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明理 浩气长存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c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的周围肯定都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特别喜欢跟你聊天,一聊天就大吐苦水。上司如何冷血讨厌,同事下级如何愚蠢懒惰,他付出很多却总有人跟他作对。
  还有另一些人,在你接受领导安排的一项又一项工作的时候他们会跑过来以前辈的身份语重心长地教导你:“别那么傻!他们凭什么这样使唤人?给你多发多少薪水,值得你这样拼命啊?”
  无论哪一种人,都是慢慢的负能量。为什么总有这么多人不快乐?他们为什么总用别人来折磨自己?有什么方法可以得解脱呢?读完《近思录·克己篇》我们或许会找到答案。
  气狭胸窄 难当重任
  抱怨和指责多源于“小气”,此“小气”不单指对金钱的吝啬,而是对任何事都计较。与之相对,我们说一个人“大气”,即指其心胸开阔,有容人之量。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浩然之气即为浩大刚正的精神,其之大,可纳天地也。由此可见,有浩然之气才能少生气。《近思录》的克己篇所谈皆为修身之道。里面对生活中的这些“负能量”也做了精到的论述。
  人不能祛思虑,只是吝。吝故无浩然之气。
  不能祛除种种疑思杂虑的人,那是因为气量狭小,视野浅陋。这样的人当然没有浩然之气。气量狭小胸中就装不下太多气,只好咽到肚子里,那就变成了闷气。闷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变成怒火冲上大脑就会蒙蔽双眼,视野自然浅陋了。那些看你做了太多工作而跑来劝你别太傻的人不一定是心存恶意,但一定是视野浅陋。此类人对上级有意见,却采取了最消极的做法:培养拉拢同样对上级有意见的人,然后聚在一起说上级的坏话,把大家都弄消极了,这有什么好处呢?
  明道先生曰:责上责下,而中自恕己,岂可任职分?
  程颢说:责怪上司,责怪下属,轻易地宽恕自己的过错。这样的人,怎么能担任重要的职责呢?这句话给我们的警告是:反省自己要好过怨天尤人,抱怨的世界里没有成功者。那些整天抱怨自己身边小人多的人可曾想到过“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你身边都是小人,是不是因为你自己就是小人呢?
  动心忍性 克己明理
  尧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玉者,温润之物,若将两块玉来磨,必磨不成。须是得他个粗砺底物,方磨得出。譬如君子于小人处,为小人侵凌,则修省畏避,动心忍性,增益预防。如此便道理出来。
  邵雍解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玉是质地温润的东西,如果两块玉相互磨,一定磨不好。必须要一个粗糙的对象来磨,才能把玉磨得光洁。这就好比君子和小人相处,君子被小人欺凌,就会修身反省,避免过失,坚韧自己的意志,增强自身能力,加强预防。如此这般,君子就被磨砺出来了。就像张小娴所说:“有的人来到你身边是告诉你什么是真情,有的人是告诉你什么是假意;就像有的人来到你身边是为了给你温暖,有的人是为了使你心寒。这一切都是生命的礼物,无论你喜欢与否都要接受,然后学着明白它们的意义。”
  对积极的人而言,与任何人相处都可以成就自己。看见贤者向其学习,看见不贤者则反省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缺点。然而反省也须适度,如果只因自己犯过错误就沉溺其中无法自拔,也是极其愚蠢的。正所谓:“罪己责躬不可无,然亦不当长留在心胸为悔。”
  谈到小人,我们常常会想到孔子说的“巧言令色”。说话虚伪的人是招人讨厌的,但有时我们也会见到这样一些人:心地善良,可是说话却让人不容易接受。这样的人虽说品质没有问题,但是气质上肯定是有缺陷的。
  “人语言紧急,莫是气不定否?”曰:“此亦当习,习到言语自然缓时,便是气质变也。学至气质变,方式有功。”
  “一个人说话紧迫急速,这是不是心气不定的表现呢?”回答说:“这也是应该加强修习的,修习到说话自然舒缓了,就是气质发生了变化。只有修习到气质有所改变,才能说有了成就。”不论情况多紧急,不论内心多愤怒,深深的话我们也要浅浅地说,正如长长的路我们要慢慢地走。气定神闲,温文尔雅,这样的人谁不愿意亲近呢?
  我以为,说话过快往往都是内心有所恐惧,恐惧诞生出愤怒,越是恐惧就越强烈地想表达自己,说话也就越急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消除心中的怒与惧呢?《近思录》告诉我们:
  克己可以制怒,明理可以制惧。
  克制自己可以抑制愤怒,明晰道理可以消除恐惧。其实世上每个人都很忙,哪有那么多时间专门和你作对呢?只要明白了这些道理,就可以使自己的内心平和下来,内心平和说话就会变得舒缓从容,气质就会随之改变。气质会在无形中约束一个人,从而真正达到克己的境界。
  当你能够很好地克制自己,你就会得到更多。
其他文献
前面是胸,后面是背,两侧是胁,说起来都是肋。孔颖达疏:“胁是腋下之名,其骨谓之肋。”胸腔由12对肋骨合围而成。肋骨后端与胸椎相关节,前端1至7肋藉软骨与胸骨相连接,称为真肋;8至12肋藉助软骨与上一肋的软骨相连,形成肋弓;11、12肋前端游离,称发力,胸腔才能鼓荡如橐龠、风箱,保障肺的呼吸。肺本身没有力量,只能被动地随胸腔运动,胸腔扩张,肺随之进气。不论内因外因,只要胸膜腔进入空气,就会造成对肺囊
期刊
说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和“有无相生”这些玄奥的道理后,老子渐渐把目光转向了社会现实当中。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把道的根本体性和规律说了一番,归根结底还是要说我们人类社会应该怎样去治理。  老子的假想读者是谁呢?  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每个人说话或写文章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针对某些听众和读者而发的,比如《论语》是孔子的“群弟子,记善言”的结果,拿今天
期刊
1788年2月22日,亚瑟·叔本华在但泽出生。这个地方,历史上曾经属于德意志,后来成为了波兰的领土。也许是上天注定,他将成为一个失去国籍、跨越国界的哲学家。  “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之间徘徊。”  这是叔本华的经典名言,也是他一生命运的精彩写照。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他始终以一种有异于常人的眼光打量着这个世界,并且在充满主观、偏执、狭隘与自私的角度中,发现了世界另一面的真实。  叔本华的所思所
期刊
背景资料: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节日民俗形态,面临着更加深层意义的挑战。有人说:“过年不就是吃吗?我们现在天天过年。”也有人说:“过年越来越没有意思,鞭炮不能放了,娱乐只剩下一台春节晚会了。”物质生活丰富了,却找不到过年的感觉,人们失去以往盼望过年的情绪冲动。旧时的热闹与温馨在哪里?但很多人并没有真的对传统文化产生厌倦,而是感觉我们在传统文化建设方面做得太少,不能满足人们新文化需要,人们
期刊
人过中年就像上满发条的钟表,总是一刻不停地跑着,转着,身心俱疲,总想找个清静的地方停下来,休息一下。初夏,得暇,与友人驱车前往一座寺院,想去寺院里好好地静静心。寺院的住持是一位有思想的朋友,毕业于北大哲学系。进入他的禅房,他正与一位湖北建筑商谈寺院工程的建设,寺院正在开工建设一座规模宏大的佛学交流中心,尽管手续完备,但还是有些单位和个人制造了许多的麻烦,听了住持的介绍,寻求清静之心不免忿忿不平。住
期刊
在中国文化里,“隐”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概念。大多数的“隐”其实是“显”,低者以“隐”为“名”,如明代的陈眉公,时人讽为“妆点山林大架子,附庸风雅小名家”“翩然一只云间鹤,飞来飞去宰相衙”,此即鲁迅所说之“帮闲”;中者以“隐”为“退”或“伏”,如谢安之“东山”、诸葛孔明之南阳,“隐”只是一种准备或潜伏的阶段,最终还是要达到“显”;高者可算是“渔樵闲话”之“渔樵”了。但是渔樵闲话起来,仍然是历史、政
期刊
一个朋友曾跟我讲过一次颇具浪漫色彩的经历。有一次他去青海一个十分偏僻的地方,汽车抛锚了,手机也没有了信号,目之所见,全无人烟,一片荒野。司机满头大汗地修车,他实在无聊,一个人在黄昏时分行走,漫无目的。断了与外界的联系,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忽然感觉时间在这里停止了。此时他忽然看见,天与地相接的地方,落日将整个天地漂染成一个玫瑰色的梦境,他在一瞬间惊得目瞪口呆。他跟我讲述的时候我看向他的眼睛
期刊
编者按:如是,现代生活的新隐士。与传统的隐居生活不同,她并非为了躲避都市灯红酒绿的热闹繁杂而客居深山,享受山水田园的恬静淡雅。而是一种“吾心安处便是家”的情怀,城市与山林一样,不过是心灵的一个据点。对她而言,过什么样的生活完全无需刻意追求,而是顺其自然的释放本性,如是而已。  终南山,这个历代有着贤达名仕隐居的名山,以前是如是经常采药的地方,那时对它早已是心向往之。山林是一个能量回归之所,它总是能
期刊
如同心灵鸡汤总是要将老禅师作为男主角拿出来讲述一番一样,论道说禅在明人小品文中已成风尚。张潮继承和发扬了谈禅的传统,在《幽梦影》中道家美学追求和佛禅的意趣可谓是随处可观。张潮善于利用清风明月、空林松风来引发禅意诗情,将其创作格调和对生命的体悟都牵涉进入别样的禅地画境。正如林语堂所言:“这是一部文艺的格言集,这一类的集子在中国很多,可是没有一部可和张潮自己所写的比拟。”而《幽梦影》中所展现出来的清新
期刊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成功,清政府吓破了胆,急令陆军大臣荫昌迅速赶赴湖北,所有湖北各军及赴援军队均任其节制;令海军提督萨镇冰率领海军和长江水师,迅速开往武汉江面,准备进攻武汉。  但民众似乎并不打算与统治者坐同一条板凳,就在清政府忙得焦头烂额之际,北京老百姓纷纷奔向银行用纸币兑换银洋,市面一片狼藉。10月14日,翰林徐兆玮在日记里说:“金融恐慌已极,钞票纸票纷往取现,信成银行门口以警察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