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下的一年级语文教材,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就是让孩子多多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提前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那么,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尽可能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让阅读提前实现,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一、引导探究,在识字中体验快乐
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让学生去挖掘识字的方法和规律,培养识字能力,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乐于识字,进而主动识字。
学生学习象形字(如日、月、石、人等字)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图与字、物与字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到这种模拟事物的样子造出来的字就是象形字,使学生在学习和比较中掌握象形字的识记规律,由形到字,由字到形,形象识记,引导学生学会识字。
对于会意字的教学,教师可帮助学生揭示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编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如“人木休,鱼羊鲜,日月明”,从中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自己学会学习同类别的字。
在教学认识同一类偏旁的生字时,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它们的共同点,发现它们的秘密(如教学打、找、推、擦、扫等字时,让学生明白这些字都与手有关),从而揭示构字的规律,举一反三,在学习中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对于形近、音近的字,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区分、辨别,抓住异同点,巧记、活记。如“禾和木”、“人和入”、“木和目”,都可以在比较中达到深层认识和巩固。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如画图画、走迷宫、找朋友、猜字谜等,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里进行有趣、有效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识字和创造性识字。如“青、清、晴、蜻、睛、情”可记为“草青青,水清清,天晴了,有事情,看蜻蜓,用眼睛”。学生不仅用这些口诀识记了生字,而且通过编口诀这种自主的创造性识字方法,识记汉字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语文学习有着广阔的社会背景,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进行识字,突破封闭的课堂和单一的课本,走进生活,走入社会,使学生在母语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下识字。教师应鼓励学生去认身边的字,如各种商标、牌匾、广告牌、报纸;经常给学生展示交流的机会,开展有意义的“识字擂台赛”,让学生在自我的成就和彼此的激励中增加识字的乐趣,增强识字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识字。变识字为快乐。
二、激发兴趣,在阅读中体验成功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阅读做准各的。当儿童识字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会有阅读的愿望和阅读的冲动。这时,教师应及时抓住机遇,机智、有效地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和热情,鼓励阅读,并指导其怎样阅读。
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有利契机,把课本和课外读物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有效地去诱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如:学习《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知道诚实是一种美德,从而愿意做一个诚实的人。这时,教师可及时地指导学生读课外补充阅读《是谁打碎了花瓶》一课,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诚实的向往。学习了《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再让学生读读《孙中山先生在广州的演讲》,可以丰富和延伸他们的知识,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
另外,教师可抓住孩子爱听故事的年龄特点,诱发阅读兴趣。在课堂上,我会经常给学生讲一些优美的童话故事,如《白雪公主》、《海的女儿》、《丑小鸭》等。每到这时,孩子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这时,我抓住孩子好奇、探究的心理愿望,指导他们去读带有拼音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选》、《一千零一夜》等书,告诉他们还有更多美丽的故事在里面。为了让阅读的兴趣持续下去,热情不减,我利用班队活动时间,让学生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不求形式上的统一,尽可能地让学生展示阅读后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促进看书的激情。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无论是阅读流畅还是结结巴巴的,只要有兴趣就行。
而且,在识字与阅读中,教师还要发动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家长群的力量,把识字阅读发展到每个家庭,使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逐渐养成好学、勤读的好习惯,使之终身受益。
总之,识字和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只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渠道,就可以从小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阅读的习惯,学生就会自觉地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把握住生活中每一个识字和阅读的机会,达到较好的识字目的和提前阅读的效果,提高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人文修养。
一、引导探究,在识字中体验快乐
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让学生去挖掘识字的方法和规律,培养识字能力,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乐于识字,进而主动识字。
学生学习象形字(如日、月、石、人等字)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图与字、物与字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到这种模拟事物的样子造出来的字就是象形字,使学生在学习和比较中掌握象形字的识记规律,由形到字,由字到形,形象识记,引导学生学会识字。
对于会意字的教学,教师可帮助学生揭示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编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如“人木休,鱼羊鲜,日月明”,从中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自己学会学习同类别的字。
在教学认识同一类偏旁的生字时,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它们的共同点,发现它们的秘密(如教学打、找、推、擦、扫等字时,让学生明白这些字都与手有关),从而揭示构字的规律,举一反三,在学习中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对于形近、音近的字,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区分、辨别,抓住异同点,巧记、活记。如“禾和木”、“人和入”、“木和目”,都可以在比较中达到深层认识和巩固。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如画图画、走迷宫、找朋友、猜字谜等,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里进行有趣、有效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识字和创造性识字。如“青、清、晴、蜻、睛、情”可记为“草青青,水清清,天晴了,有事情,看蜻蜓,用眼睛”。学生不仅用这些口诀识记了生字,而且通过编口诀这种自主的创造性识字方法,识记汉字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语文学习有着广阔的社会背景,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进行识字,突破封闭的课堂和单一的课本,走进生活,走入社会,使学生在母语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下识字。教师应鼓励学生去认身边的字,如各种商标、牌匾、广告牌、报纸;经常给学生展示交流的机会,开展有意义的“识字擂台赛”,让学生在自我的成就和彼此的激励中增加识字的乐趣,增强识字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识字。变识字为快乐。
二、激发兴趣,在阅读中体验成功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阅读做准各的。当儿童识字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会有阅读的愿望和阅读的冲动。这时,教师应及时抓住机遇,机智、有效地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和热情,鼓励阅读,并指导其怎样阅读。
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有利契机,把课本和课外读物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有效地去诱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如:学习《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知道诚实是一种美德,从而愿意做一个诚实的人。这时,教师可及时地指导学生读课外补充阅读《是谁打碎了花瓶》一课,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诚实的向往。学习了《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再让学生读读《孙中山先生在广州的演讲》,可以丰富和延伸他们的知识,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
另外,教师可抓住孩子爱听故事的年龄特点,诱发阅读兴趣。在课堂上,我会经常给学生讲一些优美的童话故事,如《白雪公主》、《海的女儿》、《丑小鸭》等。每到这时,孩子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这时,我抓住孩子好奇、探究的心理愿望,指导他们去读带有拼音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选》、《一千零一夜》等书,告诉他们还有更多美丽的故事在里面。为了让阅读的兴趣持续下去,热情不减,我利用班队活动时间,让学生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不求形式上的统一,尽可能地让学生展示阅读后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促进看书的激情。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无论是阅读流畅还是结结巴巴的,只要有兴趣就行。
而且,在识字与阅读中,教师还要发动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家长群的力量,把识字阅读发展到每个家庭,使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逐渐养成好学、勤读的好习惯,使之终身受益。
总之,识字和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只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渠道,就可以从小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阅读的习惯,学生就会自觉地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把握住生活中每一个识字和阅读的机会,达到较好的识字目的和提前阅读的效果,提高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人文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