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翻译在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往往被低估.本文以明末清初"克己"概念的跨文化诠释为对象,从比较哲学角度分析哲学翻译中的思想交会的三个层次:语义对应、概念挪用和思想创造.分析表明,以"(人)性"为中心的儒家修身工夫和以"灵魂"为中心的基督宗教实践在观念和技术上有共同点,但两者间的界限并不因此消失.跨文化交流中的由浅入深次第以及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对交流的结果影响重大.传统之下和传统之间的"人",而不是概念,才是跨文化交流与文明对话中最重要、最有活力的因素.
【机 构】
:
中山大学哲学系、广州与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在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往往被低估.本文以明末清初“克己”概念的跨文化诠释为对象,从比较哲学角度分析哲学翻译中的思想交会的三个层次:语义对应、概念挪用和思想创造.分析表明,以“(人)性”为中心的儒家修身工夫和以“灵魂”为中心的基督宗教实践在观念和技术上有共同点,但两者间的界限并不因此消失.跨文化交流中的由浅入深次第以及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对交流的结果影响重大.传统之下和传统之间的“人”,而不是概念,才是跨文化交流与文明对话中最重要、最有活力的因素.
其他文献
《兰亭序》是事件、文章与字帖的集合体.虽然书法成就其最终意义,但事件与文章的影响是它进入经典世界的条件,而传奇般的出场与皇权的支持则是其传播的重要助力.理解这件存世时间有限但却能名垂千古的作品,要义在于对书法临摹精神内涵的分析.临书不只是原作形的再现,而且是其神的传承.原作与临作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临作不仅让原作的典范性得以实现,同时形成谱系式扩展的传统.原作与作者王羲之的经典地位最终是由临作的品质与数量造成的.《兰亭》帖作为文物,超越一般供瞻仰的价值,系无数临写者与古人直接神交的精神蹊径.因此,即便真迹
智能拜物教是现代社会中新的拜物教形式.认识智能拜物教的哲学性质,需要回到《资本论》,因为它与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分享着共同的哲学性质.智能拜物教是物态形式的崇拜机制,实质上仍是对物化社会关系的崇拜.就哲学性质而言,它是资本支配下的生产关系导致的社会崇拜机制,表现为智能化技术的高度信仰与崇拜;就意识表现而言,它是一种对社会隐性控制的意识形态.《资本论》认为只有批判资本支配下的生产关系,才能真正破解拜物教的神秘性;只有实现无产阶级的自由全面解放,才能消除拜物教的社会外壳.对智能拜物教的批判及超越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用生命铸就的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历史成就的精神源泉.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全面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和优势所在,深刻表明了我们党“从哪里来”的历史基因,明确指出了我们党“向何处去”的光明前景.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与生成逻辑,对于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发现资本主义商品交换结构是现代平等产生的客观化机制.商品交换结构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交换客体、交换中介和交换主体,等同性是其中的灵魂.通过现实抽象,交换客体被简化为抽象的等同性,不论它的自然形式如何,都要同任何与之交换的商品具有同等的价值.货币作为交换中介可以与一切商品通约和等同,所有商品因而变得平等化.交换主体具有抽象的等同性,彼此之间可以无障碍地互换位置,是商品的平等所有者.商品交换结构中的等同性遮蔽了差异性和多样性,蕴含着一种抽象平等和形式平等.商品交换结构又蕴含着使
在《海牙判决公约》的知识产权问题谈判上,中美欧分别采取了限制性合作、不合作和合作的立场,代表着在多边层面的不同利益博弈模式.一方面,公约排除了对于知识产权的适用,美国的不合作立场成为最终的选择;另一方面,美国通过单边施压和"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拉平了中美知识产权的保护标准,实现了中美在知识产权制度水平与知识产权发展水平上的级差效应,有利于美国的经济收益.而欧盟之所以愿意进行国际合作,也旨在于全球范围内实现知识产权制度水平的"水涨船高",从而在国际上产生类似于美国的级差效应.中国在知识产权制度水平大幅提升
继父服是《丧服》中唯一单纯涉及养育之恩的条目,前儒对继父服的立礼之义、具体内容均有争议.本文从《丧服》和《丧服小记》的相关内容出发,首先指出继父服的本意是"两穷相倚"的行权之制,必须同时满足"无主后"与"同财祀先",方可成就继父、继子关系.而对于继子本人的养育之恩,并非继父丧服成立的主要因素.其次,批评其他经说,并指出其中存在着偏重"同财祀先"之恩,或者偏重养育继子本人的私恩的倾向.这两种倾向都是养恩趋向独立的思想铺垫.再次,分析历代继父服制的演变以及经说对制度的批评,以此作为这一人伦观念变迁的侧证.
经学曾是儒学的主干,自晚清经学体系瓦解以来,现代的文献学研究和经学史叙事只是在做一些历史材料的清理工作.但这些碎片式的研究只是现代学术系统的些许补充.西方古典学在经历了现代性的洗礼之后,作为比较多地保留了古代学术的体系,具有相对成熟和独立的形态.经学的复兴能否借鉴古典学的经验乃至复制西方古典学的模式?从清末民初以来,这一直就是学界讨论的话题,并且在学科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作了很多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经学的内容毕竟不同于西方古典学,其现代转化的境遇和路径也不能拿古典学来作简单的比附.尤其是在当前中国崛起
章太炎将文王、孔子、老子、庄子并称为"域中四圣",此四圣皆是冥会华梵、悲悯利生的大乘菩萨.章太炎认为,文王在最高智慧上与佛乘并无二致,文王作易,始以乾坤,"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即隐喻阿赖耶识变现天地万物;同时,文王意识到众生在种种无明中难以觉悟,故以"未济"来表达他度化众生的大悲心.生生之道为"既济"之世间法,度脱众生为"未济"之出世间法,出世间法不坏世间法,真妄一元,俗真同体.《菿汉微言》指出"唯文王为知忧患,唯孔子为知文王",此中之忧患不是开物成务之世间法意义上的忧患,而是自证证他、觉悟众生之烦恼障.
海昏竹书《易占》六十甲子配卦,以地支相同的诸卦为一组,从组成每组诸卦的上下经卦看,每组卦有主卦和相交之卦.其主卦之次序为乾(戌)、兑(亥)、艮(丑)、离(寅)、坎(辰)、巽(巳)、震(未)、坤(申).按顺序两两一类,分别与其前之三卦相交,即乾、兑皆与坤、震、巽相交,艮、离皆与兑、乾、坤相交,坎、巽皆与离、艮、兑相交,震、坤皆与巽、坎、离相交.而子、午、卯、酉四组则主其前两支主卦之相交.每组诸卦,以两象易为主要卦象关系,又含有旁通、反对等象数义例.此即为《易占》六十甲子配卦的基本规则.但此规则不能形成所有重
"圆教"本是植根中国文化土壤的佛学概念,融合了汉字"圆"的意象和佛学判教理论,是中国佛学建立自身义理体系和实现中国化的重要标志.近代以来的中国学者在比较中西哲学思想的过程中,经常借助来自佛学的理论资源.马一浮、唐君毅和牟宗三等现当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不约而同地将"圆教"纳入各自义理系统,以"圆满""圆融""圆盈"为标准判断哲学体系的完满性,重新诠释了"圆教",进而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这种多元标准和义理结构下的"殊途",及其背后具有普遍意义的"同归",凸显了现当代新儒学在"西学东渐"变局下创造性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