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来源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hhck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精炼优美、天真谐趣、想象力奇特的儿童诗越来越受到少年儿童的喜爱。儿童诗在语文教学中也显得愈加重要。阅读,是童诗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若做得踏实、饱满,童诗教学甚至可以用阅读“代替”创作。用童诗的韵律美开启童声,语言美感受童趣,想象美感召童真,情感美浸润童心,思维美启发思考,让儿童在童诗之旅中尽情地绽放。
  【关键词】儿童诗;阅读教学;童诗教材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绝美浩淼的《诗经》《楚辞》到雍华典雅的《唐诗宋词》,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诗,承载了中华儿女的精神寄托与审美情趣。牙牙学语的稚子,亦是从诗开始了真善美的启蒙。“诗教”一词,源于儒家经典《礼记·经解》篇,所谓“温柔敦厚,诗教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诗教的内容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纯真谐趣、想象丰富的儿童诗反映了现代儿童的心理呼唤与心理特征,保持着儿童与童年生活的情感联系,愈加受到孩子的喜爱。
  儿童诗,就是专为儿童创作的诗,适合儿童阅读的诗。它的儿童属性要求教师在童诗教学中绝不可忽视儿童特征,要用儿童的视野去观察周围世界,用儿童的情感去感悟人间真善美。儿童作家丁云曾说:“诗是不可教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诗心;诗是必须教的,没有诗意滋润过的童年是不圆满的。”丁云所言的“不可教”便指出了儿童诗的诗歌属性与儿童属性,诗与儿童一样,都是自由的、赤诚的,是接近生命本质的事物和人类永恒的命题。这便为童诗教学提出了一个标准:自由与趣味。
  一、以趣味性为标准选择童诗教材
  在大数据时代,影像传媒迅速崛起,我们的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手机视频、網络游戏、图片漫画时时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使人们对文字阅读失去耐心,儿童的兴趣与吸引力也不例外。但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思想深度永远是视频图片所不能替代的。诗,是文学艺术中的皇冠,其中精炼凝萃的语言、真诚博厚的情感,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宝贵财富。歌德有言:诗为“文学中最精神的样式,它属于精神世界”。童诗教学,应从阅读好诗开始。
  诗人金波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他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儿童写诗,不一定先学技巧再动笔。写诗,对于他们来说,是表达感情的一种自由方式……与其多讲理论,不如引导他们多读好诗,在阅读中学习技巧。学习创作的好方法,就是多读好作品。”
  这个“好作品”选择的标准便是趣味性——语言的趣味和想象的趣味。优秀的童诗作品一定是以浅白易懂的语言叙述最动人的情感。今天的孩子能接触到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思维新颖、跳脱,他们更热衷于阅读想象力奇异夸张、有情节、有故事、有温度的作品。即使一个比喻句,他们也拒绝俗套,越是能看到创造的新鲜,越是能给思维以碰撞,越是能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致。
  阅读,是儿童走进童诗的第一步,童诗教学不能仅限于语文课堂,应走出课堂,回归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诗意,捕获灵感。以南沙区大岗小学为例,学校自确立“诗意·童心”办学特色以来,自主探索开发,形成了“诗心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学校除语文课堂之外还专门设立了“儿童诗教学”校本特色课程,有专门的儿童诗教师,每个班级每周都有儿童诗特色课,使用的教材便是学校根据多年童诗教学经验编著的校本教材——《站在诗意的枝头》,这本教材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教材按照篇章,提供了许多天真精巧、妙趣横生的经典童诗作品。教师有专门的教材来教授童诗,童诗教学便可以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持续性地进行下去,为学生打开一个浩瀚绚烂的童诗世界的大门。
  学校还为推进童诗课程举办了一系列诗意活动——经典美文诵读表演、诗歌创作擂台赛、接对联大赛、儿童作家进校园等活动,且为每位学生免费发放童诗教材与经典诵读美文手册,倡导家长与孩子亲子读、陪伴读,让孩子全方位走进童诗的世界,感悟童诗的美好。
  学校还围绕“诗意·童心”办学特色将学校打造成一座诗意校园,童心石、诗意台、风雅池、百果园、三味学堂,小桥流水,亭台楼榭……古朴典雅,精致厚重的诗意环境为学生呈现了一本可触摸、可行走、可观赏、可聆听的“无声的大书”,让学生亲自去探索、发现、感悟,在诗意的熏陶中萌芽诗意的种子,诗意的花儿才会在纸张上听到呼唤,悄然绽放。
  无论是可诵读的有声书本教材,还是可观赏的无声环境教材,诗意的氛围需要春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浸染和熏陶。诗意浓厚的外部环境将会为谐趣生动的课堂教学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二、让游戏性贯穿童诗教学
  中国台湾著名诗人林焕彰一生致力于童诗创作和童诗推广,对于童诗,他有这样一个观点:“激励孩子用游戏的心理和精神来亲近童诗、学习写诗。”作为教师,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诗作家的作品让学生阅读。阅读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用纯美形象的语言、跳跃活泼的节奏、丰盛富丽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让他们发现生命中的真善美。
  (一)会唱歌的韵律美
  童诗是一种语言,一种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语言。选择以“韵律美”作为童诗阅读教学的第一章节,是一种技巧性策略。这一章节,教师可分童谣、童诗对话、童诗押韵三个小节进行,分别选择三种类型风格鲜明的经典作品作为示范,可用“猜一猜”“唱童谣”“你问我答”等形式开展教学。充分利用学生丰富多彩的肢体语言,如一边诵读一边有节奏地打拍子,摇头晃脑地沉醉读;把童诗当作儿歌唱出来,并播放背景音乐,选择好朋友为歌者伴舞;选择两位学生进行童诗对答,看谁回答得又机灵又准确,声音悦耳又动听……
  把“韵律美”的课堂与音乐教学相结合,当作一场小小的演唱会,学生的好奇心、好动心、表现欲便能在其中得到满足。这堂课作为阅读教学的开端,以学生“爱上童诗、接受童诗”为主要目标。笔者上完这堂课后,学生写出了这样富有节奏的小诗:哥哥使劲儿踩着水/把水溅得哗啦啦/他喊:妹妹,小心滑/自己却摔了个大马趴!
  (二)会飞舞的语言美   童诗的语言精致优美、简洁凝练、形象生动且富有童趣,它来自于生活,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生活。若要把童诗的语言特点演绎得淋漓尽致,情景表演与童诗配音是两个不错的教学方式。
  例如,笔者选择了中国台湾诗人陈清树的《捉鱼》作为开头:“到河里捉鱼/河里没有鱼/我们都变成鱼/追来捉去。”让学生在具体的诗境中感受童诗语言的简洁精妙。笔者又选择了凌非的《青蛙》让学生感悟童诗趣味洋溢、形象生动的语言魅力,并让学生在十分钟内把这首小诗改编成一幕幽默情景剧进行演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会魔术的想象美
  想象是童诗的翅膀,在想象的世界中,花草树木会说话,虫鱼鸟兽会伤心和忧愁,风雨雷电如孩童一样顽皮淘气。儿童的想象力天马行空、丰富奇异,他们的脑海里有一个想象力的宝库,只要找对钥匙轻轻打开,想象力便会泉涌而出。在“想象美”这堂课,笔者首先展示了顾城的童诗《毛虫与蛾子》的前半部分:“毛虫对蛾子说/你的翅膀真漂亮/蛾子微笑了/是吗?我的祖母是凤凰。”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反复演绎诗歌的前半部分,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深意,然后让学生展开联想补充诗歌的后半部分,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想象思维的合理性和开拓性。
  “想象美”这一章节应当作为童诗阅读的一个重点来引导,设置不同的情景、预设不同的对象来锻炼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笔者使用了这样一个教学方法:依次精选三十张主题不同、风格迥异、具有发散性思维的精美图片。在课堂上展示图片,让学生用一句诗或一个三句内的简短故事阐述所产生的联想,接着把不同图片组合起来,把不同学生的想象组合起来,看看会产生怎样的奇异效果。
  这几堂“想象美”的童诗课,氛围异常活跃,收获了不少童诗佳作,如学生创作的这首《雨林》的开头:“清新的雨林/下着圆嘟嘟的珍珠/洒满了全世界/一切都变得闪亮起来。”富有生动形象、稚气感人的想象力。
  (四)会流泪的情感美
  情感,是一首诗的灵魂。儿童诗种类丰富,但无论是童话诗、寓言诗、讽刺诗、散文诗、数字诗都应具备抒情诗的底子,儿童诗以儿童美好的愿望、善良的感情、有趣的情致而动人。儿童作家们创作了许多情感真挚,打动人心的童诗作品。“情感美”教学,笔者采用“情感朗诵会”的形式来诵读名家名篇,在悠扬柔情的背景音乐里,学生的声音稚嫩而情感充沛,惹人泪下。这里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美丽的泪水。
  这堂课之后,学生创作出了情感丰富的诗歌作品,其中有一首小诗令人印象深刻,这首诗的题目叫做《手机》:“手机是你们的女儿/早上看,晚上看/天天目不转睛/我想了想/看来是她太优秀/总是把我比下去。”一首看似平淡的小诗,却道出了现代儿童的心声,父母总是忙于工作,忙于生活,都离不开手机,孩子看到父母从早到晚抱着手机目不转睛,感觉到自己的孤单和被冷落。简单的一首童诗,写出了今日儿童的心声。
  (五)会呼吸的思维美
  优秀的童诗都有新颖的视角、独到的思考与形象的表达,能够激发读者思考且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如诗人沃尔特·惠特曼所说的“读起来很愉快,读过之后觉得自己又聪明了许多的”那种愉悦而又有启发性的感受。童诗具有陶冶孩子情操、提高审美与启发智慧的使命,故而在阅读教学中也不能一味地为了趣味而趣味,还应注重选择一些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优秀作品加入孩子的阅读清单。
  例如,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的作品便是一个极好的教学范本,他的《向上跌了一跤》《體检》《波浪发型》《总得有人去》《害怕》《倒影》等诗歌佳作,谐趣幽默,想象奇特,用最浅显的语言文字将生活哲学蕴藏其中,让学生着迷不已。
  一首真正优秀的童诗不仅充满趣味,还应在玩出趣味的同时启发孩子的智慧与好奇心,把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与现象用诗歌的形式作出阐释与表达。笔者上完“思维美”这节阅读课,便有学生作了这样一首富含哲理的小诗:云朵写诗,有了雨水/种子写诗,有了花儿/毛线写诗,有了衣裳/奶牛写诗,有了牛奶/蜜蜂写诗,有了蜂蜜/母亲写诗,就有了我。
  三、结语
  童诗教学,是一个用满含善意的爱心去浇灌的漫长过程,教学方式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与审美特征,把趣味性贯穿始终。童诗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没有专门教授学生创作童诗的方法,只是在每次的阅读欣赏课后,布置他们原创一首与主题相关的小诗,如“想象美”或“情感美”的诗作。令人惊奇的是,学生在大量而丰富的阅读中摸索出了童诗写作的奥秘,创作出了一批趣味盎然的诗歌作品。
  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刊登在校园校报《童心文苑》及省级儿童文学杂志上,精选结集成册,出版诗集《倾听花开的声音》《漫步诗意的童年》,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与创作热情是相辅相成的,在阅读中思考创作,在创作中主动阅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审美能力便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殷实的补充与激发。努力打造朗朗童声、趣味童真、诗意童心的儿童诗课堂,给学生一双好奇的眼睛、一对勇敢的翅膀,他们才能穿过现实喧嚣,飞到更高远的天地。
  参考文献
  [1]丁云.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儿童诗的欣赏与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金波.能歌善舞的文字:金波儿童诗评论集[M].南宁:接力出版社,2017.
其他文献
【摘 要】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琅琅读书声赛琴声”,朗读对学生领悟语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培养形象思维等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强朗读训练在教学中的运用及不断改进朗读训练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朗读训练;朗读兴趣;朗读方法;课堂教学  朗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主要训练项目,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
期刊
摘 要:针对当前江门市小学德育实践活动课存在目标设置过于空泛、内容脱离生活实际等问题,采用作品分析法和访谈法,对优秀小学德育实践活动课的课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高质量的体验活动具备主题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目标设置合理、形式新颖有趣、内容材料贴近学生生活、注重活动后的延伸等特征。小学德育实践活动课高质量体验活动的设计应做到:选择明确主题,精选内容,引导学生体验;设置三维目标,精准定位,引领学生成长
期刊
【摘 要】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現状并不乐观,单一的教学模式、陈旧的教学方法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实现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只有改变教学方式、传授学生阅读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才能提升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语文学习的基础就是打好阅读功底,掌握阅读技巧,积累阅读词汇,养
期刊
摘要:本文以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调查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公益服务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科学引导高校公益服务发展,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同时,提升公益服务活动有效性,满足社会需求,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公益服务、社会需求  随着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公益活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公益也慢慢走进走近大家的生活,特别是在一些高校里,涌现出来许多类似的以公益服务、公益活动为载体的组织,如中国人
期刊
【摘 要】如何从一篇课文中提炼出有用的教学价值?这个重要的问题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思索。冯骥才的《珍珠鸟》是一篇经典的美文,被收入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研究发现,教材和教师在解读时都比较关注“感悟信赖”和品味语言,教学目标的确立普遍比较单一,而学术界比较丰富的解读却很少在教学中看到。对此,笔者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教学价值建议:品词读句,学习细致生动的描写方法;关注文章独特精巧的艺术构思;鉴赏领悟“信
期刊
【摘 要】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課外进行的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是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拓展。一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是学生进入学习生活的开始。文章就提高小学一年级的阅读兴趣以及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作出一些探讨,并提出了“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阅读”“营造氛围,让学生爱上阅读”“传授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亲子共读,让学生喜欢阅读”等指导策略。  【关键词】小学一年
期刊
【摘 要】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写作学习上处于起步阶段,学生在写作上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如写作的基础字词掌握不牢固、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意识缺乏等。那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该采取什么措施去解决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呢?文章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写作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探究,并提出了一些对应的措施,以期能有助于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三年级学生;作文教学;写作
期刊
【摘 要】“部编本”语文教材采用“先识字再学拼音”的编排,篇目更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采用字源识字法不仅强调帮助学生从汉字本源出发理解汉字的构造和意义,快速识记生字,而且注重充分挖掘文字的深层文化涵义,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文章以“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和学生为对象,结合汉字的本质和特点,探讨利用字源识字法提高识字效率的可行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部编本”教材;字源识字;教学模式  201
期刊
【摘 要】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阅读取向,学生个性化阅读培养也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个性化阅读教学应该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展示自我”,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使其各抒己见,且要重视文本的价值,力求从文本出发,求同存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阅读兴趣;阅读方法  个性化阅读是培养学生展示个性阅读方法、发表个性阅读见解、提高个性阅
期刊
【摘 要】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十分重要及必要。文章提出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策略,即“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树立‘大语文’学习观”“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行‘每日一句’和‘每日一讲’活动,使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育具有长效性”。希望可以为广大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