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学的困境与出路浅探

来源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jhh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必将对高中语文教学带来全方位的挑战。高中语文教学出路问题是致力于课改的每一位老师尤其是高三老师应该深思的。
  也许有人说:高考考什么,高三老师就教什么;高考怎样考,高三老师就怎样教;一言以蔽之:备考,应试,抓分数。是的,笔者以前也曾这样想过,也曾这样做过,而且看看当前周边的包括外县市的高三老师的做法,翻翻手头有关高三教学研究的各种资料,便会很容易得出同样的结论。那么,我们的高三语文教学又是如何备考、应试、抓分数的呢?凡考纲规定的知识点就灌输;凡考纲规定的能力点就分项机械训练。无论多么经典的文章,不管多么优美的诗篇,均被肢解为考纲范围内的知识点、能力点、分数点。学生或埋头题海,或疲于应考,或拼命记答案。教学模式单调,不是“一言堂”,就是“应考场”;学习气氛沉闷,“不闻读书声,惟闻生叹息”。应该说,备考、应试本身并没有错,素质教育也需要应试,关键是怎样备考,怎样应试。科学的、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备考和应试永远是必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
  高三语文教学这种以分数为惟一目的,靠灌输知识、机械重复、大搞切割解剖训练的极端应试做法,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严重禁锢了学生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直接把学生异化为学习的奴隶、挣分的机器,升学率金榜上的符号,奖金、荣誉天秤上的砝码;同时也把老师推进了无休止的批改讲评试卷、习题的痛苦深渊中,既加重了老师的课业负担,又扭曲了师生的关系,其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遗憾的是,这种片面的、急功近利的应试做法,不仅广泛流行于高三课堂,也程度不同地存于高一、高二课堂,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使中学教育陷入了应试教育的困境中。
  那么,高三语文到底应该怎样教呢?笔者认为,针对当前实际情况,高三语文老师尤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首先,高三语文老师要深入研究指导高考命题依据的考纲和指导高中语文教学的大纲和新课标,准确理解教学的依据,特别要注意对考纲的研究,因为高考无论怎样改革、改革到何种程度,都必须遵循考纲的规定。诚如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所说:“要通过高考改革,促进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实践。”“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将有利于引导中学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中学课程计划的落实;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尊重个体差异情况下的学习积极性;将会促进中学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当然,目前的高考尚不完善:学生的语文素养考查不足,素质、能力和语文成绩较难统一等等,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问题终会得到解决,这就要求语文老师更新观念,树立批判精神,研究但并不迷信,使用而并不照搬。只有真正领会“两纲”精神,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才能在具体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少走弯路。
  其次,语文老师要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可见,只有“人”才是一切教育的核心。语文学科是一门关涉人的心灵的学问,语文教学更应首先立足于这一点。所以,语文老师关注的不能仅仅是知识点、能力点和得分点,也要关注“人”,关注人的生命、人的素养和人的发展。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语文课就是语文课,须把握它的本质属性,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中贯彻人文精神教育,收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之功。”也正如谢慧英先生所说:“母语的学习必然承载着这些历史的、人文的复合因素,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从长远看,语文教育应承担着改造国民素质,重铸人文精神的重任。认识语文教育必须超越实用主义的局限,从精神的开拓,从人的发展的高度去把握,才能领会语文所包蕴的丰富内涵。”高三语文教学是整个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应该遵循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从广义的阅读入手,注重积累和感悟,扎扎实实练好内功,有了丰厚的积累,不仅可以应考,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于训练应试技能,因为有了丰厚的积累,一个学期的时间就足够了。过分的关注考试本身,一味地训练应试技能,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为了实现语文学科“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和任务,语文老师还要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坚决抛弃“一言堂”和“大放羊”的两种极端做法,这就要求老师要放下架子,同学生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按照新课标建立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实施教学。注重过程和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渗透情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学习、自由发展。比如知识的学习,我们坚决反对灌输知识点,或把阅读、写作、诗文赏析等肢解为知识点、能力点和得分点的做法;阅读、写作、诗文赏析等就应该让学生有阅读、感受、思考、领悟、鉴赏、表达的过程,在具体的过程中,总结方法,形成能力,陶冶性情,提高素养。只有这样,教学才有效果,才能实现新课标提出的“通过对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的“课程目标和任务”。
  行文至此,也许又有人说,你提到的这些做法,几乎是废话一堆,因为关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一系列问题,可以说,除了理论界尚有争议外,大凡致力于课改的一线上的语文老师,又有谁不早已了然于胸呢?退一万步讲,既使你的说法有丁点道理,面对当前高考改革的压力,以及当前中学教育所处的社会大环境,你的这些做法还能行的通吗?是的,这正是笔者想到的,也正是笔者想说的。
  是的,高考确实太重要了。莘莘学子“十年寒窗”,为得不就是“一举成名”吗?面对高考,与之相关的每一个人谁能不闻之色变呢。毕竟,当前高考承载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不管是对学校,还是对各级主管部门,高考的结果都是那么令人“惊心动魄”。对学生而言,关乎到他们的前途未来;对老师而言,关乎到他们的岗位、奖金、荣誉、职称……对学校而言关乎到他们的名气、地位、生源、发展……如此以来,还有谁能够脱俗到不在乎“学生的分数”、“高考的结果”呢?所以,高三了,几乎每一位学生的身边都围绕着一大堆的好心人,紧紧包围着他们,或直接要求或暗示提醒他们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同样,每一位高三老师的身边也都围绕着一大堆的规章、制度,或奖励或惩罚,牢牢地控制着他们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在这层层的包围和牢牢地控制中,老师和学生作为教学系统工程中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因子,便成为名副其实的“套中人”,他们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有什么自由?对于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除了乖乖地备考、应试外,还能怎样呢?
  感于此,笔者认为: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成绩的做法,才能使教育者有更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加强“内功”修养,按照固有的教育规律科学施教;受教育者也才有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探索、追求、创新、发展。教育也才能真正摆脱“应试”的泥潭,步入健康发展的“素质”大道。
  (朱莲英 王德堂,山东省莒县二中)
其他文献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能力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质疑是学生探究的开始。  “质疑”是一种发现。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发现不仅包括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更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质疑”就是这种“亲自获知”的发现。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当把学生的大脑视为只能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该调动一切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积
【正】 赵毅先生在《区分言语交际中的三种效果》一文(载《修辞学习》1996年第4期)中主张区分三种效果:交际效果、表达效果和接受效果。他说:“顾名思义,表达效果和接受效果
我们现在经常可以听到“帽子戏法”这个词儿,说是“戏法”却很少是看魔术杂技时候听到,更多的时候是在体育赛事转播,特别是足球比赛的解说中出现,是表示一个球员在一场比赛中攻入对方三个进球。体育新闻报道中,无论报纸、电视还是网络,只要一个球员在一场比赛中连入三球,则必称其“上演帽子戏法”。或许正是因为这个词被大众传媒广泛应用、为大众所喜欢接受,200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在“帽”字
汉民族是唱着歌来说话的。中国文学就是从能入乐演唱的诗歌开始演绎成宏篇巨制的小说,古代的诗、词、曲本身就配合音乐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利用音乐审美教育功能为教学服务。  音乐,无论雄壮激越、婉转缠绵,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凡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心灵的产物和情感的结晶,要使学生用心灵、用真情去拥抱作品,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引
8月份是我省气温、水温较高时期,养殖水生动物进入快速生长期,也是病害的高发季节,应严格控制投饲量,避免污染水质,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C、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等增强免
诸多版本的高中教材都选用了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后阕“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表现了主席和他的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精神。革命青年视 “当年万户侯”如“粪土”,这是蔑视敌人的革命气概。“粪土”二字不但用得恰当,而且用得简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人教版)把 “粪土当年万户侯” 注释为: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粪
近十多年来,随着北鲍南移规模化养殖试验的成功,皱纹盘鲍养殖已是我省海水养殖业的主要支柱产业。伴随着皱纹盘鲍养殖面积与产量的急剧增加,其种质不断退化,不耐高温的性状也
现代的语法教科书几乎都一致认为 “第一”是一个序数词,表示事物的次序。然而,在早期的一些作家的笔下,常出现下面的用例:   (1)单照常识判断,便知道既是生物,第一要紧的自然是生命。(鲁迅《坟》)   (2)虽说老婆不是天下第一理想老婆,但也只有她是自己的。(方方《定数》)   (3)种在墟墓间的的确很好看,然而种在斋前又何尝不好。它那瑟瑟的响声第一有意思。(周作人《两株树》)   很显然,前两例
有计划地扩大背诵量,对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    1.课堂拓展    语文教材编有古诗。在教学时不妨引进一首与所学古诗有关联的诗词加以拓展,这样既能帮助理解,又能扩大古诗文阅读量,可谓两全其美。  引进课堂的古诗词主要有三种:  (1)同题异文。即题材相同,诗文各异,如王安石的《梅花》明写梅花,暗以雪衬,表现了梅花的不畏严寒和洁白芳香的品性;卢梅坡的《雪梅》则飞雪与白梅并重,相
孝是一种集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于一体的文化体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核心内容,包含着诸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教化等廉洁思想.这对我们加强廉洁自律、