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细节表达真情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_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要求:第三学段“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然而在日常的习作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习作内容比较空洞,缺乏具体、形象的描述,缺少真实的情感流露。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不会进行细致的观察,不善于捕捉细节、恰当地表达真情。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捕捉细节、表达真情呢?笔者认为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引导观察,捕捉细节
  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意识。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情,但学生由于不善于留心观察,往往会错过许多宝贵的生活画面。因此,教师在学生观察前要多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内容,使学生观察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关注事物特点,调动各种感官细致观察。比如教学主题为“父母的爱”的习作时,笔者提前一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爸爸或妈妈的表现,想想他们什么地方让你感受到爱?在行为、语言或神情上有什么特别之处?然后指导学生从观察细节着眼,捕捉爸爸或妈妈的眼神、动作和感人的话语。当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每天写观察日记,写自己感受到的爱,写自己的思考,这样就会避免捕捉的细节和灵感溜走。每个学生观察的情况不一样,感受到的爱自然不同,写出来的内容也就不一样。如,有的学生从妈妈眯着眼挑鱼刺的神情、动作中感受到了母爱;有的学生写父爱就体现在爸爸成功地在“我”长冻疮的手上抹面油时露出胜利的笑容。通过这样的观察训练,学生懂得了其实父母的爱就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笔下的作文内容也因此更加充实、独特,不再是千人一面的“雨天送伞”,或是生病时父母的照顾。久而久之,学生们逐渐能从平凡的事情中感悟到不平凡,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找出心动的东西,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
  其次,要创设情境指导捕捉细节。如何使学生在众多的观察对象中捕捉到有意义的细节,需要教师细心、反复地指导。教师可创设观察情境引导学生捕捉细节。如教学主题为“父母的爱”的习作时,笔者演了一个小品——到火车站台接女儿。笔者故意夸张地表演在站台上焦急等火车的情景:张望、看表、来回踱步、担心地自言自语,以及在熙熙攘攘人群中与女儿相拥、问候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段小品让你感受到什么?从哪些画面体会到妈妈对孩子的爱?哪个镜头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令你感动?甚至教师还可以展示一两个特写镜头,定格瞬间,让学生描述感动的地方。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明白像这样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就是体现作文主旨的细节,从而消除学生对捕捉细节的神秘感。
  二、链接文本,描写具体
  有了素材,还要会写具体。课标要求“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可是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把感受深的内容描写具体。笔者认为教师可链接文本,引导学生品读、体会精彩的细节描写,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模仿、借鉴,从而习得描写具体的方法。如,《一夜的工作》一文对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描写很细腻、很精彩。笔者在教学主题为“父母的爱”的作文时,引导学生认真读总理审阅文件的片段,抓住关键词语读、圈、品、议,体会作者正是抓住总理审阅文件时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细致形象的刻画,表现总理工作一丝不苟、工作量大。这样,学生懂得写父母的爱也要抓住体现爱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把父母的爱写具体。一位学生是这样写母爱的:……闻着猪心汤扑鼻的香味,我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勺。妈妈笑着说:“多喝点,营养很丰富的。”然后把猪心汤移到我面前,把我不爱吃的青菜移到自己的前面。“快吃吧,小心烫噢。”说完,还用勺子在汤里搅了搅,又吹了吹,把汤上热腾腾的白气给赶跑了。看,写得多细致,一个个细小的动作、一句句暖人的话语体现了浓浓的母爱。链接文本,使学生在模仿、借鉴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表达方式,表达也就更具有个性化和独特性。当然,课文中细节描写的种类很多。就人物而言,有外貌的细节描写、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对话的细节描写、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等等。此外还有物品细节、景物细节和场面细节等。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诸多细节描写的品味、模仿、借鉴,逐渐习得方法。这样,学生刻画人与物的特征就会具体,也更具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
  三、教给方法,书写感受
  学生习作内容要达到具体、生动,仅仅“言之有物”还不够,还要“言之有情”。因为记实类作文不仅要讲究真实,而且要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然而,许多学生写完事情就万事大吉了。即便是写感受,也是千篇一律的“流下感动的眼泪”。他们真的没有感受吗?不是的,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表达感受的方法。首先,教他们观察时要思考的方法。让学生知道不能只停留在看到的表面现象上,还要对观察到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提问的方法,多问几个“为什么”,想想这些现象“说明什么”。如,严冬的早晨,妈妈很早出门买鱼。她气喘吁吁地回来,顾不上休息就冲到厨房。炖好鱼就用粗糙的手握着勺子,另一只手拿着筷子挑鱼刺,眯缝着眼,仔细地看着躺在盘子里白色的鱼肉,翻滚、拨弄,一根一根地把刺挑出来。过了好久,母亲才让我吃鱼,自己却一口也不吃。教师可指导学生想一想,母亲的这些表情和行为说明什么,她这样做是为了什么。这样,学生就能抓住这些现象的本质——母亲是想让“我”吃上新鲜的鱼,又担心“我”被鱼刺扎到。她眼里只有孩子没有自己。有了这样的思考,学生自然就会有感而发。
  其次,引导学生学习借鉴课文表达感受的具体方法。如,《一夜的工作》是在事情叙述完后书写感受;《再见了,亲人》第一段是先抒情再写事情;《凡卡》是边叙述事情边抒发感受。教师可结合不同课文表达感受的方法,引导学生多练笔,让学生在模仿借鉴中灵活运用,懂得表达感受要针对所写的这件事情,不能脱离实际,夸大其词。如一位学生在写完关于母爱的事情后这样表达感受:“那汤真好喝,一股暖流瞬间传遍全身。我知道妈妈对我撒下了善意的谎言,我没有揭穿它。因为这个谎言包含了一位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这个爱就藏在热乎乎的猪心汤中……”看,学生不仅会表达感受,而且很实在、很动情。
  “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是小学第三学段记实作文的基本要求。我们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表达能力,结合文本、教给方法,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捕捉细节,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学会描写,学会表达真情。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安市西门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辛铭)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PICC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将71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均应用PICC治疗,观察组辅以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
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这门课,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认识,而且要重视设计练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碰到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教育应运而生。近年来,不少教师开始重视生命科学与教育理论的联系,努力将课堂变为生态化的课堂。根据“构建生态课堂,提升生命质量”的现代教育观,笔者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三大特点:自然和谐、生命灵动与整体提升。构建生态课堂,教师首先要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来看待,教学不是为了完成教育工作,而是教师的一份人生经历。教师站在生命的高度构建数学课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喜欢上数学课堂,
写作是最具个性化的创造活动。一个人的写作过程,往往集中了个人的生活体验、情感投入、独特构想、语言表达等因素。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教育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气质特点,他们在感受生活、表达情感、思维方式等方面就必然表现出个体差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高度重视这些差异,因“材”施教,才能引导学生写出充满个性的好作文。  一、采取观察法,确定学生气
说起写作文,学生就会摇头。问起为什么害怕写作文,答案基本统一:不知道写什么。有时看着学生的作文,白话、空话、套话一堆,都是拼凑起来的文字,没有自己的思想,笔者就会为学
目的:探讨循环质量反馈模式对精神病患者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我院精神科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