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宣肺平喘汤;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70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45-01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本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并且反复发作,难以根除。因此哮喘病的治疗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经验,应用宣肺平喘汤加减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45例,并与小儿咳喘灵冲剂治疗的30例作对照,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全部患儿均来自门诊病人,治疗组45例,其中男20例,女25例,3-5岁14例,5-7岁16例,7-14岁15例。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5年。伴有发热者5例。家族中1-2级亲属中有哮喘或其它过敏性疾病者18例。病史中患湿疹者11例,患过敏性鼻炎者8例。肺部哮鸣音者45例,其中满布者22例,散在分布者18例,仅少许者5例。对照组30例,其性别、年龄、病程及一般资料与治疗组相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以上患儿均符合2003年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中重新修订的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①反复发作的喘息、期气促、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态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刺激、病毒性上、下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②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③支气管舒张剂有显著疗效。④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
13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宣肺平喘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为苏子10g,地龙10g,前胡10g,麻黄5g,马兜铃10g,杏仁3g,葶苈子10g,侧柏10g,白鲜皮10g,白屈菜10g,僵蚕10g,川芎8g,黄芩10g,射干10g(以上药量为5-7岁儿童日用药量,具体药量随年龄加减。),上药水煎2次,合液取汁120ml,日3次分服,1日1剂,7天为1个疗程。发热者加柴胡、重楼。痰多者加清夏、瓜蒌;大便干者加枳实、莱菔子;鼻塞者加苍耳子;咳重者加百部,川贝。对照组:给予广东在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儿咳喘灵冲剂(麻黄、石膏、苦杏仁、瓜蒌、板蓝根、金银花、甘草等)口服:开水冲服,每袋2克,三-四岁一次3/4袋,五-七岁一次1袋,一日3-4次。
14疗效判定标准治疗7天后评定疗效。①治愈:哮喘平息,诸侯消失,两肺未闻及哮鸣音;②好转:哮喘减轻,诸侯消失,两肺偶闻哮鸣音;③未愈:哮喘发作,诸症状未改善。
2结果
治疗组治愈30例,好转12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4例,好转18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73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对哮喘病的认识早在古代就有很多医家提出对本病的见解。《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中黄帝问:“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何如?”崎伯答:“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诸病源侯论小儿杂病诸侯四咳逆侯》中述:“咳逆由乳食无度,因挟风冷,伤于肺故也。肺主气,为五脏上盖,在胸间。小儿啼气未定,因而饮乳,乳与气相逆,气相引乳射于肺,故咳而气逆,谓之咳逆也。冷乳冷哺伤于肺,搏于肺气,亦令咳逆也。”现代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它是因特异性体质及神经调节紊乱与过敏原、呼吸道病毒感染等外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系列免疫反应。在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参与下形成气道慢性炎症,由此引起气道反应和广泛性气道阻塞症状。对本病的治疗中药对疾病的控制及患儿体质的改善发挥着优势。笔者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理论,对发作期的患者采用宣肺平喘,止咳化痰的治疗方法。《药性论》中指出苏子有“主上气咳逆”之功;《药品化义》谓:“苏子治肺气喘急,专利郁痰,下气定喘”。《幼幼新书》中最早记载地龙治疗小儿哮喘。《中药大辞典》中概况历代地龙应用经验,提出地龙有清热、平肝、止喘、通络的作用。两者合为方中之君药。前胡辛苦微寒,能降气祛痰,宣散风热。《神农本草经》中最早记录麻黄有治疗哮喘的功能,如“麻黄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结聚”。两者合为方中之臣药。杏仁苦温,马兜铃辛寒,两者均有止咳平喘之功。葶苈子泻肺、消痰、定喘。侧柏、黄芩清肺祛痰止咳,白鲜皮、射干清热解毒,降气消痰。川芎行气祛风,僵蚕祛风解毒。白屈菜解毒平喘止哮。以上为方中之佐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地龙含有多种氨基酸,具有增强免疫、抗组织胺、平喘的作用,白屈菜含有白屈菜碱、白屈菜红碱及普鲁托品,并含有其他多种生物碱,药理作用类似吗啡,具有较好的止咳、祛痰、平喘、止哮之功。麻黄具有持久的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诸药合用,达到宣肺止咳平喘之功,对哮喘发作期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70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45-01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本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并且反复发作,难以根除。因此哮喘病的治疗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经验,应用宣肺平喘汤加减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45例,并与小儿咳喘灵冲剂治疗的30例作对照,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全部患儿均来自门诊病人,治疗组45例,其中男20例,女25例,3-5岁14例,5-7岁16例,7-14岁15例。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5年。伴有发热者5例。家族中1-2级亲属中有哮喘或其它过敏性疾病者18例。病史中患湿疹者11例,患过敏性鼻炎者8例。肺部哮鸣音者45例,其中满布者22例,散在分布者18例,仅少许者5例。对照组30例,其性别、年龄、病程及一般资料与治疗组相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以上患儿均符合2003年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中重新修订的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①反复发作的喘息、期气促、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态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刺激、病毒性上、下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②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③支气管舒张剂有显著疗效。④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
13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宣肺平喘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为苏子10g,地龙10g,前胡10g,麻黄5g,马兜铃10g,杏仁3g,葶苈子10g,侧柏10g,白鲜皮10g,白屈菜10g,僵蚕10g,川芎8g,黄芩10g,射干10g(以上药量为5-7岁儿童日用药量,具体药量随年龄加减。),上药水煎2次,合液取汁120ml,日3次分服,1日1剂,7天为1个疗程。发热者加柴胡、重楼。痰多者加清夏、瓜蒌;大便干者加枳实、莱菔子;鼻塞者加苍耳子;咳重者加百部,川贝。对照组:给予广东在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儿咳喘灵冲剂(麻黄、石膏、苦杏仁、瓜蒌、板蓝根、金银花、甘草等)口服:开水冲服,每袋2克,三-四岁一次3/4袋,五-七岁一次1袋,一日3-4次。
14疗效判定标准治疗7天后评定疗效。①治愈:哮喘平息,诸侯消失,两肺未闻及哮鸣音;②好转:哮喘减轻,诸侯消失,两肺偶闻哮鸣音;③未愈:哮喘发作,诸症状未改善。
2结果
治疗组治愈30例,好转12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4例,好转18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73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对哮喘病的认识早在古代就有很多医家提出对本病的见解。《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中黄帝问:“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何如?”崎伯答:“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诸病源侯论小儿杂病诸侯四咳逆侯》中述:“咳逆由乳食无度,因挟风冷,伤于肺故也。肺主气,为五脏上盖,在胸间。小儿啼气未定,因而饮乳,乳与气相逆,气相引乳射于肺,故咳而气逆,谓之咳逆也。冷乳冷哺伤于肺,搏于肺气,亦令咳逆也。”现代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它是因特异性体质及神经调节紊乱与过敏原、呼吸道病毒感染等外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系列免疫反应。在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参与下形成气道慢性炎症,由此引起气道反应和广泛性气道阻塞症状。对本病的治疗中药对疾病的控制及患儿体质的改善发挥着优势。笔者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理论,对发作期的患者采用宣肺平喘,止咳化痰的治疗方法。《药性论》中指出苏子有“主上气咳逆”之功;《药品化义》谓:“苏子治肺气喘急,专利郁痰,下气定喘”。《幼幼新书》中最早记载地龙治疗小儿哮喘。《中药大辞典》中概况历代地龙应用经验,提出地龙有清热、平肝、止喘、通络的作用。两者合为方中之君药。前胡辛苦微寒,能降气祛痰,宣散风热。《神农本草经》中最早记录麻黄有治疗哮喘的功能,如“麻黄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结聚”。两者合为方中之臣药。杏仁苦温,马兜铃辛寒,两者均有止咳平喘之功。葶苈子泻肺、消痰、定喘。侧柏、黄芩清肺祛痰止咳,白鲜皮、射干清热解毒,降气消痰。川芎行气祛风,僵蚕祛风解毒。白屈菜解毒平喘止哮。以上为方中之佐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地龙含有多种氨基酸,具有增强免疫、抗组织胺、平喘的作用,白屈菜含有白屈菜碱、白屈菜红碱及普鲁托品,并含有其他多种生物碱,药理作用类似吗啡,具有较好的止咳、祛痰、平喘、止哮之功。麻黄具有持久的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诸药合用,达到宣肺止咳平喘之功,对哮喘发作期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