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后淋巴清扫术在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o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咽后淋巴清扫术在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必要性及适应证.

方法

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4例晚期下咽癌患者,其中梨状窝癌45例,下咽后壁癌5例,环后癌4例.采用手术切除+术后辅助放射治疗,所有患者均行双侧颈淋巴清扫+咽后淋巴清扫术.术前均行强化CT扫描检查评估咽后淋巴结状态,并与咽后淋巴清扫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术前CT检查考虑咽后淋巴结转移13例,无转移41例.术后病理证实存在咽后淋巴结转移者12例(22.2%),8例为梨状窝癌,4例为下咽后壁癌,其中CT发现转移7例,未发现转移5例.术前CT诊断咽后淋巴结转移总的准确率为79.6%,敏感性为58.3%,特异性为85.7%.12例患者均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N2-3者11例(91.7%),其中N2c者6例(50.0%).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未发现咽后淋巴结复发转移者.

结论

晚期下咽癌发生咽后淋巴结转移并不少见,术前CT检查对评估早期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效果有限.建议对下咽后壁癌、T3-T4的梨状窝癌及颈部N2以上的病例,常规行咽后淋巴结探查与清扫术.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下咽癌手术及术后放射治疗(放疗)的疗效,分析影响下咽癌预后的因素.方法2003年6月至2010年6月手术治疗149例原发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其中梨状窝癌121例,下咽后壁癌21例,环后区癌7例;Ⅰ期3例,Ⅱ期15例,Ⅲ期29例,Ⅳ期102例.原发灶切除方式:单纯梨状窝或下咽后壁切除22例,下咽部分切除喉部分切除29例,下咽部分切除喉全切除67例,下咽和喉全切除16例,喉全切除下咽颈段食管切
目的比较不同波形和参数的脉冲电刺激诱发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新西兰白兔眨眼运动的效果,同时建立一个功能性电刺激系统,用以恢复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兔的双侧同步眨眼功能.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完全随机法分为Ⅰ、Ⅱ、Ⅲ组,每组8只.分别切断右侧面神经总干,制作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模型;采用电脉冲串分别刺激其双侧眼轮匝肌,诱发眨眼运动;Ⅰ、Ⅱ、Ⅲ组兔的刺激波形分别为方波、正弦波和三角波,每只动物分别接受三种载波
目的评价支撑喉镜CO2激光烧灼治疗先天性梨状窝瘘(congenital pyriform sinus fistula,CPSF)的疗效.方法应用支撑喉镜CO2激光烧灼治疗11例先天性梨状窝瘘.其中,男4例,女7例;左10例,右1例;初治6例,复治5例.年龄20~672个月(中位数60个月);分型:窦道型10例、瘘管型1例.临床表现包括反复颈侧肿痛,颈前区瘘管流脓.术前检查包括下咽X线造影、CT、M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hemangioendothelioma)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的血管源性肿瘤,由Weiss和Enzinger于1982年首次命名,世界卫生组织(WHO)1994年分类将其命为交界性血管内皮瘤,2002年新分类中该肿瘤被归为软组织肿瘤中的恶性脉管肿瘤。因临床罕见,多以个例报道为主,本文病例为广泛侵袭颞骨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下咽后壁鳞状细胞癌患者保留喉及下咽功能不同修复方法的效果.方法2004年10月至2013年5月13例下咽后壁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喉功能保留的外科治疗.13例患者中原发灶T2期6例,T3期7例.采用喉及下咽部分切除手术,Ⅰ期采用咽后壁旷置或游离组织瓣修复喉及下咽缺损.13例患者中3例行游离前臂皮瓣修复,1例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1例行锁骨上皮瓣修复,1例行颏下瓣修复,1例行游离植皮修复下咽及
噪声所致的听觉损害主要表现为听觉敏感度降低和听阈提高。一旦发生噪声性听觉损害,首先出现的症状往往是耳鸣和听力下降,同时可能伴随头晕和头痛,还会出现烦躁、失眠、多梦、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抑郁、血压升高、心动过缓或者心动过速、呼吸加速,还可能出现幻听、痛听、听声耳痒和闻声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关于噪声性耳聋与细胞能量代谢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已有20余年,本文就噪声致耳蜗细胞病理生理改
患儿 男,10个月5天,因失声、间断发热2天于2013年11月19日就诊于郑州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家属诉患儿2天前将葵花子放入口中玩耍后出现哭闹时失声,伴间断发热,热峰39.9℃,前往当地医院就诊,X线胸部拍片未见异常,经雾化、抗感染等治疗无效,患儿仍无法发声。
目的应用锰增强MRI对嗅觉障碍大鼠嗅觉功能进行研究,探索其可行性,并从影像学方面探讨嗅觉系统的可再生特性.方法35只成年雄性SD大鼠,单纯随机(下同)抽出20只双侧鼻腔滴入TritonX-100溶液,建立嗅觉障碍模型,为造模组(M组),造模后接受清凉油气味刺激;再随机抽出10只双侧鼻腔滴入生理盐水,为嗅觉正常组(N组),将其进一步随机平均分为2组,一组接受清凉油气味刺激(N1组),另一组予以无味空
为了方便广大作者缴纳稿件处理费及版面费,本刊从2014年7月起正式开通网上缴纳审稿费及版面费功能。作者登录本刊网站(http://www.cmaent.org.cn)后,点击左侧稿件远程处理系统,进行投稿,成功后请点击左侧“稿件费用”,选择上方的“稿件处理费”选项,点击右侧“支付”,填写完整信息,包括“发票抬头”、“发票收信人姓名”、“发票收件地址”、“邮编”等内容,然后点击“确认支付”,进入“首
患者 女,68岁,2009年5月无意中发现右侧鼻唇沟中部外缘有一绿豆粒大小肿物,表面不光滑,触之无出血,无触痛,未作特殊处理。之后经常无意识搔抓,有时用指掐、挤压等方式试图去除肿物,均未成功,肿物逐渐长大。入院前1年肿物长至花生米大小且破溃,时有渗出,无疼痛,曾用民间土方给予药物涂抹及烧灼,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