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国古代美术史中的汉代写实绘画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xido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代写实绘画的著述与研究并不是中国古代美术史学中最优秀的成果,但对这一时期写实绘画在中国古代美术史学中的地位的考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美术史与整个学术、知识环境的关系。本文结合各历史时段对汉代绘画史学中的著述与研究,分析了中国古代美术史学的部分特征,旨在研究中国古代美术史学如何看待这一段写实绘画的历史,包括写作体例、写作方式上的创变等等。
  关键词:中国古代美术史学;汉代写实绘画
  中图分类号:J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18-1
  汉代写实绘画是以汉代社会现实生活为土壤,以恢宏广阔的胸怀,雄视古今的目光,大量吸收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以及内蕴着原始巫术文化遗存的楚民俗文化营养,广泛吸取从原始时代到春秋战国时代诸种绘画艺术的精华,而创造出自身独特的审美意蕴和不同于众的鲜明的艺术风格。它对历史演进和现实世界的理性关注,它对神话天地和神仙世界的感性向往,它对雄强博大、质朴神秘美学风格的追求,对魏晋以后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不朽的审美价值,在我国古代美术史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传承作用。
  一、汉代写实绘画的艺术表现特点
  (一)形象塑造,形神兼备
  “形”与“神”是中国哲学也是绘画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形神关系是绘画美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形神关系一直是绘画理论的重要思想,影响着绘画创作的发展。我们并不否认摹仿是早期绘画的特征,这说明形也是重要的,它是人们对物象的直观把握,是艺术家认识对象的“再造物”,这里面已经包含着画家的理解和创造,自然也有对内在精神的体现。在这种意义上,造型艺术的绘画就不能完全舍弃形,写实的绘画是离不开具象的形的。当然,这是从形中有神的角度说的,不能把形的重要性强调到极端,在形与神的关系中,神居于矛盾的主要地位才是正确的。艺术在于创造,创造包括对物象形式的创造和对艺术精神的创造,最终形成艺术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所以,“以形写神”的观点,应是以“传神”作为最终目的。汉代灵瑞图画很多,这些形象多为理想中的神物,在刻画上很能体现汉代画家的创造性。如汉瓦当中的朱雀、青龙等图像,都极生动夸张,富有生命活力[1]。
  (二)时空结构,重在开创
  汉代写实绘画的作品画面结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把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的情节表现在一个场面,具有连环画的特征;另一种是把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的情节归纳于一个场面,即具有独幅画的特征。这两种类型的结构,都很注意情节的具体描绘。如马王堆西汉帛画,把天上、人间、地下的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的情节连缀起来,是一本洋洋大观的连环画,是一大堆故事情节的图像,但它又都是紧扣着“引魂升天”这一主题思想展开的。
  (三)艺术技法,灵活多样
  审美意蕴的显现,艺术形象的塑造,时空结构的处理,都离不开对艺术表现技法的把握。在汉代写实绘画艺术创作中,无论是线条的运用,色彩的组合,还是画面与书法关系的安排,都在继承前人的艺术创作经验基础上,结合汉代写实绘画艺术创作实践的需要予以创造性发展,在新的时代精神的推动下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二、各个历史时期对汉代写实绘画的著述
  (一)《历代名画记》叙述中的汉代绘画
  中国古代美术史学在唐代形成了庞大的体系与规模,其中以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为代表。它是我国古代绘画史著作中体大思精的伟大著作。在张彦远看来“图画之妙,爱自秦、汉,可得而记。”由此可见张彦远认为汉代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一个必经发展阶段,我们需要廓清和梳理出他如何处理史料,采用何种方法叙述这样一段历史。此外,在儒家思想的规范下,汉代写实绘画成为了表达政治教化和道德宣扬的工具,张彦远也同样力图将绘画纳入正统的儒家规范中,但他不仅仅记载宫廷与帝王史实,更为整个传统画史奠定了一个叙述模式一直延续了下来,使得人们对汉代写实绘画的认识上升到美术历史叙述中的一个必经阶段,而不仅仅是对儒家思想画面的记忆,构造了绘画历史的线性观念[2]。
  (二)宋元时期的汉画著述
  米芾的《画史》标志了宋代对汉代写实绘画的一种新的趋向,即对汉画实物的记载与评述成为与金石学研究相映照的美术史现象。米芾的《画史》体现了时风的影响,同时也表明了人们开始注意到汉画像作为图像所具有的审美因素,对于后代在绘画历史的纬度中对汉画像所作的审美方面的评介与思考给予了很大的启迪。
  (三)明清汉画的著述
  明代依托于宋代金石学著录的材料,对汉画实物的记载与审美方面有了新的特征。加上少量汉代写实绘画实物材料的著述,发展了宋代对汉代写实绘画审美角度的解读方向。对于进一步发掘汉代写实绘画的审美价值,将其归纳到绘画历史的框架下去分析和叙述,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在文献著述上的汉代写实绘画具有了因袭色彩。主要体现在编排方式上,出现了辞典式的画学著作,这是区别于以往历史叙述的模式化,并且在各种编排体例也形成了一定的著述形式上的特色。
  三、结语
  纵观中西方学者对艺术史学的反思,在上个世纪70到90年代,出现了各领域内的反思思潮。大多美术史学史的研讨会只是针对近代美术史进行总结,从而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美术史形态,为今天的美术史研究提供了参照视野。但相比较来说,我国还缺乏对一千多年来的美术史学系统的梳理,中国传统美术史学的理论及框架虽然存在,但是缺乏学科性研究,也导致了传统美术史学的延续。未来随着中国美术史研究的继续,我们相信对美术史学全局的研究也会加强,传统美术史学的思考也会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顾媛媛.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之体例的独创性[J].东南文化,2005,(04).
  [2]朱存明.汉画像与汉文化研究导论[J].审美文化研究,2002,(01).
  作者简介:
  卞俊鑫,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多管火箭射击顺序对其动态特性有一定的影响。文中把遗传算法用于多管火箭发射次序寻优当中,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且执行时间短收敛率高。优化结果得到了试验验证.为优化射序
为了提高舰载雷达抗箔条干扰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的抗箔条干扰方法。利用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和学习能力,在舰载雷达目标回波信号受到箔条回
通过分析摩擦层的大气运动特点,建立了中低空风场随高度的分布函数,分析了伞-弹系统从超音速初始状态减速到稳态过程中的受力环境,并推导了其三维动力学运动方程;以自由下落悬浮
发展了一种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结构可靠度分析的响应面法。首先基于不可压或近似不可压粘弹性有限元方法和中心复合设计技术获取多组输入、输出随机变量,然后用最小二乘法估
在机载导弹通用自动测试系统软件开发中。采用面向信号的通用测试语言ATLAS。并且在测试系统软件开发中引入基于数据库的软件开发方法。当其中任何一个测试对象改变时。只需
根据弹道导弹攻防仿真需求.在资料分析和性能仿真基础上对拦截弹技术状态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拦截弹反设计方法,拦截弹性能分析和反设计模型综合考虑了拦截弹总体、气动
摘要:戏曲音乐唱腔的类型,传统戏曲音乐的特点,不同声腔剧种往往有不同的主奏乐器和乐队组合。戏曲韵中各种各样器乐曲牌,以及打击乐中的各种锣鼓点,构成了戏曲中的场景音乐。音乐给大家带来的情感和它的表现方式。本文就唱腔调式调性,唱腔音乐中调式手法的运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戏曲音乐;唱腔音乐;剧种特色;主要手法;调式交替;徵调式;调协式调性  中图分类号:J8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基于连续型遗传算法,与空间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质量模型和长度模型相结合,建立了空间发动机系统优化模型。以发动机系统的质量为目标函数,对燃烧室压力和喷管扩张比进行了优化设
对采用两次进气结构的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化学反应流场进行了两相数值模拟,研究了两次进气间距和流量分配比对气相和凝相燃烧效率的影响,分析了两次进气方案使燃烧效率
摘要: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绘画艺术地位上,八大山人可谓是一名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技艺精湛,融汇各方面精华创作作品,给后世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份宝贵的资源,在艺术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清朝一位有名的僧人曾用“眼高百代古无比,书法画法前人前”这句诗来评价八大山人的艺术,可见他在当时的书法地位及在当今社会的研究古代文化的影响。创作他的作品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阶段作品融合入百家精髓于一体,拥有多样色彩,后期形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