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中非特异性和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特异性Th9细胞、白细胞介素-9(IL-9)的变化及其对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急性乙型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患者12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
【机 构】
: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453100,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 453100,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453100,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453100,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中非特异性和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特异性Th9细胞、白细胞介素-9(IL-9)的变化及其对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急性乙型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患者12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58例、健康对照者20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和血浆,流式细胞术检测非特异性Th9细胞(CD3+CD4+IL-9+)和HBcAg特异性Th9细胞,ELISA检测血浆IL-9水平。CHB患者接受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抗病毒治疗,观察抗病毒治疗48周时非特异性Th9细胞、HBcAg特异性Th9细胞和血浆IL-9的变化。分选12例HLA-A2限制性CHB患者的CD4+CCR4-CCR6-CXCR3-细胞(即Th9细胞)和CD8+T细胞,与HepG2.2.15细胞共培养,同时在培养液中加入抗IL-9中和抗体,检测HepG2.2.15细胞死亡比例和IFN-γ、TNF-α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SNK-q检验。
结果非特异性Th9细胞和血浆IL-9水平在AHB患者、CHB患者和对照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B患者中HBcAg特异性Th9细胞低于AHB患者[(2.49±0.61)% vs (3.19±0.62)%,P<0.001],CHB患者中HBcAg特异性Th9细胞与HBV DNA呈显著负相关(r=-0.385,P=0.003),但与丙氨酸转氨酶(ALT)无显著相关性(P>0.05)。TDF抗病毒治疗48周可显著升高CHB患者HBcAg特异性Th9细胞比例[(2.94±0.48)%,P<0.001],但对非特异性Th9细胞和血浆IL-9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CHB患者HBcAg特异性Th9细胞的杀伤活性低,但可诱导CD8+T细胞对HepG2.2.15细胞杀伤作用增强,主要表现为HepG2.2.15细胞死亡比例增加、IFN-γ和TNF-α水平升高,抗IL-9中和抗体可降低HBcAg特异性Th9细胞对CD8+T细胞杀伤功能的增强作用(P<0.001)。
结论慢性HBV感染可能抑制HBcAg特异性Th9细胞水平和功能,诱导感染慢性化。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测定大鼠机械痛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s)、足跖肿胀程度(paw thickness)、足跖部皮温(paw skin temperature)以及足跖部局部血流情况(paw blood flow),探索一种简便、可靠的大鼠慢性缺血性肢体疼痛模型的构建方法。方法将16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模型组(sham CILP组,n=8)和慢性缺血性肢体疼痛模型组(CILP组,n=8)。慢性缺血性肢体疼痛模型组采用O型圈下肢近膝关节处小压力值缓慢加压,加压强度为1.2-2
为探究干旱沙区人工固沙植被演替过程中结皮生物的种间关系变化规律,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调查了宁夏沙坡头地区分别始建于1956、1964、1981、1987年人工固沙植被区(分别代表固沙植被建立后的64、56、39、33年4个演替阶段)中发育的6种典型结皮生物——蓝藻(Cyanobacteria)、球胶衣(Collema coccophorum)、石果衣(Endocarpon pusillum)、
在中国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对于甘肃省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9—2019年甘肃省黄河流域9个地级市州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两系统的评价指数值,然后运用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判别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的协同发展模式。结果表明:2009—2019年甘肃省黄河流域的科技创新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均不断
植被降水利用效率(PUE)是评价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对降水响应的重要指标。利用1982—2015年GIMMS NDVI3g NDVI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反演内蒙古荒漠草原的PUE,研究荒漠草原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地区PUE时空变化,并分析了PUE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1982—2015年间荒漠草原年均PUE为0.51 gC·m~(-2)·mm~(-1),PUE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异质
开展区域植被覆盖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选取浑善达克沙地为研究区,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研究了7个驱动因子对区域植被变化的单独影响及交互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8年,浑善达克沙地68.83%的区域植被覆盖在增加,其中显著增加的区域集中在研究区的中部和南部,即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正蓝旗、正镶白旗和多伦县。(2)相对湿度和降水量是影响区域植被覆盖的主要自然因素,解释力分别达
目的建立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敲除成纤维生长因子9(FGF9)小鼠模型,进一步研究FGF9在神经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将Olig1-Cre转基因小鼠与FGF9转基因小鼠(FGF9flox/flox)杂交,选取雌性FGF9flox/wt/Olig1-Cre+与雄性FGF9flox/flox合笼交配,F3代获得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敲除FGF9基因小鼠(FGF9flox/flox/Olig1-Cre+<
目的建立从群体水平体现遗传多样性特点的新型小鼠资源,并初步探讨其遗传学特点。方法(1)多个亲本以重组杂交的方式分别建立携带有多亲本遗传信息的近交系和远交系小鼠;(2)通过全外显子测序,比较分析两个小鼠群体的遗传学特点;(3)通过子代与亲本品系基因组序列的分析,绘制遗传多样性小鼠资源的染色体物理图谱,并统计亲本对子代小鼠的遗传贡献。结果(1)遗传多样性近交系小鼠具有遗传稳定、表型一致的特点,适用于简单快速的表型-基因型相关性分析工作;(2)相比近交系,遗传多样性远交系小鼠拥有更好的繁殖能力,以及更丰富的遗传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是中亚荒漠区分布最广泛的植物,长期被作为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在降水严重匮乏的荒漠区,地下水埋深对梭梭的正常生长具有关键作用。选择黑河中游临泽绿洲边缘人工梭梭林为研究区域,选择生长沙丘和丘间低地相同林龄的梭梭,对植物茎水及其他潜在水源(降水、土壤水、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值进行了测定,并结合IsoSource模型计算了梭梭在沙丘和丘间低地不同微地形条件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形成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的战略性工程。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已初步确定先行从长江上游的雅砻江调水40亿m3至黄河上游的洮河,经洮河至刘家峡水库后入黄河干流。本研究从南水北调西线调水新增水资源量入手,结合新提出的黄河干流甘肃段的新型水土格局(即"弦弧"两支主要输水路线下),重点对新增水资源量的利用进行思考,并分析了新型水土格局下新增调水对黄河干流甘肃段、西
采用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了2001—2018年黄河流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绿色发展水平的度量指标,并借助于核密度估计、泰尔系数、变异系数、Dagum基尼系数等考察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且呈现出缓慢的波浪式上升特征,增长的动力来源于绿色技术进步;流域内差异较为明显,下游>上游>全流域>中游。绿色发展水平省际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