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纽约大楼看报纸的变革

来源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05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纽约,很多人会想到人群熙熙攘攘的时代广场。不过,“时代广场”应该算是误译。1904年,当时的纽约市长之所以将这个地方命名为Times Square,是因纽约时报新建的总部大楼就坐落在百老汇大道与7大道、42街与43街之
  间,所以时代广场其实应该是
  “时报广场”。
  随着经济危机来袭,纽约时报集团也受到冲击,甚至有不少人猜测认为报纸将会消失,纽约时报集团会倒闭。但这个百年新闻机构并未放弃努力,而是踏上了一条改革之路,如同这栋大楼一般,纽约时报仍将矗立在这个以它命名的广场之上。
  新闻编辑室的改革与创新
  纽约时报的新闻编辑室裁人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人员结构,以应对时效性、互动性、参与性等数字时代的挑战。2008年初计划裁100人,当时新闻编辑室雇员大约是1332人,2009年10月,再次决定裁100人,2011年底决定再减少30个编辑室较高层的管理职位。但值得注意的是,编辑室的总人数到2011年仍是1330人左右,因为时报仍在继续招人,其方向主要集中在网站、新媒体、移动端、平面设计、视频新闻类、读者互动等方面。
  除了人员变动,采编思路也有变化。纽约时报的Times Insider栏目2014年3月曾发表文章称,将把每天早上10点和下午4点的头版会议(Page One Conference)重心转为“Digital First”,即把更多时间投入在讨论如何在纽约时报包括NYTimes.com, 移动端app NYT和NYT Now, 社交媒体和国际版这些数字平台呈现新闻。
  讨论会上,负责各版、栏目的编辑将介绍主打新闻,而视频、数字可视化upshot、社交媒体等负责人也会参与头脑风暴,如何让新闻呈现更加充满互动性和参与性。编辑们需要告知大致的出稿时间,这样可以有利于几个数字平台更有策略性地推出新闻,比如网站阅读的高峰在中午到1点,移动端的阅读在早上8点左右,而读者更愿意在晚上的休息时间阅读长文章。通过对读者阅读习惯的挖掘,尽量确保适当的文章在读者阅读量最高的时候发布。
  改变采编思路,也意味着纽约时报必须通过更多创新的方式呈现新闻,吸引读者,增加网站和移动端的黏性。在4楼的视频团队是负责这一任务的主要团队。在报道内容方面,纽约时报几年前推出过Times Cast这个视频节目,让读者观众可以了解每一天新闻编辑室里头版会议的内容,视频团队还会采访记者,请他们提前透露一些明天将上头版重要新闻的内容。现在这个节目变成了Times Insider栏目,其中会通过文字、视频等多媒体叙述方式来讲述报道背后的故事,也会介绍新闻编辑室的最新动态。这种透明开放、与读者对话的做法,是纽约时报建立互动性的手段之一。
  在网络时代,吸引读者观看视频动画,点击阅读其他内容,增加网站、APP的粘性,对依赖收费墙和移动设备盈利的纽约时报来说,这些做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指标对公司销售数字广告无疑也极有帮助。由此,纽约时报的很多“硬报道”,为了改变因文字内容晦涩而使读者觉得无聊的状况,会搭配多媒体呈现的背景内容。Upshot是纽约时报最近一个有意思的尝试,这些栏目中的许多报道与大数据挖掘分不开,内容也用非常吸引人的可视化数据展示。比如去年中期选举,读者们可以在互动地图上自己预测,报道组也通过挖掘民调数据、筹款金额,并对候选人的政治经验、州投票数据等建模来进行预测。
  最近,纽约时报还做了一个关于地域与贫困的新闻,一个调查发现,贫困家庭在得到政府补贴的情况下搬到更好的社区,后代脱离贫困的可能性更大些,在一些地域长大的孩子未来收入比较高。读者可以通过互动地图输入邮编地址查看某地的平均收入水平。这样的新闻呈现,对编程、数据挖掘、平面设计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随着移动端、可穿戴设备的兴起,纽约时报也随着平台的变化做调整,比如纽约时报为Apple Watch所做的新app上面就都是适合小屏幕阅读的一句话新闻故事。
  社交媒体时代,纽约时报也更加注重参与性。纽约时报的名记者名编辑在社交媒体上粉丝众多,每次博客更新,或者新闻报道,推特都会是他们与读者互动沟通的平台。纽约时报的twitter、facebook也会更新一些能够激发分享、讨论的新闻报道、博客更新、时评、视频等内容。
  纽约时报也在继续培养读者。为了吸引年轻读者,时报的App可以免费下载试用。纽约时报也为学校提供免费或打折的订阅服务,并且,时报网站还有专门的博客栏目,为老师们提供利用纽约时报报道进行各个科目教学的建议,培养下一代阅读新闻的习惯,网站也提供留言系统,供老师学生就文章进行交流。
  面向未来的研发
  在纽约时报大楼的28层,坐落着传说中的R&D Lab研发实验室。这个部门2006年就已经建立,主要负责的是预测将带来重大变革的科技创新,并且通过建立模型来显示这些科技如何影响新闻信息的传递接收,如何帮助纽约时报来面对这些新的变革等“面向未来”的工作。一些针对平台设备的创新,比如2009年推出的在网站、移动设备、电视等不同平台上浏览观看纽约时报的个人定制化内容;或可以显示新闻内容的镜子、桌子等;也有针对社交媒体时代的创新,比如,和Betaworks一起开发的、通过读者阅读记录推荐更适合阅读内容的News.me,也是后来的Digg;或者对纽约时报在社交媒体传播途径的可视化分析工具,众包开发平台HIVE蜂巢等。
  纽约时报集团参与过许多纽约创业团队的早期投资,资助过很多在数字广告、大数据挖掘、众包、社交新闻方面的创业团队。2013年,纽约时报集团变身创业孵化器,为媒体、广告、分析、电商等方面的创业团队提供4个月的办公空间,让他们可以将已经研发的产品在纽约时报内部进行测试。被选中的创业团队中,有为网站浏览者提供个人定制化内容推送的DYNAMIC YIELD,有服务广告销售团队的Emissary,有为公司职员提供阅读信息共享的Wiser,这些团队可以在四个月里,与纽约时报集团的新闻编辑室、广告销售部门、研发部门一起工作,测试改良产品,纽约时报集团也会相应增加投资。通过与这些走在前端创业公司的合作,纽约时报也希望能确保自己不掉队。
  纽约时报集团仍必须面对财报不佳的现状,在数字时代、社交媒体的革命中,仍需要继续进行自身变革。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