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追溯人文始祖伏羲文化历史年代,确定了静宁成纪文化城的建筑风格及建设规模,对仿古建筑结构受力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结构薄弱环节及关键部位的设计理念,达到了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受力合理、外形逼真的效果。
关键词:静宁成纪文化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
静宁是我国史记中记载的古成纪城所在地,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之地,也是华夏民族、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成纪文化城是以纪念人文始祖伏羲,发扬伏羲文化为宗旨,文化城主体建筑应为祭奠性建筑。伏羲时代距今7千余年,史前文化时期那个时代的建筑形式可能是草棚茅茨,对纪念人文始祖的大型殿堂来说,表现力度显然是不够的。所谓“礼不忘本”,也说明汉唐时代非常了解、重视建筑感化社会的重要作用。作为纪念性建筑,如果能逼近哪个时代形式,无疑会提高历史价值的含量。设计早期的明堂感到史料不足,但战国或秦汉形式还是能推测到位的,采用秦汉形式只能说我们到目前为止所能掌握的最早期的形式,而不是说就是哪个时代的形式,而只是表示伏羲时代的久远。所以以秦汉风格的明堂作为伏羲大殿的形式,来表现那个时代的久远性。这样拉开祖先和我们的距离,是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
一、建筑设计
成纪文化城位于县城中心的繁华地段,占地100余亩,总建筑面积为2万平方米,以南北主轴线对称布局,从南至北依次为广场、阙楼、画卦台、伏羲主殿,远期发展还有续建大殿、后殿等。伏羲纪念馆主殿端部东接博物馆,西连文化馆,体量宏大,形成气势磅礴的朝拜圣地。平台承托起的主殿由东西配楼簇拥而起,主殿和配殿二层,框架结构,面积为6736平方米;文化馆衔接与主殿的西段,为了强调其文化性质,在院落前部设置两座增加文化内涵的石牌坊,文化馆为三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为2042平方米;博物馆衔接于主殿的东端部,其主入口朝东,入口两侧向东突出,以造成围合空间,突出部分做角楼以和主殿气势相符。博物馆为三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为2875平方米;图书馆和文化馆相衔接,在建筑外观形式和风格与群体建筑保持一致。图书馆为三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为1674平方米;文化局坐落在成纪文化城西北角,是一组庭院式仿古建筑,这座办公性建筑为三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画卦台直径为30米,位于主殿前区中央部位,是文化城主要景观之一。画卦台主要设置伏羲先天八卦图,卦爻采用天然白色花岗岩铺设,拟采用科学手段使之产生天人感应。卦坛下部,是根据八卦方位设置的河图洛书和命运之神,以增加伏羲画卦的神秘内涵。
二、结构设计
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主体结构型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对称。建筑总长89.000米,中间最宽处为45.400米,平面布局由中间大殿和两边配殿组成,建筑面积为6736平方米。在正殿和配殿间设有变形缝,将整个建筑分为三部分,即中间为大殿,两边为配殿,对称布置。配殿为四层,其中一层为台基,上部为三层,各层层高依次为4.650米、7.400米、5.050米、7.050米,屋脊结构高度为24.430米。大殿建筑为三层,其中一层为台基,上部为二层,各层层高依次为4.650米、7.400米、14.480米,结构将第三层又分为三层,层高依次为7.020米、3.550米、3.910米,结构总共分为五层,屋脊结构高度为26.480米。
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为室内正常环境为一类,卫生间为二类a,基础、露天构建为二类b。
基础设计。根据《静宁县成纪文化城伏羲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地形平坦,地面以下7.2米为杂填土,以下为粉质粘土,该层地基承载力为160KPa,场地土类别为Ⅲ类,地面以下20米未见地下水。
上部结构设计。仿古建筑不同于有中国民族风格的现代建筑,它不仅仅要求神似,而且首先要求形似,进行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对传统木结构建筑十分熟悉的基础之上。对于木构建筑的一些薄弱部分,如大木上下架结合部分,尤其是斗拱与柱头及额枋结合部分,必须做到既符合现代混凝土结构的要求,又不能与木构建筑有明显差别。所有这一切,都是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设计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梁架。传统古建筑木构架多为抬梁式构架,其构造特点为柱上架梁,梁上立瓜柱,瓜柱上架较短的梁,如此重叠数层,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各层梁端架设檩条,钉铺望板,构成坡屋面。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若按照古建筑风格设置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枋、檩,则梁柱节点多、节距小,局部可能形成短柱,对抗震不利。由于屋脊的形成和屋面坡度的逐渐过渡,结构方式需按照“叠梁式”,其传力途径为屋面荷载通过望板传给椽,椽传檩,檩传梁,各层梁架逐层往下传递,最终通过最底层的梁传给框架柱,梁架之间则形成了短柱。设计时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如短柱和角柱处,应加强抗震构造措施,如提高柱的配筋率,箍筋加密或预埋型钢等。对栌斗与柱连接部位,由于截面尺寸较小,若按计算配筋则钢筋间距过密,不易于施工,该部位采用角钢形成刚域,以防塑性铰在柱中形成。
翼角。古建筑翼角为重点加强部位,为保证翼角的稳定性,在大角梁上预埋螺栓,采用钢板压在翼角椽的尾部,以防倾覆。木制椽条与钢筋混凝土檩条用螺栓连接,沿檩条通长预埋扁钢与螺栓焊接,保证椽条稳定。
构件制作。传统木构建筑是事先将柱、梁、枋、檩等木构件预制加工成单件,凭榫卯结合进行现场组装,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是通过支模、绑钢筋、浇筑混凝土的施工方法使构架体系一次成型。若全部采用现浇,则模板制作品种繁多,混凝土浇筑困难,施工难度大。为减少施工难度,本设计采取以下措施:
斗栱。斗栱在梁檩与立柱之间,作为一种过渡部分,层层垫托,向外伸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起传递梁的荷载至柱以及支承屋檐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传统木结构以斗型木块与肋型曲木组成,各层之间留有缝隙,以显示其层次感。钢筋混凝土结构不但要符合建筑形式,也应符合古建筑的受力特点,为了让各种斗栱真正起到受力作用,而不是作为装饰品附着于结构梁柱表面,采用整片现浇的方式,各层枋之间利用隐刻形成层次,既体现了古建的风格,又保证了框架结构传力体系的合理性。
墙体。墙体厚度采用古建筑传统模数,用砌体砌筑,仅起维护作用,不承担屋顶重量,砖墙与钢筋混凝土柱或构造柱交接处予留2¢6通常拉结筋,间距500mm,横向设分布短筋¢6@250。构造柱钢筋绑完后,应先砌墙后浇柱,墙柱以马牙槎五进五出型式连接。
三、结论
仿古建筑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代替传统木结构,既要做到神形兼备,又必须符合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和现代设计规范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关键部位的特殊设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成纪文化城建成投入使用已多年,建筑宏伟,气势磅礴,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称赞。
关键词:静宁成纪文化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
静宁是我国史记中记载的古成纪城所在地,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之地,也是华夏民族、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成纪文化城是以纪念人文始祖伏羲,发扬伏羲文化为宗旨,文化城主体建筑应为祭奠性建筑。伏羲时代距今7千余年,史前文化时期那个时代的建筑形式可能是草棚茅茨,对纪念人文始祖的大型殿堂来说,表现力度显然是不够的。所谓“礼不忘本”,也说明汉唐时代非常了解、重视建筑感化社会的重要作用。作为纪念性建筑,如果能逼近哪个时代形式,无疑会提高历史价值的含量。设计早期的明堂感到史料不足,但战国或秦汉形式还是能推测到位的,采用秦汉形式只能说我们到目前为止所能掌握的最早期的形式,而不是说就是哪个时代的形式,而只是表示伏羲时代的久远。所以以秦汉风格的明堂作为伏羲大殿的形式,来表现那个时代的久远性。这样拉开祖先和我们的距离,是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
一、建筑设计
成纪文化城位于县城中心的繁华地段,占地100余亩,总建筑面积为2万平方米,以南北主轴线对称布局,从南至北依次为广场、阙楼、画卦台、伏羲主殿,远期发展还有续建大殿、后殿等。伏羲纪念馆主殿端部东接博物馆,西连文化馆,体量宏大,形成气势磅礴的朝拜圣地。平台承托起的主殿由东西配楼簇拥而起,主殿和配殿二层,框架结构,面积为6736平方米;文化馆衔接与主殿的西段,为了强调其文化性质,在院落前部设置两座增加文化内涵的石牌坊,文化馆为三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为2042平方米;博物馆衔接于主殿的东端部,其主入口朝东,入口两侧向东突出,以造成围合空间,突出部分做角楼以和主殿气势相符。博物馆为三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为2875平方米;图书馆和文化馆相衔接,在建筑外观形式和风格与群体建筑保持一致。图书馆为三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为1674平方米;文化局坐落在成纪文化城西北角,是一组庭院式仿古建筑,这座办公性建筑为三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画卦台直径为30米,位于主殿前区中央部位,是文化城主要景观之一。画卦台主要设置伏羲先天八卦图,卦爻采用天然白色花岗岩铺设,拟采用科学手段使之产生天人感应。卦坛下部,是根据八卦方位设置的河图洛书和命运之神,以增加伏羲画卦的神秘内涵。
二、结构设计
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主体结构型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对称。建筑总长89.000米,中间最宽处为45.400米,平面布局由中间大殿和两边配殿组成,建筑面积为6736平方米。在正殿和配殿间设有变形缝,将整个建筑分为三部分,即中间为大殿,两边为配殿,对称布置。配殿为四层,其中一层为台基,上部为三层,各层层高依次为4.650米、7.400米、5.050米、7.050米,屋脊结构高度为24.430米。大殿建筑为三层,其中一层为台基,上部为二层,各层层高依次为4.650米、7.400米、14.480米,结构将第三层又分为三层,层高依次为7.020米、3.550米、3.910米,结构总共分为五层,屋脊结构高度为26.480米。
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为室内正常环境为一类,卫生间为二类a,基础、露天构建为二类b。
基础设计。根据《静宁县成纪文化城伏羲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地形平坦,地面以下7.2米为杂填土,以下为粉质粘土,该层地基承载力为160KPa,场地土类别为Ⅲ类,地面以下20米未见地下水。
上部结构设计。仿古建筑不同于有中国民族风格的现代建筑,它不仅仅要求神似,而且首先要求形似,进行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对传统木结构建筑十分熟悉的基础之上。对于木构建筑的一些薄弱部分,如大木上下架结合部分,尤其是斗拱与柱头及额枋结合部分,必须做到既符合现代混凝土结构的要求,又不能与木构建筑有明显差别。所有这一切,都是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设计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梁架。传统古建筑木构架多为抬梁式构架,其构造特点为柱上架梁,梁上立瓜柱,瓜柱上架较短的梁,如此重叠数层,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各层梁端架设檩条,钉铺望板,构成坡屋面。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若按照古建筑风格设置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枋、檩,则梁柱节点多、节距小,局部可能形成短柱,对抗震不利。由于屋脊的形成和屋面坡度的逐渐过渡,结构方式需按照“叠梁式”,其传力途径为屋面荷载通过望板传给椽,椽传檩,檩传梁,各层梁架逐层往下传递,最终通过最底层的梁传给框架柱,梁架之间则形成了短柱。设计时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如短柱和角柱处,应加强抗震构造措施,如提高柱的配筋率,箍筋加密或预埋型钢等。对栌斗与柱连接部位,由于截面尺寸较小,若按计算配筋则钢筋间距过密,不易于施工,该部位采用角钢形成刚域,以防塑性铰在柱中形成。
翼角。古建筑翼角为重点加强部位,为保证翼角的稳定性,在大角梁上预埋螺栓,采用钢板压在翼角椽的尾部,以防倾覆。木制椽条与钢筋混凝土檩条用螺栓连接,沿檩条通长预埋扁钢与螺栓焊接,保证椽条稳定。
构件制作。传统木构建筑是事先将柱、梁、枋、檩等木构件预制加工成单件,凭榫卯结合进行现场组装,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是通过支模、绑钢筋、浇筑混凝土的施工方法使构架体系一次成型。若全部采用现浇,则模板制作品种繁多,混凝土浇筑困难,施工难度大。为减少施工难度,本设计采取以下措施:
斗栱。斗栱在梁檩与立柱之间,作为一种过渡部分,层层垫托,向外伸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起传递梁的荷载至柱以及支承屋檐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传统木结构以斗型木块与肋型曲木组成,各层之间留有缝隙,以显示其层次感。钢筋混凝土结构不但要符合建筑形式,也应符合古建筑的受力特点,为了让各种斗栱真正起到受力作用,而不是作为装饰品附着于结构梁柱表面,采用整片现浇的方式,各层枋之间利用隐刻形成层次,既体现了古建的风格,又保证了框架结构传力体系的合理性。
墙体。墙体厚度采用古建筑传统模数,用砌体砌筑,仅起维护作用,不承担屋顶重量,砖墙与钢筋混凝土柱或构造柱交接处予留2¢6通常拉结筋,间距500mm,横向设分布短筋¢6@250。构造柱钢筋绑完后,应先砌墙后浇柱,墙柱以马牙槎五进五出型式连接。
三、结论
仿古建筑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代替传统木结构,既要做到神形兼备,又必须符合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和现代设计规范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关键部位的特殊设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成纪文化城建成投入使用已多年,建筑宏伟,气势磅礴,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