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回归教学本真,探讨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趣性”、“有序性”需要新的范式或方法。课题研究法就是以教学活动的内容(课程)和形式(教学方法)为研究对象,按照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式,开展课堂教学范式的选择或课题式教学活动的独特方法。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具有深化教与学的认识价值,改善教与学的实践价值之功效。
【关键词】课题研究法 探讨 地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67-0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回归教学本真的呼声日渐高涨。人塑人,即有知识的人去塑造需要知识的人,是教学的本真。学校教学本真的阵地在课堂,回归课堂,探讨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趣性”、“有序性”[1]是实现教学本真的重要途径。
从教与学的角度来划分,地理课堂教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学而服务于学的地理课堂教学;另一类是基于教而服务于教的地理课堂教学。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先学后教”的理念,投入时间多,着力于学生潜力的挖掘和未来持续发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面对的主要是生成性问题,无预案,容易暴露教师的专业素质状况和驾驭课堂能力的高低;后者是以教师为中心,充分体现“先教后学”的理念,能够节约时间,着力于学生现实的需要,储存和提取知识的效率高。教师面对的主要是预设性问题,有预案,不易暴露教师的专业素质状况和驾驭课堂能力的高低。因此,眼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就分成了两派:走“先学后教”之路,以“导学案”、“问题卡”、“学习报告”等为工具,以学生学习小组为基本单元,轰轰烈烈地实施自主式或展示式的地理课堂教学;走“先教后学”之路,以教材、教辅、试题等为工具,热火朝天地开展知识的储存式或提取式的地理课堂教学。面对现实,孰重孰轻,很难评判,这自然就成为了课程改革的一道难题。要解决这道难题,就必须回归教学本真。就需要一种方式方法,来探讨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趣性”、“有序性”。
笔者认为:课题研究法是探讨地理课堂教学的独特方法。其理由有三:一是用教育科研的程式来探讨地理课堂教学,将教育科研活动与教学研究活动有机结合,能促进教研活动的升格出效;二是师生不分主导、主体,共同运用教育科研原理,聚焦问题,对比筛选出关键问题,形成课题,设计出解决课题的方案(或思路),开展地理课题研究式的教学活动。当然教育科研原理需要教师灌输,耗时要少,选择“先教后学”是最佳的方式。选择“先学后教”也是无可厚非的。由此看来,课题研究法能将“先学后教”和“先教后学”有机结合,具体问题,具体选择,无疑是解决地理课堂教学范式的有效方法;三是课题研究式地理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把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结合,设计出课题,引导学生进行类似科学研究的教学,是一种使学生习得知识、培养能力、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活动。”[2]教师学会了研究,教得深入。学生学会了学习,学得深刻。
掌握课题研究法的基本操作范式是实现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有趣性”、“有序性”的关键。
第一,依据地理课标,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活动中寻找问题,追问问题,聚焦问题,确立课题。例如,大多数文科生对地球运动部分知识学习十分吃力,考点多,难点多,需要的其它学科知识点多。如果按照“先教后学或者先学后教”等方式教学,事实证明,不但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反而令学生望而生畏,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如果我们师生共同寻找这部分内容的主要问题,如四季五带是怎么形成的?然后引导学生去追问,四季五带有何特征?是怎么划分的?为什么?最后聚集问题,都与黄赤交角有关。于是确定出课题:研究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第二,依据课题,确定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的目标是:黄赤交角的大小,黄赤交角会产生哪些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概念及来源,太阳直射点概念及太阳回归运动规律,晨昏线概念及与太阳直射光线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概念及时空分布规律。
第三,依据研究内容,选择研究方法,确立研究思路,实施课堂教学。研究本课题的内容,概念多,知识点抽象,立体空间强,需要学科知识点多,因此,本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课堂教学适宜选择“先教后学”范式。
第四,依据课堂教学效果,对该课题进行深度反思总结。由于学生对这一课题的相关概念、原理、规律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再对课题进行一次深刻的反思,锤炼,将别人的知识进行一次自己的思想革命,批判性的质疑、吸收,升华形成自己对该课题的感悟和观点。由此,课堂教学适宜选择“先学后教”范式。
总之,课题研究法就是以教学活动的内容(课程)和形式(教学方法)为研究对象,按照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式,开展课堂教学范式的选择或课题式教学活动,探讨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趣性”、“有序性”,具有深化教与学的认识价值,改善教与学的实践价值之功效。
参考文献:
[1]周彬著:《课堂密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11.12
[2]梁晓灵著:《课题研究式教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新尝试》,地理教学杂志社,2007.3
【关键词】课题研究法 探讨 地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67-0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回归教学本真的呼声日渐高涨。人塑人,即有知识的人去塑造需要知识的人,是教学的本真。学校教学本真的阵地在课堂,回归课堂,探讨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趣性”、“有序性”[1]是实现教学本真的重要途径。
从教与学的角度来划分,地理课堂教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学而服务于学的地理课堂教学;另一类是基于教而服务于教的地理课堂教学。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先学后教”的理念,投入时间多,着力于学生潜力的挖掘和未来持续发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面对的主要是生成性问题,无预案,容易暴露教师的专业素质状况和驾驭课堂能力的高低;后者是以教师为中心,充分体现“先教后学”的理念,能够节约时间,着力于学生现实的需要,储存和提取知识的效率高。教师面对的主要是预设性问题,有预案,不易暴露教师的专业素质状况和驾驭课堂能力的高低。因此,眼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就分成了两派:走“先学后教”之路,以“导学案”、“问题卡”、“学习报告”等为工具,以学生学习小组为基本单元,轰轰烈烈地实施自主式或展示式的地理课堂教学;走“先教后学”之路,以教材、教辅、试题等为工具,热火朝天地开展知识的储存式或提取式的地理课堂教学。面对现实,孰重孰轻,很难评判,这自然就成为了课程改革的一道难题。要解决这道难题,就必须回归教学本真。就需要一种方式方法,来探讨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趣性”、“有序性”。
笔者认为:课题研究法是探讨地理课堂教学的独特方法。其理由有三:一是用教育科研的程式来探讨地理课堂教学,将教育科研活动与教学研究活动有机结合,能促进教研活动的升格出效;二是师生不分主导、主体,共同运用教育科研原理,聚焦问题,对比筛选出关键问题,形成课题,设计出解决课题的方案(或思路),开展地理课题研究式的教学活动。当然教育科研原理需要教师灌输,耗时要少,选择“先教后学”是最佳的方式。选择“先学后教”也是无可厚非的。由此看来,课题研究法能将“先学后教”和“先教后学”有机结合,具体问题,具体选择,无疑是解决地理课堂教学范式的有效方法;三是课题研究式地理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把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结合,设计出课题,引导学生进行类似科学研究的教学,是一种使学生习得知识、培养能力、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活动。”[2]教师学会了研究,教得深入。学生学会了学习,学得深刻。
掌握课题研究法的基本操作范式是实现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有趣性”、“有序性”的关键。
第一,依据地理课标,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活动中寻找问题,追问问题,聚焦问题,确立课题。例如,大多数文科生对地球运动部分知识学习十分吃力,考点多,难点多,需要的其它学科知识点多。如果按照“先教后学或者先学后教”等方式教学,事实证明,不但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反而令学生望而生畏,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如果我们师生共同寻找这部分内容的主要问题,如四季五带是怎么形成的?然后引导学生去追问,四季五带有何特征?是怎么划分的?为什么?最后聚集问题,都与黄赤交角有关。于是确定出课题:研究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第二,依据课题,确定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的目标是:黄赤交角的大小,黄赤交角会产生哪些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概念及来源,太阳直射点概念及太阳回归运动规律,晨昏线概念及与太阳直射光线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概念及时空分布规律。
第三,依据研究内容,选择研究方法,确立研究思路,实施课堂教学。研究本课题的内容,概念多,知识点抽象,立体空间强,需要学科知识点多,因此,本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课堂教学适宜选择“先教后学”范式。
第四,依据课堂教学效果,对该课题进行深度反思总结。由于学生对这一课题的相关概念、原理、规律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再对课题进行一次深刻的反思,锤炼,将别人的知识进行一次自己的思想革命,批判性的质疑、吸收,升华形成自己对该课题的感悟和观点。由此,课堂教学适宜选择“先学后教”范式。
总之,课题研究法就是以教学活动的内容(课程)和形式(教学方法)为研究对象,按照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式,开展课堂教学范式的选择或课题式教学活动,探讨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趣性”、“有序性”,具有深化教与学的认识价值,改善教与学的实践价值之功效。
参考文献:
[1]周彬著:《课堂密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11.12
[2]梁晓灵著:《课题研究式教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新尝试》,地理教学杂志社,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