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化为一颗火种

来源 :中国记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yi2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恩rn有人问,写稿子苦吗?rn我点点头,苦.rn真是苦.有时就像负重登山,体能耗尽,举步维艰,山峰却遥不可及;有时又像被困在四面高墙内,奋力冲撞,却找不到出路.rn然而,在这常态的苦中却是潜伏着快乐的.那内心的表达找到出口时的酣畅淋漓;那稿子播发后,无数读者共鸣的心声.那一刻,你会感觉,你的心和千千万万颗心连在了一起,你会知道,那一束灿烂的光,正折射出千千万万颗心灵的光芒.我感觉温暖,感觉有力量,感觉胸怀敞亮.
其他文献
社交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由“大众化”向“社交化”转向.而随着媒体融合加剧,主流媒体中伴随社交互动的新闻传播也在发生变化.面对新闻传播的“社交化”转向,主流媒体积极重新审视传统新闻生产方式,在内容生产、形式革新、用户挖掘、平台利用等方面,重构新闻社交化生产理念,升级新闻社交化生产模式,竞争力与影响力不断增强.
近日,新华社评选出2021年上半年社级好稿,其中融合报道作品《11年前那位感动中国的“春运母亲”,找到了!》以高票荣登榜首.此前,这篇报道已新华社社党组嘉奖和中央新闻单位青年记者践行“四力”交流活动一等奖.rn这篇报道从我11年前拍摄的一张经典春运照片入手,以文、图、视频等方式立体呈现存在于大众记忆11年之久的“春运母亲”背后的感人故事和发生在她身上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折射出我国精准扶贫政策为百姓带来真真切切的生活重塑、希望萌芽和命运翻盘,引发全网共鸣,实现“刷屏”“破圈”传播,成为记录11年间中国变化
期刊
2020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此举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继《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年)后,再次对媒体融合进行顶层战略部署,是推进媒体融合,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纲领性文献.《意见》所提出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架构,为各级新闻单位进一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期刊
新媒体看似是技术赋能,但终究离不开人的思维创新.本文结合党的主流媒体创办的新媒体出“圈”破“局”的“扛鼎之作”,研究“新方法”“好故事”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范式.提出在“新方法”实践范式中,共同潜藏着“符合新阅读习惯”的密码;“好故事”策划制胜,创新是“好故事”的生命,创意是“好故事”的流量,思想是“好故事”的最高境界,思想藏在故事里,故事融在叙述中.
媒体深度融合和新文科建设对传媒人才的素养与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创新全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基于新文科建设中全媒体人才培养存在的新与旧、快与慢、多与少等矛盾与挑战,本文认为,应注重价值引领,夯实研判实力;加速思维转型,善用技术赋能;深化学科融合,完善知识图谱;锚定行业变化,满足实践需求,以此在“新文科”语境下探索和创新全媒体人才的培养体系.
本文以河南日报郑州“7·20”特大暴雨相关报道为例,探析灾难事件中突出报道凡人英雄的现实意义及叙事传播策略.笔者认为,应以平视的视角看、平和的心态采、平实的文风写,紧跟热点、深入现场、立体式传播,让可信可亲可学的凡人英雄直抵人心,润无声、教无痕.
新闻以事实为本源,是人类主体的符号化产物.承载信息的符号载体、媒介底层的技术逻辑以及对受众的作用方式,构建了不同时期、不同文本的事实呈现特色与新闻真实偏向.客观世界与新闻真实系统的关系随媒介技术的变化而变化,新闻求真的理念与路径也处于动态变化中.
在东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大厅,并排放着6块液晶电视屏.奥运期间,屏幕滚动展示赛场最新图片,不时有驻足观看者,掏出手机翻拍中意的照片.rn6块液晶屏的后台服务器,链接着6家机构: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新华社、共同社、盖帝图片社.前4家通讯社的摄影团队,有一个共同的身份:IOPP国际奥林匹克摄影队.rn里约奥运会,IOPP只有美联、法新、路透3家通讯社.东京奥运会,IOPP迎来了新成员——新华社.从3到4,国际奥林匹克摄影队的一席之增,除了数字加1,还有哪些深远意义?
期刊
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深刻变化,舆论环境愈加错综复杂.政府、媒介和公众之间的信息博弈加剧,多元舆论格局下的主流舆论引导面临风险和挑战.尤其是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重要信息是否及时、公开、透明、真实,越来越成为引爆或平息舆论风暴的关键因素.
期刊
每一名新华人,从入职的第一天起,就会经常听老记者讲起,一定要重视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新华社的优良传统,是新华社的看家本领” “调查研究是新华社记者的基本功”.rn调查研究是新华社九十年发展历程积累出的宝贵经验,融入到新华人的基因和血脉.在当下和未来,它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我们依然要长期坚持下去的基本工作方法,也是指引我们事业不断前行和发展的强大力量.值此新华社建社九十周年之际,笔者结合相关史料和研究文章,对新华社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进行梳理,并对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提出浅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