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比较与分析PFNA与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9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PF-LCP)治疗;治疗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比较2组临床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平均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结果:2组平均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P>0.05);但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相比,临床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易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饮食结构不断改善,人们寿命也随之延长,但发生骨质疏松症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进而极易导致股骨粗隆骨折。虽采用保守治疗可减少创伤,但因患者需长期卧床而导致其健康状态不断恶化,同时极易发生褥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最终导致患者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采用内固定治疗可减少患者卧床时间,进而降低其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所以在患者身体等各方面条件允许情况下需尽早实施手术治疗。目前临床手术治疗方法较多,然PFNA与PF-LCP是应用较多的内固定器材,但对于内固定方式选择还存在较大争议且无统一标准。本次为探讨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旨在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特选择相关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为2010年8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6例。治疗组男性30例,女性16例;年龄62~84岁,平均为(67.0±1.5)岁;左侧28例、右侧18例;致伤原因:车祸18例、摔伤20例、坠落8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61~87岁,平均为(68.5±2.5)岁;左侧30例、右侧16例;致伤原因:车祸15例、摔伤22例、坠落9例。比较2组受伤原因及部位等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PF-LCP)治疗;待麻醉满意后,患者处仰卧位,并确保C型臂透视机能获取股骨近端正位与侧位图像;于患者患侧臀部处使用沙袋垫高3~4cm以方便手术操作[1]。选择其大粗隆上方大约2~3cm处为顶点,并沿着股骨轴向下方制作股骨外侧切口,长度需与使用钢板长度一致;然后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阔筋膜张肌。钝性分离股外侧肌肉,并显露股骨大粗隆及骨折端;持续牵引患肢体[2]。待复位骨折满意后,采用多根2.0mm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然采用C臂透视了解骨折实际复位情况。最后于大转子顶部远端大约0.5~1.0cm处放置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并安装套筒,钻孔后需拧入3枚松质骨螺纹钉。
治疗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待麻醉满意后,患者处仰卧位,并确保C型臂透视机能获取股骨近端正位与侧位图像[3]。将患者躯干向健侧外展10~-15°;肥胖者躯干向健侧倾斜25°。于大转子顶部近端大约5.0~8.0cm处制作长度大约5.0cm切口,同时于臀中肌筋膜上制作一平行切口,然后沿着肌纤维分开臀中肌,并显露大转子尖[4]。在前后位透视下,髓内针的入针点应在大转子顶端稍偏外侧与股骨髓腔曲线延伸的交汇点。直接开口并打入导针,导针要求进入髓腔15cm以便检查前后、内外的、位置。沿着导针导入直径16.5cm的空心钻头及其保护套筒开髓。采用X线片确定主钉位置;主钉横锁至少越过骨折完整远端>5cm。安装导向器手柄,并植入螺旋刀片处螺纹导针,其针尖深度大约位于股骨头皮质下5mm。测量深度以选择合适长度的螺旋刀片。采用直径10.5 mm的极深钻头对近侧皮质钻孔。如骨质疏松较为严重者可不进行扩孔,直接将螺旋刀片打入;但打入刀片时需保持螺旋刀片处于完全解锁状态;待完成螺旋旋转刀片打入后,持续向后拉打入器,同时还需旋转打入器以完成锁定。最后于远端瞄准上交锁钉,采用C臂X线机透视仪确定PFNA位置;放置橡胶引流管引流,分层缝合切口。
1.3观察指标
2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2~24个月随访,平均为(16.8±2.0)个月;比较2组临床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平均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
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2.68±1.81)d、(14.38±2.04)d与对照组(13.12±1.72)d、(14.31±2.27)d比较(t=1.928,1.729,P>0.05)。治疗组:1例下肢静脉炎、2例髋关节不适;对照组:1例下肢静脉炎、2例髋关节酸痛、2例髋内翻。治疗组并发症率为6.52%与对照组10.87比较(X2=1.52,P>0.05)。
2.2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
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X±s)
3讨论
经本次研究发现,2组平均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P>0.05);因此而说明2种内固定材料用于临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可行,且均可达到较好固定效果。国内众多学者研究也表明2种内固定方式在治疗股骨粗隆骨折表现优异。但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采用PFNA治疗较为容易操作,进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这可能是因为实施PFNA手术治疗时除植入主钉需要较大的手术切口外,其余操作在小切口下就能很好完成,对软组织损伤小。此外,PFNA手术是程序式、标准化操作,医生很容易熟练掌握。但对解剖缩短接骨板来说,其长度较PFNA长,且对软组织损伤较大。据相关学者报道采用MIPPO技术结合使用解剖缩短接骨板,虽然切口较传统手术方式小,但手术难度增加且难以掌握,对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采用解剖缩短接骨板治疗需要重建股骨内侧壁的完整性,增加手术操作步骤,进而延长手术时间。
综上所述,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胡明云,曹瑞治.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进展[J].海南医学,2011,22(9):119-122.
[2]董旭,李超.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28(3):278.
[3]郑国海,程迅生,胡亮,等.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8):724-725.
[4]周本根,李松,罗筱玮.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1,17(12):1114-1116.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饮食结构不断改善,人们寿命也随之延长,但发生骨质疏松症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进而极易导致股骨粗隆骨折。虽采用保守治疗可减少创伤,但因患者需长期卧床而导致其健康状态不断恶化,同时极易发生褥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最终导致患者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采用内固定治疗可减少患者卧床时间,进而降低其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所以在患者身体等各方面条件允许情况下需尽早实施手术治疗。目前临床手术治疗方法较多,然PFNA与PF-LCP是应用较多的内固定器材,但对于内固定方式选择还存在较大争议且无统一标准。本次为探讨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旨在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特选择相关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为2010年8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6例。治疗组男性30例,女性16例;年龄62~84岁,平均为(67.0±1.5)岁;左侧28例、右侧18例;致伤原因:车祸18例、摔伤20例、坠落8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61~87岁,平均为(68.5±2.5)岁;左侧30例、右侧16例;致伤原因:车祸15例、摔伤22例、坠落9例。比较2组受伤原因及部位等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PF-LCP)治疗;待麻醉满意后,患者处仰卧位,并确保C型臂透视机能获取股骨近端正位与侧位图像;于患者患侧臀部处使用沙袋垫高3~4cm以方便手术操作[1]。选择其大粗隆上方大约2~3cm处为顶点,并沿着股骨轴向下方制作股骨外侧切口,长度需与使用钢板长度一致;然后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阔筋膜张肌。钝性分离股外侧肌肉,并显露股骨大粗隆及骨折端;持续牵引患肢体[2]。待复位骨折满意后,采用多根2.0mm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然采用C臂透视了解骨折实际复位情况。最后于大转子顶部远端大约0.5~1.0cm处放置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并安装套筒,钻孔后需拧入3枚松质骨螺纹钉。
治疗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待麻醉满意后,患者处仰卧位,并确保C型臂透视机能获取股骨近端正位与侧位图像[3]。将患者躯干向健侧外展10~-15°;肥胖者躯干向健侧倾斜25°。于大转子顶部近端大约5.0~8.0cm处制作长度大约5.0cm切口,同时于臀中肌筋膜上制作一平行切口,然后沿着肌纤维分开臀中肌,并显露大转子尖[4]。在前后位透视下,髓内针的入针点应在大转子顶端稍偏外侧与股骨髓腔曲线延伸的交汇点。直接开口并打入导针,导针要求进入髓腔15cm以便检查前后、内外的、位置。沿着导针导入直径16.5cm的空心钻头及其保护套筒开髓。采用X线片确定主钉位置;主钉横锁至少越过骨折完整远端>5cm。安装导向器手柄,并植入螺旋刀片处螺纹导针,其针尖深度大约位于股骨头皮质下5mm。测量深度以选择合适长度的螺旋刀片。采用直径10.5 mm的极深钻头对近侧皮质钻孔。如骨质疏松较为严重者可不进行扩孔,直接将螺旋刀片打入;但打入刀片时需保持螺旋刀片处于完全解锁状态;待完成螺旋旋转刀片打入后,持续向后拉打入器,同时还需旋转打入器以完成锁定。最后于远端瞄准上交锁钉,采用C臂X线机透视仪确定PFNA位置;放置橡胶引流管引流,分层缝合切口。
1.3观察指标
2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2~24个月随访,平均为(16.8±2.0)个月;比较2组临床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平均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
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2.68±1.81)d、(14.38±2.04)d与对照组(13.12±1.72)d、(14.31±2.27)d比较(t=1.928,1.729,P>0.05)。治疗组:1例下肢静脉炎、2例髋关节不适;对照组:1例下肢静脉炎、2例髋关节酸痛、2例髋内翻。治疗组并发症率为6.52%与对照组10.87比较(X2=1.52,P>0.05)。
2.2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
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X±s)
3讨论
经本次研究发现,2组平均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P>0.05);因此而说明2种内固定材料用于临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可行,且均可达到较好固定效果。国内众多学者研究也表明2种内固定方式在治疗股骨粗隆骨折表现优异。但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采用PFNA治疗较为容易操作,进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这可能是因为实施PFNA手术治疗时除植入主钉需要较大的手术切口外,其余操作在小切口下就能很好完成,对软组织损伤小。此外,PFNA手术是程序式、标准化操作,医生很容易熟练掌握。但对解剖缩短接骨板来说,其长度较PFNA长,且对软组织损伤较大。据相关学者报道采用MIPPO技术结合使用解剖缩短接骨板,虽然切口较传统手术方式小,但手术难度增加且难以掌握,对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采用解剖缩短接骨板治疗需要重建股骨内侧壁的完整性,增加手术操作步骤,进而延长手术时间。
综上所述,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胡明云,曹瑞治.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进展[J].海南医学,2011,22(9):119-122.
[2]董旭,李超.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28(3):278.
[3]郑国海,程迅生,胡亮,等.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8):724-725.
[4]周本根,李松,罗筱玮.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1,17(12):111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