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股份制、股票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金融产物,在我国备受腹诽垢议。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持续高涨、我国股市的发展,人们对股票并非资本主义专利品的观念早有了基本共识。殊不知,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已经高举股份制这根“如意金箍棒”,撬动苏区经济建设的车轮滚滚向前,搬起股票这块金砖,砸碎国民党套在自己脖子上的经济锁链,并且尝足了甜头……
不管利多与利空,紧跟形势不放松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根据地,并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发展壮大,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国民党政府惊恐万状,对中央苏区加紧了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双管齐下,企图把共产党赶尽杀绝,置之死地而后快。中国共产党则针锋相对,一手抓军事斗争,一手抓经济建设,从两条战线上展开反击。
1928年10月,赣西南苏区的吉安县东固区党组织自筹资金,率先创建了红色政权首家金融机构——东固平民银行,后来发展成为江西工农银行。紧接着,赣东北苏区的赣东特区贸民银行、闽西苏区的闽西工农银行等十几家银行,也相继建成开业。
1932年2月,在江西工农银行和闽西工农银行等基础上,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宣告成立,苏区各地银行相应地成为其分支机构。这些银行除了发行纸币、公债之外,也发行银行股票,各级政府把推销银行股票作为当时经济工作最中心的任务来抓,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动群众投股、储蓄,扩充银行储备基金。
吉安县东固区于1928年10月依靠政府拨款和群众集资,率先创办了中央苏区首家消费合作社——东固消费合作社。次年11月,闽西苏区的上杭县才溪区紧跟步伐,也先后创办了14个专业消费合作社。他们的成功经验很快就在中央苏区各地推广开来,到1934年3月,苏区境内已建起1140个消费合作社,基本上实现了一乡一社,拥有社员29.6万人、股金32.25万元。
消费合作社以“保证军需开用,支援革命战争”为己任,积极发行各种债券和股票,广泛吸纳民间闲散资金,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群众生活,成为一支反奸商、平物价、优红属、援战争的经济“偏师”。
不问开盘与收盘,炒股只为作奉献
大部分苏区因地处内陆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老百姓只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多不知股份制、股票为何物。瑞金县壬田区和武阳区石水乡在集资募股时,消费合作社干部鼓动解释了几天,直说得嘴角泛白沫,那些农民犹自懵懵懂懂,充其量也只明白了买股票就是支援革命、保卫苏维埃之类的大道理。好在他们出于对红色政权的无比信任,最终还是无条件拿出了自己的积蓄认购股票,没有现金的就以物资折股。他们纷纷向消费合作社干部表示:“既然你们都说好,那就是真正好。我们砸锅卖铁、当掉裤头,也不能落后!”
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的前身——赣东特区贸民银行创建时,定资本金20万元,采用有面额、无记名方式,按年利率6厘计息,半年时间发行股票4万元。1933年9月,他们决定增资扩股,不仅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和富农、小商小贩的响应和支持,甚至还有少数地主、资本家秘密托人认股,作为拥护共产党的凭据和“红色保险单”,10万元股票不到3个月就被认购一空。到1934年9月,他们一共发行股票、债券近30万元。解放后,人民政府信守诺言,向股票持有者兑现了人民币。
闽西工农银行在创建之初,闽西人民更是慷慨解囊,倾其所有,9个月时间即募得股金20万元,该行因而成为中央苏区首家由群众集资控股的股份制银行。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福建分行成立,闽西工农银行因其特殊性,被允许继续与福建分行并存运行,业务一直做到红军长征后的1934年11月16日。
上杭县才溪区第十八乡创办消费合作社时,只有80余户贫苦农民入社,各交股金5角。该社充分利用这笔宝贵的资金,收购当地的大米、烟叶和土纸等富余农产品,从白区换取食盐、布匹等紧缺物资,然后以低于当地市场一半的成本价售给社员。到1931年12月结算,该社盈利300元,每股分得红利5角。1933年7月盈利741元,全部充作公积金,社员发展到1041户,股金增加到1041元。
消费合作社制度严密,工作人员清正廉洁,社员享受优先优价购物、年终分红双重权利,而且入社投股自愿、出社退股自由,深得群众拥护、信赖。通过发行股票,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有效地保障了货畅其流、物尽其用,平衡了物价,活跃了经济,改善了民生,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力、财力支撑。
如今牛市真正牛,收藏成了绩优股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势力随即卷土重来,各级银行金融机构和合作社组织在白色恐怖的高压下相继关闭、停止运转,结束了它们的光荣历史使命。
由于当年广大苏区人民群众自觉交回股票,无偿支援革命战争,再加上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对苏区发行的各种证券严加查抄;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又分几次予以清偿、销毁,因此现在仍流传于世的红色股票甚少。
1983年,江西横峰县民政局转业军人左进亮收藏的一枚由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发行的股票,属于红色政权第一只银行股票,也是江西省唯一的一件红色财经文物票证。1984年,江西瑞金市人民法院法官严帆收藏的一枚由苏区联合消费合作总社发行的股票,是我国发现的第一只土纸彩印版红色股票。1999年,江苏苏州市牙科医生席建清收藏的一枚由中国工农红军兴国四团消费合作社发行的股票,被认为是国内首枚冠有“红军”字样的真品红军股票。
因受当时的物质、技术等条件所限,红色原始股票多为棉纸、芦苇纸或毛边纸质地,经简单的油墨石印而成,其中传统的芦苇手工造纸技术业已失传。也没有防伪设置,主要靠股权登记在册,存档待查。正所谓“物以稀为贵”,近年来,红色股票的历史研究、文物价值越来越高,成为众多收藏爱好者和投资人竞相追逐的“香饽饽”。在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2003年秋季和2004年春季拍卖会上,一枚1930年由永丰县德吉区消费合作社发行的股票从1000元拍至4500元成交,一枚1931年由闽西苏维埃工农银行发行的股票则拍至6600元成交,一枚1933年由闽浙赣苏维埃银行发行的股票更是拍到了2.42万元的天价。如今,一枚面值1元的实物红军股票,市价至少在1万元以上。
中央苏区在早期正确实行公私合营的开明政策,顺应民心,符合群众利益。当年在金融、合作组织建设和证券发行上的宝贵探索,为新中国金融、合作事业和证券市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在中国乃至国际经济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不管利多与利空,紧跟形势不放松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根据地,并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发展壮大,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国民党政府惊恐万状,对中央苏区加紧了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双管齐下,企图把共产党赶尽杀绝,置之死地而后快。中国共产党则针锋相对,一手抓军事斗争,一手抓经济建设,从两条战线上展开反击。
1928年10月,赣西南苏区的吉安县东固区党组织自筹资金,率先创建了红色政权首家金融机构——东固平民银行,后来发展成为江西工农银行。紧接着,赣东北苏区的赣东特区贸民银行、闽西苏区的闽西工农银行等十几家银行,也相继建成开业。
1932年2月,在江西工农银行和闽西工农银行等基础上,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宣告成立,苏区各地银行相应地成为其分支机构。这些银行除了发行纸币、公债之外,也发行银行股票,各级政府把推销银行股票作为当时经济工作最中心的任务来抓,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动群众投股、储蓄,扩充银行储备基金。
吉安县东固区于1928年10月依靠政府拨款和群众集资,率先创办了中央苏区首家消费合作社——东固消费合作社。次年11月,闽西苏区的上杭县才溪区紧跟步伐,也先后创办了14个专业消费合作社。他们的成功经验很快就在中央苏区各地推广开来,到1934年3月,苏区境内已建起1140个消费合作社,基本上实现了一乡一社,拥有社员29.6万人、股金32.25万元。
消费合作社以“保证军需开用,支援革命战争”为己任,积极发行各种债券和股票,广泛吸纳民间闲散资金,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群众生活,成为一支反奸商、平物价、优红属、援战争的经济“偏师”。
不问开盘与收盘,炒股只为作奉献
大部分苏区因地处内陆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老百姓只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多不知股份制、股票为何物。瑞金县壬田区和武阳区石水乡在集资募股时,消费合作社干部鼓动解释了几天,直说得嘴角泛白沫,那些农民犹自懵懵懂懂,充其量也只明白了买股票就是支援革命、保卫苏维埃之类的大道理。好在他们出于对红色政权的无比信任,最终还是无条件拿出了自己的积蓄认购股票,没有现金的就以物资折股。他们纷纷向消费合作社干部表示:“既然你们都说好,那就是真正好。我们砸锅卖铁、当掉裤头,也不能落后!”
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的前身——赣东特区贸民银行创建时,定资本金20万元,采用有面额、无记名方式,按年利率6厘计息,半年时间发行股票4万元。1933年9月,他们决定增资扩股,不仅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和富农、小商小贩的响应和支持,甚至还有少数地主、资本家秘密托人认股,作为拥护共产党的凭据和“红色保险单”,10万元股票不到3个月就被认购一空。到1934年9月,他们一共发行股票、债券近30万元。解放后,人民政府信守诺言,向股票持有者兑现了人民币。
闽西工农银行在创建之初,闽西人民更是慷慨解囊,倾其所有,9个月时间即募得股金20万元,该行因而成为中央苏区首家由群众集资控股的股份制银行。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福建分行成立,闽西工农银行因其特殊性,被允许继续与福建分行并存运行,业务一直做到红军长征后的1934年11月16日。
上杭县才溪区第十八乡创办消费合作社时,只有80余户贫苦农民入社,各交股金5角。该社充分利用这笔宝贵的资金,收购当地的大米、烟叶和土纸等富余农产品,从白区换取食盐、布匹等紧缺物资,然后以低于当地市场一半的成本价售给社员。到1931年12月结算,该社盈利300元,每股分得红利5角。1933年7月盈利741元,全部充作公积金,社员发展到1041户,股金增加到1041元。
消费合作社制度严密,工作人员清正廉洁,社员享受优先优价购物、年终分红双重权利,而且入社投股自愿、出社退股自由,深得群众拥护、信赖。通过发行股票,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有效地保障了货畅其流、物尽其用,平衡了物价,活跃了经济,改善了民生,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力、财力支撑。
如今牛市真正牛,收藏成了绩优股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势力随即卷土重来,各级银行金融机构和合作社组织在白色恐怖的高压下相继关闭、停止运转,结束了它们的光荣历史使命。
由于当年广大苏区人民群众自觉交回股票,无偿支援革命战争,再加上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对苏区发行的各种证券严加查抄;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又分几次予以清偿、销毁,因此现在仍流传于世的红色股票甚少。
1983年,江西横峰县民政局转业军人左进亮收藏的一枚由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发行的股票,属于红色政权第一只银行股票,也是江西省唯一的一件红色财经文物票证。1984年,江西瑞金市人民法院法官严帆收藏的一枚由苏区联合消费合作总社发行的股票,是我国发现的第一只土纸彩印版红色股票。1999年,江苏苏州市牙科医生席建清收藏的一枚由中国工农红军兴国四团消费合作社发行的股票,被认为是国内首枚冠有“红军”字样的真品红军股票。
因受当时的物质、技术等条件所限,红色原始股票多为棉纸、芦苇纸或毛边纸质地,经简单的油墨石印而成,其中传统的芦苇手工造纸技术业已失传。也没有防伪设置,主要靠股权登记在册,存档待查。正所谓“物以稀为贵”,近年来,红色股票的历史研究、文物价值越来越高,成为众多收藏爱好者和投资人竞相追逐的“香饽饽”。在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2003年秋季和2004年春季拍卖会上,一枚1930年由永丰县德吉区消费合作社发行的股票从1000元拍至4500元成交,一枚1931年由闽西苏维埃工农银行发行的股票则拍至6600元成交,一枚1933年由闽浙赣苏维埃银行发行的股票更是拍到了2.42万元的天价。如今,一枚面值1元的实物红军股票,市价至少在1万元以上。
中央苏区在早期正确实行公私合营的开明政策,顺应民心,符合群众利益。当年在金融、合作组织建设和证券发行上的宝贵探索,为新中国金融、合作事业和证券市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在中国乃至国际经济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