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业作为一个操作化产业,建立健全中职学校的农业技术实训基地,最大限度发挥实训基地的载体能力,是提升农业技术实训专业的必有选择。中职学校革新观念、加大农业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软件、硬件投入,实现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是培育专业技术强、扎根农业发展的稳定型人才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观念;改革
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扩大和提升农业职业教育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培养更多现代职业农民和农业职业技术人才,是现代中职学校推进农业技术专业化水平的重要依托和必然要求。
1中职农业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1.1 中职学校对农业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缺乏重视
中职学校的学科设置主要以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行业为导向,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内外贸易蓬勃发展,与内外贸易相关的商务英语悄然繁荣;而劳动密集型加工的增多,电焊、电工、加工制造等专业又成为热点。农业人类文明五千年间,从社会的普遍认知来看,尽管农业现代化的旗帜一直引导,可是真正将农业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的高校就不在多数,更不用说中等职业学校了。所以大部分的中职学校在学科设置上就对农业专业本身存在先天性缺陷,对于农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更是从主观上认为没有必要,实在想要给学生现场学习的机会的化,可以直接到城乡结合地区直接勘查。这些看似传统的意识恰恰是社会上对农业最普遍共同的认知,中职学校也不例外。
1.2 中职农业技术专业学生数量少、就业不容乐观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落榜的学子,因为未成年不能直接走上社会务工、同时学习一门专业技术做为进入社会用工岗位等现实原因而步入中职学校的大门。学生在选专业的时候,大多没有个人独立的判断机会和选择能力,加上80、90后的家长都经历过50、60年代农业发展极其艰难的时代,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发展,家长首先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再去学习跟土地、农业相关的专业。作为学生自己来说,因为缺少本身的兴趣,更加不会选择整天跟泥土、种子、秧苗面对面的生活。同时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对于第一产业的重视,也在社会主流中相对淡薄,以上主客观众多原因都造成了中职学校农业技术专业的发展存在制约瓶颈,生源不足、社会用工不力,造成以增加学校效益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对于农业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更加缺少了投资和发展的积极性。
1.3 农业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方法存在理想和现实的脱节
目前,中职学校农业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大多直接照搬照抄高等农业大专院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实验实训指导教材选择、实践教学组织与管理、评价方法往往沿袭大专教育模式和方法。在教育过程中实施的是理论与实践脱离的分解式教育,往往把实验实训时间分割,将实践教学附属于课堂教学,按教学计划,组织“课时”制实践教学。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比较机械化、碎片化,缺乏完整性,不利于中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农业生产受生物的生长繁育规律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地域性和周期性,因此,农业技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突破现有机械的实践教学模式,要真正做到基于可操作的农业现实生产过程,进行实训现场实践教学。
2中职农业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的路径选择
2.1 转变观念、解除中职学校农业技术专业发展的枷锁
农业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即使是现代化的社会“以农为基”也该是国家和社会大众正视农业的普遍认知。中职学校作为教育载体,首先要从学校自身充分认识农业技术专业和农业实训的发展重要性,从而加大学校农业专业实训基地软件、硬件投资力度,优化教师结构、扩大实训基地建设,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先天条件。
2.2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农业技术人才培育水平
实训基地利用率是评价中职院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中职学校需要结合现代农业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现状,结合学校自有资源优势和科研传统,充分发挥实验实训的各项功能,在实践教学改革、实验室开放、培训、技能鉴定等方面取得突破,实验实训室利用率的得到明显提高。实践教学项目必须充分灵活设计,实践教学项目的时间必须充分保证。项目实践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完成一个具有明确目的性的实验实训项目,从而掌握相应的技能。例如,中职学校农业技术专业实训教育可以在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和设施农业技术专业2个农类专业率先开展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分别在2个专业上设置田间专项技能训练项目和生产性实训项目,并进行项目综合考核。田间专项技能训练考核指选取1-2种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训练,包括作物的播种育苗、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全过程,每位学生建立1份田间生产档案,详细记录田间生产过程,考核采取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并重。生产性实训指在农类2个专业第5学期,进行为期3个月的生产性实训,生产性实训包括作物的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其内容基于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销售等方面,改变以往的教师在黑板上“种田”,做到让学生在真实的农业生产环境中进行技能训练。
现今农类中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普遍具有建设投资规模大、大型仪器设备多、占地面积大的特点。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实验实训基地,提高其利用率,体现中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投资效益等,也成为农业中等职业院校求发展、求改革、创特色的重要的课题和抓手。
作者简介:
吴兵(1971~),男,汉族,新疆阜康人,阜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农林畜牧系副主任,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学。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观念;改革
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扩大和提升农业职业教育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培养更多现代职业农民和农业职业技术人才,是现代中职学校推进农业技术专业化水平的重要依托和必然要求。
1中职农业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1.1 中职学校对农业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缺乏重视
中职学校的学科设置主要以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行业为导向,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内外贸易蓬勃发展,与内外贸易相关的商务英语悄然繁荣;而劳动密集型加工的增多,电焊、电工、加工制造等专业又成为热点。农业人类文明五千年间,从社会的普遍认知来看,尽管农业现代化的旗帜一直引导,可是真正将农业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的高校就不在多数,更不用说中等职业学校了。所以大部分的中职学校在学科设置上就对农业专业本身存在先天性缺陷,对于农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更是从主观上认为没有必要,实在想要给学生现场学习的机会的化,可以直接到城乡结合地区直接勘查。这些看似传统的意识恰恰是社会上对农业最普遍共同的认知,中职学校也不例外。
1.2 中职农业技术专业学生数量少、就业不容乐观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落榜的学子,因为未成年不能直接走上社会务工、同时学习一门专业技术做为进入社会用工岗位等现实原因而步入中职学校的大门。学生在选专业的时候,大多没有个人独立的判断机会和选择能力,加上80、90后的家长都经历过50、60年代农业发展极其艰难的时代,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发展,家长首先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再去学习跟土地、农业相关的专业。作为学生自己来说,因为缺少本身的兴趣,更加不会选择整天跟泥土、种子、秧苗面对面的生活。同时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对于第一产业的重视,也在社会主流中相对淡薄,以上主客观众多原因都造成了中职学校农业技术专业的发展存在制约瓶颈,生源不足、社会用工不力,造成以增加学校效益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对于农业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更加缺少了投资和发展的积极性。
1.3 农业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方法存在理想和现实的脱节
目前,中职学校农业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大多直接照搬照抄高等农业大专院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实验实训指导教材选择、实践教学组织与管理、评价方法往往沿袭大专教育模式和方法。在教育过程中实施的是理论与实践脱离的分解式教育,往往把实验实训时间分割,将实践教学附属于课堂教学,按教学计划,组织“课时”制实践教学。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比较机械化、碎片化,缺乏完整性,不利于中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农业生产受生物的生长繁育规律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地域性和周期性,因此,农业技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突破现有机械的实践教学模式,要真正做到基于可操作的农业现实生产过程,进行实训现场实践教学。
2中职农业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的路径选择
2.1 转变观念、解除中职学校农业技术专业发展的枷锁
农业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即使是现代化的社会“以农为基”也该是国家和社会大众正视农业的普遍认知。中职学校作为教育载体,首先要从学校自身充分认识农业技术专业和农业实训的发展重要性,从而加大学校农业专业实训基地软件、硬件投资力度,优化教师结构、扩大实训基地建设,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先天条件。
2.2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农业技术人才培育水平
实训基地利用率是评价中职院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中职学校需要结合现代农业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现状,结合学校自有资源优势和科研传统,充分发挥实验实训的各项功能,在实践教学改革、实验室开放、培训、技能鉴定等方面取得突破,实验实训室利用率的得到明显提高。实践教学项目必须充分灵活设计,实践教学项目的时间必须充分保证。项目实践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完成一个具有明确目的性的实验实训项目,从而掌握相应的技能。例如,中职学校农业技术专业实训教育可以在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和设施农业技术专业2个农类专业率先开展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分别在2个专业上设置田间专项技能训练项目和生产性实训项目,并进行项目综合考核。田间专项技能训练考核指选取1-2种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训练,包括作物的播种育苗、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全过程,每位学生建立1份田间生产档案,详细记录田间生产过程,考核采取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并重。生产性实训指在农类2个专业第5学期,进行为期3个月的生产性实训,生产性实训包括作物的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其内容基于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销售等方面,改变以往的教师在黑板上“种田”,做到让学生在真实的农业生产环境中进行技能训练。
现今农类中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普遍具有建设投资规模大、大型仪器设备多、占地面积大的特点。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实验实训基地,提高其利用率,体现中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投资效益等,也成为农业中等职业院校求发展、求改革、创特色的重要的课题和抓手。
作者简介:
吴兵(1971~),男,汉族,新疆阜康人,阜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农林畜牧系副主任,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