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既可以将这道“守望者 ”材料作文题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本文拟以此为例子,破译一篇优秀议论文的写作要点,具体请见下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能看到一个社会的凶兆,以预言未来的危险来促进当下的改过革新,这样的人,有知识,有胆识,往往置个人的功利甚至生死于度外,是一个时代的心灵与眼光。在《圣经·旧约》里,这类人被称为“守望者”,他们负责指出一国或一人的罪错。任何一个听不到凶言的大寂静时代,有可能是守望者失职了,有可能是守望者死光了,活在其中的人,虽然有各种声调的吉言,但往往不能如意吉祥、长命百岁。守望者之于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或一个团体乃至一个人,都是如此。
请仔细阅读这段文字,然后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审题判断
立意决定高下,审题决定生死,审题判断一定要稳中求准。这里的“守望者”,按照语素切分法,可切分为“守”“望”“者”,它具备三个基本要素。
第一,“守”。指的是守护、守卫某种价值观。不管这种价值观在现实中的处境如何,从长远来看,其对于时代、社会、团体乃至一个人来说意义重大。
第二,“望”。近曰看,远曰望。望,指看得远,能见微知著,“能看到一个社会的凶兆”。
第三,“者”。指某一群体。这一群体是社会的中坚脊梁,是时代的精英或普通民众中的佼佼者。
审题判断之后,王启元同学拟题为《位卑未敢忘“守望”》。
该题目取自陆游的诗句“位卑未敢忘忧国”,既有文化内涵,又能很好地点出守望者的道德品质,是一个好题目。
概念判断
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没有概念判断,你如何把你的审题认识传达给阅卷者?你如何准确地界定你的论题?如果连论题都没搞清楚,以其昏昏,岂能使人昭昭? 一旦论题界定清楚了,后面的论证思路往往就清楚了。
且看作者的论题界定。
何为守望者?
守望者,不是守旧者的裹足不前,不是自得者的自满自足,也不是空想家的凌空蹈虚,而是预言家的放声呐喊,啼血高歌!守望者需要具有犀利的眼光,穿越未来的迷雾,洞察时代的风险,进而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挺身而出,振臂高呼,拨乱反正,开启民智。
作者先是对守望者单独设问,引起注意。再用“不是……也不是……而是……”的句式,在与守旧者、自得者和空想家的比较中,鲜明揭示出守望者的特征。然后点出哪些人具有守望者的特质,以及守望者对一个时代的意义。
分析判断
理论性的材料需要阐释,事实性的材料需要分析。议论文缺少阐释和分析,就失去了议论文的文体特征,更不用说它的逻辑性、严密性和说服力了。
所谓分析判断,一是对论点的阐释,二是对事例的剖析,三是辩证地看待论题。
先看作者对分论点的阐释。
守望者首先是一个远见者。(分论点一)
……
没有远见的守望者,“守”只能是空守,“望”只能是瞎望。自由在高处,人不能抓住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出地面;人也不能在短视中,让自己逃离凶险。
守望者还得是一个敢言者。(分论点二)
……
守望者,不是清醒的观望者,也不是老辣的投机者,更不是沉默的逃避者,而是如孩子般大胆指出皇帝是光着屁股的敢言者。
然后看作者对事例的分析判断。
在分论点一之后,作者先简单例举马寅初的“人口论”,紧接着就紧扣中心论点,对事例进行分析判断,并且增加一段假设论证,从反面分析判断。
马老之所以不管不顾,冒天下之大不韪,正是因为他的远见卓识,使得他洞知了未来的凶险——人口庞大的黑洞,将会吞噬新中国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由此看来,守望者必须是远见者,才能未雨绸缪,规避风险。
想想看,如果当初政府接受了马老控制人口的建议,我们还会有后来矫枉过正的计划生育政策吗?还会有资源总量遥遥领先,人均产量却远远落后的尴尬吗?
再看分论点二的例证分析。
倡导“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的宁武子,在我看来,他实质就是一个投机者,或者说是一个逃避者。“邦有道”之时,有道之君本身就是守望者,守望者自然会层出不穷,少一个宁武子也无妨。倒是在“邦无道”之际,才更需要一个真正的守望者坚守时代的良心,但正是在这个时候,宁武子缺席了。
守望者必须敢于呐喊,不敢喊出来的预言家,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罪恶社会的同谋,比在铁屋子中沉睡的人更加可恶。
这一部分,例证只有一句话,分析判断却有一百多字。宁武子的本质被揭示得一清二楚,一览无余。反例说清楚了,守望者的担当意识就出来了。守望者必须是一个敢于喊出来的预言家,如同高尔基笔下的海燕。
接着,在论述完守望者的重要意义之后,作者辩证分析,再多翻出一层境界。
当然,一个社会呼唤守望者是一个方面,容忍守望者又是另一个方面。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守望者的眼睛、嘴巴和脚,更需要社会有善于倾听的耳朵和接受凶言的胸怀。没有守望者的社会是可悲的,有了守望者却不懂得珍惜的社会则是可耻的。
方法判断
议论文晓之以理后,还要导之以行。如果说,概念判断是“是什么”,分析判断是“为什么”,方法判断就是“怎么做”。
在本文中,王启元同学用三个分论点来进行方法判断。
守望者首先是一个远见者。(分论点一)紧紧扣住一个“望”字,论证守望者能够预知社会的凶兆。
守望者还要是一个敢言者。(分论点二)守望者乃是一个时代的脊梁,必须要有担当意识,勇敢指出“皇帝光着屁股”,敢为天下先。
守望者更要是一个践行者。(分论点三)守望者置个人功利和生死于度外,促进当下社会的改过和革新,且持之以恒,永不懈怠。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能看到一个社会的凶兆,以预言未来的危险来促进当下的改过革新,这样的人,有知识,有胆识,往往置个人的功利甚至生死于度外,是一个时代的心灵与眼光。在《圣经·旧约》里,这类人被称为“守望者”,他们负责指出一国或一人的罪错。任何一个听不到凶言的大寂静时代,有可能是守望者失职了,有可能是守望者死光了,活在其中的人,虽然有各种声调的吉言,但往往不能如意吉祥、长命百岁。守望者之于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或一个团体乃至一个人,都是如此。
请仔细阅读这段文字,然后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审题判断
立意决定高下,审题决定生死,审题判断一定要稳中求准。这里的“守望者”,按照语素切分法,可切分为“守”“望”“者”,它具备三个基本要素。
第一,“守”。指的是守护、守卫某种价值观。不管这种价值观在现实中的处境如何,从长远来看,其对于时代、社会、团体乃至一个人来说意义重大。
第二,“望”。近曰看,远曰望。望,指看得远,能见微知著,“能看到一个社会的凶兆”。
第三,“者”。指某一群体。这一群体是社会的中坚脊梁,是时代的精英或普通民众中的佼佼者。
审题判断之后,王启元同学拟题为《位卑未敢忘“守望”》。
该题目取自陆游的诗句“位卑未敢忘忧国”,既有文化内涵,又能很好地点出守望者的道德品质,是一个好题目。
概念判断
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没有概念判断,你如何把你的审题认识传达给阅卷者?你如何准确地界定你的论题?如果连论题都没搞清楚,以其昏昏,岂能使人昭昭? 一旦论题界定清楚了,后面的论证思路往往就清楚了。
且看作者的论题界定。
何为守望者?
守望者,不是守旧者的裹足不前,不是自得者的自满自足,也不是空想家的凌空蹈虚,而是预言家的放声呐喊,啼血高歌!守望者需要具有犀利的眼光,穿越未来的迷雾,洞察时代的风险,进而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挺身而出,振臂高呼,拨乱反正,开启民智。
作者先是对守望者单独设问,引起注意。再用“不是……也不是……而是……”的句式,在与守旧者、自得者和空想家的比较中,鲜明揭示出守望者的特征。然后点出哪些人具有守望者的特质,以及守望者对一个时代的意义。
分析判断
理论性的材料需要阐释,事实性的材料需要分析。议论文缺少阐释和分析,就失去了议论文的文体特征,更不用说它的逻辑性、严密性和说服力了。
所谓分析判断,一是对论点的阐释,二是对事例的剖析,三是辩证地看待论题。
先看作者对分论点的阐释。
守望者首先是一个远见者。(分论点一)
……
没有远见的守望者,“守”只能是空守,“望”只能是瞎望。自由在高处,人不能抓住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出地面;人也不能在短视中,让自己逃离凶险。
守望者还得是一个敢言者。(分论点二)
……
守望者,不是清醒的观望者,也不是老辣的投机者,更不是沉默的逃避者,而是如孩子般大胆指出皇帝是光着屁股的敢言者。
然后看作者对事例的分析判断。
在分论点一之后,作者先简单例举马寅初的“人口论”,紧接着就紧扣中心论点,对事例进行分析判断,并且增加一段假设论证,从反面分析判断。
马老之所以不管不顾,冒天下之大不韪,正是因为他的远见卓识,使得他洞知了未来的凶险——人口庞大的黑洞,将会吞噬新中国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由此看来,守望者必须是远见者,才能未雨绸缪,规避风险。
想想看,如果当初政府接受了马老控制人口的建议,我们还会有后来矫枉过正的计划生育政策吗?还会有资源总量遥遥领先,人均产量却远远落后的尴尬吗?
再看分论点二的例证分析。
倡导“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的宁武子,在我看来,他实质就是一个投机者,或者说是一个逃避者。“邦有道”之时,有道之君本身就是守望者,守望者自然会层出不穷,少一个宁武子也无妨。倒是在“邦无道”之际,才更需要一个真正的守望者坚守时代的良心,但正是在这个时候,宁武子缺席了。
守望者必须敢于呐喊,不敢喊出来的预言家,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罪恶社会的同谋,比在铁屋子中沉睡的人更加可恶。
这一部分,例证只有一句话,分析判断却有一百多字。宁武子的本质被揭示得一清二楚,一览无余。反例说清楚了,守望者的担当意识就出来了。守望者必须是一个敢于喊出来的预言家,如同高尔基笔下的海燕。
接着,在论述完守望者的重要意义之后,作者辩证分析,再多翻出一层境界。
当然,一个社会呼唤守望者是一个方面,容忍守望者又是另一个方面。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守望者的眼睛、嘴巴和脚,更需要社会有善于倾听的耳朵和接受凶言的胸怀。没有守望者的社会是可悲的,有了守望者却不懂得珍惜的社会则是可耻的。
方法判断
议论文晓之以理后,还要导之以行。如果说,概念判断是“是什么”,分析判断是“为什么”,方法判断就是“怎么做”。
在本文中,王启元同学用三个分论点来进行方法判断。
守望者首先是一个远见者。(分论点一)紧紧扣住一个“望”字,论证守望者能够预知社会的凶兆。
守望者还要是一个敢言者。(分论点二)守望者乃是一个时代的脊梁,必须要有担当意识,勇敢指出“皇帝光着屁股”,敢为天下先。
守望者更要是一个践行者。(分论点三)守望者置个人功利和生死于度外,促进当下社会的改过和革新,且持之以恒,永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