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深谙奥运营销之道的品牌来说,奥运会的闭幕,正是新一轮体育营销的开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17天的奥运会商机,而是更看重后奥运时代的中国市场。我们现在比过去对中国市场更感到激动。”GE中国前CEO孙礼达如是说。GE是国际奥委会确定的2005至2008年奥运顶级赞助商之一。
国际品牌早就把眼光瞄准了2008年后,作为东道主的本土品牌,后奥运时代又该何去何从?
本土品牌开始尝鲜
面对家门口的这场体育盛宴,北京奥运会的本土赞助商如青岛啤酒、联想等企业已未雨绸缪,开始打出了“后奥运营销”的大旗。
青啤:继续“演绎激情”
“我们不仅着眼奥运年,后奥运时代我们也同样看重,我们要让奥运的热情延续,让青啤不断深入人心。”说这句话的,是一位巾帼英雄——奥运赞助商青岛啤酒的副总裁严旭。
2005年,青啤正式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在2006年初青啤内部确定的奥运传播战略中,其行动规划并不是截止于2008奥运会结束,而是涵盖了2009年的后奥运时代。围绕“激情成就梦想”这一与2008年奥运口号相关的品牌主张,青啤对奥运营销进行了四个阶段的规划:2006年是“点燃激情年”、2007年是“传递激情年”、2008年是“释放激情年”、2009年是“演绎激情年”。
按照青啤的计划,在后奥运时代,青啤仍会沿着“品牌传播、产品销售、消费者体验”这个“三位一体”的营销模式走下去,让激情通过不同的形式继续演绎,最终实现“有激隋的地方就有青啤,有青啤的地方就有激情”,形成互动。严旭认为,“奥运会是有时效性的,但是奥运的精神是长效性的,奥运精神可以长期影响到消费者,甚至说可以影响到几代人。”
联想:不断“探索和超越”
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全球合作伙伴,尽管联想宣布将在本届奥运会后正式退出TOP计划,但它并没有放弃对后奥运营销的继续开拓。
联想从一开始就对赞助奥运会有着十分明确的目标,都灵冬奥会和北京奥运会帮它成功实现了品牌的国际化形象转变。针对后奥运时代,联想打算借助奥运所建立起来的国际化品牌展开更深层次的国际化战略。为了让联想进一步成为全球范围家喻户晓的品牌,联想退出TOP计划后将继续实施体育营销战略,并更加侧重针对策略性目标市场的体育赛事赞助,如NBA、F1等,以更好地满足联想在各国家和地区深入发展业务的需要。
在以“只要你想”作为品牌主张的联想看来,探索和超越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本质,与联想的品牌精神非常吻合。即使奥运赞助结束了,联想的探索和超越也不会停止。
联想首席市场官迪帕克透露,联想和NBA合作推出的数据分析不单在大众中引起广泛影响,而且还成为NBA球队关注的重点。联想还同F1赛事达成协议,由联想提供一个超级电脑,用于为赛车做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和计算。这些都将进一步提升联想的知名度。
在区域性策略方面,联想把印度作为中国之外的首选市场,为此还专门聘请了印度的电影明星,制作了针对印度市场的广告片进行宣传。在这一市场,联想多次尝试了病毒式传播,轻松的广告形式令市场乐于接受。
在其他市场,联想也不断尝试机场、地铁等不同的广告形式,争取高频次的曝光。总之,联想希望通过这些“探索”最终成为全球家喻户晓的品牌。
把后奥运营销进行到底
从2006起,一些品牌就开始热炒奥运概念,直到2008年,这种热度仍然有增无减,愈演愈烈。今年8月24日,北京奥运会将落下帷幕;年底,本届奥运的赞助权到期。在后奥运时代里,本土品牌应该理性应对营销环境的变化,对自己的品牌定位及营销战略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以确保自己在奥运营销中笑到最后。
利用奥运的3年延续效应
国际研究表明,奥运会对经济的影响一般在10年之间。有一个通俗的说法,叫前七后三,即除了关注之前的7年,还应当关注之后3年的延续效应。如果奥运会结束后品牌就停止相关营销,前面的效果得不到维系和强化,最后所谓的奥运营销便会昙花一现,品牌会得不偿失。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奥运热并不会马上凉下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卫冕成功的运动员、第一次拿到金牌的运动员和运动队都将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他们的成功将会为人们带来一种集体性的自豪感。这时正是品牌开展“后奥运营销”的最好时机。国际奥委会(IOC)市场开发委员会前主席麦克尔·佩恩曾表示,“我个人鼓励赞助企业在奥运会后,继续与中国的奥运会运动队伍进行合作,将他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参与持续下去。另外这种赞助需要的资金也要少得多,因为这不是赛时的赞助项目。不停止赞助,继续合作,这将是明智的行为。”
同时,本土品牌还可以围绕一些奥运题材的节目、活动进行营销。
体育赞助是一项长期事业
中国的大多数品牌没有足够的综合实力和长远的预算体系,以为赞助就是一次性投入,一次性风险回报,结果奥运营销成了事件营销。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一共有36家企业参与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赞助,但这些赞助商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35家居然不再参与,只剩下李宁公司一家。这个数字变化说明很多品牌在体育营销上还不成熟,如果赞助不能马上显现效益,他们就会对奥运赞助失去兴趣。
可口可乐、三星等奥运营销明星品牌的实践告诉我们,奥运营销并非一蹴而就的投,初行为,只有长期投入才会产生厚积薄发的效应,对他们来说,“企业谋求的是如何借良机树立品牌,而非简单初级的短期利润。”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像恒源祥这样的本土品牌选择了“咬定”奥运不放松的策略,其负责人仍表示“成为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后,将不会离开奥运会,以后历届奥运会恒源祥都要有所表现”。
除了奥运会,今后还会有许多顶级体育赛事在等待中国品牌的参与,如NBA中国赛、F1方程式大奖、F1摩托艇赛、亚运会、大运会、中国网球公开赛以及国内足、篮、排球联赛等。本土品牌应提前做好准备,根据自身实力及需要参与到各项重大赛事之中,使奥运商机带来的利好方向,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无限延续。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后奥运时代,梦想能否继续,每一个有志于奥运营销的本土品牌都应该问问自己。
国际品牌早就把眼光瞄准了2008年后,作为东道主的本土品牌,后奥运时代又该何去何从?
本土品牌开始尝鲜
面对家门口的这场体育盛宴,北京奥运会的本土赞助商如青岛啤酒、联想等企业已未雨绸缪,开始打出了“后奥运营销”的大旗。
青啤:继续“演绎激情”
“我们不仅着眼奥运年,后奥运时代我们也同样看重,我们要让奥运的热情延续,让青啤不断深入人心。”说这句话的,是一位巾帼英雄——奥运赞助商青岛啤酒的副总裁严旭。
2005年,青啤正式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在2006年初青啤内部确定的奥运传播战略中,其行动规划并不是截止于2008奥运会结束,而是涵盖了2009年的后奥运时代。围绕“激情成就梦想”这一与2008年奥运口号相关的品牌主张,青啤对奥运营销进行了四个阶段的规划:2006年是“点燃激情年”、2007年是“传递激情年”、2008年是“释放激情年”、2009年是“演绎激情年”。
按照青啤的计划,在后奥运时代,青啤仍会沿着“品牌传播、产品销售、消费者体验”这个“三位一体”的营销模式走下去,让激情通过不同的形式继续演绎,最终实现“有激隋的地方就有青啤,有青啤的地方就有激情”,形成互动。严旭认为,“奥运会是有时效性的,但是奥运的精神是长效性的,奥运精神可以长期影响到消费者,甚至说可以影响到几代人。”
联想:不断“探索和超越”
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全球合作伙伴,尽管联想宣布将在本届奥运会后正式退出TOP计划,但它并没有放弃对后奥运营销的继续开拓。
联想从一开始就对赞助奥运会有着十分明确的目标,都灵冬奥会和北京奥运会帮它成功实现了品牌的国际化形象转变。针对后奥运时代,联想打算借助奥运所建立起来的国际化品牌展开更深层次的国际化战略。为了让联想进一步成为全球范围家喻户晓的品牌,联想退出TOP计划后将继续实施体育营销战略,并更加侧重针对策略性目标市场的体育赛事赞助,如NBA、F1等,以更好地满足联想在各国家和地区深入发展业务的需要。
在以“只要你想”作为品牌主张的联想看来,探索和超越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本质,与联想的品牌精神非常吻合。即使奥运赞助结束了,联想的探索和超越也不会停止。
联想首席市场官迪帕克透露,联想和NBA合作推出的数据分析不单在大众中引起广泛影响,而且还成为NBA球队关注的重点。联想还同F1赛事达成协议,由联想提供一个超级电脑,用于为赛车做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和计算。这些都将进一步提升联想的知名度。
在区域性策略方面,联想把印度作为中国之外的首选市场,为此还专门聘请了印度的电影明星,制作了针对印度市场的广告片进行宣传。在这一市场,联想多次尝试了病毒式传播,轻松的广告形式令市场乐于接受。
在其他市场,联想也不断尝试机场、地铁等不同的广告形式,争取高频次的曝光。总之,联想希望通过这些“探索”最终成为全球家喻户晓的品牌。
把后奥运营销进行到底
从2006起,一些品牌就开始热炒奥运概念,直到2008年,这种热度仍然有增无减,愈演愈烈。今年8月24日,北京奥运会将落下帷幕;年底,本届奥运的赞助权到期。在后奥运时代里,本土品牌应该理性应对营销环境的变化,对自己的品牌定位及营销战略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以确保自己在奥运营销中笑到最后。
利用奥运的3年延续效应
国际研究表明,奥运会对经济的影响一般在10年之间。有一个通俗的说法,叫前七后三,即除了关注之前的7年,还应当关注之后3年的延续效应。如果奥运会结束后品牌就停止相关营销,前面的效果得不到维系和强化,最后所谓的奥运营销便会昙花一现,品牌会得不偿失。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奥运热并不会马上凉下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卫冕成功的运动员、第一次拿到金牌的运动员和运动队都将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他们的成功将会为人们带来一种集体性的自豪感。这时正是品牌开展“后奥运营销”的最好时机。国际奥委会(IOC)市场开发委员会前主席麦克尔·佩恩曾表示,“我个人鼓励赞助企业在奥运会后,继续与中国的奥运会运动队伍进行合作,将他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参与持续下去。另外这种赞助需要的资金也要少得多,因为这不是赛时的赞助项目。不停止赞助,继续合作,这将是明智的行为。”
同时,本土品牌还可以围绕一些奥运题材的节目、活动进行营销。
体育赞助是一项长期事业
中国的大多数品牌没有足够的综合实力和长远的预算体系,以为赞助就是一次性投入,一次性风险回报,结果奥运营销成了事件营销。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一共有36家企业参与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赞助,但这些赞助商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35家居然不再参与,只剩下李宁公司一家。这个数字变化说明很多品牌在体育营销上还不成熟,如果赞助不能马上显现效益,他们就会对奥运赞助失去兴趣。
可口可乐、三星等奥运营销明星品牌的实践告诉我们,奥运营销并非一蹴而就的投,初行为,只有长期投入才会产生厚积薄发的效应,对他们来说,“企业谋求的是如何借良机树立品牌,而非简单初级的短期利润。”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像恒源祥这样的本土品牌选择了“咬定”奥运不放松的策略,其负责人仍表示“成为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后,将不会离开奥运会,以后历届奥运会恒源祥都要有所表现”。
除了奥运会,今后还会有许多顶级体育赛事在等待中国品牌的参与,如NBA中国赛、F1方程式大奖、F1摩托艇赛、亚运会、大运会、中国网球公开赛以及国内足、篮、排球联赛等。本土品牌应提前做好准备,根据自身实力及需要参与到各项重大赛事之中,使奥运商机带来的利好方向,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无限延续。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后奥运时代,梦想能否继续,每一个有志于奥运营销的本土品牌都应该问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