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2月28日上午,“农村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课题现场调研会在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螺阳小学举行。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陈茂林、广州市教研室主任黄宪和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等一批市、区领导和专家莅临现场考察、调研课题实施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共同探讨了在教育信息化浪潮中如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使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达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陈茂林副局长在观摩完现场的语文、英语课和听取了试验校领导、试验教师代表的汇报后,对此项课题研究给予了很高评价:“何克抗教授在广州开展的这个试验,时间不算太长,但从他的总结报告和会场展示的材料不难看出,这项试验所取得的成效是令人振奋的。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在设施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今天听的语文和英语两节课都是在非网络环境下实施的,却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教学效果,实在是难能可贵。现在我们非常需要这样的试验,如果把我们的视野拓展一下,我觉得不仅仅广州非常需要这样的试验,广东省乃至我们整个国家也都非常需要这样的试验。我们国家农村人口占了大多数,农民的孩子又占了中小学生的大多数,如果能让这么多农民的孩子都受到良好的教育,能让广大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其意义是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我个人认为,如果这一项事业能够取得成功,就跟袁隆平工程一样。我们期望在教育界也能出现一个袁隆平工程,希望能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这样一个工程,从而大面积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以下简称“跨越式试验”)是何克抗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研究课题;是在我国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以及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开展的一项教学改革探索,旨在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英语学科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整合——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觉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支持教学资源丰富性、教学过程交互性以及支持动态、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方式和个性化学习等方面的潜在优势,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构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实施“识字、阅读、作文三者结合”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和“以语言交际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从2000年9月开始,“跨越式试验”在深圳市南山区正式启动。到2007年底,已经在深圳、广州、佛山、中山、厦门、北京、大连、保定、丰宁和香港、新加坡等地建立了十多个试验区,试验学校已超过160所。
“跨越式试验”从2005年2月开始,在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所属的14所小学全面铺开,到2007年12月,试验进行了近6个学期。在试验实施过程中,镇政府、镇教育指导中心、课题指导组、各试验校领导小组和广大试验教师克服了各种困难,共同努力、不断创新,使试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2007年9月对沙湾镇若干所农村学校已进行了两年试验的一批三年级试验班学生与越秀区、荔湾区两所城区名校同年级学生所做的语文、英语两科的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沙湾镇农村试验班学生的成绩和城区名校同年级学生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甚至还要略好一些。这一事实有力地证明:如果有真正创新的教育理论、模式与方法,加上教育行政领导部门和学校校长的重视,即使是在师资、生源、设施及其他办学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实现农村试验校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幅提升,使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达到和城区名校学生同样的水平,使农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
试验校领导、试验教师代表和课题指导组介绍的经验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
第一,要重视对试验校教师和试验校领导进行包含理论、模式、方法等内容的多层面培训,特别要关注试验教师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更新。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让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即实现农村基础教育在质量方面的跨越式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以创新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还要有基于创新理论的一整套可操作的模式与方法,并通过多种方式培训,使试验校教师对这套理论、模式、方法切实加以掌握。不仅试验校教师必须参加上述多层面培训,各试验学校主管本课题的领导小组成员也应该尽可能参与课题的有关培训。多年的试验研究已经证明,试验能否取得成功,学校校长是否大力支持是最关键的。涌口小学的冯炎坤校长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涌口小学是一所村办小学,只有200多名学生、7个教学班和9名公办教师。冯校长从“跨越式试验”中看到了学校的未来、学校的希望,亲自主抓课题研究,给予试验教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三年过去了,学校的平均成绩已经从全镇下游水平上升到全镇前列;生源逐渐回流,学校的规模也扩大了;学生和教师开始获得各种奖励和荣誉。这些都是以前所不敢想象的。在现场调研会期间,冯校长站在自己学校的成果展示台前感慨万千,抚摸着奖状和证书,只说了一句话:“我感谢‘跨越式试验’课题。”
第二,要促进教师“学用结合”,帮助教师尽快完成由“了解”到“运用”的内在转型。广大教师在职前接受师范教育和职后接受继续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各种教育理论的熏陶,但对这些理论往往只停留在“了解”阶段,还不能实际运用。在跨越式试验过程中,不少教师因为没有意识到自己“所运用的理论”与“指导课题的创新教育理论”之间的不一致,从而使创新教育理论对教学活动产生的影响有较大的延迟。课题指导组研究人员对于这种状况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与关注,并通过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方式及时给予帮助和纠正。经过三年的试验探索和课题指导组的努力,沙湾镇的年轻教师中很快成长出一大批教学骨干,比如古坝小学的冯丽珍老师,中心小学的李柳娟、林燕群老师,实验小学的何杏英老师,涌口小学的陈虹老师,等等。他们积极参与试验研究,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专业技能都得到了大幅提高,不仅他们的学生实现了跨越,他们自身也实现了跨越——快速成长为当地的教学骨干甚至名师。
第三,要大力进行信息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只有在高质量的学习资源的支持下,教师才能为学生构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获得较丰富的体验;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宝贵的时间放在教学活动本身,不用为寻找资源分散精力。所以,优质的信息化学习资源是实现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较大幅度提升的重要条件。为此,课题指导组应联合所有试验学校,共同开发和整合各种有关的信息化学习资源。一般来说,每所学校独立开发某个学科的一到两个单元的学习资源比较合适。这样,既可减轻教师负担,避免占用过多的课外时间,又可保证学习资源的质量。各试验校把各自承担的资源开发任务完成并上交后,课题指导组应进一步加以整合、优化,然后通过光盘传送或网络下载等方式分发到各试验学校,从而真正实现优质学习资源共享。
第四,应建立课题实施的三级管理体制。为了使试验研究能够日常化和制度化,除了各试验校领导要加大支持力度并保证学习资源的开发、建设达到要求以外,必须建立试验区课题指导组、试验区课题领导小组和试验校课题实施小组三级试验课题管理体制。试验区课题指导组每隔一个月就要到各个试验校进行一次现场指导(听课、评课、个别辅导或专题培训)。试验区课题领导小组负责全区试验工作的组织、协调,并在区课题指导组不在的时候,领导开展本试验区的教研活动(组织校际之间的相互听课、观摩或集中研讨)。各试验校课题实施小组负责制定本校课题的具体实施计划,组织内部学习和交流,使试验教学常规化、制度化,努力将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从2005年2月开始,沙湾镇教育指导中心就成立了以何锦洪、林瑞珍主任为首,陈凤英老师负责日常事务的试验区课题领导小组,各试验学校也成立了以校领导为首并有语文、英语学科试验教师参加的试验校课题实施小组。沙湾试验区的课题指导组由北京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正是由于沙湾镇党委、镇政府和镇教育指导中心对“跨越式试验”课题的高度重视,并且三级课题管理体制的建立与运作也很规范,才使这项试验取得较大的成功,使沙湾镇一大批农村学校的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责任编辑 田欣欣)
陈茂林副局长在观摩完现场的语文、英语课和听取了试验校领导、试验教师代表的汇报后,对此项课题研究给予了很高评价:“何克抗教授在广州开展的这个试验,时间不算太长,但从他的总结报告和会场展示的材料不难看出,这项试验所取得的成效是令人振奋的。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在设施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今天听的语文和英语两节课都是在非网络环境下实施的,却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教学效果,实在是难能可贵。现在我们非常需要这样的试验,如果把我们的视野拓展一下,我觉得不仅仅广州非常需要这样的试验,广东省乃至我们整个国家也都非常需要这样的试验。我们国家农村人口占了大多数,农民的孩子又占了中小学生的大多数,如果能让这么多农民的孩子都受到良好的教育,能让广大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其意义是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我个人认为,如果这一项事业能够取得成功,就跟袁隆平工程一样。我们期望在教育界也能出现一个袁隆平工程,希望能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这样一个工程,从而大面积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以下简称“跨越式试验”)是何克抗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研究课题;是在我国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以及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开展的一项教学改革探索,旨在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英语学科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整合——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觉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支持教学资源丰富性、教学过程交互性以及支持动态、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方式和个性化学习等方面的潜在优势,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构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实施“识字、阅读、作文三者结合”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和“以语言交际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从2000年9月开始,“跨越式试验”在深圳市南山区正式启动。到2007年底,已经在深圳、广州、佛山、中山、厦门、北京、大连、保定、丰宁和香港、新加坡等地建立了十多个试验区,试验学校已超过160所。
“跨越式试验”从2005年2月开始,在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所属的14所小学全面铺开,到2007年12月,试验进行了近6个学期。在试验实施过程中,镇政府、镇教育指导中心、课题指导组、各试验校领导小组和广大试验教师克服了各种困难,共同努力、不断创新,使试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2007年9月对沙湾镇若干所农村学校已进行了两年试验的一批三年级试验班学生与越秀区、荔湾区两所城区名校同年级学生所做的语文、英语两科的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沙湾镇农村试验班学生的成绩和城区名校同年级学生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甚至还要略好一些。这一事实有力地证明:如果有真正创新的教育理论、模式与方法,加上教育行政领导部门和学校校长的重视,即使是在师资、生源、设施及其他办学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实现农村试验校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幅提升,使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达到和城区名校学生同样的水平,使农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
试验校领导、试验教师代表和课题指导组介绍的经验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
第一,要重视对试验校教师和试验校领导进行包含理论、模式、方法等内容的多层面培训,特别要关注试验教师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更新。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让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即实现农村基础教育在质量方面的跨越式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以创新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还要有基于创新理论的一整套可操作的模式与方法,并通过多种方式培训,使试验校教师对这套理论、模式、方法切实加以掌握。不仅试验校教师必须参加上述多层面培训,各试验学校主管本课题的领导小组成员也应该尽可能参与课题的有关培训。多年的试验研究已经证明,试验能否取得成功,学校校长是否大力支持是最关键的。涌口小学的冯炎坤校长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涌口小学是一所村办小学,只有200多名学生、7个教学班和9名公办教师。冯校长从“跨越式试验”中看到了学校的未来、学校的希望,亲自主抓课题研究,给予试验教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三年过去了,学校的平均成绩已经从全镇下游水平上升到全镇前列;生源逐渐回流,学校的规模也扩大了;学生和教师开始获得各种奖励和荣誉。这些都是以前所不敢想象的。在现场调研会期间,冯校长站在自己学校的成果展示台前感慨万千,抚摸着奖状和证书,只说了一句话:“我感谢‘跨越式试验’课题。”
第二,要促进教师“学用结合”,帮助教师尽快完成由“了解”到“运用”的内在转型。广大教师在职前接受师范教育和职后接受继续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各种教育理论的熏陶,但对这些理论往往只停留在“了解”阶段,还不能实际运用。在跨越式试验过程中,不少教师因为没有意识到自己“所运用的理论”与“指导课题的创新教育理论”之间的不一致,从而使创新教育理论对教学活动产生的影响有较大的延迟。课题指导组研究人员对于这种状况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与关注,并通过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方式及时给予帮助和纠正。经过三年的试验探索和课题指导组的努力,沙湾镇的年轻教师中很快成长出一大批教学骨干,比如古坝小学的冯丽珍老师,中心小学的李柳娟、林燕群老师,实验小学的何杏英老师,涌口小学的陈虹老师,等等。他们积极参与试验研究,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专业技能都得到了大幅提高,不仅他们的学生实现了跨越,他们自身也实现了跨越——快速成长为当地的教学骨干甚至名师。
第三,要大力进行信息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只有在高质量的学习资源的支持下,教师才能为学生构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获得较丰富的体验;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宝贵的时间放在教学活动本身,不用为寻找资源分散精力。所以,优质的信息化学习资源是实现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较大幅度提升的重要条件。为此,课题指导组应联合所有试验学校,共同开发和整合各种有关的信息化学习资源。一般来说,每所学校独立开发某个学科的一到两个单元的学习资源比较合适。这样,既可减轻教师负担,避免占用过多的课外时间,又可保证学习资源的质量。各试验校把各自承担的资源开发任务完成并上交后,课题指导组应进一步加以整合、优化,然后通过光盘传送或网络下载等方式分发到各试验学校,从而真正实现优质学习资源共享。
第四,应建立课题实施的三级管理体制。为了使试验研究能够日常化和制度化,除了各试验校领导要加大支持力度并保证学习资源的开发、建设达到要求以外,必须建立试验区课题指导组、试验区课题领导小组和试验校课题实施小组三级试验课题管理体制。试验区课题指导组每隔一个月就要到各个试验校进行一次现场指导(听课、评课、个别辅导或专题培训)。试验区课题领导小组负责全区试验工作的组织、协调,并在区课题指导组不在的时候,领导开展本试验区的教研活动(组织校际之间的相互听课、观摩或集中研讨)。各试验校课题实施小组负责制定本校课题的具体实施计划,组织内部学习和交流,使试验教学常规化、制度化,努力将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从2005年2月开始,沙湾镇教育指导中心就成立了以何锦洪、林瑞珍主任为首,陈凤英老师负责日常事务的试验区课题领导小组,各试验学校也成立了以校领导为首并有语文、英语学科试验教师参加的试验校课题实施小组。沙湾试验区的课题指导组由北京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正是由于沙湾镇党委、镇政府和镇教育指导中心对“跨越式试验”课题的高度重视,并且三级课题管理体制的建立与运作也很规范,才使这项试验取得较大的成功,使沙湾镇一大批农村学校的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责任编辑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