,外语教师也应加强自学,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的教学法需要。
(四)重视情感教学,创造语言环境,努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鉴于学生在外语课堂上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紧张和焦虑情绪,外语教师理应重视情感教学,即用真情启发学生,诱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与此同时,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和创造真实的、逼真的言语交际情景和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由表达思想,并通过交际活动发展交际能力。除课堂环境外,还应为学生创造课外“交际练习的言语环境”[5],如组织英语晚会、英语演讲比赛,创办英语角、英语周、英语节、英语沙龙等,使学生有更多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
(五)改革考试制度,改进测试内容,确立以评估语言能力为目的考试指导思想
我国目前的外语考试制度及测试内容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影响了交际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实施和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因而必须加以改革。近年来,这一问题已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他们纷纷撰文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思路,如顾定兰[6]建议将四、六级考试社会化,即由各省、市教委统一组织,安排考点,学生可按自己的兴趣或将来谋职的需要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这样既可以避免各高校之间不良的攀比风,也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刘正光[7]认为关于如何降低测试反拨作用的负面影响可参考和借鉴我国香港地区及国外如英国在这方面的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山东石油大学外语系的吴铭方[8]等对大英专业阅读阶段英语考试从形式到内容上进行了初步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尽管这些见解和尝试还不很成熟,也不很全面,但毕竟向外语考试制度及测试内容的改革方面跨了一大步。笔者有理由相信,只要外语界同仁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力量联起手来,共同努力,不断探索,那么创立适应我国国情的、以评估语言能力为目的的外语测试新模式不久将得以产生。
参考文献:
[1]李岚清.改进外语教学方法,提高外语教学水平[Z].1996年6月28日在外语教学座谈会上的讲话.
[2]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M].上海:华乐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3]初俐岩.“进口的”不如“国产的”[J].国外外语教学,1997,(2).
[4]唐志峰,陆效用.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9).
[5]戴炜栋,黄任.转变观念,全面推进外语教学改革[J].外国语,1998,(9).
[6]顾定兰.社会需求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转轨[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5).
[7]刘正光.测试一交际语言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6).
[8]吴铭文,李德高等.努力探索,不断改革,建设大学英语后勤教学新体系[J].外语界,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