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全国环评统一申报和审批系统信息共享的通知

来源 :财会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ibo0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局),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天津市审批办、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湖南省编办、重庆市政府电子政务办、贵州省政务服务中心、云南省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宁波市住建局、青岛市大数据局、青岛市行政审批局、大连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厦门市政务服务中心管委会、厦门市建设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投资审批数据共享的要求,提高投资审批效率,有效解决项目单位和审批部门重复申报、多头录入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全国环评统一申报和审批系统数据共享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投资审批数据共享的必要性
  投资审批链条长、涉及部门多、事项复杂,有关部门和地方陆续建设了一些用于办理审批和归集信息的政务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对投资审批信息填报的要求越来越多,导致项目多头申报、信息重复录入等问题日益加剧,加重了企业和行政审批机构负担,这些问题亟需尽快解决。
  根据《政府投资条例》(国务院令第712号)、《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73号)和《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运行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8部门2017年3号令),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以下简称投资平台)的审批监管系统是联接各级政府部门相关信息系统开展并联审批、电子监察、项目监管、数据分析的工作平台。各地要准确把握投资平台的功能和定位,紧密结合各自审批系统的实际情况,大力推进投资平台与相关审批系统的互联互通,采取投资平台与相关审批系统充分交互、由投资平台提供多方共享的模式,加快实现项目单位一次申报、审批人员一次办理。
  二、加强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全国环评统一申报和审批系统数据共享
  投资平台是统一规划、分级建设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全国环评统一申报和审批系统(以下简称环评系统)是生态环境部统一建设、各级环评审批部门使用的环评审批系统,目前正在各地分批推广。两者的数据共享采取中央层面交互、全国各级共享的方式。具体要求是:
  (一)投资平台与环评系统在国家层面实行互联互通、集中交换。两者实现各类项目代码验证与共享,投资平台的中央平台(以下简称中央投资平台)向环评系统共享项目基本信息、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信息,环评系统向中央投资平台共享环评审批信息。
  (二)通过投资平台按需向各地方有关部门共享环评审批数据。两系统顶层对接后,利用中央投资平台现有数据分发通道,将环评审批信息共享给地方投资平台。各省(区、市)投资平台负责接收中央平台分发的本地区环评审批数据,并可向本区域内相关部门及其信息化系统进行数据共享。各级环评审批部门不再向其他相关系统重复录入审批信息。
  (三)依托投资平台减少项目单位申报负担。两系统对接后,在环评审批服务、排污许可管理等相关系统中,将以投资平台共享的项目单位、项目及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数据作为重要参考。系统运行稳定后,逐步过渡为以投资平台共享数据为基础,开展多方数据校验,并避免项目单位重复填报。
  (四)投资平台综合管理部门要做好数据共享业务支撑工作。协调地方平台建设运维单位按照中央平台制定的数据对接方案(数据对接方案从中央投资平台互联网网站“下载专区”下载)进行相应改造及数据共享的相关技术支撑工作,及时将从中央平台接收的数据按要求分发至下级平台及相关部门;确保项目基本信息、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归集至本地平台,并按要求报送至中央平台;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数据安全。
  (五)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加强与本行政区内所有环评审批部门特别是行政审批部门的对接,推动环评系统推广应用,做好环评系统应用的指导服务。发展改革、生态环境部门和投资平台综合管理、应用部门及运维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切实做到相关环评信息一次录入,依托投资平台实现各方共享。
  三、进度安排
  (一)2020年8月31日前,完成中央平台与环评系统对接工作。
  (二)2020年9月15日前,河北、辽宁、江苏、青海等第一批省份完成投资平台改造工作;2020年9月30日前,完成与中央平台对接调试,并上线试运行。
  (三)2020年10月15日前,吉林、安徽、江西、山东、广东、陕西、宁夏、湖南、西藏、新疆等第二批省份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完成投资平台改造工作;2020年11月15日前,完成与中央平台对接调试;2020年11月30日前,上线试运行。
  (四)其他地方在12月31日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根据环评系统推进情况逐步实现全国数据共享。
  联系人: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 李海超,联系电话:010-68501407;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 胡笑浒,联系电话:010-65646207;国家信息中心 李毅萍,联系电话:010-68501427;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吴保见,联系电话:010-84757227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2020年8月19日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探究作业成本法在商业银行成本核算的应用,简要阐述作业成本法及其核算程序,并分析该种成本核算方式的适用性和必要性,着重探究其实际应用,以F银行网点柜台运营为例,精准核算柜台业务单位成本,以提升F银行成本控制、产品定价的决策能力,并为银行业应用作业成本法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F银行;作业成本法;成本核算;营业网点;柜台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金融去杠杆,银行业前
摘要:利用Excel2010对企业的工资进行核算和管理,被广泛应用于微型企业中。本文以S网络公司为例,介绍Excel2010在微型企业工资核算系统中的使用方法。  关键词:工资奖金表;Excel2010;计算方法;加密  网络和信息技术服务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收入50万以下的为微型企业,S网络有限公司就是典型的微型企业。对于微型企业来讲,购买和维护专业的财务软件成本高,而手工核算工资容易出错且耗费
摘要:本文对财政部发布的《关于修订印发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7]30号)中新增加的报表项目“资产处置收益”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资产处置损益”和“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内容进行了划分,并以固定资产的处置为例,分析探讨“资产处置损益”科目的应用和对企业财务的影响,以帮助财会人员更好的理解该科目,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关键词:资产处置损益;固定资产;营业利润  201
摘要: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行业发展、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投资学专业人才。本文立足于XXX大學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认为投资学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应该以课程群为依托,以职业要求为导向,构建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投资学;综合实训;教学体系  十九大报告中对地方本科高校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首次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大论断。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应该以职业
摘要:2018年,我国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了第七次修订,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在征收体制、减除费用、税率级差等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增大,高校教职工收入增加的同时也十分关注如何进行税收筹划,在合法的前提下提高可支配收入。本文在充分解析新个税法修订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高校教职工收入特点,以A高校为例,研究了新个税法下高校教职工个人所得税的筹划方法,以期指导高校财务部门开展税收筹划,积极维
摘要:基于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飞速发展和对会计行业的巨大冲击,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地方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现状及对会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认知,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专业学生的应对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關键词:人工智能;会计专业学生;应对策略  随着财务机器人横空出世,“大智移云物”快速发展,像财务共享中心、电子发票、区块链的普及,人工智能在会计行业的应用将成为大势所趋。据最新调查显示,在
摘要:“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带来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有周期长、分期开发等特点,现有的开发项目前期执行营业税的政策、后期执行增值税的政策,并且同一个项目不同开发期又有着新老项目的区分,这些因素使得横跨“营改增”期间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单位成本的核算和以往相比变得较为复杂。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核算  本文以北京xx置业公司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某一开发项目为实例
摘要:在国家频出大力发展软件信息服务业的政策催生下,现如今,该产业发展迅猛,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互联网 、云计算、AI等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客户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细化,有特色的定制化需求越来越高。现有的成熟软件功能已不能满足特殊行业的个性化需求。如何提升软件与行业的融合度,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这是软件企业共同面临的技术难题。同时,软件企业还面临人力资源成本日益攀升、面对强势的客户无议价
摘要:集团型的民营企业在大规模快速扩张过程中,内部管控制度不健全,具有民营和集团组织的通病:组织架构不明确,机制不完善,管理不规范,文化底蕴不深,部门内耗突显,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内控系统存在薄弱环节,在某些特殊领域容易滋生腐败。基于X公司在媒介广告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舞弊行为,对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找出发生舞弊行为的原因,运用内部控制基本原理及构建企业廉政文化,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按照财政供养方式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种形式,其中又以全额拨款类的居多,尤其是大多数具有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其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都是由财政全额保障。按照当前对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有关规定,预算绩效考核仅仅是针对产出和效果两个方面,而预算其实质本身就是单位预算年度内工作的执行计划和指南,仅凭这两个指标是否能真正完全反映出事业单位工作开展的成效还有待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