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须主动依托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微信,创新育人模式。针对体育大专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使用微信的现状和不足,提出唱好思政课主旋律、符合年轻化、增加互动环节等建议来完善思政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微信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4-0054-02
2012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上线。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可以进行一对多的媒体性行为活动。与新媒体红人“微博”相比,由于不再受140个字的篇幅限制,且可以实现群发、自动回复和一对一交流等功能,微信公众平台已逐渐成为微博的深度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在如火如荼的新媒体浪潮中,高校思政教育要打破“走过场”局面,引起学生兴趣,实现与学生的多维互动,必须“贴地气”,主动使用大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建设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不失是一种有效地“打入学生内部”的方法。
一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现状
当前,绝大多数高校思政教育依然使用传统模式,即以思政课教学为主,以学生工作部、学校团委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组织部、宣传部的党校教育为辅。在思政课教学中,由于采用单一的课堂讲授教学方法,形成了“满堂灌”的被动教育模式,师生间沟通甚少,学生的“不以为然”和“抵触性”甚大。尤其是个性鲜明的体育专业学生,理论素质偏低,又存在重技能轻文化的思想,教师往往要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维持课堂纪律。加上学生对自身理论水平信心不足,也往往不愿意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者发表观点,课程教学效果较差。
近几年,新媒体已运用到高校思政教育的方方面面。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广西体专)为例,2004年创办思政网。2008年学校对网页进行改版,除开设了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等职能部门子页面,还开设了校园文化和各时段党建专栏。2011年,思政网更名改版为健行网。同年,开设了学校、校团委、校学生会等多个微博账号。2015年,又开设了学校微信号和广西体专青年圈、广西体专大学生通讯社等多个微信公众平台。尽管如此,由于学校、职能部门和思政部重视和投入略为不足,需要提升和完善的地方还很多。
二 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缺失
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说过,媒介能区分不同的社会形态,新媒介的产生就是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自微信诞生起,就逐渐力压微博,迅速占领大学生群体,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必备品”。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微信的一个热门项目,以其丰富性和便捷性受到大学生的关注,而这种知识传递的即时性和碎片性也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
因此,近年来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占领微信公众平台来做好思政教育工作。还是以广西体专为例,2015年,该校依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旨,建设了广西体专青年圈和广西体专大学生通讯社2个微信公众平台。然而经笔者关注和查阅,两个平台关注度都不高,广西体专大学生通讯社自创办以来有近400个关注,而广西体专青年圈从创办后频频“掉粉”,截至2015年度12月30日,关注人数不过百人。
1 实用性差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思政教育主要面向本校学生。因此,微信公众平台在内容上应该注意与校园文化、校园安稳、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反观广西体专青年圈,2015年首期4篇均为转载,虽然内容主要围绕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创新、创业”,但仅与大三的毕业生关系紧密,无法吸引大一、大二的学生。最后导致整个平台没有体现广泛性和服务性而失去关注。
2 吸引力低
这里所指的吸引力,包括内容的吸引力、手段的吸引力和语言的吸引力等。以广西体专大学生通讯社微信公众平台为例,2015年12月的3期,内容除了思政教育还选放了街舞、动漫、足球,标题语言上也运用了如“学生证又多一项新功能,你造吗?”、“什么是感,什么是恩?”等网络用语,符合大学生的“胃口”。但整个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未能保持统一水准,说白了,还是缺少足够专业的“网络写手”,也未使用视频、动画等高吸引度手段。
3 互动性少
微信广受欢迎与其高度互动性是密切相关的。人们不但想第一时间知晓“圈子”里的新闻,而且也希望予以评述和表达,甚至参与。即:互动越强,越有快感;交流越多,越无法离开。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要想获得活力和影响力,必须在互动性上下功夫。但很多高校都没能做好,进而无法通过平台引起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
三 关于高校思政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思考
2015年9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在线课程引起了关注,其使用轻快的音乐、“萌哒哒”的动画和好玩的网络用语打造的预告片一下子吸引了一批粉丝。虽然该课程并未开通微信公众平台,但是对我们也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1 唱好思政课主旋律
高校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首先应与思政课紧密联系起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慕课在“学堂在线”开课起,校内就有1000名大学生通过在线学习获得这门课的必修学分,让我们看到了网络课程的潜质。
当然,将思政课“微信化”,就需要教师将课程内容进行浓缩与碎片,精心设置更富有启发性的课程组织形式,搭配视频、动画、PPT、字幕和教学拓展资源。同时,还要设计更多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讨论环节,如推送学习建议书单,促使学生主动查阅文献资料,进而开拓视野;又如定期确定讨论主题,学生可以自行将想法和心得发到后台,避免了上课不自信、不敢发言的尴尬等。使用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思政课,任意时空都能顺利完成课程学习,且无论手机还是电脑都能满足学习要求,学习方式和选择更自由。
2 符合年轻化
被分享是提高微信公众平台关注度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因此,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就应该考虑:“我们的文章会不会让学生觉得有趣、实用、有价值?会不会去分享?” 根据笔者研究,官方用语、心灵鸡汤、纯理论文字、新闻转载等这些无任何感官素材的内容已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相反,具有娱乐性、草根性和实用性的内容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如学习攻略、生活趣事、经验分享、学生原创等。同时,要有吸引眼球的标题,避免主观拔高文章的思想内涵,更贴近学生的心声。在形式上,要使用符合大学生习惯的网络语言对原文章进行简化和提炼,控制篇幅;广泛运用图片、动画、漫画、音频、短视频、微课等,使其与文字交互,增加可读性和趣味性。同时,目前数据可视化技术也越来越受欢迎,将文字变成信息图表,搭配动漫与特殊符号,不但系统完整,也独特简明。此外,MAKA图文编辑创作软件也是突破传统图文格式好手段。因此,精心优化内容与形式,使内容体现年轻化十分重要。
3 增加互动环节
研究显示,在信息传播中增加激励因素是促进受众关注的有效途径。因此,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要重视推出线上线下交互式活动产品,吸引更多大学生关注和参与,提高传播效果。
如运用到思政课中,可以推出签到功能。学生到教室后可向后台回复相应数字,不但可以签到还可以看有多少人签到,自己排在第几。同时还可以推出评论功能,将课程案例图文或社会热点问题视频推送给学生,要求学生反馈评论,并有一定的分数累加。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可以推出学校领导、名师、校友或优秀学生的感悟视频,每期不超过30秒,或推出我为学校建言献策等。运用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如开通投票功能,对校园不文明行为投票,为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学生干部投票,对各项学生比赛作品进行投票,为征集各项核心价值主题活动投票等。还可以开通报名功能,如报名志愿服务、学生活动等。此外,也可以适度开设一些抢票、积攒、送祝福、限量小礼品等活动,激发学生热心参与。当然,所有互动,微信公众平台负责教师都要认真查阅和回复,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使学生获得存在感和参与感。
总之,在新媒体不断影响的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一定要紧扣新时代要求和“90后”学生要求,主动将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与新媒体融合,形成多维度和立体化的教育模式。思政教师也要强化网络思维,积极探索新型有效的育人方法和手段,真正实现启迪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精神成长。目前,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还是一种新尝试。对于体育大专院校,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不但要向兄弟院校学习借鉴,也要区别出体育专业学生的特殊情况,同时留心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受众特性,进而不断地深入学生当中,获得学生认可,同时也积极地影响学生。
参考文献
[1]杨勐,徐娟.新媒体时代“红色微信”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创新应用探索 [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2]王英红.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1).
[3]李楠,高嘉敏,马丽娟.校园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德育),2015(03).
[4]庞丽铷,苏琪. “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路径研究[J].陕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01).
[5]高丽倩,王建虎,张进.新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精品化建设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07).
[6]任飞.依托微信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1).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微信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4-0054-02
2012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上线。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可以进行一对多的媒体性行为活动。与新媒体红人“微博”相比,由于不再受140个字的篇幅限制,且可以实现群发、自动回复和一对一交流等功能,微信公众平台已逐渐成为微博的深度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在如火如荼的新媒体浪潮中,高校思政教育要打破“走过场”局面,引起学生兴趣,实现与学生的多维互动,必须“贴地气”,主动使用大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建设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不失是一种有效地“打入学生内部”的方法。
一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现状
当前,绝大多数高校思政教育依然使用传统模式,即以思政课教学为主,以学生工作部、学校团委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组织部、宣传部的党校教育为辅。在思政课教学中,由于采用单一的课堂讲授教学方法,形成了“满堂灌”的被动教育模式,师生间沟通甚少,学生的“不以为然”和“抵触性”甚大。尤其是个性鲜明的体育专业学生,理论素质偏低,又存在重技能轻文化的思想,教师往往要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维持课堂纪律。加上学生对自身理论水平信心不足,也往往不愿意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者发表观点,课程教学效果较差。
近几年,新媒体已运用到高校思政教育的方方面面。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广西体专)为例,2004年创办思政网。2008年学校对网页进行改版,除开设了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等职能部门子页面,还开设了校园文化和各时段党建专栏。2011年,思政网更名改版为健行网。同年,开设了学校、校团委、校学生会等多个微博账号。2015年,又开设了学校微信号和广西体专青年圈、广西体专大学生通讯社等多个微信公众平台。尽管如此,由于学校、职能部门和思政部重视和投入略为不足,需要提升和完善的地方还很多。
二 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缺失
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说过,媒介能区分不同的社会形态,新媒介的产生就是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自微信诞生起,就逐渐力压微博,迅速占领大学生群体,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必备品”。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微信的一个热门项目,以其丰富性和便捷性受到大学生的关注,而这种知识传递的即时性和碎片性也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
因此,近年来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占领微信公众平台来做好思政教育工作。还是以广西体专为例,2015年,该校依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旨,建设了广西体专青年圈和广西体专大学生通讯社2个微信公众平台。然而经笔者关注和查阅,两个平台关注度都不高,广西体专大学生通讯社自创办以来有近400个关注,而广西体专青年圈从创办后频频“掉粉”,截至2015年度12月30日,关注人数不过百人。
1 实用性差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思政教育主要面向本校学生。因此,微信公众平台在内容上应该注意与校园文化、校园安稳、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反观广西体专青年圈,2015年首期4篇均为转载,虽然内容主要围绕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创新、创业”,但仅与大三的毕业生关系紧密,无法吸引大一、大二的学生。最后导致整个平台没有体现广泛性和服务性而失去关注。
2 吸引力低
这里所指的吸引力,包括内容的吸引力、手段的吸引力和语言的吸引力等。以广西体专大学生通讯社微信公众平台为例,2015年12月的3期,内容除了思政教育还选放了街舞、动漫、足球,标题语言上也运用了如“学生证又多一项新功能,你造吗?”、“什么是感,什么是恩?”等网络用语,符合大学生的“胃口”。但整个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未能保持统一水准,说白了,还是缺少足够专业的“网络写手”,也未使用视频、动画等高吸引度手段。
3 互动性少
微信广受欢迎与其高度互动性是密切相关的。人们不但想第一时间知晓“圈子”里的新闻,而且也希望予以评述和表达,甚至参与。即:互动越强,越有快感;交流越多,越无法离开。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要想获得活力和影响力,必须在互动性上下功夫。但很多高校都没能做好,进而无法通过平台引起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
三 关于高校思政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思考
2015年9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在线课程引起了关注,其使用轻快的音乐、“萌哒哒”的动画和好玩的网络用语打造的预告片一下子吸引了一批粉丝。虽然该课程并未开通微信公众平台,但是对我们也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1 唱好思政课主旋律
高校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首先应与思政课紧密联系起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慕课在“学堂在线”开课起,校内就有1000名大学生通过在线学习获得这门课的必修学分,让我们看到了网络课程的潜质。
当然,将思政课“微信化”,就需要教师将课程内容进行浓缩与碎片,精心设置更富有启发性的课程组织形式,搭配视频、动画、PPT、字幕和教学拓展资源。同时,还要设计更多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讨论环节,如推送学习建议书单,促使学生主动查阅文献资料,进而开拓视野;又如定期确定讨论主题,学生可以自行将想法和心得发到后台,避免了上课不自信、不敢发言的尴尬等。使用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思政课,任意时空都能顺利完成课程学习,且无论手机还是电脑都能满足学习要求,学习方式和选择更自由。
2 符合年轻化
被分享是提高微信公众平台关注度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因此,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就应该考虑:“我们的文章会不会让学生觉得有趣、实用、有价值?会不会去分享?” 根据笔者研究,官方用语、心灵鸡汤、纯理论文字、新闻转载等这些无任何感官素材的内容已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相反,具有娱乐性、草根性和实用性的内容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如学习攻略、生活趣事、经验分享、学生原创等。同时,要有吸引眼球的标题,避免主观拔高文章的思想内涵,更贴近学生的心声。在形式上,要使用符合大学生习惯的网络语言对原文章进行简化和提炼,控制篇幅;广泛运用图片、动画、漫画、音频、短视频、微课等,使其与文字交互,增加可读性和趣味性。同时,目前数据可视化技术也越来越受欢迎,将文字变成信息图表,搭配动漫与特殊符号,不但系统完整,也独特简明。此外,MAKA图文编辑创作软件也是突破传统图文格式好手段。因此,精心优化内容与形式,使内容体现年轻化十分重要。
3 增加互动环节
研究显示,在信息传播中增加激励因素是促进受众关注的有效途径。因此,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要重视推出线上线下交互式活动产品,吸引更多大学生关注和参与,提高传播效果。
如运用到思政课中,可以推出签到功能。学生到教室后可向后台回复相应数字,不但可以签到还可以看有多少人签到,自己排在第几。同时还可以推出评论功能,将课程案例图文或社会热点问题视频推送给学生,要求学生反馈评论,并有一定的分数累加。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可以推出学校领导、名师、校友或优秀学生的感悟视频,每期不超过30秒,或推出我为学校建言献策等。运用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如开通投票功能,对校园不文明行为投票,为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学生干部投票,对各项学生比赛作品进行投票,为征集各项核心价值主题活动投票等。还可以开通报名功能,如报名志愿服务、学生活动等。此外,也可以适度开设一些抢票、积攒、送祝福、限量小礼品等活动,激发学生热心参与。当然,所有互动,微信公众平台负责教师都要认真查阅和回复,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使学生获得存在感和参与感。
总之,在新媒体不断影响的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一定要紧扣新时代要求和“90后”学生要求,主动将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与新媒体融合,形成多维度和立体化的教育模式。思政教师也要强化网络思维,积极探索新型有效的育人方法和手段,真正实现启迪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精神成长。目前,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还是一种新尝试。对于体育大专院校,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不但要向兄弟院校学习借鉴,也要区别出体育专业学生的特殊情况,同时留心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受众特性,进而不断地深入学生当中,获得学生认可,同时也积极地影响学生。
参考文献
[1]杨勐,徐娟.新媒体时代“红色微信”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创新应用探索 [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2]王英红.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1).
[3]李楠,高嘉敏,马丽娟.校园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德育),2015(03).
[4]庞丽铷,苏琪. “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路径研究[J].陕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01).
[5]高丽倩,王建虎,张进.新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精品化建设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07).
[6]任飞.依托微信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