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版历史课教材改变了以往历史课教材按照通史模式和时间顺序的编排方法,利用“专题”的形式,将古今中外的历史编成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个必修和其它几个选修教材,这种“专题”模块式的编排方法,虽然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某一专题的历史知识,但对于我们任课教师却不能不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作为一线教师,我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以就教于诸位同仁。
一、新版历史课给教师带来的挑战
新课改给教学与教师带来的挑战是多方面的,但是,归纳起来,最主要的是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新课较高要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新的教学方式与旧的学习习惯之间的抵牾以及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尊重教师主导性等问题。
1.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新课较高要求矛盾凸显。
现行的高中历史新课是建立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更深更新的课程。而事实上由于学生初中的学科基础不很牢固,知识体系与新课标模块式的教学体系难以互相衔接,加之以往的历史大多是开卷考试,学生们根本没必要去下功夫学。这就难以做到理解和掌握了。比如,新课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它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基本了解古代中国朝代更替的过程。由于大部分学生不清楚这个问题,老师们不得不补充这一内容,这样就拖累了给新课程的进行,造成大容量的教学内容与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新课程内容多、难度大,每周2课时,让教师们感到课时太紧,无法按时完成教学计划。
2.新的教学方式与旧的学习习惯难以适应。
新课改主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习惯于传统的“讲授式”学习方式的学生来说难以适应。如果学生自己知识不牢,怎样去与他人“合作”与“探究”?更何况在如此众多的科目中,学生哪来那么多时间进行探究呢?这样就势必出现了学生还没有学会基本的历史知识,就匆匆去与他人探讨、辩论的情况。加上新课改要求学生参与小组活动,搞课堂历史短剧、展示课外收集的有关资料等情况,设计得都不错,可操作起来就难了。毋庸讳言,目前我们还没有完全摆脱“高考”这根指挥棒,高考(文科)只要有高考压力存在,那些“探究”、“创新”、“自主”、“合作”等不在成绩中反映的内容,统统不被重视,实现新课改的目的也恐难以实现。
3.发挥学生主体性与尊重教师主导性矛盾。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独特见解和体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对文本的基本尊重。由于学生自身认识的局限性,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主观性偏差现象。提倡学生自主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性。必须强调,学生自主不是让学生“跟着感觉走”,更不是让老师跟着学生走。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教师的引导价值,使教师的智慧启迪和思维点拨逐步被淡化和弱化。这样势必导致课堂低效甚至无效。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活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因而,点拨思路,启迪智慧,激活想象,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就不是课堂问题越开放越好;学生的表现越自由越好;课堂越热闹越好;教师讲解越少越好。
二、教師应有的态度和对策
有挑战不可怕,因为挑战与机遇并存,战胜了挑战,我们便赢得了发展的机遇。面对新课改、面对新教材,我们任课教师应当有个科学的态度——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我们必须清楚,不能一味地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考试,那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树立创新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材观,把新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
1.掌握学生需求,利用网络备课。
根据新版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历史课教学特点,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资料进行备课。将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学参考和辅导资料,灵活地剪裁取舍,用于新的教学案例中。同时利用好网络资源,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及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集到更多的参考资料用于备课。在新课改中,还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
2.把握课程难点,群策群力备课。
作为教师,必须知道本课怎样导入效果最好,激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知道怎样才能抓住教学内容,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于课后作业和习题,教师更应细心安排,以少而精的方式巩固教学成果。通过集体备课,群策群力,集中大家智慧赢得备课主动权。每个教师,都在集体智慧关照下,然后自己再根据个人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二次备课,这样,备出来的课,才能“适销对路”,受到学生欢迎。
3.强化“互动”,突出能力培养。
新课改要求我们做教师的要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行为和方式。在课程目标上,强调传授知识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目标。这样,学生的学习就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树立人本意识,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角色创新的首要任务。因此历史教师应该由学生一切活动的包办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引路人、促进者转变。新课程倡导教师做学生的“对话者”、“合作者”,其表现形式一般为问答式教学、合作式学习。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填鸭式”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当今的教师应该更多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新版历史课给教师带来的挑战
新课改给教学与教师带来的挑战是多方面的,但是,归纳起来,最主要的是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新课较高要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新的教学方式与旧的学习习惯之间的抵牾以及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尊重教师主导性等问题。
1.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新课较高要求矛盾凸显。
现行的高中历史新课是建立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更深更新的课程。而事实上由于学生初中的学科基础不很牢固,知识体系与新课标模块式的教学体系难以互相衔接,加之以往的历史大多是开卷考试,学生们根本没必要去下功夫学。这就难以做到理解和掌握了。比如,新课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它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基本了解古代中国朝代更替的过程。由于大部分学生不清楚这个问题,老师们不得不补充这一内容,这样就拖累了给新课程的进行,造成大容量的教学内容与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新课程内容多、难度大,每周2课时,让教师们感到课时太紧,无法按时完成教学计划。
2.新的教学方式与旧的学习习惯难以适应。
新课改主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习惯于传统的“讲授式”学习方式的学生来说难以适应。如果学生自己知识不牢,怎样去与他人“合作”与“探究”?更何况在如此众多的科目中,学生哪来那么多时间进行探究呢?这样就势必出现了学生还没有学会基本的历史知识,就匆匆去与他人探讨、辩论的情况。加上新课改要求学生参与小组活动,搞课堂历史短剧、展示课外收集的有关资料等情况,设计得都不错,可操作起来就难了。毋庸讳言,目前我们还没有完全摆脱“高考”这根指挥棒,高考(文科)只要有高考压力存在,那些“探究”、“创新”、“自主”、“合作”等不在成绩中反映的内容,统统不被重视,实现新课改的目的也恐难以实现。
3.发挥学生主体性与尊重教师主导性矛盾。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独特见解和体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对文本的基本尊重。由于学生自身认识的局限性,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主观性偏差现象。提倡学生自主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性。必须强调,学生自主不是让学生“跟着感觉走”,更不是让老师跟着学生走。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教师的引导价值,使教师的智慧启迪和思维点拨逐步被淡化和弱化。这样势必导致课堂低效甚至无效。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活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因而,点拨思路,启迪智慧,激活想象,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就不是课堂问题越开放越好;学生的表现越自由越好;课堂越热闹越好;教师讲解越少越好。
二、教師应有的态度和对策
有挑战不可怕,因为挑战与机遇并存,战胜了挑战,我们便赢得了发展的机遇。面对新课改、面对新教材,我们任课教师应当有个科学的态度——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我们必须清楚,不能一味地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考试,那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树立创新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材观,把新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
1.掌握学生需求,利用网络备课。
根据新版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历史课教学特点,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资料进行备课。将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学参考和辅导资料,灵活地剪裁取舍,用于新的教学案例中。同时利用好网络资源,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及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集到更多的参考资料用于备课。在新课改中,还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
2.把握课程难点,群策群力备课。
作为教师,必须知道本课怎样导入效果最好,激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知道怎样才能抓住教学内容,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于课后作业和习题,教师更应细心安排,以少而精的方式巩固教学成果。通过集体备课,群策群力,集中大家智慧赢得备课主动权。每个教师,都在集体智慧关照下,然后自己再根据个人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二次备课,这样,备出来的课,才能“适销对路”,受到学生欢迎。
3.强化“互动”,突出能力培养。
新课改要求我们做教师的要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行为和方式。在课程目标上,强调传授知识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目标。这样,学生的学习就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树立人本意识,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角色创新的首要任务。因此历史教师应该由学生一切活动的包办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引路人、促进者转变。新课程倡导教师做学生的“对话者”、“合作者”,其表现形式一般为问答式教学、合作式学习。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填鸭式”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当今的教师应该更多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