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必须接受自己是孤独的
只要人的心里有不安全感存在,就一定会有信仰,人们需要相信些什么
也许我们走得太快了。但是我们担忧有什么用呢?它永远都不会慢下来了你们可以做任何你们想做的事情,
人物周刊:你曾戴着假发和胸罩走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这件事如果发生在一个普通人身上,只是听起来很有趣;但发生在你——宗萨钦哲仁波切(以下简称宗萨仁波切)的身上,总会觉得你是要为众生示现什么,是这样?
宗萨仁波切:我需要告诉大家,很多时候我都是我title的犯人,被我的title束缚了,很多人都对我有很多的期望、假定。我不是一个证悟了的人,我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人,我有很多的恐惧、失败和期望,我并不能拯救别人,我连自己都拯救不了。我只是在做佛教上的培训,我在这上面花了很长时间,因为我碰到了很多好到让人惊讶的上师。有时候我想,如果我像鹦鹉学舌一样重复他们所说的话,假装能做他们所做的事,这样我也能够利益众生。所以我想要告诉你们我在巴黎这样的做法,真的不是一个菩萨想要示现什么,我只是想体会这种勇气。我想,我是一个宗教领袖,如果我在巴黎的大街上,戴着胸罩和假发,涂着口红,别人会怎么看呢?但是,我又觉得我应该非常真诚地去做我想做的事情。这两者之间是有矛盾的,我希望在冲突当中训练自己,有勇气、有胆量。特别是在我这个位置的人,虚伪是很大的一个问题,我必须经常和它做斗争。
我最最害怕的是人们对我的期望。我坐在法座上,就是在神坛上,人们对我的期望会越来越高,到最后我可能就满足不了他们的期望。有的时候我就跟大家说,“我不是一个伟大的人,我也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但是亚洲人会觉得我很谦虚。实际上,我做这样的事,是为了让人们的期望值下降。但有的年轻的仁波切的导师告诉他们,“你们可以做任何你们想做的事情,只要不像宗萨钦哲仁波切那样,我就很高兴了。”(笑)
人物周刊:体验对你来说是很重要的事吗?
宗萨仁波切:有的经历是很重要的。我认为,要教别人佛学和佛法,必须要懂得别人的痛苦。很多像我们这样的人(仁波切)并不知道痛苦是什么样子的,我现在就不知道,我只是在知识层面和理论上知道别人的痛苦,所以理解和经历痛苦是很重要的事。
人物周刊:你二十岁左右去英国求学,在你当时的世界里,你已经是一个导师、智者,这种从导师到学生身份的转变顺利吗?
宗萨仁波切:我的一生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时间,一直在做很多好老师的学生。事实上,在英国做一个学生一点都不难,一点挑战性都没有。去英国之前,我经常被看成是一个特殊的人,但是在英国,我刻意想做一个普通人,因为这样对我来说会有很多帮助,这对我来说是特别好的一个挑战。
人物周刊:不管是看视频,还是这两天在法会现场,我发现,你的弟子中似乎是女士居多,事实是这样吗?
宗萨钦哲仁波切与前来菩提伽耶参访的美国学生交流
宗萨仁波切:这个问题经常被人问到,好像只有我的女学生多一样。(笑)其实不只是我,大部分佛教老师的女学生数目都会超过男学生。可能因为女性更加情绪化,更容易接纳别人的感情和观点,所以女性也更容易接受佛法。
人物周刊:有很多人把你当偶像一样崇拜,特别是一些女弟子,犹如疯狂的粉丝对待明星,遇到这种情况时,你通常会怎么处理?
宗萨仁波切:我会觉得很尴尬,因为我不知道她们为什么会这样,她们当中有的人挺极端的。我知道我应该帮助她们,怎样去帮助,会视情况而定,而且,我也不知道我是否可以成功地帮助到她们。我告诉自己不能误导她们,不能给她们假的期望。我希望不会。但是有的时候作为一个普通人,或者我可能给了她们幻想的空间,谁知道呢。在那种情况下,我会为了她们的证悟而点很多的灯,为她们祈福。
人物周刊:据这段时间的观察,你似乎一直处于被旁观的生活状态,这让你烦恼吗?
宗萨仁波切:有的时候我会被打扰,但这是我的生活,我必须接受。
人物周刊:你爱众生,一直在做利益众生的事。我想知道,一个大修行者,除了为众生外,是否也需要爱自己?
宗萨仁波切:爱众生和对所有众生的慈悲,是我的修行支柱。不知道你会不会把我对自己有佛性的这种信心,称为我爱自己?对自己有佛性的这种自信,比爱自己还重要。我自信自己有佛性,的确有!百分之百有!我对你有佛性也是百分之百有信心,那是更重要的。
人物周刊: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孤独,怎么才能抵御这种感受?
宗萨仁波切:你必须接受你是孤独的,你最好接受它。一旦接受它你就没有那种不真实的期望,情况会变得好一些。
人物周刊:你孤独吗?或者,你有时间孤独吗?
宗萨仁波切:很多很多时候。当你很忙的时候,当你被很多任务围绕的时候,你会觉得更加孤独。因为有的时候是不能够跟别人沟通的,从究竟上来说,能够跟别人百分之百地沟通是不可能的。
人物周刊:可能有些人不愿相信,像你这样伟大的上师也有普通人的情绪,我们以为你已经找到对治它们的办法了。
宗萨仁波切:我已经说了我是个普通人。如果一定要说不同也是因为佛法。“人必须接受自己是孤独的”,这个也是佛法中提到的,这是非常重要、非常有价值的信息。除了佛教之外,其他地方根本不会教你这个,他们会教你应该去结婚,你应该拥有这个、应该拥有那个……因为我有上师和佛法的加持,所以我有这样一些观点,这个是我惟一不一样的地方。 人物周刊:现在,很多商人有意愿学习佛法,你觉得这是为什么?
宗萨仁波切:我们为什么要赚钱呢?因为你要获得幸福。假设你拥有很多东西,你的窗外有海、你有一辆镀金的车子、你有可以远程控制的抽水马桶……什么都有,可还是觉得不够。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没有锻炼自我觉知的能力。不够的感觉就是一种痛苦,我们都感觉不够,因为我们没有觉知力。
比如,一个女商人戴着一条钻石项链,当然,只要你有钻石项链,你想戴多久就戴多久,但是除了炫耀这种东西很贵,而且被这种炫耀束缚住,戴这条项链的意义在哪?因为无常,任何时候人都可能死掉,在棺材里时,脖子上有钻石或者没钻石有什么区别?所以这种觉知的能力多么重要。
如果你想去寻找觉知的艺术,我可以保证,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佛法讲得更好。佛教里自我觉知的艺术,2500年前就被发明了,而且在历史中被测试过,并且通过了测试,国王、皇后、学者、圣人……成功地被很多人运用。我相信,商人会从修习佛法中获得很大利益。
人物周刊:初学佛法的人,都想知道怎样才能真正进入佛法的世界。
宗萨仁波切:一定要有批判精神,有怀疑心,要去分析,这是佛陀说的,他鼓励我们这样做。去读很多的书,问自己,对你来讲什么是证悟?你是在找另外一种度假方式吗?或者,证悟对你来说只是有更多的东西摆在面前?大家有一个错误的观点,很多人认为学佛就是要把头发剃掉到庙里去,并不是这样的。我看现在的年轻人时,感觉比较复杂,他们觉得必须得到这些东西(指着桌子上的iPad、iPhone),并且会为了得到这些东西做任何事情,对自己的思考也是基于周围的物质,这种时候就是处于对自己没有觉知的状态。学习佛法其实就是观察自己,培养觉知力,这个非常非常重要。在韩国,我看到百分之八十的年轻人都长得一样,他们并不稀罕自己原来的长相,都做了整形。所有人都要找一个偶像,然后跟从,这样会毁掉全世界。
人物周刊:在中国大陆,有很多人希望能成为你的学生,你的要求是什么样的?
导演Lesley Ann Patten 拍摄的纪录片《真师之言》剧照,宗萨仁波切(左)和演员Luc Dierckx 在伦敦
人物周刊:多数人会认为,你做事情一定都是有意图的。比如大家会想当然地认为你拍的电影是要为众生示现什么,事实上是这样吗?
宗萨仁波切:我的电影里也没有什么好教导别人的。如果有人觉得我掰开这个坚果都对众生有益的话,可以啊,就这么想吧,就像有人把狗牙当成佛牙,因她的信心太大,狗牙生出舍利一样,那是他们自己的善行,跟我没关系。有一个人到佛面前说,你这么慈悲,佛说,证明你也是一样的。一个残暴的人绝对不会看到别人慈悲。 宗萨仁波切:有一点难。我碰到过一些人,在一段爱情中,彼此很爱对方,但是并没有很强的占有欲,那就会有很多乐趣。他们多数都是修行的人。
人物周刊:好的爱情应该是什么样的?
宗萨仁波切:思维无常,做无常的禅定。即使是一对夫妻,也不要老是在一起太长时间,每天都要有属于自己的单独的时间。大家看对方的时候,可以思维对方有致命的重病,觉得你是最后一次看他,那可能会让这个罗曼蒂克的情感或者关系更好。不要老是以为烛光晚餐会有很大的效果,尝试一起去坐地铁,体验很拥挤的那种感觉,一起渡过一些苦难……烛光晚餐不一定有效。我50岁生日时,大家都劝我和女朋友单独过,享受一个烛光晚餐,我还是把身边的弟子叫来大家一起开了个很大的PARTY。
人物周刊:你女朋友没有抱怨吗?
宗萨仁波切:没有。隐私可能有时候有一点重要,但是对我的生活来说没有可能,我也没有这种祈愿,说跟女朋友有什么隐私。我想对所有想成为上师、仁波切的女朋友、太太的女孩子们说,这样的生活不会很好,没有隐私,这么多人都看着你,这不是一种理想的婚姻生活。
人物周刊:去年我们杂志采访你的时候,你说,“也许最后我会结婚,也许我会成为僧侣,这可说不准。”我想问一下,现在,这两者之间,你是否已有了决定?
宗萨仁波切:还没有。当业风的力量升起的时候,我相信会把我推到某一个方向上去,现在我只是无法想象去结婚,我的答案还是和去年一样,一切皆有可能。如果想要让婚姻变得有意义,我们应该习惯思维无常。
人物周刊:现在人的离婚率特别高,有数据统计,2010年中国离婚率十强榜上,北京离婚率高达39% ,上海离婚率38%;婚外情的发生比例也越来越高,你怎么看这个现状?
宗萨仁波切: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要重新思考现代婚姻的制度,因为事情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有互联网站的聊天室、比基尼、超短裙……各种各样的因缘都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因为人口越来越多,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当空间非常大的时候,大家粘在一起过日子是件很重要的事情;现在大家经常粘在一起,对大家来说都是件很麻烦的事情。
我不是被问婚姻关系最合适的人,所有我对婚姻的答案都可能有一点点悲观。我希望,也祈祷,大家都会有特别良好的关系,但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人物周刊:现在,中国的年轻女性对于自己的身体并没有太多的敬畏,或进行适当的呵护,比如减肥、整形、堕胎,你怎么看这种状况?
宗萨仁波切:我们生活在一个艰难的世界里面,即便是我们理想身体的概念,也会受广告的影响。很久以前,中国人觉得小脚是好的,所以他们对自然脚的长度并不那么尊重。现在,在欧洲和美国,大家对自然的身体的观念,也在影响着当代的中国年轻人。我觉得非常难过,很多年轻的印度女孩也在减肥,她们有点胖的时候,那么漂亮,那是一种经典的印度的美。但是现在,当代社会,或者西方的观点——比如说要很瘦才美——都在影响着大家,谁也不知道下面还会怎样。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在佛教里面,有专门关于人身体的思维,其实是一种觉知能力开发的过程,这个对我们保护自己的身体会有帮助,就是我们对于自己身体的觉知能力的一种感受力的开发。
法会期间,宗萨仁波切每天4 点半左右起床,以持诵祈祷文作为一天的开始
人物周刊:现在,中国人的性开放程度很高,在你看来,我们对于性应该抱着什么样的态度?
宗萨仁波切:我无论怎么说其实对大家都不会有什么帮助,所有人都想要有性生活,所有人都装作他们不想要有性生活,尤其是对那些传统的人来讲。
如果没有性的话,我们都不会存在,也不会在这里说话。我觉得性也可以是神圣的。在印度,有恰当的关于性生活的经典论述,甚至有部性经,还有一个性庙,有不同性姿势的雕刻。
人物周刊:在不丹,人们对于性的态度是怎样的?
宗萨仁波切:像不丹这种较为原始的国家,性是比较开放和自由的,至少我们不会被人歧视,性不会被认为是不好的东西,但是现在比较悲哀的是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因为电视,西方的一些价值观正在深入人心,让人觉得性是不好的东西。
去年我们有一个大会,我把我的这个观点告诉给了很多来寺庙的人,包括很多中国寺庙、西藏寺庙的出家人。当然,也有很多很多人认为,对于出家人来讲,女人是最大的问题,但我不这么认为,出家人真正的敌人是钱。因为钱非常容易让人产生幻觉,很多和尚由此变得腐败,你可以说金银、车子……都是在家人的供养,因为是供养,他们还会认为这是好事。
一个女人只能让一个出家人脱掉袈裟还俗,而且那样的情况发生,大家都能看得见。但是钱的话,就非常微妙。如果你没有钱,很多事情都做不了;如果你有钱,人的贪婪就会出现。在这里,菩提迦耶,路上很多乞讨的所谓僧人,其实都不是出家人,我甚至怀疑他们不是佛教徒。但是对于佛教徒来讲,因为我们的虔诚心,让我们看到穿着出家人衣服的乞讨者,就会给他们供养,对他们来讲这就是收入。比如大正觉寺的管理者,也有很多腐败的情况。我们知道这些事情后,就会挫败我们供养的积极性。我去过中国新建的一些寺庙,他们非常富裕,这些寺庙是不是对这个社会有帮助,我们不知道。当然,我不能去拒绝一个非常有虔诚心的佛教徒的供养,我们应该随喜。但是真正的佛法修学——学习和修行这种传统,需要我们来维护。女孩子并不会干扰学习和修行到那样一个程度,但是钱会。
人物周刊:你出生在不丹,你怎么评价你的国家?
宗萨仁波切: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丹的领导人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利益,特别是我们的第四个国王,很特别的一个国王,特别殊胜。不丹是非常不重要的一个国家,因为它的不重要,它获得了利益。没有石油,没有铀,没有制造原子弹的材料,没有人关心,这很幸运,非常好。但是现在不丹必须改变,没有选择。作为一个佛教徒,又是不丹的公民,我非常担心,不知道不丹未来会怎么改变。任何国家的改变,都取决于他们的精英阶层,中国也一样。在不丹,我认为我也是一个精英。我们这些精英应该非常小心,很多国家被精英阶层毁掉了,他们被自己的世界局限、束缚住了,他们只考虑自己,忘记了大的环境。在不丹已经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所以我有点担心。
当我听说不丹被评为国民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时,我有点不舒服。也许现在大家都很幸福,但是我们还要不断搜集、积累那些让我们一直不断幸福的因。也许对中国来讲是一样的。如果中国希望50年、100年持续不断地幸福下去的话,那现在就应该开始搜集幸福的因,快乐的因。有一点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知道,并不是有钱就能使我们幸福。很多时候,我们去做那些完全没用的事情时,反倒会很开心、很幸福。我觉得中国人很害怕那些无用的东西,很害怕自己变得没用。没有用有的时候就是幸福最关键的因素。我说这些,经济学家不会把我杀掉吧。(笑)
宗萨仁波切曾说,对朝圣者而言,印度的混乱正是一个极大的加持,因为它强迫你睁开双眼去看
人物周刊:佛法讲,活在当下。不丹现在已经是国民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了,为什么还希望不丹改变?当下幸福还不够吗?
宗萨仁波切:你希望或不希望,改变都会发生。我只是担心它会朝不好的方向改变。是,活在当下幸福就够了,但有多少人能真正去实践活在当下,所有人都担心他们的GDP,所有人都在想未来的事,或者在想过去的事情,没有人活在当下。不丹没有不同,也是这样的。
人物周刊:不丹的精英阶层达到你所希望的状态了吗?
宗萨仁波切:他们能够做得更好,包括我在内。
人物周刊: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可现在,佛教徒只占印度人口的0.8%,为什么在这个发源地,佛教徒反倒成了少数派?
宗萨仁波切: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期望印度人能问这个问题,但事实上是你在问这个问题。我觉得印度人是真的很傻,在2500年的历史上,所有印度制造的东西都是被人讥笑的对象,即使印度人,他们如果有其他选择的话,也不会买印度制造的东西,人们都喜欢日本、德国、英国的东西。所有从印度出口到其他地方的东西,质量都不是很好。只有一个例外,佛教。(笑)然后这个还继续存在,还继续在发展。穆斯林、基督教和耆那教,他们都是从西方来的宗教,并不是在印度发源的,佛陀是一个真正的印度人,但是他们都把他忘掉了,政府也不支持佛教事业,地区政府也不支持。即便是在菩提迦耶这样的地方,很多人都依赖佛教生存,他们卖花、卖香、开饭店等等,但是他们99.9%都不是佛教徒。对那些朝圣者来说,想要把这个地方变得更漂亮、做一些事情的话,他们反而会给这些朝圣者找麻烦。印度人,我希望他们有一天会觉醒,说,“啊,佛陀原来是我们印度人,我们应该珍惜他。”他们也许有一天会觉醒,因为现在很多非印度人都在珍惜他。
人物周刊:你说印度人傻,面对印度记者的话你也会这么表达吗?
宗萨仁波切:在我看来,印度是一个真正民主的国家,他们的民主程度可能比美国还要高,报纸也很好,打架、争论、对话,令人惊讶。印度人很聪明,但是一谈到佛教的问题,他们就比较愚蠢。我已经对很多印度观众、听众讲过这样的话,我不觉得这样会有效。但是他们觉醒、珍惜佛教,应该不是在最近的将来,而是很久以后。我表现得自己好像是具批判精神的人,其实我应该是有最多印度追随者的佛法老师吧。(笑)
人物周刊:这个时代,物质极其发达,人心却越来越虚弱、浮躁,人总是在无助的时候才寻求信仰,在你看来,宗教真的在复兴吗?
宗萨仁波切:它可能会发生,只要人的心里有不安全感存在,就一定会有信仰,人们需要相信些什么。
人物周刊:可佛陀又说,现在是末法时代,佛教的未来在哪里?未来还有多远?
宗萨仁波切:我祈祷,并且希望佛教还会存在很久很久。
人物周刊:佛教发展的速度非常慢,可社会的发展速度极快,怎么让佛教参与到社会发展中来?
宗萨仁波切: 上师们只能鼓励人们去研究、探索、了解佛教,因为在佛教里,不能用欺骗的手段或强硬的方法把别人变成佛教徒。
人物周刊: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比佛教快,可能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如此,为什么?作为佛教徒,你为此担忧吗?
宗萨仁波切:我并不对基督教的发展感到担心,基督教在穷人那边发展得很快,在经济发展有问题的国家里发展得也很快。在传统基督教的国家,意大利、法国、德国年轻的知识分子中,佛教发展得也很快。佛教是理性的、有逻辑的。要追随佛法的人,应该是不盲目的。
人物周刊:现在天灾人祸这么多,在你看来,人们该以什么态度面对生死?
只要人的心里有不安全感存在,就一定会有信仰,人们需要相信些什么
也许我们走得太快了。但是我们担忧有什么用呢?它永远都不会慢下来了
你们可以做任何你们想做的事情,
只要不像宗萨钦哲仁波切那样
人物周刊:你曾戴着假发和胸罩走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这件事如果发生在一个普通人身上,只是听起来很有趣;但发生在你——宗萨钦哲仁波切(以下简称宗萨仁波切)的身上,总会觉得你是要为众生示现什么,是这样?
宗萨仁波切:我需要告诉大家,很多时候我都是我title的犯人,被我的title束缚了,很多人都对我有很多的期望、假定。我不是一个证悟了的人,我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人,我有很多的恐惧、失败和期望,我并不能拯救别人,我连自己都拯救不了。我只是在做佛教上的培训,我在这上面花了很长时间,因为我碰到了很多好到让人惊讶的上师。有时候我想,如果我像鹦鹉学舌一样重复他们所说的话,假装能做他们所做的事,这样我也能够利益众生。所以我想要告诉你们我在巴黎这样的做法,真的不是一个菩萨想要示现什么,我只是想体会这种勇气。我想,我是一个宗教领袖,如果我在巴黎的大街上,戴着胸罩和假发,涂着口红,别人会怎么看呢?但是,我又觉得我应该非常真诚地去做我想做的事情。这两者之间是有矛盾的,我希望在冲突当中训练自己,有勇气、有胆量。特别是在我这个位置的人,虚伪是很大的一个问题,我必须经常和它做斗争。
我最最害怕的是人们对我的期望。我坐在法座上,就是在神坛上,人们对我的期望会越来越高,到最后我可能就满足不了他们的期望。有的时候我就跟大家说,“我不是一个伟大的人,我也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但是亚洲人会觉得我很谦虚。实际上,我做这样的事,是为了让人们的期望值下降。但有的年轻的仁波切的导师告诉他们,“你们可以做任何你们想做的事情,只要不像宗萨钦哲仁波切那样,我就很高兴了。”(笑)
人物周刊:体验对你来说是很重要的事吗?
宗萨仁波切:有的经历是很重要的。我认为,要教别人佛学和佛法,必须要懂得别人的痛苦。很多像我们这样的人(仁波切)并不知道痛苦是什么样子的,我现在就不知道,我只是在知识层面和理论上知道别人的痛苦,所以理解和经历痛苦是很重要的事。
人物周刊:你二十岁左右去英国求学,在你当时的世界里,你已经是一个导师、智者,这种从导师到学生身份的转变顺利吗?
宗萨仁波切:我的一生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时间,一直在做很多好老师的学生。事实上,在英国做一个学生一点都不难,一点挑战性都没有。去英国之前,我经常被看成是一个特殊的人,但是在英国,我刻意想做一个普通人,因为这样对我来说会有很多帮助,这对我来说是特别好的一个挑战。
人物周刊:不管是看视频,还是这两天在法会现场,我发现,你的弟子中似乎是女士居多,事实是这样吗?

宗萨仁波切:这个问题经常被人问到,好像只有我的女学生多一样。(笑)其实不只是我,大部分佛教老师的女学生数目都会超过男学生。可能因为女性更加情绪化,更容易接纳别人的感情和观点,所以女性也更容易接受佛法。
人物周刊:有很多人把你当偶像一样崇拜,特别是一些女弟子,犹如疯狂的粉丝对待明星,遇到这种情况时,你通常会怎么处理?
宗萨仁波切:我会觉得很尴尬,因为我不知道她们为什么会这样,她们当中有的人挺极端的。我知道我应该帮助她们,怎样去帮助,会视情况而定,而且,我也不知道我是否可以成功地帮助到她们。我告诉自己不能误导她们,不能给她们假的期望。我希望不会。但是有的时候作为一个普通人,或者我可能给了她们幻想的空间,谁知道呢。在那种情况下,我会为了她们的证悟而点很多的灯,为她们祈福。
人物周刊:据这段时间的观察,你似乎一直处于被旁观的生活状态,这让你烦恼吗?
宗萨仁波切:有的时候我会被打扰,但这是我的生活,我必须接受。
人物周刊:你爱众生,一直在做利益众生的事。我想知道,一个大修行者,除了为众生外,是否也需要爱自己?
宗萨仁波切:爱众生和对所有众生的慈悲,是我的修行支柱。不知道你会不会把我对自己有佛性的这种信心,称为我爱自己?对自己有佛性的这种自信,比爱自己还重要。我自信自己有佛性,的确有!百分之百有!我对你有佛性也是百分之百有信心,那是更重要的。
我很多很多时候都会觉得孤独
人物周刊: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孤独,怎么才能抵御这种感受?
宗萨仁波切:你必须接受你是孤独的,你最好接受它。一旦接受它你就没有那种不真实的期望,情况会变得好一些。
人物周刊:你孤独吗?或者,你有时间孤独吗?
宗萨仁波切:很多很多时候。当你很忙的时候,当你被很多任务围绕的时候,你会觉得更加孤独。因为有的时候是不能够跟别人沟通的,从究竟上来说,能够跟别人百分之百地沟通是不可能的。
人物周刊:可能有些人不愿相信,像你这样伟大的上师也有普通人的情绪,我们以为你已经找到对治它们的办法了。
宗萨仁波切:我已经说了我是个普通人。如果一定要说不同也是因为佛法。“人必须接受自己是孤独的”,这个也是佛法中提到的,这是非常重要、非常有价值的信息。除了佛教之外,其他地方根本不会教你这个,他们会教你应该去结婚,你应该拥有这个、应该拥有那个……因为我有上师和佛法的加持,所以我有这样一些观点,这个是我惟一不一样的地方。 人物周刊:现在,很多商人有意愿学习佛法,你觉得这是为什么?
宗萨仁波切:我们为什么要赚钱呢?因为你要获得幸福。假设你拥有很多东西,你的窗外有海、你有一辆镀金的车子、你有可以远程控制的抽水马桶……什么都有,可还是觉得不够。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没有锻炼自我觉知的能力。不够的感觉就是一种痛苦,我们都感觉不够,因为我们没有觉知力。
比如,一个女商人戴着一条钻石项链,当然,只要你有钻石项链,你想戴多久就戴多久,但是除了炫耀这种东西很贵,而且被这种炫耀束缚住,戴这条项链的意义在哪?因为无常,任何时候人都可能死掉,在棺材里时,脖子上有钻石或者没钻石有什么区别?所以这种觉知的能力多么重要。
如果你想去寻找觉知的艺术,我可以保证,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佛法讲得更好。佛教里自我觉知的艺术,2500年前就被发明了,而且在历史中被测试过,并且通过了测试,国王、皇后、学者、圣人……成功地被很多人运用。我相信,商人会从修习佛法中获得很大利益。
人物周刊:初学佛法的人,都想知道怎样才能真正进入佛法的世界。
宗萨仁波切:一定要有批判精神,有怀疑心,要去分析,这是佛陀说的,他鼓励我们这样做。去读很多的书,问自己,对你来讲什么是证悟?你是在找另外一种度假方式吗?或者,证悟对你来说只是有更多的东西摆在面前?大家有一个错误的观点,很多人认为学佛就是要把头发剃掉到庙里去,并不是这样的。我看现在的年轻人时,感觉比较复杂,他们觉得必须得到这些东西(指着桌子上的iPad、iPhone),并且会为了得到这些东西做任何事情,对自己的思考也是基于周围的物质,这种时候就是处于对自己没有觉知的状态。学习佛法其实就是观察自己,培养觉知力,这个非常非常重要。在韩国,我看到百分之八十的年轻人都长得一样,他们并不稀罕自己原来的长相,都做了整形。所有人都要找一个偶像,然后跟从,这样会毁掉全世界。
人物周刊:在中国大陆,有很多人希望能成为你的学生,你的要求是什么样的?

人物周刊:多数人会认为,你做事情一定都是有意图的。比如大家会想当然地认为你拍的电影是要为众生示现什么,事实上是这样吗?
宗萨仁波切:我的电影里也没有什么好教导别人的。如果有人觉得我掰开这个坚果都对众生有益的话,可以啊,就这么想吧,就像有人把狗牙当成佛牙,因她的信心太大,狗牙生出舍利一样,那是他们自己的善行,跟我没关系。有一个人到佛面前说,你这么慈悲,佛说,证明你也是一样的。一个残暴的人绝对不会看到别人慈悲。 宗萨仁波切:有一点难。我碰到过一些人,在一段爱情中,彼此很爱对方,但是并没有很强的占有欲,那就会有很多乐趣。他们多数都是修行的人。
人物周刊:好的爱情应该是什么样的?
宗萨仁波切:思维无常,做无常的禅定。即使是一对夫妻,也不要老是在一起太长时间,每天都要有属于自己的单独的时间。大家看对方的时候,可以思维对方有致命的重病,觉得你是最后一次看他,那可能会让这个罗曼蒂克的情感或者关系更好。不要老是以为烛光晚餐会有很大的效果,尝试一起去坐地铁,体验很拥挤的那种感觉,一起渡过一些苦难……烛光晚餐不一定有效。我50岁生日时,大家都劝我和女朋友单独过,享受一个烛光晚餐,我还是把身边的弟子叫来大家一起开了个很大的PARTY。
人物周刊:你女朋友没有抱怨吗?
宗萨仁波切:没有。隐私可能有时候有一点重要,但是对我的生活来说没有可能,我也没有这种祈愿,说跟女朋友有什么隐私。我想对所有想成为上师、仁波切的女朋友、太太的女孩子们说,这样的生活不会很好,没有隐私,这么多人都看着你,这不是一种理想的婚姻生活。
人物周刊:去年我们杂志采访你的时候,你说,“也许最后我会结婚,也许我会成为僧侣,这可说不准。”我想问一下,现在,这两者之间,你是否已有了决定?
宗萨仁波切:还没有。当业风的力量升起的时候,我相信会把我推到某一个方向上去,现在我只是无法想象去结婚,我的答案还是和去年一样,一切皆有可能。如果想要让婚姻变得有意义,我们应该习惯思维无常。
人物周刊:现在人的离婚率特别高,有数据统计,2010年中国离婚率十强榜上,北京离婚率高达39% ,上海离婚率38%;婚外情的发生比例也越来越高,你怎么看这个现状?
宗萨仁波切: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要重新思考现代婚姻的制度,因为事情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有互联网站的聊天室、比基尼、超短裙……各种各样的因缘都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因为人口越来越多,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当空间非常大的时候,大家粘在一起过日子是件很重要的事情;现在大家经常粘在一起,对大家来说都是件很麻烦的事情。
我不是被问婚姻关系最合适的人,所有我对婚姻的答案都可能有一点点悲观。我希望,也祈祷,大家都会有特别良好的关系,但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现在我们的教育系统让孩子成了机器人
人物周刊:现在,中国的年轻女性对于自己的身体并没有太多的敬畏,或进行适当的呵护,比如减肥、整形、堕胎,你怎么看这种状况?
宗萨仁波切:我们生活在一个艰难的世界里面,即便是我们理想身体的概念,也会受广告的影响。很久以前,中国人觉得小脚是好的,所以他们对自然脚的长度并不那么尊重。现在,在欧洲和美国,大家对自然的身体的观念,也在影响着当代的中国年轻人。我觉得非常难过,很多年轻的印度女孩也在减肥,她们有点胖的时候,那么漂亮,那是一种经典的印度的美。但是现在,当代社会,或者西方的观点——比如说要很瘦才美——都在影响着大家,谁也不知道下面还会怎样。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在佛教里面,有专门关于人身体的思维,其实是一种觉知能力开发的过程,这个对我们保护自己的身体会有帮助,就是我们对于自己身体的觉知能力的一种感受力的开发。

人物周刊:现在,中国人的性开放程度很高,在你看来,我们对于性应该抱着什么样的态度?
宗萨仁波切:我无论怎么说其实对大家都不会有什么帮助,所有人都想要有性生活,所有人都装作他们不想要有性生活,尤其是对那些传统的人来讲。
如果没有性的话,我们都不会存在,也不会在这里说话。我觉得性也可以是神圣的。在印度,有恰当的关于性生活的经典论述,甚至有部性经,还有一个性庙,有不同性姿势的雕刻。
人物周刊:在不丹,人们对于性的态度是怎样的?
宗萨仁波切:像不丹这种较为原始的国家,性是比较开放和自由的,至少我们不会被人歧视,性不会被认为是不好的东西,但是现在比较悲哀的是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因为电视,西方的一些价值观正在深入人心,让人觉得性是不好的东西。
去年我们有一个大会,我把我的这个观点告诉给了很多来寺庙的人,包括很多中国寺庙、西藏寺庙的出家人。当然,也有很多很多人认为,对于出家人来讲,女人是最大的问题,但我不这么认为,出家人真正的敌人是钱。因为钱非常容易让人产生幻觉,很多和尚由此变得腐败,你可以说金银、车子……都是在家人的供养,因为是供养,他们还会认为这是好事。
一个女人只能让一个出家人脱掉袈裟还俗,而且那样的情况发生,大家都能看得见。但是钱的话,就非常微妙。如果你没有钱,很多事情都做不了;如果你有钱,人的贪婪就会出现。在这里,菩提迦耶,路上很多乞讨的所谓僧人,其实都不是出家人,我甚至怀疑他们不是佛教徒。但是对于佛教徒来讲,因为我们的虔诚心,让我们看到穿着出家人衣服的乞讨者,就会给他们供养,对他们来讲这就是收入。比如大正觉寺的管理者,也有很多腐败的情况。我们知道这些事情后,就会挫败我们供养的积极性。我去过中国新建的一些寺庙,他们非常富裕,这些寺庙是不是对这个社会有帮助,我们不知道。当然,我不能去拒绝一个非常有虔诚心的佛教徒的供养,我们应该随喜。但是真正的佛法修学——学习和修行这种传统,需要我们来维护。女孩子并不会干扰学习和修行到那样一个程度,但是钱会。
在不丹,我也是一个精英
人物周刊:你出生在不丹,你怎么评价你的国家?
宗萨仁波切: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丹的领导人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利益,特别是我们的第四个国王,很特别的一个国王,特别殊胜。不丹是非常不重要的一个国家,因为它的不重要,它获得了利益。没有石油,没有铀,没有制造原子弹的材料,没有人关心,这很幸运,非常好。但是现在不丹必须改变,没有选择。作为一个佛教徒,又是不丹的公民,我非常担心,不知道不丹未来会怎么改变。任何国家的改变,都取决于他们的精英阶层,中国也一样。在不丹,我认为我也是一个精英。我们这些精英应该非常小心,很多国家被精英阶层毁掉了,他们被自己的世界局限、束缚住了,他们只考虑自己,忘记了大的环境。在不丹已经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所以我有点担心。
当我听说不丹被评为国民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时,我有点不舒服。也许现在大家都很幸福,但是我们还要不断搜集、积累那些让我们一直不断幸福的因。也许对中国来讲是一样的。如果中国希望50年、100年持续不断地幸福下去的话,那现在就应该开始搜集幸福的因,快乐的因。有一点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知道,并不是有钱就能使我们幸福。很多时候,我们去做那些完全没用的事情时,反倒会很开心、很幸福。我觉得中国人很害怕那些无用的东西,很害怕自己变得没用。没有用有的时候就是幸福最关键的因素。我说这些,经济学家不会把我杀掉吧。(笑)

人物周刊:佛法讲,活在当下。不丹现在已经是国民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了,为什么还希望不丹改变?当下幸福还不够吗?
宗萨仁波切:你希望或不希望,改变都会发生。我只是担心它会朝不好的方向改变。是,活在当下幸福就够了,但有多少人能真正去实践活在当下,所有人都担心他们的GDP,所有人都在想未来的事,或者在想过去的事情,没有人活在当下。不丹没有不同,也是这样的。
人物周刊:不丹的精英阶层达到你所希望的状态了吗?
宗萨仁波切:他们能够做得更好,包括我在内。
只要人的心里有不安全感存在,就一定会有信仰
人物周刊: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可现在,佛教徒只占印度人口的0.8%,为什么在这个发源地,佛教徒反倒成了少数派?
宗萨仁波切: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期望印度人能问这个问题,但事实上是你在问这个问题。我觉得印度人是真的很傻,在2500年的历史上,所有印度制造的东西都是被人讥笑的对象,即使印度人,他们如果有其他选择的话,也不会买印度制造的东西,人们都喜欢日本、德国、英国的东西。所有从印度出口到其他地方的东西,质量都不是很好。只有一个例外,佛教。(笑)然后这个还继续存在,还继续在发展。穆斯林、基督教和耆那教,他们都是从西方来的宗教,并不是在印度发源的,佛陀是一个真正的印度人,但是他们都把他忘掉了,政府也不支持佛教事业,地区政府也不支持。即便是在菩提迦耶这样的地方,很多人都依赖佛教生存,他们卖花、卖香、开饭店等等,但是他们99.9%都不是佛教徒。对那些朝圣者来说,想要把这个地方变得更漂亮、做一些事情的话,他们反而会给这些朝圣者找麻烦。印度人,我希望他们有一天会觉醒,说,“啊,佛陀原来是我们印度人,我们应该珍惜他。”他们也许有一天会觉醒,因为现在很多非印度人都在珍惜他。
人物周刊:你说印度人傻,面对印度记者的话你也会这么表达吗?
宗萨仁波切:在我看来,印度是一个真正民主的国家,他们的民主程度可能比美国还要高,报纸也很好,打架、争论、对话,令人惊讶。印度人很聪明,但是一谈到佛教的问题,他们就比较愚蠢。我已经对很多印度观众、听众讲过这样的话,我不觉得这样会有效。但是他们觉醒、珍惜佛教,应该不是在最近的将来,而是很久以后。我表现得自己好像是具批判精神的人,其实我应该是有最多印度追随者的佛法老师吧。(笑)
人物周刊:这个时代,物质极其发达,人心却越来越虚弱、浮躁,人总是在无助的时候才寻求信仰,在你看来,宗教真的在复兴吗?
宗萨仁波切:它可能会发生,只要人的心里有不安全感存在,就一定会有信仰,人们需要相信些什么。
人物周刊:可佛陀又说,现在是末法时代,佛教的未来在哪里?未来还有多远?
宗萨仁波切:我祈祷,并且希望佛教还会存在很久很久。
人物周刊:佛教发展的速度非常慢,可社会的发展速度极快,怎么让佛教参与到社会发展中来?
宗萨仁波切: 上师们只能鼓励人们去研究、探索、了解佛教,因为在佛教里,不能用欺骗的手段或强硬的方法把别人变成佛教徒。
人物周刊: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比佛教快,可能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如此,为什么?作为佛教徒,你为此担忧吗?
宗萨仁波切:我并不对基督教的发展感到担心,基督教在穷人那边发展得很快,在经济发展有问题的国家里发展得也很快。在传统基督教的国家,意大利、法国、德国年轻的知识分子中,佛教发展得也很快。佛教是理性的、有逻辑的。要追随佛法的人,应该是不盲目的。
在中国,知道马克思的人多于庄子
人物周刊:现在天灾人祸这么多,在你看来,人们该以什么态度面对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