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红枝蒲桃(Syzygium rehderianum)、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和木荷(Schima superba)4种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红外-箱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5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红枝蒲桃(Syzygium rehderianum)、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和木荷(Schima superba)4种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红外-箱式增温的方法,研究4个树种叶片气孔性状(表征气孔调节能力)、叶片解剖结构(表征叶片组织调节能力)和光合特征(表征养分维持能力)对增温的响应情况,比较不同树种在增温背景下的生理生态适应能力,为预测该地区森林植物在全球变暖情形下的生长变化趋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表明:增温后,红枝蒲桃叶片海绵组织厚度减小,且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和光合磷利用效率(PPUE)降低;海南红豆气孔导度增大、气孔密度减小以及叶片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减小,同时光合速率、PNUE和PPUE升高;红锥气孔大小缩小,但光合速率不变;木荷气孔增大而密度减小,栅栏组织厚度减小,光合速率、PNUE和PPUE降低.综上所述,红枝蒲桃、海南红豆和木荷能够通过降低叶片厚度来适应高温环境,不同物种的气孔调节、养分维持、光合速率和光合养分利用效率对增温的响应存在差异.增温有利于固氮植物海南红豆的生长,但不利于传统优势树种木荷和红枝蒲桃的生长.因此,在未来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固氮植物海南红豆由于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可能会取代木荷和红枝蒲桃等成为新的优势树种.
其他文献
植物资源分配是目前植物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性分配和繁殖分配两个方面.该研究以分布在青藏高原的狮牙草状风毛菊(Saussurea leontodontoides)作为研究材料,研究
分析植物叶片(C)、氮(N)、磷(P)含量及其比值的季节动态,不仅有助于认识植物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利用等生理生态过程,也有利于认识植物化学计量的动态平衡关系.该文选择内蒙古
为促进农业种质资源开放共享,江苏省于2005年启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初步建成了“四位一体”“库圃结合”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涵盖
燕麦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是一种可用于均衡营养、科学饮食的健康食品,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和认可.基因组学研究有助于燕麦重要农艺性状的定位和克隆,对开发利用燕
探讨了钒含量对高氮20MnSi螺纹钢组织和室温冲击韧性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对试验钢的宏观和微观断口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钒含量的增加,高氮20MnSi螺纹钢晶粒由8.6μm
作为高山生态系统中的奠基种(foundation species),垫状植物自身种群的繁殖与扩张,对高山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垫状植物如何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实现资源的有效
为了探讨人工林内优势乔木和林下灌草根际土壤氮矿化特征,明确乔灌草根际土壤氮转化差异,该研究以江西泰和千烟洲站区典型人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