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加快,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打造中小企业的信誉品牌,建立高水平的诚信文化,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诚信不仅仅是企业经营行为的一种道德规范,也是能够为企业带来长远发展空间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核心要素,诚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和提高企业生产力的精神动力,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更为重要。针对目前中小企业的诚信缺失、以及诚信文化建设不足而影响企业的发展问题,提出如下探讨。
关键词:企业诚信文化;发展现状;对策
一、中小企业诚信文化缺失的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不明确。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小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展壮大,中小企业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在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往往忽略产品质量的管理,一些个别的企业甚至故意造假,置企业的信用之外,肆意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上述原因主要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问题,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在发展的初期,尽快的收回投资,缺少成熟的企业应具有的发展要素,多数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缺乏长远规划,由于诚信文化的缺失,导致企业的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
2.中小企业以营利为目的,忽视诚信文化的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价值观的逐利性是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企业作为经济利益的主体,其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和生存发展,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欠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一些企业惟利是图、金钱至上的经营理念支配了企业行为,还有的企业只盯着短期利益,不懂诚信是企业的生存战略之本,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忽视诚信的建设。
3.中小企业法制观念淡薄,诚信缺失。目前,中小企业的经济纠纷频繁发生,使企业之间相互逃避债务,拖欠银行贷款以及任意毁约的现象比较普遍,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每年订立的经济合同大约有40亿份,但合同的履约率仅有6%左右。再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短斤少两、侵犯商标专用权、生产经营劣质产品、合同欺诈、虚假承诺、有约不遵、乱收费、相互拖欠赖账、企业之间的三角债等等
4.外部环境恶化导致中小企业的诚信搁浅。在市场经济发展与市场竞争的环境中,明确所有权制度和公平合理的交换是市场游戏运行的前提,中小企业由于先天发育的不足,以及资金始终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由于企业和银行的产权改革都没有到位,大多数中小企业仍然要靠银行、或者民间私募资金来维持生存发展。如今由于内外环境的恶化,中小企业的发展进入了四高阶段,使相当一部分企业亏损严重甚至倒闭,企业本应履行的责任义务无法实现,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诚信恶化的局面。
5.政府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保障不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本身,促成了诸多的不公平竞争的缺欠,关于诚信法律体系尚不完善和正在建设中,针对中小企业的诚信行为,社会法律保障措施发展严重滞后,因此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够狠大影响。尽管已实施的法律中,《民法通则》、《票据法》、《合同法》、《担保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但从整体看,有关企业信用体系的规范授信、平等授信、保护隐私等方而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无法对企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规范和约束,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现象相当严重。如一些地方的基层法院受当地政府的行政干预,在司法中存在随意性和不公正性,守信人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失信者不能受到应有的制裁,失信成本远比守信成本低,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不讲诚信的风气,助长了欺诈行为的蔓延,损害企业债权人的利益。
二、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诚信文化的策略
1.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无形资产,用文化育人是企业发展的最根本的要素,对员工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人为本的企业是尊重知识和尊重人的文化,充分重视人才的价值,企业的诚信强调员工的伦理道德与企业的目标一致。“以人为本”首先要培育员工的团队精神,唤起员工的价值观的认同,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使员工能自觉地朝着既定目标迈进。企业要想可持续性的发展,就必须培育一流的爱岗敬业的员工,他们的言行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视对员工的培育必须要求员工具有快速的学习能力,将企业建成“学习型企业”,坚持不懈的学习机制。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和提升员工价值优势的有效途径。
2.营造浓厚的中小企业诚信文化氛围。企业的诚信度与信誉度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沙因在《企业文化生存指南》一书中指出:“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但是诚信作为核心价值观是万古长存的,它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打造企业诚信至上的文化氛围,使全体员工时时处处关注诚信,并把不断加强企业诚信付诸实践。即把诚实信用、义利兼容的原则贯穿于整个的企业文化建设,就像血管一样流向躯体的各处神经末梢。它是一种企业精神的内核,也是一种企业的价值取向。使企业自觉形成一种重合同、守信用的社会风气,塑造良好的企业诚信文化。
3.企业诚信文化要做到表里如一。企业要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和保持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发展企业的诚信文化,就要从产品设计开始,到制造、包装、定价、从企业内善待员工到社会面向用户与消费者,至始至终全过程体现诚信。产品保质保量、不搞价格欺诈、不弄虚作假、广告语及商品促销不带有任何夸大其词的做法,服务周到及时,不慢待任何消费者,以及在言行举止,充分体现文明与道德风尚等,给用户与社会内外造成极大的良好的影响力度。
稳扎稳打的战略,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4.企业与社会共建诚信文化文明。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风气,提倡诚信为本,企业通过研讨、讲座、参观学习、典型介绍、文艺宣传等形式,提高全体员工的认识。再一方面企业要认真宣传道德文明,讲正气和讲诚信,促进企业的和谐文明、道德文明、诚信文明的共同发展。
5.建立企业、社会、政府共同监督的诚信管理平台。中小企业的诚信建设与发展,完全依靠自身是难以完成的,需要企业、社会与政府共同携手来打造,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敦促企业诚实经营。利用平台建立企业的诚信档案,社会支持企业的诚信建设工作的开展,建立与完善诚信评估制度,政府要抓好诚信监督体系建设,打击违反职业道德的各种不正当行为和伪劣活动,建立起有利于促进企业和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诚信管理的先进经验,建立包括个人/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资信评估体系等内容在内的社会化诚信管理体系。出台强制性诚信数据库管理,综合集成工商、财政、银行、质检、审计、司法等部门的信息,建立技术先进实用、数据权威可靠、覆盖面广、更新及时的企业和个人公共信息数据库。制定市场准入机制、失信约束和惩罚机制、诚信评估机制,完善符合市场规律的诚信体系“游戏规则”,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诚信的监督与管理,让企业或个人的诚信状况一目了然,让守信者畅通无阻,让失信者寸步难行。使金融机构贷款有据可查,有规可循。引导银行对民营和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重点放在具有良好发展业绩并守信的企业上,进而为中小企业提供完善资金支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6.加快诚信的立法工作,细化与完善相关的法规。目前,我国针对企业的诚信法规还很不完善,多年来一直都是遭受道德的谴责,使诚信问题长期置于法律以外。通过出台与建立诚信管理的法律法规,立法来强化管理,通过法律约束企业的行为非常必要。当前我国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如《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都有涉及诚信的内容,但规定得很不整,需要对有关的条款进行修改、完善和补充。要加强信用立法,尽快制定《企业信用法》、《消费信用保护法》、《征信管理条例》、《信用披露条例》等专门的信用法律法规,为有关机构在开展企业信用信息的搜集、评级、服务等方而提供法律支持和依据,使信用服务有法可依。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强化企业基础工作。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企业内部基本规范,一套完善规范的内控体系,能有效起到保护企业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企业的真实、合法、完整的作用。
7.政府支持中小企业的诚信文化发展。政府应在建设诚信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政府也应尽快转变职能和减少缺位和错位现象,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政府要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为诚信社会做出表率和榜样。要针对目前中小企业诚信缺失的现状,通过完善制度,根据记录的企业在市场准入制度、以及经营行为、竞争行为、市场退出等过程中的诚信状况实行分级监管和分类监管,保证诚信者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失信者必须承担其行为造成的责任,不但要受舆论的谴责,更要付出经济代价,甚至追究法律责任。要让失信者无立足之地,无藏身之所,真正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
关键词:企业诚信文化;发展现状;对策
一、中小企业诚信文化缺失的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不明确。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小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展壮大,中小企业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在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往往忽略产品质量的管理,一些个别的企业甚至故意造假,置企业的信用之外,肆意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上述原因主要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问题,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在发展的初期,尽快的收回投资,缺少成熟的企业应具有的发展要素,多数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缺乏长远规划,由于诚信文化的缺失,导致企业的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
2.中小企业以营利为目的,忽视诚信文化的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价值观的逐利性是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企业作为经济利益的主体,其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和生存发展,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欠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一些企业惟利是图、金钱至上的经营理念支配了企业行为,还有的企业只盯着短期利益,不懂诚信是企业的生存战略之本,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忽视诚信的建设。
3.中小企业法制观念淡薄,诚信缺失。目前,中小企业的经济纠纷频繁发生,使企业之间相互逃避债务,拖欠银行贷款以及任意毁约的现象比较普遍,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每年订立的经济合同大约有40亿份,但合同的履约率仅有6%左右。再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短斤少两、侵犯商标专用权、生产经营劣质产品、合同欺诈、虚假承诺、有约不遵、乱收费、相互拖欠赖账、企业之间的三角债等等
4.外部环境恶化导致中小企业的诚信搁浅。在市场经济发展与市场竞争的环境中,明确所有权制度和公平合理的交换是市场游戏运行的前提,中小企业由于先天发育的不足,以及资金始终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由于企业和银行的产权改革都没有到位,大多数中小企业仍然要靠银行、或者民间私募资金来维持生存发展。如今由于内外环境的恶化,中小企业的发展进入了四高阶段,使相当一部分企业亏损严重甚至倒闭,企业本应履行的责任义务无法实现,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诚信恶化的局面。
5.政府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保障不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本身,促成了诸多的不公平竞争的缺欠,关于诚信法律体系尚不完善和正在建设中,针对中小企业的诚信行为,社会法律保障措施发展严重滞后,因此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够狠大影响。尽管已实施的法律中,《民法通则》、《票据法》、《合同法》、《担保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但从整体看,有关企业信用体系的规范授信、平等授信、保护隐私等方而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无法对企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规范和约束,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现象相当严重。如一些地方的基层法院受当地政府的行政干预,在司法中存在随意性和不公正性,守信人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失信者不能受到应有的制裁,失信成本远比守信成本低,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不讲诚信的风气,助长了欺诈行为的蔓延,损害企业债权人的利益。
二、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诚信文化的策略
1.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无形资产,用文化育人是企业发展的最根本的要素,对员工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人为本的企业是尊重知识和尊重人的文化,充分重视人才的价值,企业的诚信强调员工的伦理道德与企业的目标一致。“以人为本”首先要培育员工的团队精神,唤起员工的价值观的认同,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使员工能自觉地朝着既定目标迈进。企业要想可持续性的发展,就必须培育一流的爱岗敬业的员工,他们的言行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视对员工的培育必须要求员工具有快速的学习能力,将企业建成“学习型企业”,坚持不懈的学习机制。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和提升员工价值优势的有效途径。
2.营造浓厚的中小企业诚信文化氛围。企业的诚信度与信誉度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沙因在《企业文化生存指南》一书中指出:“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但是诚信作为核心价值观是万古长存的,它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打造企业诚信至上的文化氛围,使全体员工时时处处关注诚信,并把不断加强企业诚信付诸实践。即把诚实信用、义利兼容的原则贯穿于整个的企业文化建设,就像血管一样流向躯体的各处神经末梢。它是一种企业精神的内核,也是一种企业的价值取向。使企业自觉形成一种重合同、守信用的社会风气,塑造良好的企业诚信文化。
3.企业诚信文化要做到表里如一。企业要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和保持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发展企业的诚信文化,就要从产品设计开始,到制造、包装、定价、从企业内善待员工到社会面向用户与消费者,至始至终全过程体现诚信。产品保质保量、不搞价格欺诈、不弄虚作假、广告语及商品促销不带有任何夸大其词的做法,服务周到及时,不慢待任何消费者,以及在言行举止,充分体现文明与道德风尚等,给用户与社会内外造成极大的良好的影响力度。
稳扎稳打的战略,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4.企业与社会共建诚信文化文明。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风气,提倡诚信为本,企业通过研讨、讲座、参观学习、典型介绍、文艺宣传等形式,提高全体员工的认识。再一方面企业要认真宣传道德文明,讲正气和讲诚信,促进企业的和谐文明、道德文明、诚信文明的共同发展。
5.建立企业、社会、政府共同监督的诚信管理平台。中小企业的诚信建设与发展,完全依靠自身是难以完成的,需要企业、社会与政府共同携手来打造,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敦促企业诚实经营。利用平台建立企业的诚信档案,社会支持企业的诚信建设工作的开展,建立与完善诚信评估制度,政府要抓好诚信监督体系建设,打击违反职业道德的各种不正当行为和伪劣活动,建立起有利于促进企业和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诚信管理的先进经验,建立包括个人/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资信评估体系等内容在内的社会化诚信管理体系。出台强制性诚信数据库管理,综合集成工商、财政、银行、质检、审计、司法等部门的信息,建立技术先进实用、数据权威可靠、覆盖面广、更新及时的企业和个人公共信息数据库。制定市场准入机制、失信约束和惩罚机制、诚信评估机制,完善符合市场规律的诚信体系“游戏规则”,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诚信的监督与管理,让企业或个人的诚信状况一目了然,让守信者畅通无阻,让失信者寸步难行。使金融机构贷款有据可查,有规可循。引导银行对民营和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重点放在具有良好发展业绩并守信的企业上,进而为中小企业提供完善资金支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6.加快诚信的立法工作,细化与完善相关的法规。目前,我国针对企业的诚信法规还很不完善,多年来一直都是遭受道德的谴责,使诚信问题长期置于法律以外。通过出台与建立诚信管理的法律法规,立法来强化管理,通过法律约束企业的行为非常必要。当前我国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如《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都有涉及诚信的内容,但规定得很不整,需要对有关的条款进行修改、完善和补充。要加强信用立法,尽快制定《企业信用法》、《消费信用保护法》、《征信管理条例》、《信用披露条例》等专门的信用法律法规,为有关机构在开展企业信用信息的搜集、评级、服务等方而提供法律支持和依据,使信用服务有法可依。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强化企业基础工作。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企业内部基本规范,一套完善规范的内控体系,能有效起到保护企业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企业的真实、合法、完整的作用。
7.政府支持中小企业的诚信文化发展。政府应在建设诚信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政府也应尽快转变职能和减少缺位和错位现象,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政府要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为诚信社会做出表率和榜样。要针对目前中小企业诚信缺失的现状,通过完善制度,根据记录的企业在市场准入制度、以及经营行为、竞争行为、市场退出等过程中的诚信状况实行分级监管和分类监管,保证诚信者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失信者必须承担其行为造成的责任,不但要受舆论的谴责,更要付出经济代价,甚至追究法律责任。要让失信者无立足之地,无藏身之所,真正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