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闻香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乐无穷
  姚 笑
  饮茶其乐无穷,虽然饮茶者的感受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茶给饮茶者的享受实在是太美妙了。
  饮茶的乐趣在于观赏、品尝玻璃杯中形态各异蕴藏灵性的茶之魂。略带微苦的茶汤吞入喉咙的那一刻滋生出许多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其实不同的茶味很像不同的人生道路。有些人在漫长的跋涉中先苦后甜;有些人在浓浓苦涩的茶味中度过自己的一生;再就是茶味的馨香始终形影不离地追随着人生的幸运儿……命运就是如此纷纭复杂而又多姿多彩。
  乐哉饮茶也,其中韵味无穷,只有善饮茶者知晓。饮茶也不是天生就会的,但多是出于偶然。我饮茶是源于舞文弄墨,追溯到20多年前的一个雨夜,记得那次赶写报社交代的一篇文章,为了驱逐瞌睡虫,泡了满满一瓷杯浓茶,在极苦的味道中如服中药般吞进肚里。结果兴奋了中枢神经,“今夜无法入眠”。在床上折腾整整一宿。初次饮茶如吃黄连一般实在令人不敢恭维。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对饮茶畏惧三分。避而远之。
  也许是职业的关系吧,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在写作状态下总希望自己的脑海充满灵感,茶能提神则是众所周知,不知不觉中又与茶结了缘分,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到了不可一日无茶的境地。
  刚开始饮茶只知道提神,至于味道好像都差不多,饮茶的时间久了。慢慢就能品出不同类型茶叶的滋味。红茶带股淡淡的甜味,茉莉花茶有明显窴制的香味,唯有绿茶保持了天然纯正的味道,淡淡的苦涩中透出清清的馨香,茶的家族里唯它最本色。九九归一,尝遍各类茶,我现在独饮绿茶,此茶最接近大自然赋予的原汤原汁的本性。我忽然联想到绿茶的味道极像一篇高层次文章,最高的境界就是无境界,最高的技巧就是无技巧。做人也该如此,朴实无华默默奉献。这乃是为人处事的方正之道。
  喝多了茶就多说些茶话吧,就像喝醉了酒的人一样。
其他文献
我知道午子仙毫茶很有些年头了。因为有亲戚在汉中工作,知道我爱茶,故每当新茶下来,都会送上几斤给我,有定军茗眉、汉水银梭,但更多的是午子仙毫。说起来惭愧,那几年我正热恋着工夫茶,言必称观音,很是冷落了午子茶。常常是新茶到手,或置之高柜,或送人,偶尔喝一次,也是仅为解渴,很少用心去欣赏它。  世上的万事万物,想来都有一种“缘”,任谁都无法躲过。我没想到多年后自己会爱上午子茶。说起来,源于一次偶然的汉中
期刊
那种农家自制自用的土茶,又粗又黑的,还有一股子柴火味,却能让无数红尘游子,放弃众多的世界名茶,跋涉万水千山,也要一尝曾经留在记忆中的那股烟熏火燎的茶滋味。烟熏茶真的有这样的魔力可以胜过一切名茶的滋味?  我对烟熏茶的关注,缘起于一位在北京工作的老同学。  前些时候在长沙的同学聚会上,老同学郑重其事地对我说: “听说你爱茶懂茶,那你可以帮我买点茶吗?我要送给一个同乡老前辈。”“当然可以呀!不管是铁
期刊
航海半生,养成了喝茶的习惯,不过那都不用自己掏腰包买,起名叫“保健茶”,其实都是出口的一级茉莉花茶。这么多年,我一直不讲究什么“茶道”,航海时,喝公家的茶,一天茶杯不离手,赶上天热,我也会凑热闹与水手们喝大碗茶,浓点淡点冷的热的都无所谓。据说文人喝茶好品茶,但怎么个品法,也从没有去深究。  直到告老还乡,才发现茶早已成为大众饮品了,而且形成一种茶文化,这才感到自己航海闯荡世界,倒真是孤陋寡闻了。 
期刊
对饮茶的全民性的真正热衷是兴于唐代。唐代是我国饮茶之风大盛时期。唐代经济繁荣,国力昌盛,尤其是沟通南北的大运河的开凿,使茶叶贸易愈加发达。此时东西两都——西安和洛阳及湖北、四川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饮茶,茶烟飞扬,所谓“两都并荆俞间以为比屋之饮”(《茶经》)。《封氏闻见录》则写到:  “自邹、齐、沦、棣、浙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民间茶风也有唐代大气宽松之象,小店林立,汤沸
期刊
印度朋友小萨邀我一起为新西兰国家广播电台做一个有关茶文化的系列节目。借此良机,掠来一些新西兰各路茶景茶事的影子。  上周,节目录制印度茶文化这一章。小萨亲自上阵,在她家中为我和Dilmah茶叶公司来的一位市场经理煮茶。煮的是闻名已久而不得尝的印度传统MASALA CHA,英国人称香料奶茶,不过音译成马撒拉茶听起来比较有风味。Masala,印度语是“香料”之义。CHA的发音显然来自中国。  小萨在简
期刊
添香茶的由来    我国的添香茶历史久远。据唐代陆羽《茶经》记载,唐代煮茶时就有加茱萸、葱、姜、枣、橘皮等同烹的做法。北宋·蔡襄《茶录》就有记载:“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即以一种叫龙脑的香料,加入龙凤茶(饼茶)以助茶香,进贡皇帝。这可以算是茶中添香的原型了。到了明代,茶引花香,增益茶味,其熏香茶法已见诸记载。  明代朱权在《茶谱》中指出“熏香茶法,百花有香者皆可,当花盛开时,以纸糊竹笼两
期刊
又要下雨。气温二十六摄氏度,相对湿度八十六。  这样的天气喝茶不很适宜。同样的茶品,同样的器具,同样的山泉水,冲泡出来的茶汤滋味却显得单薄,少了转折,少了穿透力,如同软绵绵的丝绸,被粗糙的手揉皱了,没了沉着,更谈不上清朗,失去很多美感和力量。  空气里的水分让一切变得压抑。  我神情自若,依窗而坐,这是自我选择的坦然和平常。  茶汤不够饱和,意向不明,渐弱的烟熏味,几乎不欲分辨,茶质欠厚重,只有在
期刊
所谓冷泡茶,即以冷水来冲泡茶叶,可以说是颠覆传统的一种泡茶方法。  随着炎炎夏日的来临,不少商家推出了“冷泡”的系列茶品,上班族、上课族、开车族、登山族等,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可以买到矿泉水,随时可以享受既好喝又保健的冷泡茶。  冷泡茶的香气及滋味,当然与茶壶热水的冲泡方式有所差异,且不同于市售罐装茶饮料。但究竟冷泡的时间要多长,泡出的茶成分与茶壶热水冲泡或市售茶饮料有何差异?或许这是一些推广或喜欢
期刊
走进傣族山寨,你几乎很难看见大腹便便的肥胖者,无论男女老少,他们总是那么苗条精神、健康美丽。  大家都知道,云南盛产普洱茶,刀美兰的故乡,年龄在800岁以上的茶树不在少数,而且野生巢蜜颇多。总结刀美兰的保养秘诀,就是她家的祖传配方—一蜂蜜加普洱茶水。  蜂蜜自古就是排毒养颜的佳品,其中的蜂胶、蜂皇浆、花粉等元素,含有多种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和维生素。现代医学临床应用证明,新鲜蜂蜜涂抹于皮肤上,能起到
期刊
福建茶文化凝聚着地理灵性,茶类的创制要数福建最多,品茶的技艺也数福建最奇。著名的莲花峰及其莲花茶构筑了一道独特的侨乡茶文化风景线;建茶、斗茶在宋元两朝蔚然成风;明清时期,茶叶创新增多,开创乌龙茶制茶工艺,茶叶贸易渐盛。福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拥有武夷茶路和海上茶路两条最负盛名的国际贸易黄金通道。从武夷山,从福州、宁德、泉州和厦门,一条连接内陆、远销海外的万里茶路成就了近现代福建茶叶辉煌的贸易史。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