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两个月,我国各地降水不少,虽然说在暑伏之际确实让天气凉爽了不少,但是也有地方因为下雨导致洪水泛滥,直接把当地的龙王庙给淹没了,我们常常说“大水冲了龙王庙”,这一回,这条俗语算是有了现实版。这条俗语的潜台词就是龙王等于降雨的水神,取的是一家人不认一家人的意思。
说起雨神,我国古代有很多个版本,很多人和物都充当过雨神。
古代雨神的形态
雨神在我國古代出现的历史非常早。《周礼》一书就记载说,在周代人们就开始祭祀雨师了。这个雨师就是上古最早的雨神。不过这个雨师实际不只一个人,比如汉代墓葬出土的画像石上,曾经描述过天帝巡视宇宙的场景,在画像石上出现了4个雨师,他们作为天帝的随从出现,同时施展下雨的神通——怎么施展的呢?4个雨师每人抱着一个大罐子,直接从天上往地面上倒水。
而且在古代的雨师传说中,还不止出现过男的雨师,还出现过全部由女神充当的雨师,根据古代留存下来的画像资料,女版雨神们的降雨工具跟男雨神们差不多,有提着水壶往下浇的,有顶着盆往下倒的,还有拿着碗往下泼的。
在我国古代,除了专职雨师之外,其实还有别的神仙来客串下雨,比如有主管旱灾的灾星偶尔也会来客串雨神。这个逻辑其实很好理解:就是通过祭祀把旱灾神仙给撵走,雨水自然就来了。还有二郎神等等,甚至还有拿彗星充当过雨神的。
雨神龙王的诞生
虽然我们说的这么热闹,但是我国古代的雨神虽然人数众多种类各异,不过其中最主要的降雨之神,就是龙王了。不过这个龙王属于外来户,在我国上古时代雨神雨师出现了大约1000年之后,它才姗姗来迟,作为雨神登场。
这个雨神龙王,实际上来源于汉代传入中国的佛教内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龙王”这个词正式出现,是在汉译版的《法华经》里。到了唐代,人们开始将这些龙王同降雨联系起来,认为龙王主管这个业务。
成书于唐代的正史《晋书》中就记载说,南北朝时期前秦皇帝符坚(就是带兵百万激战淝水,留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等好几个成语的那个皇帝),在他统治时期的长安城,有一个西域来的和尚叫做“涉”,涉就擅长以秘咒请下神龙来降雨。而且这位涉的求雨,比较具有表演特征,他拿一个佛陀用的钵来求雨念咒,他念的什么咒呢?后世的我们推测,可能说的是类似于现在的“龙啊龙,赶紧到我碗里来”之类的,因为等到他念完这个求雨咒语,就会有一条小小的龙在他的钵里面游泳,这时外面就大雨倾盆了,涉还请符坚和大臣们来看热闹。
上面引述的是《晋书》中的内容,笔者对此这种求雨神通表示不信,估计是这位高僧涉,会一些观看天象的技巧,因此能比较准确地预测天气,至于钵里面能出现龙的图案,估计是某些药水或者涂层之类遇水会发生反应的东西。
类似这样的求龙神降雨的记载,在唐代呈现了井喷的态势,而此前的朝代,这类记载几乎没有。比如唐玄宗时有一个和尚叫做“不空”,他也善于祈雨,估计是为了表示他的法术更厉害,一代更比一代强,跟其他人有所区别,不空不仅能求雨,他求来的雨还能自带味道,而且是你提前可以提要求,要什么味道的雨,他就能给你下个什么味道的雨。比如有一次,不空说,昨天求雨,我焚烧了一条白檀香做的小龙模型。结果唐玄宗派人去取当天下的雨水,一闻果然是白檀香味道的。
也正是从唐代开始,龙王们通过这类神话传说,不断的强化自身的下雨职能,到了唐玄宗天宝十年,也就是公元751年,皇帝正式下令册封四海龙王,分别是东海广德王,南海广利王,西海广润王,还有北海广泽王,从此龙神成为了龙王,正式被纳入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序列,并且有了自己的职称。
龙神的秘密
在这里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古代的先民们将龙王抬到了雨神的位置上。
这是因为,龙神通过佛教传入中国之后,首先成为了水神。这个变化,实际是西域佛教与中土文化交流的一个成果,也就是中土神话中原来是有龙的,一般认为蛟龙之类都是活动于水中的,而传入中国的佛教中的龙,借鉴了中土原有的对龙的认知,将佛教的龙的形象与中国本土的龙的形象进行了合并,最终成了主宰水域的神仙。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佛教特别是龙神信仰在民间推广开来之后,也就是唐代以后,我国就很少有当初战国时代西门豹治邺时那种河神河伯的传说继续出现了,逐渐的,各路江河湖海,都变成了龙王当家。
而我国先民,早在汉代就已经认识到,江河湖海之水和天空降雨是循环的,东汉著名无神论者王充就提出,雨水之类不是凭空降落下来的,而是从地面上蒸发去的。我国先民的这种初步的水循环理念出发,最终帮助龙王从水神变成了雨神。
(责编:石磐)
说起雨神,我国古代有很多个版本,很多人和物都充当过雨神。
古代雨神的形态
雨神在我國古代出现的历史非常早。《周礼》一书就记载说,在周代人们就开始祭祀雨师了。这个雨师就是上古最早的雨神。不过这个雨师实际不只一个人,比如汉代墓葬出土的画像石上,曾经描述过天帝巡视宇宙的场景,在画像石上出现了4个雨师,他们作为天帝的随从出现,同时施展下雨的神通——怎么施展的呢?4个雨师每人抱着一个大罐子,直接从天上往地面上倒水。
而且在古代的雨师传说中,还不止出现过男的雨师,还出现过全部由女神充当的雨师,根据古代留存下来的画像资料,女版雨神们的降雨工具跟男雨神们差不多,有提着水壶往下浇的,有顶着盆往下倒的,还有拿着碗往下泼的。
在我国古代,除了专职雨师之外,其实还有别的神仙来客串下雨,比如有主管旱灾的灾星偶尔也会来客串雨神。这个逻辑其实很好理解:就是通过祭祀把旱灾神仙给撵走,雨水自然就来了。还有二郎神等等,甚至还有拿彗星充当过雨神的。
雨神龙王的诞生
虽然我们说的这么热闹,但是我国古代的雨神虽然人数众多种类各异,不过其中最主要的降雨之神,就是龙王了。不过这个龙王属于外来户,在我国上古时代雨神雨师出现了大约1000年之后,它才姗姗来迟,作为雨神登场。
这个雨神龙王,实际上来源于汉代传入中国的佛教内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龙王”这个词正式出现,是在汉译版的《法华经》里。到了唐代,人们开始将这些龙王同降雨联系起来,认为龙王主管这个业务。
成书于唐代的正史《晋书》中就记载说,南北朝时期前秦皇帝符坚(就是带兵百万激战淝水,留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等好几个成语的那个皇帝),在他统治时期的长安城,有一个西域来的和尚叫做“涉”,涉就擅长以秘咒请下神龙来降雨。而且这位涉的求雨,比较具有表演特征,他拿一个佛陀用的钵来求雨念咒,他念的什么咒呢?后世的我们推测,可能说的是类似于现在的“龙啊龙,赶紧到我碗里来”之类的,因为等到他念完这个求雨咒语,就会有一条小小的龙在他的钵里面游泳,这时外面就大雨倾盆了,涉还请符坚和大臣们来看热闹。
上面引述的是《晋书》中的内容,笔者对此这种求雨神通表示不信,估计是这位高僧涉,会一些观看天象的技巧,因此能比较准确地预测天气,至于钵里面能出现龙的图案,估计是某些药水或者涂层之类遇水会发生反应的东西。
类似这样的求龙神降雨的记载,在唐代呈现了井喷的态势,而此前的朝代,这类记载几乎没有。比如唐玄宗时有一个和尚叫做“不空”,他也善于祈雨,估计是为了表示他的法术更厉害,一代更比一代强,跟其他人有所区别,不空不仅能求雨,他求来的雨还能自带味道,而且是你提前可以提要求,要什么味道的雨,他就能给你下个什么味道的雨。比如有一次,不空说,昨天求雨,我焚烧了一条白檀香做的小龙模型。结果唐玄宗派人去取当天下的雨水,一闻果然是白檀香味道的。
也正是从唐代开始,龙王们通过这类神话传说,不断的强化自身的下雨职能,到了唐玄宗天宝十年,也就是公元751年,皇帝正式下令册封四海龙王,分别是东海广德王,南海广利王,西海广润王,还有北海广泽王,从此龙神成为了龙王,正式被纳入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序列,并且有了自己的职称。
龙神的秘密
在这里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古代的先民们将龙王抬到了雨神的位置上。
这是因为,龙神通过佛教传入中国之后,首先成为了水神。这个变化,实际是西域佛教与中土文化交流的一个成果,也就是中土神话中原来是有龙的,一般认为蛟龙之类都是活动于水中的,而传入中国的佛教中的龙,借鉴了中土原有的对龙的认知,将佛教的龙的形象与中国本土的龙的形象进行了合并,最终成了主宰水域的神仙。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佛教特别是龙神信仰在民间推广开来之后,也就是唐代以后,我国就很少有当初战国时代西门豹治邺时那种河神河伯的传说继续出现了,逐渐的,各路江河湖海,都变成了龙王当家。
而我国先民,早在汉代就已经认识到,江河湖海之水和天空降雨是循环的,东汉著名无神论者王充就提出,雨水之类不是凭空降落下来的,而是从地面上蒸发去的。我国先民的这种初步的水循环理念出发,最终帮助龙王从水神变成了雨神。
(责编:石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