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空间数据采集方式出现了巨大的变革,数字化测绘技术和测绘软件也获得了稳步发展,数字化测绘逐渐变成了主要的空间数据采集方法。很多数字化测绘结果需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表达,带动了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使测绘结果变得更加准确和可靠。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测绘技术也在不断提高,而且正在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目前数字化测绘技术主要有全球定位系统(GP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字化测绘与地面测量技术。
一、简述数字化测绘技术
1.基础地理信息技术。这种测绘技术就是全部和地理信息相关的领域共同应用的空间数据定位和数据分析的地理单元,具备很高的通用性,且有很大的需求。通常包含了地形地貌、水系环境、植被覆盖、人口聚居区、交通条件、边境界限、特别地貌、地名和坐标网格等。其中,坐标网格和所选用比例尺有关系,选择比例尺更大,信息覆盖的就更广。其数字化信息来源的数目与信息质量与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的广泛性与熟练度密切相关。
2.信息化测绘技术。这种技术以数字化测绘技术为前提,在网络化程度较高的测绘条件中,实时准确的提供地理信息测绘模式与功能。信息化测绘技术的特性即能够实时准确的进行地理信息综合服务。为了保证该项功能,则需设立地理信息化测绘系统。中国空间测绘历经了人工绘制方法到数字测绘方法再到信息化测绘方法几个时期[2]。
3.数字化测绘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通常包含了:地面数字化测图和成图、航测数字化测图以及计算机制图几类。数字化测绘使纸面上的人工制图方式演变成快速共享的数字绘图。该技术的测绘步骤通常为:测绘数据录入、数据处理、数据输出,借助计算机系统实行地形空间数据分析和处理,最后获得测绘结果。
二、数字化测绘和信息化测绘之间的差异性
1.可视化要求差异。数字测绘技术是为了成图,成图阶段能够忽略数据冗余和储存空间制约等问题。为满足美观效果要求,能够应用线条构成符号,直接运用点、线以及面的划分代表实体地物。而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可视化是在之后的应用阶段设定要求。为符合美观和清晰的标准,我国相关测绘规范对地物表示设定了详细的规定。比如,地下室进口和坡向等均需应用可视化符号展示。进行信息化阶段,有充足的实体种类和性质数据,就能够借助实体彼此的逻辑联系找到进口的方向和坡向等需采用可视化技术方可表示的数据[3]。
2.取得测绘数据的方法存在差异。数字测绘系统具备测绘数据处理与转化的功能,由于测绘数据彼此格式差异,转化容易导致部分数据丢失,且转化后编辑工作量很高。进行野外测绘过程中,由于通视点、地图分幅和测量点相连次序等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空间测绘目标的储存不充足。图形实体通过转化进入数据库之后,其实是一类分段,并非整体。
3.属性要求的差异。测绘制图的重点是选取地表的景观,制图内容比制图技术更关键。空间目标和属性依然需根据图式标准内容进行选取。针对普通数字测绘系统来说,属性信息需借助图形的颜色、大小以及线型库等模式表现出来。这种内容能够借助图形来满足可视化要求,不需要应用数据库。事实表明,属性信息的采集也是根据图式标准开展的。如果设立地理信息系统,那么此类属性信息都很难满足各项分析统计的标准要求。比如,建筑结构的属性信息,图式需标出建筑名称、建筑层数以及建筑材质,此类信息能够通过图形和标注模式体现。信息化测绘技术一方面需制图,另一方面需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空间数据。还需借助此类信息进行虚拟处理,将地面情况以真2D、真纹理以及真尺度模式再次构建。实际应用中,为进行数字测绘而建立的数据库主要有此类特征:信息组织根据地形圖的要求进行、测绘生产与维护模式根据地形图图纸幅面进行、测绘信息采集类型根据要求规范进行。
4.储存形式的差异。测图主要是为成图,成图则包含了图纸幅面,为保证统一性,在测图的管理方面,更多的应用图纸幅面管理理念。应用数据库模拟存储的数据,仍然会保留图纸幅面的基本痕迹。但信息化测绘主要是提供服务,是为了最终数据最大化应用。在地物实体表达方面,存储也都以实体方法。
三、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1.信息化测绘的目的分析。实际测绘中不难发现,地球虚拟系统、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和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等均需使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为信息化测绘技术。信息化测绘系统主要分析的部分为数据的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管理以及数据输出几方面,借助这些环节能够简单设立出信息化测绘服务系统的早期模型。
2.健全生产管理体系。对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仅有建设目的远远不足。对数据库的维护需具备相对健全的生产与管理体系,以确保信息完整与信息更新的重要环节。通常情况下,基础地理信息生产管理阶段形成的信息,即是中介数据。基于信息化测绘技术对数据库设定的标准来看,能够对中介数据实行以下几种管理方法:第一,中介数据单元管理从传统模式逐步向着自然单元转化。很多图纸幅面的管理方式,已很大程度影响了基础数据采集,就是地物实体相邻图幅的边缘要素进行相互衔接的非自然性隔断。实际测绘中可以发现,把自然边界范畴当成基本单元,可以尽可能的使数据保证完整性;第二,以中介数据的管理方法为前提,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应用把其当成信息维护前提。当前时期,一方面保证通讯带宽,另一方面逐步实现了在线数据维护方式。
总结
综上所述,在持续健全与改善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前提下,建立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对测绘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与数据处理。并且保证测绘工作的时效性、准确性以及可靠性。进而切实推动各个领域,特别是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最终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一份助力。
参考文献
[1]毕凯;桂德竹.浅谈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J].遥感信息.2014(04):10-15.
[2]姚艳霞.基础测绘矢量数据综合处理及入库实用工具开发的构想[J].中国地名.2014(06):74-75,77.
[3]曾政祥,艾淑华.刍议数字化城市建设中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J].地球.2015(08):200.
(作者单位:青海省第三地质勘查院)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测绘技术也在不断提高,而且正在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目前数字化测绘技术主要有全球定位系统(GP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字化测绘与地面测量技术。
一、简述数字化测绘技术
1.基础地理信息技术。这种测绘技术就是全部和地理信息相关的领域共同应用的空间数据定位和数据分析的地理单元,具备很高的通用性,且有很大的需求。通常包含了地形地貌、水系环境、植被覆盖、人口聚居区、交通条件、边境界限、特别地貌、地名和坐标网格等。其中,坐标网格和所选用比例尺有关系,选择比例尺更大,信息覆盖的就更广。其数字化信息来源的数目与信息质量与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的广泛性与熟练度密切相关。
2.信息化测绘技术。这种技术以数字化测绘技术为前提,在网络化程度较高的测绘条件中,实时准确的提供地理信息测绘模式与功能。信息化测绘技术的特性即能够实时准确的进行地理信息综合服务。为了保证该项功能,则需设立地理信息化测绘系统。中国空间测绘历经了人工绘制方法到数字测绘方法再到信息化测绘方法几个时期[2]。
3.数字化测绘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通常包含了:地面数字化测图和成图、航测数字化测图以及计算机制图几类。数字化测绘使纸面上的人工制图方式演变成快速共享的数字绘图。该技术的测绘步骤通常为:测绘数据录入、数据处理、数据输出,借助计算机系统实行地形空间数据分析和处理,最后获得测绘结果。
二、数字化测绘和信息化测绘之间的差异性
1.可视化要求差异。数字测绘技术是为了成图,成图阶段能够忽略数据冗余和储存空间制约等问题。为满足美观效果要求,能够应用线条构成符号,直接运用点、线以及面的划分代表实体地物。而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可视化是在之后的应用阶段设定要求。为符合美观和清晰的标准,我国相关测绘规范对地物表示设定了详细的规定。比如,地下室进口和坡向等均需应用可视化符号展示。进行信息化阶段,有充足的实体种类和性质数据,就能够借助实体彼此的逻辑联系找到进口的方向和坡向等需采用可视化技术方可表示的数据[3]。
2.取得测绘数据的方法存在差异。数字测绘系统具备测绘数据处理与转化的功能,由于测绘数据彼此格式差异,转化容易导致部分数据丢失,且转化后编辑工作量很高。进行野外测绘过程中,由于通视点、地图分幅和测量点相连次序等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空间测绘目标的储存不充足。图形实体通过转化进入数据库之后,其实是一类分段,并非整体。
3.属性要求的差异。测绘制图的重点是选取地表的景观,制图内容比制图技术更关键。空间目标和属性依然需根据图式标准内容进行选取。针对普通数字测绘系统来说,属性信息需借助图形的颜色、大小以及线型库等模式表现出来。这种内容能够借助图形来满足可视化要求,不需要应用数据库。事实表明,属性信息的采集也是根据图式标准开展的。如果设立地理信息系统,那么此类属性信息都很难满足各项分析统计的标准要求。比如,建筑结构的属性信息,图式需标出建筑名称、建筑层数以及建筑材质,此类信息能够通过图形和标注模式体现。信息化测绘技术一方面需制图,另一方面需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空间数据。还需借助此类信息进行虚拟处理,将地面情况以真2D、真纹理以及真尺度模式再次构建。实际应用中,为进行数字测绘而建立的数据库主要有此类特征:信息组织根据地形圖的要求进行、测绘生产与维护模式根据地形图图纸幅面进行、测绘信息采集类型根据要求规范进行。
4.储存形式的差异。测图主要是为成图,成图则包含了图纸幅面,为保证统一性,在测图的管理方面,更多的应用图纸幅面管理理念。应用数据库模拟存储的数据,仍然会保留图纸幅面的基本痕迹。但信息化测绘主要是提供服务,是为了最终数据最大化应用。在地物实体表达方面,存储也都以实体方法。
三、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1.信息化测绘的目的分析。实际测绘中不难发现,地球虚拟系统、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和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等均需使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为信息化测绘技术。信息化测绘系统主要分析的部分为数据的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管理以及数据输出几方面,借助这些环节能够简单设立出信息化测绘服务系统的早期模型。
2.健全生产管理体系。对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仅有建设目的远远不足。对数据库的维护需具备相对健全的生产与管理体系,以确保信息完整与信息更新的重要环节。通常情况下,基础地理信息生产管理阶段形成的信息,即是中介数据。基于信息化测绘技术对数据库设定的标准来看,能够对中介数据实行以下几种管理方法:第一,中介数据单元管理从传统模式逐步向着自然单元转化。很多图纸幅面的管理方式,已很大程度影响了基础数据采集,就是地物实体相邻图幅的边缘要素进行相互衔接的非自然性隔断。实际测绘中可以发现,把自然边界范畴当成基本单元,可以尽可能的使数据保证完整性;第二,以中介数据的管理方法为前提,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应用把其当成信息维护前提。当前时期,一方面保证通讯带宽,另一方面逐步实现了在线数据维护方式。
总结
综上所述,在持续健全与改善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前提下,建立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对测绘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与数据处理。并且保证测绘工作的时效性、准确性以及可靠性。进而切实推动各个领域,特别是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最终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一份助力。
参考文献
[1]毕凯;桂德竹.浅谈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J].遥感信息.2014(04):10-15.
[2]姚艳霞.基础测绘矢量数据综合处理及入库实用工具开发的构想[J].中国地名.2014(06):74-75,77.
[3]曾政祥,艾淑华.刍议数字化城市建设中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J].地球.2015(08):200.
(作者单位:青海省第三地质勘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