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站在拉萨的街头,我想象着一个蓝月亮。
曾经照耀过吐蕃王朝的天空,曾经在藏王和喇嘛的梵语中沉沦或飘升,曾经把淡蓝的清辉洒向天葬场和牛毛帐篷,曾经沿着时光幽深隐秘的隧道,蓝月亮,向我走来……
蓝月亮,犹如一滴露水,轻轻地、缓缓地氤氲开来,于白云之下,高原之上,覆盖了我充满尘垢的视野,打湿了一个凡夫俗子的所有念想。或者说,蓝月亮,那其实就是神的眼瞳,透过纷扰喧嚣的世相,照亮了我的前世今生。
但此刻,我的身边只有人流、车辆,随处是忙碌奔跑的摩托车、叫卖商品的商贩,还有免费发放宣传品的学生、沿街乞讨的流浪汉、操着不同方言的农民工、从四面八方涌入城市的游客。高楼、商场、酒店、发廊、咖啡馆、洗脚屋、手机专卖店,但凡内地有的现代化建筑设施、商业场所,都能在拉萨找到落脚的地方,甚至是灯红酒绿的排场、风花雪月的故事,都能在这里得到或明或暗的张扬和复制。不知谁说过,只有以仰视的角度,才能读懂西藏,可我从红尘烟云中走来,内心一片荒芜,即使站立于拉萨,目光也缺少了念青唐古拉的洁净和澄明,被世俗遮蔽或修改过的眼睛,还能看到神的手势与位置吗?
布达拉宫静静地屹立于红山之巅。
没有孤独与寂寞,也没有尘世间的喧嚣和骚动,那个接近天穹星座的建筑,拥有另一套时间和情感系统。不论何年何月,它的姿态或内心,都有着精神的指向。我相信,布达拉宫占据了时光村落,那里已经长满了灵魂的菩提树,天心月圆,华枝春满,洁净神圣的花朵,不会在凡俗的风雨中凋谢、沉落、枯朽,而它那沉静淡泊、永恒不变的宗教情怀,将引领凡夫俗子走进恬静、清明的菩提世界……
我抬起头来,目光越过巍峨的宫墙屋脊。拉萨的天真蓝,是深蓝、湛蓝、靛蓝、冰蓝,是宝石蓝、湖水蓝、浩大的蓝、旷远的蓝、童话境界般的蓝,那种无法言说的蓝,就悬浮在布达拉宫的头顶,氤氲漫漶,笼罩缠绕,宛若佛祖的盈盈笑意,神秘、恍惚,荡漾着寓言和神谕般的波纹辉光。太阳刚刚升起,我看见金箔似的阳光,从蓝色的天空里投射下来,最先染红了药王山嵯峨嶙峋的石崖,尔后慢慢游移,照亮红山顶端的青草和鸟群,最后才落到了布达拉宫上,于是,经幢、宝瓶、摩羯鱼、金翅鸟……宫殿屋顶与四周的神奇饰物,还有花岗岩墙体、高翘的檐牙、木质方形窗口,随风飘荡的经幡、袅袅升腾的煨桑的烟霾,所有这一切都在阳光下灿烂生辉,仿佛融进了玫瑰般的火焰,不断地燃烧,发出炫目瑰丽的光芒。
白石铺砌的台阶从山脚一直向上蜿蜒,通往布达拉宫的深处。
沿着石梯,我慢慢往上攀登。我的影子就在前面,扭动如黑色的水蛇。影子在早晨的太阳下闪现,不经意就会触碰到路边孱弱可怜的格桑花,偶尔也会覆盖石缝间来来往往的蚂蚁、瓢虫,尽管那不过是一时的阴暗笼罩,但对于渺小的生灵来说,带给它们的也许是一生的冰凉和荒寒。我不知道,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在走向佛殿的时候,会不会找到曾经丢失的悲悯情怀?佛经上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而对于满身尘垢的我,还能理解那个充满佛理禅机的谶语吗?
布达拉宫的门为我轻轻打开。或者说,有一个尘世之外的世界,带着清凉和神秘的风,将我的人间梦幻,吹进了时间深处。我在宫殿走廊里穿行,内心突然变得平静起来,好像是独自面对着一个幽深的海子,除了涌起一丝想清洗灵魂的欲念外,剩下的全是澄澈、干净、晶莹碧透的空灵感觉。窗户洞开着,外面的日光悠然地洒进来,跟宫殿里的飞起的尘屑、细小的沙尘颗粒混合在一起,光与影,展开斑斑点点的翅膀,在静谧空寂的地方往来穿梭,好像要走进另一个隐秘时空。酥油灯闪闪烁烁,淡蓝暗紫的光晕映现出周围的佛像和唐卡。我想那一定是前世就点亮的灯盏,为芸芸众生指路,把他们引向今生和来世。一个人面对一盏酥油灯的时候,观看到的是现实人生,而一盏酥油灯面对人的刹那,将会照亮他的彼岸世界。在我走过的地方,红宫和白宫不停地为我展现着神圣的法相世界:释迦牟尼的镏金铜像、宗喀巴的画像、藏王用过的玉石法器、梵文经书、各类壁画、彩色唐卡、古老的贝叶经……神秘的五世达赖灵塔,周遭镶嵌着闪闪发光的珍珠和黄金美玉,仿佛是一代宗教领袖的肉体在塔体内沉默,而灵魂依旧徘徊不散,通过金碧辉煌的宝塔,给朝圣者传递着一种不朽的精神温度。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居室整洁明亮,生前摇转的那个摩尼轮就摆放在榻前,还有他用过的法器、读过的经卷都完好无损,在斑斑点点的阳光下,静静地呈现着佛界的庄严与神圣。据说,仓央嘉措在闲暇之余,喜欢写诗,尤其是情诗,写得分外缠绵蕴藉。我猜想,在那些梵呗声声的黄昏,他也许就站在某个窗口前,眺望远处的雪山,用抑扬顿挫的藏腔,轻声吟唱……
走出布达拉宫,我默立在广场边的一个花圃旁边。雪域高原的10月,菊花刚刚开放,淡蓝或深紫的花朵,随着秋风摇曳。几只硕大的白色蝴蝶从红宫方向飞来,绕着那些美丽的花蕊轻轻盘旋,时而高扬,时而低回,印着斑点的翅膀还背负了一些细碎的露珠,迎着秋阳,熠熠生辉。史料上讲,松赞干布为了迎接文成公主,特意在红山上修建了白色宫殿,那999间白色的房子便是布达拉宫最早的建制。吐蕃和大唐和解,两个民族世代友好,布达拉宫是历史最好的见证。然而,站在这里,我竟然忘却了那段波诡云谲的时代风云,突然产生了一种幻觉:那两只蝴蝶悠然地飞着,渐渐回到遥远的岁月,隐约间,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就深宫中款款走出,为我讲述他们温馨美好的生活,讲述穿越日月上之后的爱情传奇……
在拉萨,每一次穿越和抵达,都能找到安顿灵魂的地方。那日,我在拉萨隐秘的街头,看见几个藏人牵引着一只白山羊前行。山羊被清水洗过,皮毛干净闪亮,就连它的眼睛也透着海子般清澈的光芒,单纯、平静、安详,无忧无愁。藏人告诉我,山羊是他们选中的灵物,将它带回大昭寺放生,之后就可以让其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永远享受不被杀生的权利。望着蹦蹦跳跳的山羊,再看看他们朴实憨厚的表情,我第一次真正体悟到了佛经中阐述的万物平等、敬畏自然、救赎灵魂的内涵。
煨桑的青烟从巨大的香炉了袅袅升腾起来,飘向空旷的蓝天。熹微的晨光中,大昭寺显现出恢弘雄伟的轮廓,我站在八廓街不远的地方,能眺望到歇山屋顶的镏金铜瓦,还有栖息在斗角飞檐上的乌鸦和鸽子。大昭寺是拉萨的中心,也是藏传佛教最为神圣的寺庙。建造的目的据传说是为了供奉一尊明久多吉佛像,即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该佛像是当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尼泊尔的赤尊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的。而现在,这里供奉的是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遥想那个时代,12岁的释氏尚未得道成佛,他的孩童岁月应该与常人无异,他不可能想到未来的一天,自己的思想会翻越喜玛拉雅山,影响到另一个世界。但这也许就是因缘善业,冥冥中,佛祖的信仰乘了一片洁白的雪花,从菩提树下起飞,然后降落于苍茫的雪域高原,开始了慈航普渡、救赎苍生的历程。民间传说,自从佛祖的等身像供奉至此,就有成千上万只白色山羊蜂拥而至,它们背土建寺,昼夜不停,等到大昭寺落成之后,便随着天上的白云,飞进了遥远的雪山。千百年来,天灾人祸并没有使大昭寺销毁废弃,反而让流逝的时间有了一种超验的灵性,岁月如点燃的一盏盏酥有灯,给古老的吐蕃名族带来了温暖和朗照。
跟着朝觐的人转经,我走得很轻,步履极慢,生怕挤到了那些虔诚的信徒。我知道,他们都来自很遥远的地方,在行进的路途上,每走一步都要匍匐在地,用额头触及冰凉的冻土,那种膜拜圣灵的长头,从家乡要一直磕到拉萨,磕到大昭寺。他们虽然衣衫破旧,上面落满了灰尘,脸庞被霜雪浸渍得沟壑纵横、一片荒寒,但当俯身叩拜,抬起头来的那一刹那,眼睛里却蓄满了幸福、感激、明净、清亮的泪水。
我依然在想象一个蓝月亮。
不过,这一次,我的身边没了寺院和深宫,也没了香火、经幡、风马旗、摩尼轮、六字真言……
拉萨河静静地流过。
岸边,坐着两个红衣喇嘛,他们手里捏着几枚刚刚落下的白杨树叶,翻过来转过去地仔细端详,看了一会,就把那些橙黄的叶片轻轻放进河水。河水荡漾,涟漪晃动,渐渐地,湛蓝的流水中映现出如梦如幻的倒影。
还是回去吧,今生今世,我可能永远找不到拉萨的蓝月亮,永远无法窥见那世俗和宗教相融相伴的真实原貌,拉萨,留给我的,都是隐秘的时间和幻象。
曾经照耀过吐蕃王朝的天空,曾经在藏王和喇嘛的梵语中沉沦或飘升,曾经把淡蓝的清辉洒向天葬场和牛毛帐篷,曾经沿着时光幽深隐秘的隧道,蓝月亮,向我走来……
蓝月亮,犹如一滴露水,轻轻地、缓缓地氤氲开来,于白云之下,高原之上,覆盖了我充满尘垢的视野,打湿了一个凡夫俗子的所有念想。或者说,蓝月亮,那其实就是神的眼瞳,透过纷扰喧嚣的世相,照亮了我的前世今生。
但此刻,我的身边只有人流、车辆,随处是忙碌奔跑的摩托车、叫卖商品的商贩,还有免费发放宣传品的学生、沿街乞讨的流浪汉、操着不同方言的农民工、从四面八方涌入城市的游客。高楼、商场、酒店、发廊、咖啡馆、洗脚屋、手机专卖店,但凡内地有的现代化建筑设施、商业场所,都能在拉萨找到落脚的地方,甚至是灯红酒绿的排场、风花雪月的故事,都能在这里得到或明或暗的张扬和复制。不知谁说过,只有以仰视的角度,才能读懂西藏,可我从红尘烟云中走来,内心一片荒芜,即使站立于拉萨,目光也缺少了念青唐古拉的洁净和澄明,被世俗遮蔽或修改过的眼睛,还能看到神的手势与位置吗?
布达拉宫静静地屹立于红山之巅。
没有孤独与寂寞,也没有尘世间的喧嚣和骚动,那个接近天穹星座的建筑,拥有另一套时间和情感系统。不论何年何月,它的姿态或内心,都有着精神的指向。我相信,布达拉宫占据了时光村落,那里已经长满了灵魂的菩提树,天心月圆,华枝春满,洁净神圣的花朵,不会在凡俗的风雨中凋谢、沉落、枯朽,而它那沉静淡泊、永恒不变的宗教情怀,将引领凡夫俗子走进恬静、清明的菩提世界……
我抬起头来,目光越过巍峨的宫墙屋脊。拉萨的天真蓝,是深蓝、湛蓝、靛蓝、冰蓝,是宝石蓝、湖水蓝、浩大的蓝、旷远的蓝、童话境界般的蓝,那种无法言说的蓝,就悬浮在布达拉宫的头顶,氤氲漫漶,笼罩缠绕,宛若佛祖的盈盈笑意,神秘、恍惚,荡漾着寓言和神谕般的波纹辉光。太阳刚刚升起,我看见金箔似的阳光,从蓝色的天空里投射下来,最先染红了药王山嵯峨嶙峋的石崖,尔后慢慢游移,照亮红山顶端的青草和鸟群,最后才落到了布达拉宫上,于是,经幢、宝瓶、摩羯鱼、金翅鸟……宫殿屋顶与四周的神奇饰物,还有花岗岩墙体、高翘的檐牙、木质方形窗口,随风飘荡的经幡、袅袅升腾的煨桑的烟霾,所有这一切都在阳光下灿烂生辉,仿佛融进了玫瑰般的火焰,不断地燃烧,发出炫目瑰丽的光芒。
白石铺砌的台阶从山脚一直向上蜿蜒,通往布达拉宫的深处。
沿着石梯,我慢慢往上攀登。我的影子就在前面,扭动如黑色的水蛇。影子在早晨的太阳下闪现,不经意就会触碰到路边孱弱可怜的格桑花,偶尔也会覆盖石缝间来来往往的蚂蚁、瓢虫,尽管那不过是一时的阴暗笼罩,但对于渺小的生灵来说,带给它们的也许是一生的冰凉和荒寒。我不知道,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在走向佛殿的时候,会不会找到曾经丢失的悲悯情怀?佛经上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而对于满身尘垢的我,还能理解那个充满佛理禅机的谶语吗?
布达拉宫的门为我轻轻打开。或者说,有一个尘世之外的世界,带着清凉和神秘的风,将我的人间梦幻,吹进了时间深处。我在宫殿走廊里穿行,内心突然变得平静起来,好像是独自面对着一个幽深的海子,除了涌起一丝想清洗灵魂的欲念外,剩下的全是澄澈、干净、晶莹碧透的空灵感觉。窗户洞开着,外面的日光悠然地洒进来,跟宫殿里的飞起的尘屑、细小的沙尘颗粒混合在一起,光与影,展开斑斑点点的翅膀,在静谧空寂的地方往来穿梭,好像要走进另一个隐秘时空。酥油灯闪闪烁烁,淡蓝暗紫的光晕映现出周围的佛像和唐卡。我想那一定是前世就点亮的灯盏,为芸芸众生指路,把他们引向今生和来世。一个人面对一盏酥油灯的时候,观看到的是现实人生,而一盏酥油灯面对人的刹那,将会照亮他的彼岸世界。在我走过的地方,红宫和白宫不停地为我展现着神圣的法相世界:释迦牟尼的镏金铜像、宗喀巴的画像、藏王用过的玉石法器、梵文经书、各类壁画、彩色唐卡、古老的贝叶经……神秘的五世达赖灵塔,周遭镶嵌着闪闪发光的珍珠和黄金美玉,仿佛是一代宗教领袖的肉体在塔体内沉默,而灵魂依旧徘徊不散,通过金碧辉煌的宝塔,给朝圣者传递着一种不朽的精神温度。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居室整洁明亮,生前摇转的那个摩尼轮就摆放在榻前,还有他用过的法器、读过的经卷都完好无损,在斑斑点点的阳光下,静静地呈现着佛界的庄严与神圣。据说,仓央嘉措在闲暇之余,喜欢写诗,尤其是情诗,写得分外缠绵蕴藉。我猜想,在那些梵呗声声的黄昏,他也许就站在某个窗口前,眺望远处的雪山,用抑扬顿挫的藏腔,轻声吟唱……
走出布达拉宫,我默立在广场边的一个花圃旁边。雪域高原的10月,菊花刚刚开放,淡蓝或深紫的花朵,随着秋风摇曳。几只硕大的白色蝴蝶从红宫方向飞来,绕着那些美丽的花蕊轻轻盘旋,时而高扬,时而低回,印着斑点的翅膀还背负了一些细碎的露珠,迎着秋阳,熠熠生辉。史料上讲,松赞干布为了迎接文成公主,特意在红山上修建了白色宫殿,那999间白色的房子便是布达拉宫最早的建制。吐蕃和大唐和解,两个民族世代友好,布达拉宫是历史最好的见证。然而,站在这里,我竟然忘却了那段波诡云谲的时代风云,突然产生了一种幻觉:那两只蝴蝶悠然地飞着,渐渐回到遥远的岁月,隐约间,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就深宫中款款走出,为我讲述他们温馨美好的生活,讲述穿越日月上之后的爱情传奇……
在拉萨,每一次穿越和抵达,都能找到安顿灵魂的地方。那日,我在拉萨隐秘的街头,看见几个藏人牵引着一只白山羊前行。山羊被清水洗过,皮毛干净闪亮,就连它的眼睛也透着海子般清澈的光芒,单纯、平静、安详,无忧无愁。藏人告诉我,山羊是他们选中的灵物,将它带回大昭寺放生,之后就可以让其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永远享受不被杀生的权利。望着蹦蹦跳跳的山羊,再看看他们朴实憨厚的表情,我第一次真正体悟到了佛经中阐述的万物平等、敬畏自然、救赎灵魂的内涵。
煨桑的青烟从巨大的香炉了袅袅升腾起来,飘向空旷的蓝天。熹微的晨光中,大昭寺显现出恢弘雄伟的轮廓,我站在八廓街不远的地方,能眺望到歇山屋顶的镏金铜瓦,还有栖息在斗角飞檐上的乌鸦和鸽子。大昭寺是拉萨的中心,也是藏传佛教最为神圣的寺庙。建造的目的据传说是为了供奉一尊明久多吉佛像,即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该佛像是当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尼泊尔的赤尊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的。而现在,这里供奉的是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遥想那个时代,12岁的释氏尚未得道成佛,他的孩童岁月应该与常人无异,他不可能想到未来的一天,自己的思想会翻越喜玛拉雅山,影响到另一个世界。但这也许就是因缘善业,冥冥中,佛祖的信仰乘了一片洁白的雪花,从菩提树下起飞,然后降落于苍茫的雪域高原,开始了慈航普渡、救赎苍生的历程。民间传说,自从佛祖的等身像供奉至此,就有成千上万只白色山羊蜂拥而至,它们背土建寺,昼夜不停,等到大昭寺落成之后,便随着天上的白云,飞进了遥远的雪山。千百年来,天灾人祸并没有使大昭寺销毁废弃,反而让流逝的时间有了一种超验的灵性,岁月如点燃的一盏盏酥有灯,给古老的吐蕃名族带来了温暖和朗照。
跟着朝觐的人转经,我走得很轻,步履极慢,生怕挤到了那些虔诚的信徒。我知道,他们都来自很遥远的地方,在行进的路途上,每走一步都要匍匐在地,用额头触及冰凉的冻土,那种膜拜圣灵的长头,从家乡要一直磕到拉萨,磕到大昭寺。他们虽然衣衫破旧,上面落满了灰尘,脸庞被霜雪浸渍得沟壑纵横、一片荒寒,但当俯身叩拜,抬起头来的那一刹那,眼睛里却蓄满了幸福、感激、明净、清亮的泪水。
我依然在想象一个蓝月亮。
不过,这一次,我的身边没了寺院和深宫,也没了香火、经幡、风马旗、摩尼轮、六字真言……
拉萨河静静地流过。
岸边,坐着两个红衣喇嘛,他们手里捏着几枚刚刚落下的白杨树叶,翻过来转过去地仔细端详,看了一会,就把那些橙黄的叶片轻轻放进河水。河水荡漾,涟漪晃动,渐渐地,湛蓝的流水中映现出如梦如幻的倒影。
还是回去吧,今生今世,我可能永远找不到拉萨的蓝月亮,永远无法窥见那世俗和宗教相融相伴的真实原貌,拉萨,留给我的,都是隐秘的时间和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