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多媒体与网络等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信息技术在末来教育中已经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对已有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模式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怎样实施信息技術与小学语文的课程整合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字: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问题分析,策略共享
一.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提高学生掌握、应用语言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交流和写作的技巧。应用好信息技术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作用,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知识,掌握应用技巧。而且通过多媒体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主观上接受语文教学,从而快乐学习。
二.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问题分析
1. 忽视教材的本身特点
多媒体不是一种处处适用的媒体,它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不利于某些内容的教学和学习。因此,教师不能不顾课文实际,盲目地为了用而去使用。如一部分课件的练习设计,是将“组词”“填表”等课后习题移到屏幕上,缺少启发性、趣味性和创造性,制作价值不大。
2. 偏离教学的主要目标
课件应该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追求内在作用,而不是所谓的外在“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的主要目标,语文多媒体课件也必须为这一“要求”服务。但有些课件或多或少地偏离了这一要求。如有位教师制作课件,让学生在欣赏课文的配音朗读时,由于文字下方配有动画,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到文字的朗读上。教师应严防教学媒体所激发的浅层兴趣,干扰学生对文字教材研读的兴趣。
3. 过度依赖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也变相地培养了学生不爱分析思考的惰性,甚至现在有的学生认为“无论什么问题,百度一下就OK了”。过度依赖网络资源也助长了不良教风、学风的形成:一方面,很多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忽略了原创的重要性,课件是从网络截取的,借用他人观点,而未对语文课程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思考和研究,教师这种不良行为,必将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如果学生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网络技术对信息资源的便利获取,缺乏探询问题的分析与思索环节,就不利于其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塑造。
三.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注意事项
1. 注意课堂应用的合理性
小学语文的教学主体为小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对其施教。比如,低年级的同学,由于其对知识的形象认识正在逐渐的向抽象认识发展,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课本中的知识使用动态的图片、声音等方式演绎出来,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学习。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要理性的看待其作用,信息技术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切不可将其理解成取代学生思维的学习捷径。
2. 注意课堂应用符合学科特点
任何教学方式都要符合本学科的特点,才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要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可以实现教学的动静结合,画音结合,为学生提供多重感官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学生在语言认识、理解和运用上更加熟练,为学生创建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分享
1.创设场景,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恰当运用,可以打造愉悦的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点,这样,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2.直观解析,降低学习难度
小学低年级时期,学生刚刚学习汉字时显得吃力和困难,同时对字词含义理解比较模糊。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可以将汉字制作成为各种图像,通过强化视觉直观冲击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辨别字词含义。例如,学习“休”字时,则展示一个人躺在沙发或长椅上休息的图像;学习“看”字时,可展示一个人将手放到眼睛上,并观望远方的图像。通过这种直观形象演示性教学模式,能够利用生动形象的图像将汉字含义直观的表现出来,使得汉字学习更加直观和简单,有利于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汉字含义,增强了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生动性与趣味性。
3. 丰富内容,培养科学思维
借助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自主探讨、合作学习的语言环境,同时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洞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例如,《乌鸦喝水》一文的“课文处理”环节,可以通过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引导学生在观察动画中理解“渐渐”等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的含义。再如,在《白杨》这一课时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能够领悟到白杨坚挺顽强的生长,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思维,对白杨进行丰富的想象,然后借助多媒体技术,将白杨在恶劣自然环境中不畏风沙、不畏雨雪的各种图像再次展示。这样就能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加深学生对白杨坚强不屈品格的理解,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新思维。
4.高度融合,建设高效课堂
在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课程整合契合点,多媒体课件必须遵循语文教学基本规律,将小学语文文学性特征充分表现出来,同时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合理性,才能将整合能效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在《观潮》这一课时的学习中,由于大部分学生从未看过我国钱塘江壮观的大潮景观,建议教师通过尝试播放钱塘江壮观的大潮景观视频,并将课文叙述文字转变成为直观的影像视频资料,指导学生在观看影像的同时,对课文进行反复阅读和欣赏,并体会钱塘江壮观的大潮景观,感受优美的文学语言。象这样,整合信息技术后的小学语文课堂一定是高效的。
五.结语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小学语文课堂资源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趋势。海量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多种信息获取渠道的不断开发使教师已不再代表信息发布的绝对权威,学生掌握的信息有可能比他的教师还要早、还要多。为保证教学高效、优质,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能力已刻不容缓,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关键字: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问题分析,策略共享
一.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提高学生掌握、应用语言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交流和写作的技巧。应用好信息技术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作用,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知识,掌握应用技巧。而且通过多媒体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主观上接受语文教学,从而快乐学习。
二.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问题分析
1. 忽视教材的本身特点
多媒体不是一种处处适用的媒体,它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不利于某些内容的教学和学习。因此,教师不能不顾课文实际,盲目地为了用而去使用。如一部分课件的练习设计,是将“组词”“填表”等课后习题移到屏幕上,缺少启发性、趣味性和创造性,制作价值不大。
2. 偏离教学的主要目标
课件应该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追求内在作用,而不是所谓的外在“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的主要目标,语文多媒体课件也必须为这一“要求”服务。但有些课件或多或少地偏离了这一要求。如有位教师制作课件,让学生在欣赏课文的配音朗读时,由于文字下方配有动画,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到文字的朗读上。教师应严防教学媒体所激发的浅层兴趣,干扰学生对文字教材研读的兴趣。
3. 过度依赖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也变相地培养了学生不爱分析思考的惰性,甚至现在有的学生认为“无论什么问题,百度一下就OK了”。过度依赖网络资源也助长了不良教风、学风的形成:一方面,很多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忽略了原创的重要性,课件是从网络截取的,借用他人观点,而未对语文课程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思考和研究,教师这种不良行为,必将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如果学生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网络技术对信息资源的便利获取,缺乏探询问题的分析与思索环节,就不利于其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塑造。
三.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注意事项
1. 注意课堂应用的合理性
小学语文的教学主体为小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对其施教。比如,低年级的同学,由于其对知识的形象认识正在逐渐的向抽象认识发展,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课本中的知识使用动态的图片、声音等方式演绎出来,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学习。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要理性的看待其作用,信息技术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切不可将其理解成取代学生思维的学习捷径。
2. 注意课堂应用符合学科特点
任何教学方式都要符合本学科的特点,才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要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可以实现教学的动静结合,画音结合,为学生提供多重感官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学生在语言认识、理解和运用上更加熟练,为学生创建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分享
1.创设场景,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恰当运用,可以打造愉悦的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点,这样,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2.直观解析,降低学习难度
小学低年级时期,学生刚刚学习汉字时显得吃力和困难,同时对字词含义理解比较模糊。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可以将汉字制作成为各种图像,通过强化视觉直观冲击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辨别字词含义。例如,学习“休”字时,则展示一个人躺在沙发或长椅上休息的图像;学习“看”字时,可展示一个人将手放到眼睛上,并观望远方的图像。通过这种直观形象演示性教学模式,能够利用生动形象的图像将汉字含义直观的表现出来,使得汉字学习更加直观和简单,有利于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汉字含义,增强了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生动性与趣味性。
3. 丰富内容,培养科学思维
借助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自主探讨、合作学习的语言环境,同时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洞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例如,《乌鸦喝水》一文的“课文处理”环节,可以通过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引导学生在观察动画中理解“渐渐”等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的含义。再如,在《白杨》这一课时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能够领悟到白杨坚挺顽强的生长,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思维,对白杨进行丰富的想象,然后借助多媒体技术,将白杨在恶劣自然环境中不畏风沙、不畏雨雪的各种图像再次展示。这样就能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加深学生对白杨坚强不屈品格的理解,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新思维。
4.高度融合,建设高效课堂
在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课程整合契合点,多媒体课件必须遵循语文教学基本规律,将小学语文文学性特征充分表现出来,同时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合理性,才能将整合能效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在《观潮》这一课时的学习中,由于大部分学生从未看过我国钱塘江壮观的大潮景观,建议教师通过尝试播放钱塘江壮观的大潮景观视频,并将课文叙述文字转变成为直观的影像视频资料,指导学生在观看影像的同时,对课文进行反复阅读和欣赏,并体会钱塘江壮观的大潮景观,感受优美的文学语言。象这样,整合信息技术后的小学语文课堂一定是高效的。
五.结语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小学语文课堂资源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趋势。海量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多种信息获取渠道的不断开发使教师已不再代表信息发布的绝对权威,学生掌握的信息有可能比他的教师还要早、还要多。为保证教学高效、优质,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能力已刻不容缓,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道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