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辛勤耕耘不计回报,他们披星戴月奔波在路上……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民公仆。
在安徽淮北,就有这样一位基层工作者,她就是曾任朔里镇妇联主席的曹云兰。
初生牛犊不怕虎
1952年,曹云兰出生于淮北一个普通农家。曹云兰性格大大咧咧,敢说敢干,18岁时,就被选为村里的妇女主任。从走上岗位的第一天起,曹云兰就暗下决心: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要为人民群众做好服务工作,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要竭尽全力去完成。
一次,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干旱灾害,村里通知要将几个池子储满水。面对紧迫的任务,曹云兰一咬牙,对一起挑水的铁姑娘队的姑娘们说:“姑娘们,咱们女人不比男人弱,不能让组织失望,就是不睡觉也要把池子灌满了,叫他们瞧瞧俺们铁姑娘队的厉害!”
姑娘们被曹云兰这么一鼓劲,纷纷加快动作开始了储水工作。沉重的担子虽然压得大家喘不过气来,但没有一个人叫苦,更没有一个人放弃,直到将几个池子全储满了水,曹云兰才和姑娘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家里。
第二天,天刚放亮,村支书过来查看进度。这一看,吓了他一跳,原本空荡荡的水池,全部被灌得满满的,“这群小姑娘可不得了啊!俺们男人都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这群小姑娘只花了一天一夜就完成了,太了不起了!”
从那之后,无论是村里置办农具,还是耕地播种,曹云兰都认真学习,从不会到会,再到熟練,没有她干不了的工作。
巾帼不让须眉
1972年,工作才两年多的曹云兰,因为表现突出,被破格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不久,曹云兰担任本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她便遭到了很多质疑,有人说:“附近几个村都有女书记,何况她还是个黄毛丫头呢?”
曹云兰非但没有退缩,反而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她说:“很多人都说,‘一个小姑娘能干成什么事?’俺可不这么想,男同志能办到的俺咋不能办到,就是要争这一口气!”
那时,有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摆在曹云兰的面前,那就是该如何提高粮食产量,解决村民的温饱问题。
曹云兰经过多方调研走访,并结合当地的生产环境,将目光放在了农业灌溉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把电架起来,把井打起来”成了她的工作重心。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曹云兰经常饭都顾不上吃,骑上自行车就去了17.5公里外的县城,去多个部门协调工作。最终在县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里架起了电线,打起了水井。
在曹云兰的努力下,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粮食产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基本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1976年,村里的粮食产量更是达到了每亩400多斤。
曹云兰的言行,让村民们刮目相看。也就在那一年,曹云兰成为了先进典型,在县里的表彰会议上进行了发言。
望着身边那些和她一样为人民服务的基层工作者,曹云兰不禁热泪盈眶,“我最幸福的事,就是成了一名党员,是党把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没有共产党,哪有现在的我?”
妇女能顶半边天
1992年,曹云兰开始担任朔里镇妇联主席。基层工作不好做,基层妇联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为了在全镇开展妇女农业种植知识培训,提高乡村妇女的种植技能,曹云兰积极组织开办农业培训班。她先是一个村一个村地发动村民们参与,然后又要寻找合适的场地。好不容易协调好,寻找老师又费了一番周折。“基层工作哪有容易的呢?为了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只能咬紧牙关去干呀。”曹云兰感慨道。
“毛主席说得好,‘人多力量大’,俺们妇女工作也一样,不能只靠某一个人,而是需要更多的基层工作者加入,为人民做好服务工作。”在任期间,曹云兰多次组织妇女干部培训, “经过组织培养出来的妇女干部,大多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直到现在,还有5个人担任正职呢!”说到这里,曹云兰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每当有人说起曹云兰这些年做出的贡献,她总是乐呵呵地说:“我就是党的一块砖,哪里需要我,我就奉献在哪里。”
1999年,全国妇联授予曹云兰“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从未出过远门的曹云兰,第一次来到了北京,第一次走进了人民大会堂。时任全国妇联主席彭佩云接见了曹云兰等人,和她们亲切交谈并合影留念。“那天我真是太高兴了,我一个农村妇女,能来人民大会堂领奖,这是多么光荣的事啊,我要感谢党和妇联的培养呀!”
如今,已经退休的曹云兰,依然闲不下来,社区里时常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俺就是闲不住,趁着身体还硬朗,想再为社会多做点事。”
立足本职,辛勤耕耘。几十年来,曹云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对得起党,对得起组织”,这是曹云兰多年来的人生信条,也是她奋斗的动力。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正是无数个如曹云兰一般的基层干部,才共同构筑起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国梦、复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