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湘文化,有着独特的人文魅力,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地域文化中的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随着全国范围的“红色旅游”热的到来,湖南的红色旅游面临新的机遇,如何利用这个契机,发扬湖湘文化,展现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树立湖南“红色旅游”的龙头地位,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也就湖湘文化地域特色的“红色旅游”所面临的前景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湖湘文化有着独特的地域和人文魅力,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历史进程中起到了特殊的推动作用。湖南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人文精神,塑造了湖南红色旅游特有的湖湘特色。红色旅游以革命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 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缅怀学习革命传统教育、增加阅历的旅游主体活动。
一、湖南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各项优势
(一)湖湘文化造就的特有的人格魅力优势。湖湘人的气质、风气、价值观等与众不同,造就了湖湘人国家主人公责任感和巍然正气。从楚文化的代表屈原开始,到谭嗣同、黄兴、蔡锷、陈天华、毛泽东、刘少奇等, 湖湘文化及其载体湖南人都起到“开风气之先”或“中流砥柱”的作用。湖湘文化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历史感和使命感,献身精神和创新精神,这些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也必然成为红色旅游的一大热点。
(二)地理和资源优势。湖南,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北靠长江黄金水道,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毗邻,京广线与京九线贯通南北,湘黔线与浙赣线横贯东西, 区域内高速公路网四通八达,目前已成为比武汉和广州地理位置更具有优势的高铁环线枢纽。地缘优势和交通优势明显。因而,湖南红色旅游区对全国客源市场有着极大的辐射和吸引力,这一优势是其它红色旅游区所无法比拟的。
(三)资源优势。湖南省既有大量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和革命先烈故居,也有许多革命活动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旧址。据初步统计湖南红色旅游景点共有 139 个,全国 30 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有 4 条涉及到湖南省红色旅游景点,100 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湖南8 个。湖南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地区既有著名历史文化旅游景点,也有丰富的自然旅游景点,还有独特的民俗风情等人文旅游资源,形成叠加效应,有极强的旅游吸引力,与所在地其他旅游资源交相辉映,相辅相成。
二、湖南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客源市场有待开发新空间。最初红色旅游主要依靠两种力量: 一是集体组织的学习考察, 在公费旅游被明令禁止的情况下, 红色旅游因其特殊的思想和政治教育意义得以发展 ; 二是一些经历过革命战争年代的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 , 他们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充满了怀念与深情。但从现在的发展来看, 仅仅依靠这两种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年轻一代, 他们对曾经的革命战争年代缺少感性认识 , 不会自发地产生游览兴趣。而要激发他们的历史使命感与爱国主义热情, 就必须采用他们所能够接受的更为生动活泼富有时代感的方式。
(二)红色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功能不足。“有说头, 没看头, 更没玩头”,虽目前不少地方政府把发展红色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老区脱贫致富结合起来,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很快陷入冷清, 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红色旅游最突出的问题是产品陈旧、功能单一。红色氛围不突出,没有达到教育和学习的目的,宣传内容单薄、形式呆板, 缺乏感染力, 与消费者需求差距很大。红色旅游主题不突出,参与性差,资源利用率低,旅游消费不高。比如说,韶山,大量的游客只看少数几个景点,大量旅游资源闲置,据统计,大约有 90% 以上的游客会参观故居、铜像广场和滴水洞等“老三样”,但只有 3 0 % 左右的人参观毛泽东纪念园,参观韶峰和烈士陵园的游客则不到 10% ,换句话说,韶山每年游客总量不少,但客源利用率低,旅游业效益不高,形成一种表面繁荣。
(三)红色旅游地区基础设施落后。湖南的优质红色旅游资源大都处于革命老区,交通条件差。红色旅游景区之间的铁路、公路网络有待改善。大部分的革命老区都是贫困地区, 经济实力薄弱, 地方经济发展不足, 用于红色资源保护开发的资金较少,导致景区景点基础设施不完善,有偿旅游项目开发不力, 缺乏自身造血功能。
三、改善湖南红色旅游的对策研究
(一)整合资源。把湖南红色旅游置身于全国旅游发展的大局下,建设湖南进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经典景区,与全省既有的旅游景区、精品线路相协调,建设红色旅游精品体系。培育红色旅游精品城市、精品景区、精品景点。
(二)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湖南要加大红色旅游基础设施投资, 并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红色旅游建设资金配套力度, 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海外资本和国内大企业集团参与湖南红色旅游发展,并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利用闲散资金,改造与建设红色景区景点的交通道路,完善红色景区景点用电用水、给排水、通讯等公共设施,改善红色旅游发展环境。
(三)塑造优秀红色旅游人才。偏远的红色地区要制定、实施全面、系统、科学的红色旅游人才培养规划,努力提高旅游行政队伍、导游队伍和旅游服务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讲解人员的业务培训和革命传统教育,使他们熟知革命历史与革命传统文化的内核,才能保证红色旅游的效果。
(四)红色旅游设计上要寓教于樂。作为红色旅游大省,应该与时俱进,借鉴与吸收人家的先进模式。比如井冈山实施的“六个一”工程对湖南就有借鉴作用。改变一般史迹陈列和遗址景点见物不见人、重事不重人的旧方法,着重表现革命人物的思想、感情、活动和作为, 并以此为展示的主线。(作者单位为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湖湘文化地域特色的“红三角”旅游发展策略研究》(编号:10C0180)。
湖湘文化有着独特的地域和人文魅力,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历史进程中起到了特殊的推动作用。湖南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人文精神,塑造了湖南红色旅游特有的湖湘特色。红色旅游以革命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 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缅怀学习革命传统教育、增加阅历的旅游主体活动。
一、湖南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各项优势
(一)湖湘文化造就的特有的人格魅力优势。湖湘人的气质、风气、价值观等与众不同,造就了湖湘人国家主人公责任感和巍然正气。从楚文化的代表屈原开始,到谭嗣同、黄兴、蔡锷、陈天华、毛泽东、刘少奇等, 湖湘文化及其载体湖南人都起到“开风气之先”或“中流砥柱”的作用。湖湘文化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历史感和使命感,献身精神和创新精神,这些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也必然成为红色旅游的一大热点。
(二)地理和资源优势。湖南,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北靠长江黄金水道,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毗邻,京广线与京九线贯通南北,湘黔线与浙赣线横贯东西, 区域内高速公路网四通八达,目前已成为比武汉和广州地理位置更具有优势的高铁环线枢纽。地缘优势和交通优势明显。因而,湖南红色旅游区对全国客源市场有着极大的辐射和吸引力,这一优势是其它红色旅游区所无法比拟的。
(三)资源优势。湖南省既有大量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和革命先烈故居,也有许多革命活动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旧址。据初步统计湖南红色旅游景点共有 139 个,全国 30 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有 4 条涉及到湖南省红色旅游景点,100 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湖南8 个。湖南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地区既有著名历史文化旅游景点,也有丰富的自然旅游景点,还有独特的民俗风情等人文旅游资源,形成叠加效应,有极强的旅游吸引力,与所在地其他旅游资源交相辉映,相辅相成。
二、湖南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客源市场有待开发新空间。最初红色旅游主要依靠两种力量: 一是集体组织的学习考察, 在公费旅游被明令禁止的情况下, 红色旅游因其特殊的思想和政治教育意义得以发展 ; 二是一些经历过革命战争年代的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 , 他们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充满了怀念与深情。但从现在的发展来看, 仅仅依靠这两种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年轻一代, 他们对曾经的革命战争年代缺少感性认识 , 不会自发地产生游览兴趣。而要激发他们的历史使命感与爱国主义热情, 就必须采用他们所能够接受的更为生动活泼富有时代感的方式。
(二)红色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功能不足。“有说头, 没看头, 更没玩头”,虽目前不少地方政府把发展红色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老区脱贫致富结合起来,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很快陷入冷清, 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红色旅游最突出的问题是产品陈旧、功能单一。红色氛围不突出,没有达到教育和学习的目的,宣传内容单薄、形式呆板, 缺乏感染力, 与消费者需求差距很大。红色旅游主题不突出,参与性差,资源利用率低,旅游消费不高。比如说,韶山,大量的游客只看少数几个景点,大量旅游资源闲置,据统计,大约有 90% 以上的游客会参观故居、铜像广场和滴水洞等“老三样”,但只有 3 0 % 左右的人参观毛泽东纪念园,参观韶峰和烈士陵园的游客则不到 10% ,换句话说,韶山每年游客总量不少,但客源利用率低,旅游业效益不高,形成一种表面繁荣。
(三)红色旅游地区基础设施落后。湖南的优质红色旅游资源大都处于革命老区,交通条件差。红色旅游景区之间的铁路、公路网络有待改善。大部分的革命老区都是贫困地区, 经济实力薄弱, 地方经济发展不足, 用于红色资源保护开发的资金较少,导致景区景点基础设施不完善,有偿旅游项目开发不力, 缺乏自身造血功能。
三、改善湖南红色旅游的对策研究
(一)整合资源。把湖南红色旅游置身于全国旅游发展的大局下,建设湖南进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经典景区,与全省既有的旅游景区、精品线路相协调,建设红色旅游精品体系。培育红色旅游精品城市、精品景区、精品景点。
(二)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湖南要加大红色旅游基础设施投资, 并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红色旅游建设资金配套力度, 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海外资本和国内大企业集团参与湖南红色旅游发展,并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利用闲散资金,改造与建设红色景区景点的交通道路,完善红色景区景点用电用水、给排水、通讯等公共设施,改善红色旅游发展环境。
(三)塑造优秀红色旅游人才。偏远的红色地区要制定、实施全面、系统、科学的红色旅游人才培养规划,努力提高旅游行政队伍、导游队伍和旅游服务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讲解人员的业务培训和革命传统教育,使他们熟知革命历史与革命传统文化的内核,才能保证红色旅游的效果。
(四)红色旅游设计上要寓教于樂。作为红色旅游大省,应该与时俱进,借鉴与吸收人家的先进模式。比如井冈山实施的“六个一”工程对湖南就有借鉴作用。改变一般史迹陈列和遗址景点见物不见人、重事不重人的旧方法,着重表现革命人物的思想、感情、活动和作为, 并以此为展示的主线。(作者单位为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湖湘文化地域特色的“红三角”旅游发展策略研究》(编号:10C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