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台湾著名出版人、大块文化出版公司董事长郝明义最近在台湾《中国时报》连续发表了一些文章讨论台湾的阅读风气,这是出版产业基础建设的根本问题。上期郝明义先生从柏拉图看台湾阅读文化的进程,将一个人的阅读需求分为了七道阶梯。
一个社会的阅读文化分为七道阶梯,其中第四道阶梯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关键。阅读文化的七道阶梯,也可以看成是形成一座金字塔的七个层次。
第一道,阅读为了使自己如何更美好,更富有,更上进,像是金字塔的最底层。在社会里的基数最大,需求的人最多。
第二道,阅读为了家庭,以及影响别人,与人沟通的美好,是金字塔基数次大的一层。
第三道,阅读以欣赏艺术等抽象的美好;第四道,阅读为了思考并欣赏社会制度之美好,以及制度之下可以并存的多元行为之美好;第五道,懂得欣赏多元知识相互激荡之美好;第六道,体会站在巨人肩膀上创作之美好;第七道,体会知识的终极之美,则像是金字塔一层层上去,愈是上层,需求的人数愈少,这样的拾级而上,造就了稳固又壮丽的金字塔。
之所以说第四道极为关键,在于任何一个社会里,前两道阅读需求都几乎是必然存在的,或者说,人都很清楚自己有这种需求。第三道,温饱问题解决的社会,也不难形成。金字塔是否能有其形状,要看第四道是否能确立,然后从这个基础上再成长出第五六七道。
因此,第四道阅读文化的阶梯,是真正决定一个社会的阅读文化是否稳固,是否有向上成长的空间,是否有一个完整光谱的关键。而台湾目前的阅读文化的问题,正是在这第四道阶梯上产生了问题。
回顾台湾从解严,到大约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半之前的社会,当时经济起飞的力道还在,整个社会的阅读文化,也站上了第四道阶梯,有过多元发展的一段时间。
我们迎接《资本论》,也迎接许许多多新马的作品;《荒人手记》问世,《鳄鱼手记》也受到注目;德希达、罗兰巴特、傅柯的思想成为热门话题,来自大陆的苏晓康、来自香港的张五常,也都可以成为大家的焦点。美国保罗·甘乃迪的《强权的兴衰》热销。至于轻松一点的读物,从《脑筋急转弯》到《酸甜苦辣留言板》的受欢迎,更可以反映出大家就是不以固定与传统为尚,想要让各种不同的思路找到出口。
如今,台湾的畅销书,丝毫不缺如何让你健康的,美丽的,懂得理财的,掌握成功秘密的。但,主要也就是这些了。今天哪有什么探讨哲学、政治制度、经济体系的书籍可以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至于政治人物,或是在政治上支持了什么人的作家,或是在大陆与台湾话题上表达了什么立场的作家,就更要经常以牺牲台湾半数读者为代价了。
这个现象怎么发生的?为什么我们曾经有过的一种阅读文化与氛围,都消失了?笔者不认为用简单一句“时代不同”,或者把责任推给网络出现,“分众时代来临”就足以解释。笔者认为,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燃烧得愈来愈热的政治热,把我们好不容易站上的阅读的第四道阶梯,又给破坏了。
一旦我们任由政治人物长期歇斯底里地呼喊他的口号,电视媒体上的名嘴借由这些口号又日以继夜地展开口水战之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容易陷入“党同伐异”的习惯。这个社会又怎么可能建立“思考并欣赏社会制度之美好,与多元行为之美好”的阅读需求?
一个社会的阅读文化分为七道阶梯,其中第四道阶梯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关键。阅读文化的七道阶梯,也可以看成是形成一座金字塔的七个层次。
第一道,阅读为了使自己如何更美好,更富有,更上进,像是金字塔的最底层。在社会里的基数最大,需求的人最多。
第二道,阅读为了家庭,以及影响别人,与人沟通的美好,是金字塔基数次大的一层。
第三道,阅读以欣赏艺术等抽象的美好;第四道,阅读为了思考并欣赏社会制度之美好,以及制度之下可以并存的多元行为之美好;第五道,懂得欣赏多元知识相互激荡之美好;第六道,体会站在巨人肩膀上创作之美好;第七道,体会知识的终极之美,则像是金字塔一层层上去,愈是上层,需求的人数愈少,这样的拾级而上,造就了稳固又壮丽的金字塔。
之所以说第四道极为关键,在于任何一个社会里,前两道阅读需求都几乎是必然存在的,或者说,人都很清楚自己有这种需求。第三道,温饱问题解决的社会,也不难形成。金字塔是否能有其形状,要看第四道是否能确立,然后从这个基础上再成长出第五六七道。
因此,第四道阅读文化的阶梯,是真正决定一个社会的阅读文化是否稳固,是否有向上成长的空间,是否有一个完整光谱的关键。而台湾目前的阅读文化的问题,正是在这第四道阶梯上产生了问题。
回顾台湾从解严,到大约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半之前的社会,当时经济起飞的力道还在,整个社会的阅读文化,也站上了第四道阶梯,有过多元发展的一段时间。
我们迎接《资本论》,也迎接许许多多新马的作品;《荒人手记》问世,《鳄鱼手记》也受到注目;德希达、罗兰巴特、傅柯的思想成为热门话题,来自大陆的苏晓康、来自香港的张五常,也都可以成为大家的焦点。美国保罗·甘乃迪的《强权的兴衰》热销。至于轻松一点的读物,从《脑筋急转弯》到《酸甜苦辣留言板》的受欢迎,更可以反映出大家就是不以固定与传统为尚,想要让各种不同的思路找到出口。
如今,台湾的畅销书,丝毫不缺如何让你健康的,美丽的,懂得理财的,掌握成功秘密的。但,主要也就是这些了。今天哪有什么探讨哲学、政治制度、经济体系的书籍可以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至于政治人物,或是在政治上支持了什么人的作家,或是在大陆与台湾话题上表达了什么立场的作家,就更要经常以牺牲台湾半数读者为代价了。
这个现象怎么发生的?为什么我们曾经有过的一种阅读文化与氛围,都消失了?笔者不认为用简单一句“时代不同”,或者把责任推给网络出现,“分众时代来临”就足以解释。笔者认为,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燃烧得愈来愈热的政治热,把我们好不容易站上的阅读的第四道阶梯,又给破坏了。
一旦我们任由政治人物长期歇斯底里地呼喊他的口号,电视媒体上的名嘴借由这些口号又日以继夜地展开口水战之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容易陷入“党同伐异”的习惯。这个社会又怎么可能建立“思考并欣赏社会制度之美好,与多元行为之美好”的阅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