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悠久的历史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构成了甘肃民乐特有的文化元素,自古以来就为世人所钟情和注目。
东灰山遗址
坐落在民乐县六坝沙滩上的东灰山遗址,是由堆积较厚的灰土层形成的一个沙丘。站在东灰山上,举目向四周张望,残石遍地,陶片星星点点,好像看到了一座天然的古农业史的无字博物馆。走进遗址坑道,从两侧剖面上显示出的文化灰层带上可窥视到灰坑、杂物的集中处,以及层叠的骨头、各种残石器和破陶片。不難看出,这里曾是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理想王国。可惜的是,如今竟成了戈壁沙漠,不毛之地。据考古学家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我们的先民曾在这里播种五谷,放牧牛羊,蕃息着子孙后代。捡起一块块破碎的陶片,犹如翻开了一册册厚重的历史巨著。看到东灰山人用鹅卵青石打磨成的各种石器,可以想象出我们的祖先曾在这里用石犁翻耕土地,用石锄平整田地,用石铲和骨耒播种,用石镰收割庄稼。为了猎取食物,他们用石球打击山羊、野猪和麋鹿,用石刀、石斧分解猎物。他们还用羊皮和鹿皮做成高级的原始衣服来遮身御寒,用尖状石器钻木取火,烤吃熟食,驱逐猛兽,保全自己。用砭石刺破痈疽排除浓血,医治疾苦。为了记录事迹,不被遗忘,他们就用石刀在骨器上刻划印痕来表达简单的语言。一个典型的以石器生产工具为主的较全面的原始农业村落就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的眼前。只可惜隔着一道历史的门坎,使我们不能和他们亲切地交谈,尽情地娱乐。
翻开积淀于黄沙灰土中的那段历史,犹如打开了一扇通往远古的窗口,让我们窥视到了物种在这里繁殖发育,人类在这里兴衰更替。据考古专家介绍,早在四五千年前,河西走廊一带气候温暖湿润,森林遍地,芳草萋萋,牛羊成群,鸟语花香,真是迷人的仙境。距今约2000年前,这里的亚热带气候逐渐遭到破坏,森林面积减少,逐步过渡到了高寒带草原型植被状态。后来气候急剧恶化干燥,林木所剩无几,花草越来越稀少,及至后来,土地变得冷漠无情,寸草不生,牛羊、野猪、麋鹿、珍禽已荡然无存。我们的祖先又不得不迁移到黄河流域继续延续人类的历史。此情此景,绝不是人们凭空的想象和毫无道理的猜测,而是众多考古专家学者反复研究、考证而得出的科学结论。不仅如此,从东灰山采集到的小麦、青稞、大麦、粟、黍、稷、高粱等炭化粮籽,足以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普遍栽培小麦、大麦和高粱的原产地和主要起源中心之一,使那些证据不确凿的认为中国的小麦来自西亚、大麦和高粱来自非洲的言论不攻自破。更为可贵的是,在东灰山遗址中还发现了一个由砾石磨制而成的男性石祖,其长短、大小,乃至形状和现在成年人的生殖器基本一致。这进一步说明,东灰山人是崇拜和信仰祖宗的,而这种崇拜又恰恰符合周族“祭祖”的传统历史习惯。如今,这种种的发现,已成了博物馆的座上宾,供人们瞻仰和顶礼膜拜。可以直言不讳地说,没有东灰山人的艰辛探索,今天人类的智慧和文明就会显得残缺不全,缺乏回忆和向往的魅力。正是他们的劳动经验和生活智慧的积淀,才将河西走廊的文明历史提前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炎炎烈日的炙烤下,面对着这曾经辉煌过的古遗址,不能不使人们进行一番思古探幽。在思古探幽之后终于让人们悟出了一点浅显的哲理,那就是:劳动人民既是创造文明的伟大天使,又是破坏文明的罪魁祸首。东灰山人的发展历史足以证明这一哲理的合理性。
扁都口
扁都口北距民乐县城30公里,两山对峙,一水中流,地势极为险要,是连接甘、青两省的咽喉。进入扁都口,便是南北长约28公里的扁都峡谷。由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山体愈加雄伟壮观。极险峻处,海拔4448米,峡谷两旁怪石磷峋,巉岩欲坠。皑皑雪峰直插云天,谷底水声隆隆作响,景象万千,气势磅礴。谷底宽不过百米,最窄处仅15米左右。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扁都峡谷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是著名的军事关隘,曾招引得历代统治阶级和征讨大军们演绎出一幕幕“白骨抛旷野”“胡儿眼泪双双落”的动人悲剧。西汉时,一曲“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的匈奴歌,就是统治阶级相互征战、杀戮的罪恶见证。纵观历史长河,与扁都口有牵连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战争有三次。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春,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横穿祁连山,出扁都口,“转战六日”,攻陷了匈奴浑邪王原驻牧中心永固城,抓获了浑邪王的儿子,缴获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从此后,匈奴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祁连山。隋大业五年(609),炀帝亲率40万大军西巡河西,亲征多年骚扰不断的吐谷浑。他从长安出发,溯渭河西上,调兵遣将包围击溃吐谷浑王伏允后,其先行队伍从俄博出发,经扁都口鱼贯而出时,在盛夏时节遭遇了“风霰晦冥”的天气,以致于“士卒冻馁死者十六七”“马驴死者十八九”,损失极其惨重。1949年8月,解放兰州的战役胜利后,王震将军率领大军相继解放西宁、大通、门源后,马不停蹄地穿越祁连山向民乐进军。9月14日,其前卫部队向俄博挺进途中,鹅毛大雪漫天飞舞,身着单衣的153名英雄子弟兵被冻成冰尸,永远屹立在祁连山上。战士们含泪掩埋了烈士的遗体,以每天步行100多里的速度在高原雪泥中疾驰,第三天晌午过后就越过扁都口,于17日拂晓将洪水城团团包围,打响了攻城战斗,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紧接着调兵遣将打援三堡村,歼敌六坝滩,于18日解放了民乐县,民乐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凭借着险要的地理位置,依靠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伴随着英雄豪杰的巧妆打扮,扁都口的形象已是声名远播、威镇八方了。大凡到民乐来的客人,都要到扁都峡谷去观光探访一番,才觉得不虚此行。加之盛夏气温凉爽宜人,扁都口外10万亩的油菜花次第开放,遍地金黄,香气满乾坤,的确是避暑纳凉、观光游赏的人间仙境。洁白的帐篷恰似盛开在绿色大草甸上的白莲,五色彩旗乘着山风上下翻飞,似乎伸展长长的手臂频频招呼着南来北往的游客尽情放飞理想和希望。无论你走进哪一家景点,穿着民族服装的姑娘都会舞着长袖,向你敬献圣洁的哈达,双手端着一银碗醇香的青稞烈酒,唱着粗犷的山歌,劝你一饮而尽。走进帐篷,上好的酥油奶茶,泛黄的面食麻花,再拌上一勺炒面,先让你的肚儿打个底。不过一两个小时,热气腾腾的手抓羊肉、烧烤牛排、清炖羊杂便次第摆放在你的面前,好让你大口大口地吃个够。等你肚儿滚圆时,打扮一新的藏族、裕固族姑娘便用银碗斟满青稞烈酒,一边唱着牧歌,一边虔诚恭敬地递到你的手中,好让你喝个够。当你还沉浸在裕固族姑娘美妙的祝酒歌中时,三三两两的藏族姑娘,在草原牧歌的伴奏声中,挥动着长袖,扭动着腰肢翩翩起舞。临别时,品一碗尺二长的青稞面搓鱼就野菜,喝一碗喷香的酸奶拌白糖,并在《欢迎你》的歌声中再饮上一银碗青稞酒,好让你打着饱嗝儿,乘着酒兴儿,哼着小调儿,左摇右摆地行走在软绵绵的草地上,放眼饱览夕阳余晖下成群的牛羊和金灿灿的油菜花。 海潮坝
翡翠珠玉般的海潮坝被上苍洒落在西距县城20公里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这里坐拥着白雪皑皑、松柏葱葱的海潮坝山,山谷间蜿蜒跳动的是浩浩荡荡的海潮坝河,镶嵌在高山峡谷间的是烟波浩渺的海潮坝水库。在海潮坝河深处,拱卫着三个并排而立的娘娘峰。点缀山间的海潮音寺和青龙寺,恰似上天派驻海潮坝的守护神,更为秀丽多彩的海潮坝增添了浓郁的神秘色彩。茫茫蓝天、悠悠白云、皑皑雪峰、茵茵草甸、阵阵松涛、淙淙溪水、高峡平湖、袅袅香烟、绵绵梵音、马鹿牛羊,便是大自然挥洒绝妙手笔为海潮坝精心绘就的壮丽画卷。只有用心倾听,用心观察,用心思索,用心鉴赏,才能慢慢品读出蕴含其中的无穷魅力來。
秀丽迷人的海潮坝,自然资源极其丰富。林海峡谷内古木参天,郁郁葱葱;芳草萋萋,野花丛丛;清流纵横交错,溪水一路欢歌。阴风怒号时,千顷林海摇曳起舞,水声与松声上下呼应,真可谓松涛奔腾,隆隆作响。骤雨降临时,伴随着一道道雷霆霹雳的炸裂,千万条雨线肆无忌惮地从天上倾泻而下,森林里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草甸上咚咚锵锵地飞珠溅玉,好一番“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惊人场面。雨过天晴时,万道霞光聚焦山野,莽莽林海白光闪闪,处处层林尽染,一片锦绣灿烂。北风呼啸飞雪飘飘时,高天洒珍珠,大山披素装,松柏挂银链,草甸铺白毯,河流腾玉龙,简直就是一个粉妆玉砌、白白亮亮的天堂。游人至此,大有回归自然、寄情山林、谛听天籁之感。加之近几年封山育林、保护野生动物等措施的强硬实施,雪豹、马鹿、青羊、旱獭、猞猁、蓝马鸡、雪鸡等珍禽异兽往来穿梭,尽情而机敏地觅食撒欢,时不时还要悄悄地潜入山村和牧民家中打尖做客,寻花问柳。
深山藏古寺,算得上是中国山水的一大特色。沿海潮坝水库逆流向上约4公里处的山丘松林间,偃卧着一座海潮音寺。由于寺院地处海潮坝河畔,白天河水哗哗之声较小,而晚上则如大海泛潮,在寺内修行拜佛犹如听海潮之音,故名海潮音寺。大雄宝殿、接迎殿、念佛堂、药师佛塔等建筑依山势有序坐落。上、下两层的大雄宝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接迎殿内雕塑了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西方三圣像,寓意为接迎众生达到快乐的彼岸。药师佛塔内供奉着药师佛、八大菩萨、十二药钗菩萨、四大天王。观此塔需登199级台阶,取“九九归一”之意。行人沿石级登塔,然后向四周张望,只见形似九瓣莲花的山峦将海潮音寺包裹了个严实。高山峡谷间,巍峨山峰白雪皑皑,原始森林绿浪滚滚,叮咚河水一路欢歌,袅袅香烟氤氲蒸腾,芸芸众生虔诚朝拜。海潮坝景区秀丽迷人的自然景观便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不是仙境,胜似仙境。
东灰山遗址
坐落在民乐县六坝沙滩上的东灰山遗址,是由堆积较厚的灰土层形成的一个沙丘。站在东灰山上,举目向四周张望,残石遍地,陶片星星点点,好像看到了一座天然的古农业史的无字博物馆。走进遗址坑道,从两侧剖面上显示出的文化灰层带上可窥视到灰坑、杂物的集中处,以及层叠的骨头、各种残石器和破陶片。不難看出,这里曾是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理想王国。可惜的是,如今竟成了戈壁沙漠,不毛之地。据考古学家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我们的先民曾在这里播种五谷,放牧牛羊,蕃息着子孙后代。捡起一块块破碎的陶片,犹如翻开了一册册厚重的历史巨著。看到东灰山人用鹅卵青石打磨成的各种石器,可以想象出我们的祖先曾在这里用石犁翻耕土地,用石锄平整田地,用石铲和骨耒播种,用石镰收割庄稼。为了猎取食物,他们用石球打击山羊、野猪和麋鹿,用石刀、石斧分解猎物。他们还用羊皮和鹿皮做成高级的原始衣服来遮身御寒,用尖状石器钻木取火,烤吃熟食,驱逐猛兽,保全自己。用砭石刺破痈疽排除浓血,医治疾苦。为了记录事迹,不被遗忘,他们就用石刀在骨器上刻划印痕来表达简单的语言。一个典型的以石器生产工具为主的较全面的原始农业村落就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的眼前。只可惜隔着一道历史的门坎,使我们不能和他们亲切地交谈,尽情地娱乐。
翻开积淀于黄沙灰土中的那段历史,犹如打开了一扇通往远古的窗口,让我们窥视到了物种在这里繁殖发育,人类在这里兴衰更替。据考古专家介绍,早在四五千年前,河西走廊一带气候温暖湿润,森林遍地,芳草萋萋,牛羊成群,鸟语花香,真是迷人的仙境。距今约2000年前,这里的亚热带气候逐渐遭到破坏,森林面积减少,逐步过渡到了高寒带草原型植被状态。后来气候急剧恶化干燥,林木所剩无几,花草越来越稀少,及至后来,土地变得冷漠无情,寸草不生,牛羊、野猪、麋鹿、珍禽已荡然无存。我们的祖先又不得不迁移到黄河流域继续延续人类的历史。此情此景,绝不是人们凭空的想象和毫无道理的猜测,而是众多考古专家学者反复研究、考证而得出的科学结论。不仅如此,从东灰山采集到的小麦、青稞、大麦、粟、黍、稷、高粱等炭化粮籽,足以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普遍栽培小麦、大麦和高粱的原产地和主要起源中心之一,使那些证据不确凿的认为中国的小麦来自西亚、大麦和高粱来自非洲的言论不攻自破。更为可贵的是,在东灰山遗址中还发现了一个由砾石磨制而成的男性石祖,其长短、大小,乃至形状和现在成年人的生殖器基本一致。这进一步说明,东灰山人是崇拜和信仰祖宗的,而这种崇拜又恰恰符合周族“祭祖”的传统历史习惯。如今,这种种的发现,已成了博物馆的座上宾,供人们瞻仰和顶礼膜拜。可以直言不讳地说,没有东灰山人的艰辛探索,今天人类的智慧和文明就会显得残缺不全,缺乏回忆和向往的魅力。正是他们的劳动经验和生活智慧的积淀,才将河西走廊的文明历史提前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炎炎烈日的炙烤下,面对着这曾经辉煌过的古遗址,不能不使人们进行一番思古探幽。在思古探幽之后终于让人们悟出了一点浅显的哲理,那就是:劳动人民既是创造文明的伟大天使,又是破坏文明的罪魁祸首。东灰山人的发展历史足以证明这一哲理的合理性。
扁都口
扁都口北距民乐县城30公里,两山对峙,一水中流,地势极为险要,是连接甘、青两省的咽喉。进入扁都口,便是南北长约28公里的扁都峡谷。由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山体愈加雄伟壮观。极险峻处,海拔4448米,峡谷两旁怪石磷峋,巉岩欲坠。皑皑雪峰直插云天,谷底水声隆隆作响,景象万千,气势磅礴。谷底宽不过百米,最窄处仅15米左右。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扁都峡谷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是著名的军事关隘,曾招引得历代统治阶级和征讨大军们演绎出一幕幕“白骨抛旷野”“胡儿眼泪双双落”的动人悲剧。西汉时,一曲“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的匈奴歌,就是统治阶级相互征战、杀戮的罪恶见证。纵观历史长河,与扁都口有牵连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战争有三次。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春,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横穿祁连山,出扁都口,“转战六日”,攻陷了匈奴浑邪王原驻牧中心永固城,抓获了浑邪王的儿子,缴获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从此后,匈奴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祁连山。隋大业五年(609),炀帝亲率40万大军西巡河西,亲征多年骚扰不断的吐谷浑。他从长安出发,溯渭河西上,调兵遣将包围击溃吐谷浑王伏允后,其先行队伍从俄博出发,经扁都口鱼贯而出时,在盛夏时节遭遇了“风霰晦冥”的天气,以致于“士卒冻馁死者十六七”“马驴死者十八九”,损失极其惨重。1949年8月,解放兰州的战役胜利后,王震将军率领大军相继解放西宁、大通、门源后,马不停蹄地穿越祁连山向民乐进军。9月14日,其前卫部队向俄博挺进途中,鹅毛大雪漫天飞舞,身着单衣的153名英雄子弟兵被冻成冰尸,永远屹立在祁连山上。战士们含泪掩埋了烈士的遗体,以每天步行100多里的速度在高原雪泥中疾驰,第三天晌午过后就越过扁都口,于17日拂晓将洪水城团团包围,打响了攻城战斗,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紧接着调兵遣将打援三堡村,歼敌六坝滩,于18日解放了民乐县,民乐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凭借着险要的地理位置,依靠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伴随着英雄豪杰的巧妆打扮,扁都口的形象已是声名远播、威镇八方了。大凡到民乐来的客人,都要到扁都峡谷去观光探访一番,才觉得不虚此行。加之盛夏气温凉爽宜人,扁都口外10万亩的油菜花次第开放,遍地金黄,香气满乾坤,的确是避暑纳凉、观光游赏的人间仙境。洁白的帐篷恰似盛开在绿色大草甸上的白莲,五色彩旗乘着山风上下翻飞,似乎伸展长长的手臂频频招呼着南来北往的游客尽情放飞理想和希望。无论你走进哪一家景点,穿着民族服装的姑娘都会舞着长袖,向你敬献圣洁的哈达,双手端着一银碗醇香的青稞烈酒,唱着粗犷的山歌,劝你一饮而尽。走进帐篷,上好的酥油奶茶,泛黄的面食麻花,再拌上一勺炒面,先让你的肚儿打个底。不过一两个小时,热气腾腾的手抓羊肉、烧烤牛排、清炖羊杂便次第摆放在你的面前,好让你大口大口地吃个够。等你肚儿滚圆时,打扮一新的藏族、裕固族姑娘便用银碗斟满青稞烈酒,一边唱着牧歌,一边虔诚恭敬地递到你的手中,好让你喝个够。当你还沉浸在裕固族姑娘美妙的祝酒歌中时,三三两两的藏族姑娘,在草原牧歌的伴奏声中,挥动着长袖,扭动着腰肢翩翩起舞。临别时,品一碗尺二长的青稞面搓鱼就野菜,喝一碗喷香的酸奶拌白糖,并在《欢迎你》的歌声中再饮上一银碗青稞酒,好让你打着饱嗝儿,乘着酒兴儿,哼着小调儿,左摇右摆地行走在软绵绵的草地上,放眼饱览夕阳余晖下成群的牛羊和金灿灿的油菜花。 海潮坝
翡翠珠玉般的海潮坝被上苍洒落在西距县城20公里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这里坐拥着白雪皑皑、松柏葱葱的海潮坝山,山谷间蜿蜒跳动的是浩浩荡荡的海潮坝河,镶嵌在高山峡谷间的是烟波浩渺的海潮坝水库。在海潮坝河深处,拱卫着三个并排而立的娘娘峰。点缀山间的海潮音寺和青龙寺,恰似上天派驻海潮坝的守护神,更为秀丽多彩的海潮坝增添了浓郁的神秘色彩。茫茫蓝天、悠悠白云、皑皑雪峰、茵茵草甸、阵阵松涛、淙淙溪水、高峡平湖、袅袅香烟、绵绵梵音、马鹿牛羊,便是大自然挥洒绝妙手笔为海潮坝精心绘就的壮丽画卷。只有用心倾听,用心观察,用心思索,用心鉴赏,才能慢慢品读出蕴含其中的无穷魅力來。
秀丽迷人的海潮坝,自然资源极其丰富。林海峡谷内古木参天,郁郁葱葱;芳草萋萋,野花丛丛;清流纵横交错,溪水一路欢歌。阴风怒号时,千顷林海摇曳起舞,水声与松声上下呼应,真可谓松涛奔腾,隆隆作响。骤雨降临时,伴随着一道道雷霆霹雳的炸裂,千万条雨线肆无忌惮地从天上倾泻而下,森林里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草甸上咚咚锵锵地飞珠溅玉,好一番“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惊人场面。雨过天晴时,万道霞光聚焦山野,莽莽林海白光闪闪,处处层林尽染,一片锦绣灿烂。北风呼啸飞雪飘飘时,高天洒珍珠,大山披素装,松柏挂银链,草甸铺白毯,河流腾玉龙,简直就是一个粉妆玉砌、白白亮亮的天堂。游人至此,大有回归自然、寄情山林、谛听天籁之感。加之近几年封山育林、保护野生动物等措施的强硬实施,雪豹、马鹿、青羊、旱獭、猞猁、蓝马鸡、雪鸡等珍禽异兽往来穿梭,尽情而机敏地觅食撒欢,时不时还要悄悄地潜入山村和牧民家中打尖做客,寻花问柳。
深山藏古寺,算得上是中国山水的一大特色。沿海潮坝水库逆流向上约4公里处的山丘松林间,偃卧着一座海潮音寺。由于寺院地处海潮坝河畔,白天河水哗哗之声较小,而晚上则如大海泛潮,在寺内修行拜佛犹如听海潮之音,故名海潮音寺。大雄宝殿、接迎殿、念佛堂、药师佛塔等建筑依山势有序坐落。上、下两层的大雄宝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接迎殿内雕塑了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西方三圣像,寓意为接迎众生达到快乐的彼岸。药师佛塔内供奉着药师佛、八大菩萨、十二药钗菩萨、四大天王。观此塔需登199级台阶,取“九九归一”之意。行人沿石级登塔,然后向四周张望,只见形似九瓣莲花的山峦将海潮音寺包裹了个严实。高山峡谷间,巍峨山峰白雪皑皑,原始森林绿浪滚滚,叮咚河水一路欢歌,袅袅香烟氤氲蒸腾,芸芸众生虔诚朝拜。海潮坝景区秀丽迷人的自然景观便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不是仙境,胜似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